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心理健康小報推薦

黑板報5.24K

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設立一個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同時配備的相應專兼職人員來開展。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準備的心理健康小報,希望大家喜歡。

心理健康小報推薦

心理健康小報

心理健康小報內容1:

女性不但要有健康的身體,更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那麼健康心理標準有哪些呢?如何保持健康心理狀態呢?

心理健康的女性一般有下列特徵:

熱愛生活:心理健康的女性,對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常常是滿懷着希望起牀,含着微笑入睡,經常感受到自己對社會、對家庭都是有價值。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能夠把勞動的成果和事業的成功視爲最高價值。在現實生活中的,不管環境優劣,條件好壞,都能從實際出發,應付自如。在困難面前不畏懼,不逃避。正視現實,改造現實,具有協調多重角色的能力。

悅納他人:心理健康的女性,善與人友好相處,喜歡他人,容納他人,既有知己朋友,又能與周圍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待人寬厚慈善、誠實尊重信任謙虛,不仇恨、不嫉妒、不苛刻、不卑不亢,富有同情心,能客觀的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感情。

自知自愛:有正確的“自我觀”,自我意識明確,能正確的評價自己。對自身的優點、缺點有清醒的認識對自己的體態、相貌、情緒狀態、氣質、性格、智力和能力等方面均有較全面的瞭解。不僅有勇氣承認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而且願意努力自我完善。

情緒穩定:心理健康、情緒穩定的女性總是積極的、樂觀的情緒占主導地位。能夠在焦慮、緊張及恐懼等消極情緒狀態中自我調節,不爲一時衝動而惡語傷人,也不會因困難和挫折而憂心忡忡。

意志健全:人的意志品質是衡量意志健全的主要依據。意志品質包括意志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與自制力。意志健全的女性,能夠主動的支配自己的行動,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善於明辨是非,當機立斷,並在執行決斷時,堅持不懈,不達目的不罷休。善於調整自己的情緒,有效控制自己的.語言與行爲。

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心理始終保持一種健康狀態呢?下面我就說一下這些年來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點滴體會,僅供參考。

一、要多讀書、讀好書,陶冶自己的情操。

讀書使人明智,一本好書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平時要抽出一定的時間看一些能淨化自己心靈的好書。如:于丹《論語》心得、丁遠峙的《方與圓》、《智慧背囊》、《偉人傳記》等書籍。看書的時候不要求速度,要多理解、多體會,最好能看兩遍以上,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學以致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幸福觀,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

二、要正確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

一個人不論你當多大的官,有多少財富,你都是一個普通的人,是人就會有他的優點和缺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常言道:大海之所以能容納百川,就是他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放下架子,虛心向他人學習,以他人之長補自己所短,使自己像大海一樣渾厚,像大海那樣波瀾壯闊,假如能做到這一點,還會產生嫉妒心理嗎?

三、要培養一種寬廣的胸懷,寬容的心態。

寬容是化解仇恨的春風,是醫治創傷的良藥。古語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請記住,打架和爭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能把事情越搞越糟,只有坐下來心平氣和地交談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心理暗示實驗

三個有趣的實驗

心理暗示是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從以下三個著名的實驗,能清楚地看出心理暗示的作用。

1氣味辨別實驗:受試對象是100名男子和100名婦女。實驗時,首先讓每個人聞過燒酒、薄荷和鹿蹄草的氣味,然後拿出1O瓶沒有任何氣味的蒸餾水,謊稱其中有3瓶分別具有上述物質的氣味,並讓所有受試者分辨。結果有48名婦女和37名男子聲稱他們完全嗅出來了;另一部分聲稱患有感冒,不能完全確定是哪種氣味;只有6人表示沒有嗅出任何氣味。

2帽子實驗:受試對象是兒童。實驗時,先由一個人對兒童講話,講完離去。然後由主持實驗的人問兒童:“剛纔講話的人哪隻手裏拿着帽子?”在受試的27名兒童中共有24名回答是左手或右手。其實,剛纔那個講話的人手裏根本沒有拿帽子。

