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韓愈

韓愈的簡介總結範文

韓愈2.15W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人(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他曾任吏部侍郎,常被稱爲“韓吏部”,死後諡號“文”,世又稱“韓文公”。韓愈是唐代中葉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韓愈的簡介總結範文

 1.簡歷

韓愈(768~824)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辭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爲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歲,先從裴度徵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

2.評價

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蘇軾語。

3.古文運動

主要主張:其一,是“文以明道”。其二,在倡導“文以明道”的同時,也充分意識到“文”的作用,爲寫好文章而博採前人遺產。

對象:即向當時一些準備透過科舉、躋身仕途的青年讀書人宣傳要用散體文去闡明孔、孟之道。

古文:以儒家思想爲基本內容,取法先秦兩漢文體,用樸素自然的語言抒寫真情實感的散文。

古文運動在當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中有一定影響。但遭到上層統治集團中當權的官僚地主的誹謗與訕笑,阻力很大。

4.韓愈的文章

韓愈的論說文從內容上可分爲兩類,一類重在宣揚道統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等;另一類重在反映現實,揭露矛盾,作不平之鳴,而且不少篇章還有一種反流俗、反傳統的力量,並在行文中夾雜着強烈的感情傾向,因而值得重視。在這類論說文中,《師說》最有代表性。

韓愈是一位善辯之士,而善辯又主要來源於他的膽壯氣盛,二者結合在一起,遂使得他的`議論文字往往驚世駭俗,極具震懾人的氣勢。反映時代精神、抒發憤慨不平、對社會現實深刻批判的佳作,大氣磅礴、筆力雄健、排宕頓挫、感情激烈是其共同特點。

有爲而發,不平則鳴,本無意於塑造形象,而其自我形象在波濤翻卷的情感激流和氣勢奪人的滔滔雄辯中得以自然展現,這是韓愈論說文的一大特點。

文章舉隅

例1:《諱辯》是爲李賀鳴不平的文字。針對當時社會輿論認爲李賀必須避父名之諱、不得參加進士考試一事,韓愈以極大的義憤尖銳指出:

標籤:韓愈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