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科學小論文彙編15篇

論文2.22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爲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小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小論文彙編15篇

科學小論文1

星期日,早上七點,外面冷風一陣陣地吹,外面的人冷得要死,爸爸嚴肅地說:“今天這麼冷,一定要多穿衣服,還要用熱水洗臉。”我認真地說:“多穿衣服是一定的,但是用熱水洗臉,我不答應。”爸爸生氣地說:“你要凍死啊?不行,用熱水洗臉。”我也生氣了,楞是不答應。

後來我們父子倆決定請別人來說理,看是我的正確還是爸爸的好。我來到李爺爺家,李爺爺微笑地對我說:“什麼事啊?”我說:“爺爺,早上洗臉用熱水洗好還是用冷水洗啊?”李爺爺認真地說:“我知道,是用冷水洗臉好,因爲冷水可以給你提高你的免疫能力。”我聽了非常高興,接下來,我去了王奶奶家,王奶奶與李爺爺的答案事相同的,王奶奶還說:“冷水洗臉可以鍛鍊人的意志。”之後我又去了其他幾位爺爺奶奶地家裏,得到的答案也是用冷水洗臉好。

回到家,我喜滋滋得向爸爸敘說我地“戰果”,爸爸聽了,任然不服。

之後,我就去看書,開啟目錄,查找冷水與熱水的資料,書上說:寒冬臘月,一定要堅持用冷水洗臉,冷水不僅可以鍛煉出堅強地意志,提高抗寒能力,同時可以預防感冒,並對神經性頭痛,神經衰弱等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我把書上的資料告訴爸爸,可是爸爸任然不服。於是我和爸爸打賭,明天我用冷水洗臉,爸爸用熱水洗臉,然後一起出去。

第二天,我和爸爸請出評委:媽媽和姐姐。早上八點,比賽開始了,我用冷水洗臉,“好冷!”身子也不自覺得抖了一下;爸爸用溫暖地水洗臉,“好舒服啊!”哼,想引我用熱水,不可能。

過了五分鐘,我們一起走出去,涼風吹來,我一點也不冷,還很爽,而爸爸凍得要死,急忙跑回房間,我和姐姐笑了。媽媽和姐姐說:“冷水洗臉勝!“我很高興,贏了爸爸。

這一次我懂得冷水洗臉好,雖然用冷水洗臉很冷,但是洗好後出門不會覺得太冷。從此,我們家每一個人都用冷水洗臉。

科學小論文2

摘要: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應用評分規則量表對研究性學習的科學小論文進行自我評價,可很好地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本文就此進行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評價評分規則量表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必須充分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從有利於達成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出發,來考慮評價的內容與形式。評價要貫穿於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也要關注學習的結果。

研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需要教師靈活掌握評價標準。筆者經過教學實踐發現,讓學生利用評分規則量表對科學小論文進行自我評價,可很好地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1.評分規則置表的含義

評分規則量表用來評估學生在某一給定領域表現的一組標準。量表對作品或表現在每個分值上的特點做出詳細的描述。(例見附表)

2.如何設計評分規則量表

2.1建立評價要素

將小論文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分離出來,把這些部分作爲評價要素。如例中的量表的評價要素設定了內容、語言、結構和圖表等四項。建立方法:

2.1.1確定評價的重點。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學生要成功地展示的知識、技能和過程是什麼?

2.1.2看若干例子。一些好的和差的作品。列出好的之所以好的特徵,差的之所以差的特徵。如果是第一次制訂量表,沒有相似的作品參考,可在設計評分規則時,先翻閱有關資料,然後根據教學經驗進行設計。

2.1.3列出評價要素,即優秀作品的必要特徵。

2.2說明是整體評分法還是分項評分法

整體評分法就是從整體上對小論文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分,雖然小論文可以分成多個不同的評價要素,但教師並不分別對每個要素評分。分項評分法是對每個要素都給出分數。例中的量表使用的是分項評分法。

