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李商隱

《夜雨寄北》的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

李商隱2.71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夜雨寄北》的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夜雨寄北》的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


  

重點、難點: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朗讀古詩,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背誦古詩。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朗讀古詩,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背誦古詩。。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一、揭題

我們剛剛學了李商隱的《無題》,今天再來學習他的一首《夜雨寄北》。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李商隱呢?

二、解題:這首詩大約是他身處巴蜀,收到妻子來信後所作,寄給妻子,故稱“寄北”,寄給住在北方的妻子。

三、品味感悟

1、思考:君問歸期未有期——句中是誰在問誰?

妻子問什麼?我是怎麼回答的?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啊!(這樣一問一答,足見夫妻之間的感情是多麼真摯。)

“巴山夜雨漲秋池”——讀了這句,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

是啊,這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漲滿秋池,瀰漫於巴山的夜空。

誰能用你的朗讀來表達這種情感?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何當”體現主人公一種怎樣的心情?

體現主人公當時急切回家見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鬱悶,孤寂和內心的相思之苦。

讓我們帶着詩人對妻子的思念,懷着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範讀,生畫節奏讀,分組讀,齊讀,背誦。

補充:

翻譯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啊!”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瀰漫於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作者並沒有說什麼愁,訴什麼苦,卻從這眼前景生髮開去,馳騁想象,另闢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願望。

其構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何當”(何時能夠)這個表示願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實中迸發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的對於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後“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鬱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於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板書設計

1、君問歸期未有期——句中是誰在問誰?

2、“何當”體現主人公一種怎樣的心情?

《夜雨寄北》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設想

喜歡古典詩詞,悠遠的意境,清麗淡雅的筆墨,寥寥幾筆便勾勒出疏雲淡影的古樸畫卷,展卷細賞,得意而忘言。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藝術,它已經成爲中華民族的藝術象徵、美的象徵、審美情感的象徵。教學古典詩詞就是要透過精巧的設計引導學生把握本民族的獨特的審美心理和文化情趣,從而瞭解民族文化,熱愛民族文化,並且使這些民族文化觸及學生的情感漣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遷移到現實生活中,用心感受天地萬物,大千世界,且歌且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與欣賞。

詩詞意境優美,內涵豐富,如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共鳴呢?我想,教師如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創造新穎、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到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落實到古典詩詞課堂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樹立全面的學生觀、全新的課程觀,不僅自己具有開放的思維,對文字有深入而獨到的見解,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去調動學生對詩詞的感受、理解和體驗,訓練他們的個性化的表達,使他們在課堂學習中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從而享受到審美樂趣。本節課我嘗試運用唐詩素描的方法,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並初步賞析詩歌。

3、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4、瞭解我國古代詩歌的重要性,培養閱讀詩詞興趣。

5、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教學重

1、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並初步賞析詩歌。

2、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3、透過唐詩素描,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2、透過唐詩素描,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喜歡聽雨,小雨聲使我感覺溫柔靜謐和平,而又纏綿瀰漫無盡。中雨聲使我感到活潑跳蕩滋潤,似乎這聲音能帶來某種新的轉機,新的希望。大雨聲使我壯懷激烈,威嚴和恐怖呼喚着豪情,而突然的風聲能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緊在一起,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於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李商隱獨坐窗前,聽雨聲潺潺,輕飛的雨絲撩起了他怎樣的思緒呢?

(設計意圖:以優美雋永的語言創設情境,撥動學生的心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誦讀詩歌

1、配樂範讀詩歌。

2、學生自由誦讀詩歌。

3、指名配樂朗讀。

4、齊讀詩歌。

(設計意圖: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走近作者

先由學生介紹李商隱的相關資料,老師再做整理歸納: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豀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是晚唐時期很有影響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現存的有待600餘首。李商隱有“欲迴天地”的雄心壯志,可惜“運與願違”,他“一生襟抱未嘗開”,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隱在東川(今四川三臺)節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擔任書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之職。秋雨綿綿中的一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瞭解背景,爲解讀詩歌做好鋪墊。)

四、夜雨情思(整體感知)

纏綿的雨絲撩起了詩人怎樣的思緒呢?

