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辛棄疾

菩薩蠻辛棄疾課件

辛棄疾2.65W

辛棄疾此首《菩薩蠻》,用極高明之比興藝術,寫極深沉之愛國情思,無愧爲詞中瑰寶。

菩薩蠻辛棄疾課件

  》》》菩薩蠻辛棄疾課件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

2.把握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總課時數: 第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今天我們繼續宋詞之旅。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的長江黃河,至今滋養着我們,在這裏,我們能找到“大江東去”的豪放,也能找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纏綿婉約;能聽到“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的悲憤吶喊,也能聽到“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淺吟低唱,有怒髮衝冠的報國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鄉情。無論何時何地,隨口吟詠一首詩詞或其中的名句,都會讓我們心中激盪,充滿詩意。下面我們一起學習辛棄疾的一首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二、介紹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

詩歌鑑賞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種叫知人論世,詩人性格特點、人生經歷及所遭遇的時代背景都會在詩歌中留下烙印,抓住這些就能更快更準確在把握詩歌的主旨、情感,這是前人爲我們總結出來的經驗技巧。

辛棄疾的理想是什麼,但現實又是怎樣的。

理想: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屍的。拍刀摧馬,馳騁沙場

現實:他時用時棄、在被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

小結:他太愛國、愛百姓、愛朝廷了,但南宋小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然而朝廷可以阻擋他馳騁沙場,卻無法囚禁他以身許國的宏願。在現實與理想的矛盾衝突中,歷史給了他一個生命的突口,那就是詩詞。

有一篇文章這樣寫道:歷史的風雲,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的昇華,文字的錘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盪,一不能化作刀槍之用,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只有一股腦在注入詩詞,終於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

辛棄疾就是如此,他終於被修練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我們現在來鑑賞他的好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三、學習《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一)解題:菩薩蠻:詞牌名。書:寫。寫在江西造口壁的一首詞。造口:南渡之處,虜人追隆右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透過這資訊,我們明顯知道這是一首懷古傷今詞。

自由朗讀,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要用心體味,帶着感情去讀。揣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

(二)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

(1)找出直接體現詞人內心情感的詩句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詩人的情感:愁!

(2)什麼直接勾起了詩人心裏的愁?如果你心裏無愁,你聽到鷓鴣的叫聲,會不會勾起滿腔愁情?

明確:鷓鴣。詞人心裏有愁。

提示:聯繫辛棄疾,可不可以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句詩“愁”的含義呢?

課下注釋,鷓鴣的叫聲彷彿是“行不得也哥哥”,我們知道辛棄疾的理想是……但現實是……,一個“行不得也哥哥”就把他那種怎樣的情感點了出來?

明確:想報效國家,但實現不了這報國之路。一種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之愁。 -------這就是他對自己無法報國的憂憤之情!

(2)除了這種情感,我們還可以讀出另一種愁——?

----------家國之愁,憂國憂民。在詞裏面找出這方面的詩句。

明確:①中間多少行人淚。(憂民——流不盡的行人淚)。

A.理解“行人淚”

明確:逃難民衆的淚水。詞人身臨隆禧太后被追之地,聯想到當時南宋的命運危在旦夕。想到金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想到國恥未雪,悲憤填膺。“行人淚”概括了當時千千萬萬逃難民衆種種災難,也包括了許多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愛國志士的悲憤。

②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