3面板實驗:在受試者的面板上貼一片溼紙,並聲稱這是一種具有特殊功效的紙,能使面板局部發熱,要求受試者用心感受那塊面板的溫度變化。十幾分鍾過去之後,將溼紙取下,受試者被貼處的面板果然變紅,摸上去還發熱。其實,那只是一張普通的溼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使面板發生了變化。

“無中生有”成爲上面三個實驗的共同結果。暗示的綜合作用,即實驗者對受試者的外在暗示、受試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受試者之間互相心理影響的團體暗示,是產生“無中生有”結果的原因。正確地運用心理暗示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心理健康很重要。

心理健康小報內容2:

很多父母忙於工作,忙於賺錢養家,而疏於對孩子心理的安慰。社會問題都與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有關聯。人不是機器,小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愛,愛也不是用金錢物質衡量。孩子要想健康不僅身體要健康,心理健康同樣不能忽視,父母應多給予孩子心理教育,最好是從小做起。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更離不開親情。親情是最天然的和諧劑、營養素和定心丸。嬰幼兒長久地處在自己熟知的母親身邊,就能避免產生害怕的情緒,繼而避免出現易哭鬧等情緒障礙。孩子自出生後,就不斷接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刺激,形成條件反射,這標誌着其心理活動的萌芽和發展。母親應多給孩子必要的愛撫和情感依託,這對嬰幼兒心理髮育有很大幫助。

從在媽媽肚子裏開始,孩子的心理就開始發育,許多家長都認爲未滿週歲的嬰幼兒什麼都不懂,給他吃飽睡好就足夠了。週歲前是孩子成長的輝煌期,同時也是脆弱期,假如心理養護不當,很容易使孩子將來在性格、心理上出現問題。爲培養嬰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家長在護理期間多逗孩子,說說話,唱唱兒歌,傳達自己輕鬆愉快的心情,既能增進孩子聽力,又可培養其樂觀情緒。

家長要促使孩子逐步適應環境和外界刺激,家庭氣氛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帶來一些影響。一些兒童心理學家認爲,孩子剛出生時,和成人離家一樣有戀巢心理。因此,要在一定時期內延續子宮時代的環境和習慣,如抱孩子時將他的頭擱在媽媽心臟處,讓他能聽到媽媽熟悉的心跳。爲了鍛鍊孩子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還能幫他做些輕柔的運動,緩解肌肉緊張,如擡頭、翻身、站立、四肢伸展等。當然,這些訓練應逐步加強,而不是給予“突襲”。

另外,家長及時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智力開發。一位母親說,在她的孩子6個月左右時,她每天都定時翻看色彩鮮豔的兒童讀物,在她講述書中內容時,孩了聽得很專注。有一次,她翻書略作停頓,孩子竟表現出煩躁、欲哭等情緒,直到她重新開始翻閱,孩子才安定下來,結果這個孩子長大後不僅愛看書,學習也頗自覺。這說明孩子小時候的習慣對未來的學習方式有着很大的影響。

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不可盲目樂觀,心理養護的成功並不意味着從此高枕無憂。心理養護得當的嬰幼兒一般不認生,也不愛無故哭鬧,並能很快適應陌生環境,表現活潑機靈。不過,家長也不要因怕造成心理負面效應而對孩子過分溺愛,因爲溺愛常常是導致“問題孩子”出現的重要原因。

母愛能促進嬰幼兒健康地生長,給孩子講故事,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家長不要認爲“吃奶的孩子不懂事”,忽略嬰幼兒的心理養護。“望子成龍”的巨大工程,在“龍”出世的那一刻,就該破土動工了。爲了避免孩子因環境的突然改變而產生心理不適應,父母最好留在孩子身邊工作,能補出遠門打工、工作最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