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荊棘鳥讀後感(精選6篇)

讀後感1.24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荊棘鳥讀後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荊棘鳥讀後感(精選6篇)

荊棘鳥讀後感1

《荊棘鳥》終於看完了,我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是那種沉重、無奈,還是那種痛,爲梅吉的可憐?還是爲拉爾夫的可悲?

拉爾夫,他愛着梅吉,從她還是個孩子時就愛着,直到生命完結的那一刻,他們之間本沒有任何的阻礙,除了一個原因——他是個教士。可是,爲了對權力的追求,在梅吉與教會之間,他還是選擇了教會,他得到了一個人應該擁有的一切,金錢、名望、地位,而正因爲他的選擇,也註定了他的愛情不會圓滿,註定一生要受到靈魂情感的洗理與掙扎。

梅吉,堅韌、忍耐、包容、優雅,一個近乎完美的女性,她最大的痛苦卻是她的愛情,她無法與上帝爭奪身爲教士的拉爾夫。最終,她選擇了盧克做爲拉爾夫的替身,本想與盧克相安過上一輩子,可是,盧克卻是個金錢的崇拜者,一個地道的守財奴,在他心中,梅吉也只不過是個掙錢的機器,他對田地的愛,對甘蔗的愛,遠遠勝過對梅吉的愛。對於這些,梅吉也以自己特有的堅韌而堅持着。

可是,終有一天,她一直無法忘記的拉爾夫走進了她的生活,那瘋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變了一切,她帶着從拉爾夫那裏得到的一部分離開了盧克,回到了自己的家。擁有了一個和拉爾夫一樣高大、優雅的孩子——戴恩,可是,戴恩卻如他父親一樣,選擇做一個教士,就在希臘度假時爲救兩個女郎被海水吞沒了,梅吉千方百計從上帝那裏偷來的東西就這樣回到了上帝的手中。也正因爲戴恩的死,爲了找回戴恩的屍體,她不得不對拉爾夫說出曾經發誓要保密的事情,戴恩也是拉爾夫的兒子。梅吉說“我所偷來的,我還回去,拉爾夫,我們把你向上帝發過誓的東西偷來了,我們兩人都得付出代價!”而這,也正是她與拉爾夫所付出的代價!

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這是一種至高無尚的領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真心的付出!!!

荊棘鳥讀後感2

《荊棘鳥》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之所以經典,也許是因爲這是一個愛情悲劇——從兩人(拉爾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的悲劇。

首先說拉爾夫,他是一個教士,忠於上帝的教士,又是一個男人,一個有着一切需求的男人。男人的外在和內在的一切美好在他身上,都彰顯得淋漓盡致,甚至是讓世人包括上帝都嫉妒發狂。他爲了的理想壓抑着自己的情感,但是當遇到梅吉時,這種情緒慢慢的復舒,甚至有了違背上帝的想法。他尋找一切時機和梅吉呆在一起,但是目睹了梅吉身體成熟的變化,他的情感日益膨脹,而又拼命壓制着,就這樣在矛盾和痛苦中與上帝掙扎着。

隨着佛羅海達的最大受益人瑪麗。卡森的去世,一紙遺囑就徹底得把拉爾夫拉到所謂的上帝身邊了。拉爾夫無法,也不能估量瑪麗的財產和權利到底能覆蓋多麼廣,所以曾經向瑪麗求婚,向一個孀居多年的老女人求婚,求婚未成,所以沒有財團的支援,紅衣主教的夢想也是遙遙無期。但是瑪麗窺視到拉爾夫喜歡,並愛着梅吉,深深的刺痛了她,所以用最後的遺囑強行把拉爾夫控制着,因爲她瞭解一個男人的需要,權利事業永遠至上的。

拉爾夫如願以償了,去羅馬,去梵蒂岡從事着他偉大的事業。但是事情遠沒有結束,矛盾和痛苦的延續,由於他還是個男人,是個有感情的男人,所以一生被牽制着,我想直到他臨終的那一刻,才被上帝所接納和寬恕。拉爾夫是教士,是男人,是美男子,是光明的化身,還是僞君子,各人各自評說吧。

荊棘鳥讀後感3

難以想象讀完這本《荊棘鳥》,斷斷續續用了我3個月的時間。用女兒的話來說,這就是所謂的蝸牛爬行,還是打着盹兒的蝸牛。

在文章的結尾,如願以償地看到朱絲婷終於戰勝了自己,向從來沒有中止愛她的雷恩“繳械投降”了。這圓滿的愛情結局應該是文章中所有人,也包括我在內的所有讀者的願望吧。愛情與其說是甜蜜的,真不如說是折磨人的。爲了這個倔強、有追求、思想又獨立的女孩,成熟穩重、充滿魅力的雷恩用愛用耐心,用了七年的光陰來等待朱絲婷愛上自己。當然,朱絲婷一直以來極力抗拒着愛情和婚姻,是源於原生態家庭中外祖母與母親的那種壓制自我、放棄自我的不幸婚姻。

