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歷史的教學論文

論文1.5W

1.歷史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歷史的教學論文

歷史學科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在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課堂是老師教育學生的主要場所,老師不僅要爲學生們傳授知識和技能,更要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歷史學科是記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一門學科,中職歷史課程主要是介紹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這對塑造學生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現在:

①歷史知識具有多樣性;

②歷史學科具有交融性。歷史學科還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可能會涉及語文、地理、政治等多門學科。

2.歷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引導學生勇於面對挫折和困難。中考的失意或許是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個挫折點,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正視挫折與困難,讓學生懂得越挫越勇,努力學習,把自己培養成合格的人才。在課堂上,可以結合一些歷史名人面對困難不低頭的案例對學生加以引導。例如,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在遭受羞辱與痛苦之後,仍然堅持創作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著作《史記》,對後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曹雪芹在家道中落、窮困潦倒的時候仍然寫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奧斯特洛夫斯基更是在癱瘓在牀、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口述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給後來無數面對困難、處在迷茫時的人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人生道路遇到挫折困難在所難免,但是必須要正確面對,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的迷茫時期,歷史學科的經典案例可以對學生進行啓發。

(2)加強學生自信自強的培養。很多中學生面對中考的失意顯得有些自卑,很多同學都把職業學校看做是差生的集合,給其心理上帶來了極大的不良影響。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老師在歷史課堂上可以穿插一些自信自強的例子。

(3)塑造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歷史這一門學科記錄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透過課堂教學可以讓同學們真正學習到偉大勞動人民是如何推翻封建社會獲得自由,如何抗擊外來侵略保護家園,感受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愛國熱情以及自強不息的精神,引導學生們繼續保持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並努力發揚光大。在歷史課堂授課時,老師可以透過生動的講解以及電影播放、照片回顧等方式,加強對中職學生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認同,讓同學們更加了解我國國情,從而可以激起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奮鬥的激情。

(4)培養學生的誠信敬業的職業態度。中職學生大多數畢業後即參加工作,在就業時,有很多隱形的東西來考量你的品質和能力。善良、誠信、擔當、合作等都是一個人在參與社會競爭時所需要的基本品質。中職學生如何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教師可以利用歷史課本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和敬業態度。商鞅“徙木立信”,變法成功,國勢強盛;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言而無信,自取滅亡;鐵人王進喜愛崗敬業,爲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歷史學科與政治學科互相聯繫,可以爲學生在未來職業道路指明方向。歷史學科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在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老師要承擔起學科育人重任,不斷挖掘歷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