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杜甫

杜甫詩《大雨》原文註釋及翻譯

杜甫2.35W

作品介紹

杜甫詩《大雨》原文註釋及翻譯

大雨》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9卷第23首。

原文

大雨

作者:唐·杜甫

西蜀冬不雪,春農尚嗷嗷。

上天回哀眷,朱夏雲鬱陶。

執熱乃沸鼎,纖絺成縕袍。

風雷颯萬里,霈澤施蓬蒿。

敢辭茅葦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無行人,二江聲怒號。

流惡邑里清,矧茲遠江皋。

荒庭步鸛鶴,隱几望波濤。

沉痾聚藥餌,頓忘所進勞。

則知潤物功,可以貸不毛。

陰色靜隴畝,勸耕自官曹。

四鄰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註釋

1、這首詩是寶應元年(762)在成都作。

2、西蜀:即今四川省,因在京師之西,故稱。

3、傲傲:衆聲嘈雜。

4、哀眷:憐憫。

5、朱夏:盛夏。朱,全詩校:“一作清。”鬱陶:形容陰雲積聚。

6、沸鼎:指盛滿開水的鼎。猶言湯鍋。

7、纖絺:輕薄的葛布衣服,夏裝。縕袍:夾襯的袍子,冬裝。

8、需澤:好雨。

9、二江:即今成都市的內江和外江。參見《嘉慶一統志》四川成都府。二,全詩校:“一作大。”

10、流惡:指垢穢被急流蕩滌而去。邑里:街裏。清:清爽,清潔。

11、矧:何況。

12、隱几:倚着几案。

13、沉病:重病。藥餌:藥物。

14、言雨涼神爽,可不煩進藥。

15、潤物:滋潤萬物。

16、貸:施。不毛:草木不生之地。

17、隴畝:田地。

18、勸耕:勉勵農耕。官曹:官府。

19、耒耜:翻土用的農具,亦用作農具的統稱。耒耜出:全詩校:“一作出耒耜。”

20、操:操持。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爲“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杜甫的詩全集欄目。()

杜甫的詩被稱爲“詩史”,是因爲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爲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爲“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爲《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爲《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裏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爲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着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着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嶽》等等。

繁體對照

《全唐詩》卷219_23大雨杜甫

西蜀冬不雪,春農尚嗷嗷。

上天回哀眷,朱夏雲鬱陶。

執熱乃沸鼎,纖絺成縕袍。

風雷颯萬裏,霈澤施蓬蒿。

敢辭茅葦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無行人,二江聲怒號。

流惡邑裏清,矧茲遠江臯。

荒庭步鸛鶴,隱幾望波濤。

沈痾聚藥餌,頓忘所進勞。

則知潤物功,可以貸不毛。

陰色靜隴畝,勸耕自官曹。

四鄰耒耜出,何必吾家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