母親梅吉是個堅強勇敢,敢愛敢恨的女性,但對於朱絲婷成長來說,梅吉是有過失的。梅吉把所有的愛給了戴恩,這個從拉爾夫身上得到的兒子。梅吉知道她永遠也得不到拉爾夫,但她得到了他的兒子。可最終這個集一身寵愛的,從上帝身邊偷來的,完美無瑕的教士兒子還是早早的回到了上帝的身邊。無望的愛情,無愛的婚姻,到最後兒子的意外身亡,一度以爲要從此擊垮她,但是廣闊無垠的德羅海達土地不僅給予了她倔強,還有堅強。正如她最後爲了促成女兒的幸福所寫的那封信所說的:“如果你以爲我們在德羅海達這裏靠哭泣而過日子,你就大錯而特錯了。我們的日子過得很有意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你這團火光依然在燃燒着。戴恩的光明永遠熄滅了。親愛朱絲婷,請盡力承認它吧。”所有愛的缺失在這封信裏得以彌補和激發,這裏的人們都用着一種奇特的方式在愛着彼此。弟弟戴恩的死實際上又潑滅了朱絲婷那難以喚醒的激情,要知道等來這激情,雷恩已經等了很久。德羅海達的人是奇怪的,他們不願意擠在一堆傷心,寧願獨自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在所有人的情感都到了一個瓶頸口的時候,梅吉和母親菲以內心深處的愛融化出一道突破口。正如母女倆的交談:“我希望咱們做的這件事是正確的。”菲凝視着她,點了點頭。“啊,是的,肯定是對的,朱絲婷的麻煩是她沒有做出這種決定的能力,所以我們就別無辦法了。我們必須爲她做出這個決定。”這何嘗不是深愛着彼此,但從不表露痕跡的三個女人在人生道路上一次破天荒的表白和和解呢!

那麼接下來我們說說梅吉從小就愛上的男主角拉爾夫吧。一位英俊的天主教會的教士,承諾終身爲上帝服務,禁婚主義者。爲了自己的紅衣主教夢想,博取教會行政統治集團中的一席之地,保證以後的得酬壯志,他接受了帕迪的姐姐瑪麗卡森的遺囑分配,決然的放棄了與梅吉的愛情。不得不在此提一下,這個被嫌棄爲臃腫的老蜘蛛-瑪麗卡森,也愛着拉爾夫,愛誰錢就給了誰,死了還爲拉爾夫鋪好一切,雖然口口聲聲的表示,是用這種方式對拉爾夫進行報復,但是她的鉅額財富遺囑分配助拉爾夫登上了紅衣主教之位,也從此保證了帕迪一家世代無憂的衣食住行啊。爲什麼還要給她扣上驕橫張狂、滿腹尖酸之名呢!?只是因爲她老了,而且是個不美的老女人而已吧!?唉,有點替她不值。

後來梅吉嫁給了盧克,一個長得與拉爾夫相似的男人。這個盧克的人物描寫吧,有點不切實際,你說他利益薰心,爲了利益娶了梅吉,那又爲何不再繼續佔有她更多的財產?!而是莫名其妙的苦戰在甘蔗田裏,還用對待兩條狗都不如的態度去冷落和漠視梅吉和剛出生的女兒朱絲婷!實在令人費解。這無疑就是梅吉與拉爾夫經過長期的思想交鋒之後,突破底線,最終身心都合一的促成劑。梅吉和拉爾夫在那一段時間的雲朝雨暮之後,梅吉幸福又偷偷的懷上了戴恩,但拉爾夫必須離去,回到教會和他的職務上去。在戴恩死了之後,拉爾夫才知道這個兒子的存在。

在爲兒子做完彌撒後,拉爾夫在心愛的女人梅吉的懷抱中合上了雙眼,永遠的合上了雙眼!如果盧克能有帕迪一樣的善良,像帕迪寵愛菲一樣的寵愛着梅吉,那麼梅吉和拉爾夫還有下文嗎?是不是梅吉和拉爾夫的這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就可以在歲月的長河裏消失殆盡了!雖然帶着愛情私生子的菲同樣也是嫁給了沒有愛情的帕迪,但是能夠拴住一個女人的心,那就是這個男人拼了命的去愛她。可惜這樣的帕迪在一次意外的森林大火中死去。這時候的菲歇斯底里地哭泣着,她才意識到,其實她是多麼的愛着帕迪,就好像她是終生都在愛着他似的,但對帕迪來說太晚了,對菲自己來說也太晚了!她多麼希望能有一次機會,把帕迪摟在自己的雙臂之中,對他說:我愛你。雖然之前毫無感情的爲帕迪生了一大串孩子,包括梅吉。神神叨叨地聊完了書中的主人公,認真地咀嚼着她們的人生和自己的生活,感慨時光的變遷,唯愛不可辜負吧。