這是作者留滯巴蜀寫給北方妻子的詩。詩中描繪了他在巴山秋雨之夜對妻子的懷念。

作者先寫自己客居巴山在秋雨連綿、漲滿秋池的夜晚懷念妻子的情景。在這樣的夜晚,作者輾轉不眠,孤燈聽雨,滿懷離愁,內心充溢着對妻子深深的懷念之情。但此情此景妻子此時並不知道,什麼時候妻子能知道自己這種心情呢?由此,作者盼望有一天能回到家鄉,在西窗燭下向妻子談談,今夜雨中思親的情景。

前兩句寫客中境況,後兩句寫對重聚的渴望,情緒遞升。由降到升,把客中的寂寞孤獨及寂寞中的強烈希望表現得很有層次,很有感染力。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五、夜雨詩情(細部品析)

哪句詩打動了你的心?說說你的理由。

(一)君問歸期未有期

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一個突兀而起的問與答,回答以它的不能確定而給人以失望。

(二)巴山夜雨漲秋池

1、在這一個秋天的夜晚,整個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綿密以至於使池塘水滿

沒完沒了的雨聲打着山間的草木和水裏的浮萍,也敲動了離人的心絃,秋雨所帶來的寒漠與悽清,更爲濃重地渲染了愁思與離情,何況還有不能確定的歸期!

2、巴山意味着遙遠的異鄉,季節是悽清孤寂最容易勾動歸思和寂寞情懷的秋天。

時間也是寂靜黑暗的夜晚,獨居他鄉的詩人也特別容易感受到寂寞憂傷的氛圍,雨也撩撥人的情緒。風雨如晦的夜晚最易引人傷懷。

3、“漲”非常富有神韻,是憑感覺而不是憑視覺。

“雨漲秋池”在黑暗的雨夜是看不見的,表現在漫長的雨夜中,詩人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寂寞無聊的心境。

4、延展:

⑴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⑵一枝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⑶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⑷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⑸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⑹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⑺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三)何當共剪西窗燭

他借“何當共剪西窗燭”把現在的時間推移到未來,把眼前的實景推移到想象境界:何時能與你共剪燭花於秋窗之下,共話如今這種巴山夜雨之中兩地的深深思念?那時,把如今這萬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往事的歡樂。

(四)卻話巴山夜雨時

對傷感辛酸的往事,人們總是帶着一種不堪回首的心情。但在這,詩人卻偏偏要回首,要重提巴山舊事,不是咀嚼痛苦,而是在將來的重逢歡樂中來回顧今日的寂寞淒涼。這種歡樂式的回顧,一方面使愉快的重逢變得珍貴,更充溢着幸福感,就像憶苦思甜一樣;另一方面那設想中將來愉快的重逢本身又照亮了今夕“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情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一字一句入手,品析詩歌的意境與情感,體會詩歌用詞的巧妙之處。)

六、夜雨素描

(一)唐詩素描

“唐詩素描”以詩歌爲載體,透過準確理解詩歌內涵,把握詩歌感情基調,用自由活潑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營造優美的意境,描寫具體可感、極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詩歌具體化、形象化。它是一種作文的形式。

(二)例文:

遊子吟

母親撥亮了那盞昏暗的油燈,溫暖頓時灑滿了簡陋的屋子。

燈光下,母親又顫顫地對準了針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親就這樣用那根細細的線,串起了一個又一個艱辛的日子。

每一針,都仔仔細細;每一線,都飽蘸深情。看着母親滿頭的銀髮和被歲月的風雨分割得溝壑縱橫的臉,淚水禁不住淌了我年輕的面頰。

縫好了,母親又比試着,覺得滿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釦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點一粒即將灑播的種子。母親哽咽着我的肩:"兒呀,要記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長的小草,一棵春天裏樸素的小草。母親陽光般的注視,將把我的一生覆蓋。

無論飄泊多遠,黑暗中的那盞油燈,永遠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牽掛。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三)課上練筆:唐詩素描:《夜雨寄北》

雨寄北

點亮燈,展開家書。你的笑容就隱藏在文字的後面,燦爛着,溫暖着,還有些淡淡的淚痕。你的牽掛,你的思念,你的輕輕細細的話語,越過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過心,飛抵我寂寞的窗臺。而我,卻總是把早已定好的歸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後仍說,不定哪一天可以走進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覺,春光早逝,一轉身,秋已到了。雨淅淅瀝瀝地落下來,擠滿了小池。這羣無家可歸的孩子,又將陪我度過一個孤獨的夜晚。依稀是夢,你坐到了窗前,靜靜地看着我。燭光是一朵剛剛開放的小花,把你裝扮得那麼年輕,那麼美,就像許多年前掀起紅蓋頭的那個晚上。

朦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樂和幸福。

我擁着你,附在你的耳邊,溫柔地說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個展信的秋夜,那場淅淅瀝瀝的雨。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感受和表達詩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七、佈置作業

