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職業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研究的論文

論文2.82W

  近年來,極端環境與氣候的頻繁出現,使得保護環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在追求藝術美的道路上兼顧環境保護成爲藝術設計工作者最爲嚴峻的課題。兼顧美與環境不僅僅靠現代設計師來把握,這樣的設計理念要持續的傳承,才能在長久的時間裏顯現出對環境的深刻影響。培養具有設計創新思維同時具有保護愛護環境品德的環境設計師成爲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重要內容。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是設計藝術學教育的一部分,它培養具有環保意識的當代設計師;它推動高校專業教育;它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它能夠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起步較晚,是一個年輕的專業,相關的專業理論研究還不完善,教學條件參差不齊,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爲了能夠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型人才,環境藝術設計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職業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研究的論文

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基礎課大多爲素描、色彩、構成、透視、效果圖、計算機基礎等,這些課程提高了學生的基礎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但是傳統板書講授教學方法缺少師生、同學間的交流與討論;老師講畫、評畫、改畫這樣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死板枯燥;多媒體教學方法中學生大多被動學習,無法培養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組討論這樣的教學方法又需要老師具有較強的課題把握能力,課題的選擇上需要認真分析和深入研究,使得課題既能豎向深入又能橫向展開,一旦這樣的教學方法把握不好,很難達到教學效果。以上的教學方法培養出的設計師極少有設計創新能力。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學習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老師引導和培養學生對專業課程的認識與學習興趣。

從近年職業院校入校的學生情況來看,學生整體的藝術基礎較差,藝術修養不足,設計創意能力薄弱,文化素養參差不齊。

環境藝術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的綜合學科,但是很多專業學生對它的具體內涵理解不夠,在具體學習中,一部分學生熱衷於電腦製圖這些設計軟件的學習,將較多精力放在環境設計軟件的學習中,忽視了手繪和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導致了學生們的設計作品浮於形式,沒有內涵和深度,學生只能在設計形式上徘徊,在學習過程中無法自我提高;一部分沉浸在環境手繪的學習中,對於設計知之甚少,更難有意識的用創意性思維設計作品;還有一部分學生喜歡討論環境設計相關的理論知識,動手動腦設計能力弱;只有極個別的學生意識到環境藝術設計學習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整體,它涵蓋了手繪、軟件、理論、設計等,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也是各自負責一部分課程,課程之間的聯繫,課程與專業的聯繫較少人提及,導致學生盲目學習,學習內容難以連貫。

第一,培養創新型,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將方法、原理以及思維方式傳授於學生,學生在此基礎上針對具體的設計項目進行設計程序。如何立案、收集材料、構思、草圖、電腦出圖、設計作品評估等一系列問題,都由學生單獨或分組完成。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樣相對自由的學習氛圍,同時能夠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獨立學習以及自我約束能力。教師對學生設計環節中出現的問題與其進行交流和討論,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給於支援和建議,引導學生不斷學習,擴展知識面。

第二,創造學習氛圍,改造教學環境。在大學裏,學生不應是隻讀課本,只學教材,圖書館才應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學校應逐步改善專業硬件設施,逐漸增加圖書館資料,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書籍不斷增加,知識內容逐步完善。與專業相關聯的學科書籍也應不斷完備起來。例如,增加環境、建築、景觀、空間設計、人文社會等學科領域的學籍,當課餘時間學生可以自由安排的時候,鼓勵學生進入圖書館閱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知識的書籍,瞭解專業的進展,全面熟悉環境對當代社會人們工作與生活的影響,掌握相關材料、建築、室內、園林、社科等專業的知識。使學生在知識寬度和深度上能自我提升。設立專業實驗室,教師引導學生將理論與設計方法用於實踐,給學生時間與機會進行實訓操作,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第三,課程與教學體系不斷更新,與時俱進。環境藝術設計課程設定應根據專業特點,即環境藝術設計是以人、環境、建築爲研究對象,綜合多種學科知識的綜合系統,學生們需要學習和了解人文知識,在知識儲備上擴大容量,熟悉生態、自然、社會知識,在知識層面上深入鑽研,在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學習中掌握對空間的處理,對結構的設計和對形體的把握,由此設計對應的理論與實訓課程,例如,室內景觀設計對應室內傢俱、燈光、地面、頂棚等設計課程,透過這樣的課程學習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解能力和藝術想象力。

最後,任何一門專業與傳統文化融合才能具有蓬勃的生機與活力,與傳統的融合不是簡單的將傳統的圖樣生硬的加入到設計中,而是將傳統的文化精髓與現代的思維創新理念融合。例如,北京王府飯店的設計,王府飯店地處首都北京繁華的商業區--王府井。在現代社會中,地少建築多是擺在設計者面前的難題,因爲中國傳統建築佈局多爲橫向展開,空間在水平面上實現建築的穿插與透疊,王府飯店佔地面積小,建築數量多,因此在空間組織和立面尺寸上都無法模擬傳統建築,設計者既希望在較少的地面上達到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希望借鑑傳統建築風格,因此王府飯店在平面佈局上繼承了傳統建築佈局設計文化,即遵循一條南北軸線,在外觀造型上,借鑑古城的城門樓,紅色牆面上開豎向柱狀凸窗,模擬城樓上的紅漆木柱,整個建築在色彩和形式上達到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總之,環境藝術設計只有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才能不被淘汰,不斷進步。由此,必須重視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藝術素質的培養,教學體系根據社會人才需求不斷變化,尋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使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文會着.《環境藝術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2]馬桂新着.《環境教育學》。科學出版社,2007年4月1日出版。

[3] 陳建着 .《環境藝術概論》。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 年6 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