這本荊棘鳥,被誦爲一曲美麗而悽婉的愛情悲歌,稱之爲澳大利亞的飄。但是我覺得除去不該發生的人亡讓人痛心並絕望之外,裏面的愛情並沒有讓我心生悲哀。我倒認爲該得到的都得到了,心靈上和肉體上都得到了啊,最終還是心心相印的。你認爲這世上有多少人能在短短的的幾十載遇見珍貴且稀缺的愛情啊!!!

荊棘鳥讀後感4

經典的愛情註定以悲劇告終。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中百味雜成,各種思緒念頭涌了上來,也不知該從何說起。

這本書以三代女人的愛情故事作爲主線,即女主人公梅吉,她的母親菲,以及她的女兒朱絲婷,講述了交雜着愛情,友情,親情,人性與命運的三代人的故事。

從梅吉與教士拉爾夫見的第一面起,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就註定發生了。然而拉爾夫在70多歲的愛着他的卡森夫人的一千三百萬英鎊鉅額遺產和名利的誘惑下,背叛了梅吉以及克利裏家族。而後梅吉嫁給了長相頗似拉爾夫的剪羊毛工人盧克,當然,這段婚姻註定是不幸福的,唯一使她幸福的是後來拉爾夫去找她的時候她從拉爾夫那“偷”來了一個東西,那就是屬於他們的兒子。也許是命運,上帝將梅吉從他那偷走的東西要回去了——他們的兒子戴恩在希臘度假時,爲了救兩個女人,死於海水中。53歲的梅吉冷靜理智地處理了一切,將所有的痛苦深埋於心。用荊棘鳥來比喻她的一生,我想是再合適不過了。

其實當拉爾夫選擇了鉅額遺產的時候,我也曾經問過自己如果面對着相同處境的時候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當然起碼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我可能會選擇自己所愛之人,但我又是理解拉爾夫的,作爲一個男人,對於事業與名利的追求是再正常不過的,更何況他清楚地知道作爲一個教士,他不肯也不可能背叛上帝與梅吉在一起。即使後來情感戰勝理智,他和梅吉上牀,之後卻仍然是痛苦而虔誠地懺悔。對於愛情的渴望、對上帝的信仰、對前途的追求,是如此矛盾卻又統一在拉爾夫的身上。我又不禁想到如果將他作爲一個現代人物放於公共媒體中,估計會有大批女性斥他爲“渣男”吧!然而在那樣的時代歷史背景之下,拉爾夫又似乎別無選擇。

而梅吉,她聰明能幹,優雅又堅韌。但我不認同的便是她嫁給拉爾夫神父的替代品——工人盧克。也許是因爲作爲一名現代女性,我認爲即使不嫁,也不能委身於一個完全不愛自己的男人,更何況盧克還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守財奴。這一嫁也註定了那幾年梅吉遠在他鄉且只能不停工作,身邊連回家的錢都不夠的悽慘孤獨的生活。而後她對盧克的孩子,也就是女兒朱絲婷的冷漠也是我不認同的地方,也許是因爲我仍然幼稚,但我認爲作爲一個母親,應當對自己的孩子一視同仁。當然在心靈深處,梅吉和她的女兒都是互相愛着的。

除了兩個主人公之外,我最喜歡的角色還有斯圖爾特,梅吉的哥哥之一。在讀這本書前我做過了一些功課,因爲描寫他的內容不多——他在二十幾歲時就死了,所以並沒有看到他人對斯圖的評價。但是在我看來他是最與衆不同的一個角色,他孤僻、沉默卻又充滿了溫柔善良,以及對家人的`愛。小說中他對母親的愛讓我印象很深,尤其是最後描寫他被野豬壓死的片段——“這種時刻也是他早就料到的,這就是爲什麼他從沒有過希望、夢想和計劃,只是坐在那裏,沉迷於生氣勃勃的世界,沒有時間爲自己的命運痛苦悲傷的原因。”即使是當他的心臟爆裂的時候,他心中想着的依然是無法再陪伴母親。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落淚了,斯圖是早熟的,他看透人世,敏感細膩,讓人覺得他不適合在德羅海達那樣粗獷遼闊的黑土高原生活。他或許更應該做一個詩人。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還萌生了一些對宗教信仰的思考。儘管這本書的重點並不是在於這些,但畢竟梅吉和拉爾夫之間唯一的阻礙便是拉爾夫是一位教士,而梅吉與盧克的婚姻,菲與帕迪的婚姻也都因宗教問題而有過矛盾衝突。我的家庭也是一個基督教家庭,從小我便會唱一些詩歌,會背誦一些禱詞。雖然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更多地相信科學並懷疑基督的存在與否,但我明白的是宗教存在的真正意義是慰藉人們的心靈,勸誡約束我們的所作所爲,給人們一種精神寄託。所以我對家鄉的一些所謂宗教歧視一直很不理解,我的表姐和她交往兩年多的男友,因爲一家篤信基督教而另一個家庭則是佛教信徒,於是雙方家庭都堅決反對,迫於無奈也出於孝順,他們都選擇了自己的親人。但這件事情卻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即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精神文明開化程度卻遠遠不夠,甚至是我一直認爲相對開明的母親,在我未來伴侶必須依附基督教的問題上也絲毫不肯退讓。但不同宗教的存在意義本是相通的呀。