結合對"唐詩素描"含義的理解,選取自己喜歡的一首唐詩,寫一篇300字以內的唐詩素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具體描述畫面中感受詩歌的意境,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八、結束語:

聽雨,就是聽靈魂的對話,聽真情的奔瀉,聽心靈的遙相呼應,聽年華的淙淙流淌。南宋詞人蔣捷詞雲:“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點滴滴到天明。”

人生境遇不同,聽雨的感受各異。少不更事時,並不在意也無法理解雨聲的內涵;及到飽經世事歷盡滄桑的暮年,方生出“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嘆。原來雨聲所敲打的,除去歲月的迴響外,還有昔日難再的痛惜與欲說還休的惆悵。

(設計意圖:在動情的總結中,深化本節課的主題,呼應開頭。)

《夜雨寄北》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2

一、匯入新課

在一千年前的一個秋雨綿綿的天氣裏,一位詩人收到他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於是詩人倚窗觀雨景,吟成了這首傳唱的古詩。它就是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詩《夜雨寄北》。

二、瞭解作者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是晚唐時期很有影響的一位著名詩人,他與杜牧生活在同一時代,被世人並稱爲“小李杜”。李商隱有“欲迴天地”的雄心壯志,可惜“運與願違”,他是“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

三、解詩題

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內”即李商隱的夫人王氏。而現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爲妻子,或爲友人。

四、研讀課文、理解詩歌主旨

1、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歌內容,口譯詩歌內容

字詞: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卻話——重提、再說

2、結合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你問我何時歸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歸期。眼下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綿綿,池塘裏秋水已滿。什麼時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天的巴山夜雨呢?表達了作者對家中妻小的思念之情。

五、當堂落實基礎

1、李白、杜甫在文學史上有“大李杜”之稱,而本詩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則有______之稱。

2、解釋下列詩句中加下畫線的字的意思。

①何當共剪西窗燭[何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卻話巴山夜雨時[卻]:_________;[話]:__________

3、《夜雨寄北》詩中寫思歸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詩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對未來歡聚的嚮往之情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背誦並默寫全詩。

《夜雨寄北》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詩句的意思,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透過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同樣的夜晚詩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默寫。

4、用複述、改寫、表演等方式把對詩意的理解表達出來。

教學重難點:

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感受詩中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時間:一教時

一、引入學習《夜雨寄北》

二、初讀理解詩歌的意思。

1、藉助工具書自讀理解,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收穫和疑問。

2、小組討論:在小組內交流,你讀懂了什麼,說給同學聽聽。你還有什麼不懂的,討論討論,看能解決嗎?不能解決的留下來。

3、全班交流。交流後學生說說詩的意思。

三、品讀詩歌。

1、誰願意讀讀?讀後評議,你覺得怎麼樣?你也讀讀。

2、小組品讀。在小組中互讀,邊讀邊品議。

3、比讀。願意讀的同學,我們來比一比。

四、深讀感悟。

輕輕的讀這首詩,在心中體會一下詩人當時在想什麼?詩中的哪些詞使你有了這種感覺?

五、小結學法,佈置學生按照學法自學《楓橋夜泊》。

六、分組彙報自學情況。

七、對比體會兩首詩的情感。

八、課外延展。

選一首詩,自己賞析,把賞析的情況在班內展示。

《夜雨寄北》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4

一、抓住詩眼,匯入新課

1、都說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奇妙的文字,一個字就是一幅畫。看老師寫“雨”,注意看這四點,你的腦海中想到了什麼?(相機:一個雨字,讓我們產生了這麼多聯想)

2、今天,我們來學習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看看:這首詩中的雨又是怎樣的一場雨呢?

二、初讀詩句,整體感知

1、請大家開啟課本,讀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覆讀,一直讀到順口爲止。

2、誰想讀一讀?(相機:詩要慢慢讀纔有味道,誰再試一試)

3、老師和大家合作,我讀前面的,你們讀後面的。題目一起來,可以嗎?師生合作讀,讀出節奏。

4、讀詩不僅要讀得順口、讀出節奏,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那怎樣才能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呢?(生:弄懂詩句的意思)

5、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詩句,藉助大屏幕上的註釋,再聯繫書上插圖,瞭解一下詩句的大致意思。

6、同位同學你說給我聽,我說給你聽。

7、誰能說一說詩句大致的意思。

三、文字補讀,品悟詩情

1、從詩中,你感受到這是一場怎樣的夜雨,用你知道的詞語形容一下。

相機:(傾盆大雨)你是從詩中的哪個地方體會到的?這句中最能表現雨大的是--(漲)

帶着你的理解讀一讀這句。聽出來了,是傾盆大雨。

你感受到這是一場怎樣的夜雨?(瓢潑大雨)試着讀出你的理解(滂沱大雨)請讀出你的感受

2、同學們,聯繫我們的生活經驗想一想:秋夜,這樣一場傾盆大雨落下來,詩人站在視窗,會看到什麼?

