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昌齡

王昌齡從軍行其四翻譯

王昌齡2.92W

導語:從軍行(其四)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堪稱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的氣概。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王昌齡從軍行其四翻譯

從軍行(其四)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註釋

1、從軍行:樂府舊題,內容多寫軍隊戰爭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這裏指甘肅省的祁連山。

4、穿:磨破。

5、金甲:戰衣,金屬製的鎧甲。

6、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裏泛指當時騷擾西北邊疆的敵人。

7、孤城:當時青海地區的一座城。一說孤城即玉門關。

8、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譯文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着遠方的玉門關。塞外的將士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賞析

王昌齡共寫《從軍行》七首,這是第四首。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延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門關東西相距數千裏,卻在同一幅畫面上出現,這裏不妨設想爲次第展開的廣闊地域的畫面:青海湖上空,長雲彌溫;湖的北面,橫亙着綿延千里的隱隱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裏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

其中詩裏面的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宏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