在這本書中我還看出的一點就是對於女性價值地位的變化,由一開始帕迪決定家中一切事情的父權家庭到後來女權意識極強的朱絲婷,跨越了三代,體現了作者對於女性主義的思索。在書中,作者揭露了男權的獨斷專行,批判其壓制女性的一面(在盧克身上尤其體現),宣揚了女性意識的提升,提倡和諧的兩性關係。女權問題不僅僅是書中所表現的,更是當代我們所有女性需要爭取的,性別歧視的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解決這個問題更是任重道遠,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零碎地表達了一些自己尚不成熟的觀點,感覺不太像一篇讀後感。總而言之,《荊棘鳥》將是一本我會再三拜讀的書,不僅僅是由於其淒涼動人的愛情故事,更是因爲它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道理。

荊棘鳥讀後感5

讀這本書還是在十年前,當我重新想讀起它的時候我的春春已老去。我用了五十天的時間重新回味了我心中的經典,讀後的感覺較我在上篇文章所寫的有了很大不同。經典不會變,改變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或許在很多年後再次讀起的時候我會有更深刻地感受。

主人公拉爾夫神父被作者描述成完美男人的化身,他有着俊朗的外表、內斂的性格、善良的心靈,唯一遺憾地是他把自己獻身給了教會,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所遵循的是禁慾和沒有愛情的終生。

然而,拉爾夫也是人,也是一個有激情、有血有肉的男人。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他喜歡上了一個叫梅吉的小姑娘,隨着梅吉的不斷成長他的喜歡變成了愛,儘管他在努力地剋制着這份教會所不能容忍的愛情,但是愛情之火將他的心燃燒的焦灼和無奈。成年後的梅吉也愛上了拉爾夫,當她向神父表白時卻遭到了拒絕。

梅吉的姑媽臨終前將所有遺產給了拉爾夫,但遺囑中註明拉爾夫必須終身追隨上帝,如果把此筆可觀的遺產交給教會拉爾夫就會被提拔重用,如果拉爾夫放棄遺產娶了梅吉,那麼他就會違背自己的誓言與追求,艱難權衡之後的結果是拉爾夫最終選擇了上帝,確切地說是選擇了上帝賦予的至高無上的神權——羅馬教廷的紅衣主教。

故事講到這裏讀者或許已經知道了結果,是的,拉爾夫得到了權利而失去了愛情,那種心痛折磨了他的一生。梅吉的愛情之花在初戀中枯萎,她選擇了一位容貌酷似拉爾夫的工人做了丈夫,然而她錯了,容貌的酷似不能替代心靈的相通,梅吉在經過一段悲慘生活後重新回到了她的家鄉。

荊棘鳥讀後感6

細細口味了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富有詩意的環境描寫,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美麗而悽婉的愛情悲歌,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但是讀後感觸最深的還是那種痛,那種無奈,那種由於自己造成的無奈,正如荊棘鳥,之所以會痛就是因爲自己找的荊棘。

其實這種痛我們從作者的開卷語中就能深深體會,“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問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爲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說是這麼講的。”每每回味這段話,總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說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之所以經典,也許是因爲這是一個愛情悲劇——從兩人(拉爾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的悲劇。在我看來,《荊棘鳥》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鮮活的人物描寫。從菲到梅吉,再到朱絲婷,作者在讀者面前展現了女人們或悲慘或坎坷的命運,以及內心痛苦的掙扎;從帕迪到拉爾夫,再到雷恩,展現了三代男人對愛不同的詮釋;從弗蘭克到戴恩,最受寵的孩子被母親極力挽留卻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愛情從門第間展開,延伸到宗教,爆發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構思刻畫方面所下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