相機:(大大小小的池塘都積滿了雨水)那池塘邊的樹木會怎樣?(落葉滿地)這情景讓人感到——(冷、寒意)

3、這樣一個下着傾盆大雨的冷冷的秋夜,詩人在哪兒?(巴山)

4、巴山就是現在的四川一帶,這一帶在古代被稱爲“巴山蜀地”,想知道李商隱生活的時代,那兒的情況嗎?

5、請看大屏幕,自由讀一讀,記住那句話:自由讀,反覆讀,一直讀到順口爲止。再看看註釋。

6、讀了這段文字,你們知道了什麼?

相機:(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能具體描述一下嗎?可以用自己的話也可以用詩中的句子。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由此可見,李商隱生活的時代,巴山蜀地交通不便。

還有誰能說一說,也可以讀一讀(連峯去天不盈尺……)這可見,李商隱生活的時代,巴山蜀地路途險惡。所以,——(君問歸期未有期)

7、你體會到這句包含着什麼情緒?(無奈)請讀出你的感受(苦悶)請讀出你的理解。

8、詩人的親人在哪兒?(北方長安)

9、同學們,巴山到長安,那可是山高水遠,路途艱險呀!唉!遇上這樣一個冷冷的秋夜,又碰上這樣一場大雨,詩人的心情會怎樣?

相機:因爲苦悶,他會覺得這雨——(特別大)

因爲苦悶,他會覺得這雨——(特別冷)誰能讀出這種感覺?我們一起來。

10、此刻,詩人會想些什麼?

11、詩中的哪些語句,讓你產生了這樣的聯想?

12、是啊,詩人想念親人,親人又何嘗不想念千里之外的詩人呢?

13、請看大屏幕,這兒有兩首詞,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還是那句話:反覆讀,一直讀到順口爲止。想一想:這兩首詞都表達了什麼情緒?

14、溫庭筠是李商隱的好朋友,誰來讀一讀他的《憶江南》

相機: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幹嘛?(盼親人回來)這時,江上駛來一帆,是親人回來了嗎?(不是)望呀望呀,過盡十帆,是親人回來了嗎?望呀望呀,過盡百帆(皆不是)望呀望呀,過盡千帆(皆不是),只看見(斜暉脈脈水悠悠)。這樣從早盼到(太陽落山),每天如此,每月如此,每年如此。真是令人(腸斷白蘋洲)這就叫柔腸寸斷(板書)

師生共同:長安的親人如此,遠在巴山的詩人也是一樣。

15、白天如此思念也就算了,那晚上呢?請一位同學讀一讀,你們想聽誰讀?(聽你的朗讀真是享受)

16、這首詞中給你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17、“此情”是什麼“情”?(思念之情)“無計可消除”,從這兩首詞中你知道分開兩地的人兒想了哪些辦法來排解這種思念呢?

相機:(獨上蘭舟、望月……)可望着望着,看到大雁又想起了(親人)讓人忍不住輕輕吟道:(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獨倚望江樓……)江水悠悠,望着望着,(又想起了親人)於是,情不自禁地悠悠吟道:(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綿綿細雨的春天,(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赤日炎炎的夏季,(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落葉飄零的秋天,(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白雪紛飛的冬季,(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18、這是怎樣的思念?(刻骨銘心……)

19、“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一樣的相思纏繞在分開兩地的人兒心頭。同學們,請想一想:一千多年前,巴山的那個秋夜,漲滿秋池的僅僅是滂沱大雨,還有什麼呢?(思念)漲滿了詩人的心湖。

20、那漫天飄飛的僅僅是秋雨嗎?還是(思念)

那滿天飛灑的僅僅是雨嗎?還是(眼淚)相思的眼淚(板書)

21、這樣的一場夜雨,怎能不留在我們的口邊呢?(齊讀)

這樣的一場夜雨,怎能不刻在我們的記憶裏呢?

這樣的一場夜雨,怎能不烙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呢?

22、如果有一天,使人能與親人團聚,他會和親人說起什麼呢?

四、總結、昇華

1、同學們,雨總會停的,可是,思念能停止嗎?

