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荊棘鳥》的讀後感800字

讀後感1.93W

上帝創造人類,人類衍生出善與惡,上帝同時放出潘多拉魔盒使人受到多元的挑戰,人在無法選擇或面臨多種選擇時必然會犯許多錯誤,進而修正,因此上帝拯救的應該是行動中的人,以達到一種相對完美的境界。

《荊棘鳥》的讀後感800字

人在完善自我之時,也即上帝對人格,(讀書筆記 )生命底蘊的內在轉化。古人云:“真知即所以爲行,不行不是謂之知。”這樣說來,應盡天道無餘常與善人,然而當一種追求與神冥冥相對時,人的生命不過是自然界的一根蘆葦,任何來自自然界的渺小力量都能使其歸於毀滅。麥吉,拉爾夫就是如此,拉爾夫很象《巴黎聖母院》中的那個牧師,不同的只是形式,其情之專感人肺腑,美麗的東西不過是瞬間的'燦爛,抓住一個足以樂終身。相比而言,拉爾夫是幸運的,神的力量還沒有完全扼住其情感的咽喉,痛苦的理性最終讓位於純真的本能,從而也就抓住了永恆的瞬間,他死了——在愛人的懷中,留下了悽楚的麥吉。幸福總是伴隨着多倍的痛苦,美總是短暫到讓人來不及爲之駐足,痛並快樂着,亦或樂並痛苦着。福兮,禍兮?

一切束縛人的本能的宗教或法則總會在人的持久的沉默後的爆發中被突破,牧師和和尚相似。無獨有偶,《巴黎聖母院》中也着力刻畫牧師受着相思煎熬後的種種痛苦乃至扭曲的心靈,難道僅僅是巧合嗎?生理的慾望只能順勢引導,因地制宜,才能使肉體的凡俗昇華到精神的神聖。

由此種種,經典的愛情總是以悲劇而告終的。《亂世佳人》,《呼嘯山莊》,《簡.愛》,《紅樓夢》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劇的意義在於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悲劇作家的靈性在於他以大悲的眼光透過現象看本質,由一而衍生出二乃至無數,將個體的悲昇華到整個人類的一種發自脊髓深處的寒氣來,正因爲如此,他本人倒是往往樂觀的,因爲他悲在質量而非數量,在本質而非現象本身。當這種悲超越了人的承受力的時候,喜劇作爲一種替代品便出臺了。

標籤:讀後感 荊棘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