2、請看李商隱的名句,讓我們深情齊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3、此刻,我覺得一千年前巴山的那場夜雨正穿越時空,飄灑在你我的心中……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深情朗讀!

五、作業(拓展閱讀)

讀:杜甫《春夜喜雨》、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三首詩中的雨又是怎樣的雨?

思:這三首詩中的雨又是怎樣的雨?

《夜雨寄北》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二、加強朗讀教學,在反覆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匯入。

中國被稱爲詩的國度,在這裏面不僅留下的詩篇浩如煙海,其中更是名家輩出。我想這其中大家最爲了解的應該就是李白與杜甫吧。其實,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其中就有被稱爲"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商隱的一首詩《夜雨寄北》。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豀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是晚唐時期很有影響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現存的有待600餘首。

李商隱有"欲迴天地"的雄心壯志,可惜"運與願違",他"一生襟抱未嘗開",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隱在東川(今四川三臺)節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擔任書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之職。秋雨綿綿中的一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友人(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

二、學生朗讀,教師進行評析。

這個步驟意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爲深入學習此詩做好鋪墊。

(要讀出詩中的情感,如蘊含其中的鬱悶、孤寂、思念和傷感。)

三、在評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教師範讀。接下來進行分析詩歌。

1、翻譯全詩。

2、分析詩歌。

問:讀完詩歌,你的眼前出現了幾個形象?

(二個。從"君問歸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個人物在進行問答。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內"即李商隱的夫人。現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爲妻子,或爲友人。有人認爲該詩是寫給長安友人的。所以是親人或友人在問詢李商隱何時才能歸去,但自己歸期無定。詩人心境之鬱悶、孤寂不難想見。)

問:但緊接着作者卻寫了"巴山夜雨"之景,這是否偏離了作者在首句所創設的感情基調?

(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巴山夜雨點漲秋池",說明自己身處的環境,不僅遙遠,相隔千里,而且處境慘淡,透露出羈旅之苦。巴蜀多秋雨,這本已使身爲異鄉之人的作者倍感神傷;而恰在此時,又得妻子千里家信,此時,詩人該有多麼傷感呀!)

問:但作者是否一直延續這一感情進行抒寫呢?如果不是,又寫了怎樣的情感呢?從哪個詞語可看出這種轉變?

("何當",何時,什麼時候。"何當"是個表示願望的詞。詩的後兩句,緊扣"夜雨",頓生想像,遙想他日重逢,剪燭夜談,回憶此時面對這"巴山夜雨"的情景。這兩句是最爲人稱道的設想"奇絕"之句,它好就好在將"未有期"的現實與剪燭共話的想像聯結在一起了,不僅寫出了重逢的歡樂,感情的深摯,而且透過遙想將來,排遣了當前客居異地的孤寂與思念家人的痛苦,使全詩多少帶有明朗輕快的情調,形成了半是悲哀,半是溫暖的深長情韻。)

小結,板書。

李商隱-(問答)-友人(親人)離愁

寫實襯托出

景交融情別緒眼下的孤寂、

何當:共剪思念

虛寫什麼時候未來的歡聚

卻話

3、請一位同學有感情朗讀全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有怎樣的畫面在你的面前閃過。接下來用文字把它們表述出來。

(設計這一步驟是讓學生明白:學習詩歌不能只停留在翻譯的基礎上,還要學會想像,去體會詩中豐富的意境。)

4、齊讀全詩。

四、分發賞析資料,深入分析寫法上的技巧。

(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面的重複的,可是在這首詩中,作者有意重複使用了"期"字和"巴山夜雨"這個短語,這可以說是這首詩爲人稱道的"奇絕"之二。重複"期"字,意在強調詩人滯留在外、前途未卜、歸期無定的愁苦;重複"巴山夜雨",更是作者匠心獨具的表現,它表現了時間和空間的回還往復的意境美,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第一次寫"巴山夜雨",在於渲染環境與相思,第二次寫"巴山夜雨"是作者想像夫妻相見後秉燭長談的畫面,夫妻追述往事,回味無窮。

這種重複,正好構成了音調與章法上書的迴環往復之妙,恰恰表現了時間與空間上的迴環往復之美。是作者有意打破常規的成功嘗試。

從時間上看,今宵-他日-今宵,迴環往復;從空間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復對照。從意境上看,未來的樂,反襯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深婉、雋永,餘味無窮。)

五、學生共同欣賞所收集的李商隱詩歌。

(讓學生透過收集李詩,加深對李商隱和他詩歌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