2.3賦予評分量表2.3.1把所選擇的評價要素分爲不同的質量級別,並作一一陳述。先描述最好的和最差的一級,然後描述中間的級別。

2.3.2決定多少級表現對該論文來說是合適的。

2.3.3根據需要可以確定爲四點量表、五點量表、六點量表、七點量表等。如例中的量表就採用了五點量表(傑出、值得表揚、基本完成、部分完成、完成有限)。

2.3.4透過讓學生初評論文,讓他們實踐最初設計的評價要素。並要學生問一些澄清性的問題,要他們對自己的評價發表評論。

2.3.5運用2.3.4中的問題和評論來修改評分規則。

2.3.6最後定稿。評分規則量表是對學生論文的不同等級水平的描述,說明不同等級的表現具有哪些優點和弱點,使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論文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而不是僅僅知道一個等級,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包含着詳細要素的評分規則量表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清晰的指導。評分規則量表要在學生完成論文之前告訴學生,這樣能夠激發學生表現出他們最佳的行爲。評分規則量表還應與學習目標相符,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學習。

3.評分規則量表的教育功能

3.1評分規則量表是一種學習的引導工具

評分規則量表在研究課題開始時就已形成,使學生在研究學習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評價標準、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對學習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3.2評分規則量表是一種學習的資訊組織工具

學生在制訂和修改評分規則量表時,認知自己的原有知識結構,作爲進一步學習的先行組織者;在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將多個零散的知識點集合在一起,學會從紛繁的資訊中挖掘出有價值的知識、學會分析複雜知識塊的結構、解釋和總結新舊知識間的聯繫。

3.3評分規則量表是一種學習的交流工具

學生利用評分規則量表互評作品時達到相互交流,可以促進相互理解。另外,討論和協作有了明確的主題,有助於小組成員的知識發展和問題解決。

3.4評分規則量表是一種學習的自我評價工具

學生利用評分規則量表檢查自己和同伴的作品,透過自我提問找出自己及同伴的作品中的缺陷,並制訂進一步修改方案。這樣,學生不僅僅習得了學習任務所涉及的知識,還學會了反思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進而學會學習。

科學小論文3

相信大家都玩過“放紙炮”吧!那麼,在玩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出現吧。現在就到了揭密的時刻了,首先,就由我帶領大家去揭開“放紙炮”的“神祕面紗”吧!

在玩的過程中,我看見有很多的同學放出來的聲音不同,有放出來聲音大的,也有放出來聲音小的,還有的甚至放不出來聲音。

現在,我們針對這些各種各樣的情況,來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吧!

我們提出的問題是——爲什麼“放紙炮”有時候放出來聲音大,有時候放出來聲音小,還有的甚至放不出來聲音?

根據這個提問,我們做出了猜想。“會不會‘放紙炮’放出來的聲音大小與折法,力氣有着很大的關係呢?”

現在,我們又根據提出的提問,做了一次有趣的實驗。

首先,我們先把這個實驗分成了兩組,第一組負責“折得寬與折得窄”,第二組負責“放得力氣重與放得力氣輕”。第一個實驗組我們叫它“折法組”第二個實驗組我們叫它“力度組”。分配完畢,我們開始做實驗了。

一開始,我們先讓“折法組”出場,“折法組”首先派了陳碧青來折“折得較寬”的“放紙炮”,讓包宏宇來折“折得較窄”的“放紙炮”,開始放了,兩個人用同樣的力氣放“放紙炮”,結果,“啪”的一聲,陳碧青的聲音很重,而包宏宇的聲音不是很重。

現在輪到“力度組”了,這次,由我來做實驗,我們組的組員都幫我準備好了“放紙炮”,放得力氣重的“放紙炮”與放得力氣輕的“放紙炮”的寬度相同。我先放力氣重的“放紙炮”,然後再放力氣輕的“放紙炮”,結果,是放得力氣重的“放紙炮”聲音大。

透過這個實驗,我得到了一個結論——“放紙炮”的聲音大小與折法,力氣有着很大的關係。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觀察,認真思考。

科學小論文4

問題的論證:

大熊貓應該只吃竹子吧!它們只吃竹子,但是,有的可能還吃胡蘿蔔。他們吃的各式各樣,連肉也吃,比如說竹鼠,它們就吃一些死去的竹鼠,所以可以證明,他們是雜食類動物。

問題的結論:

根據上網查資料,我終於明白了,他們誰麼都吃,這是我查的資料。大熊貓的食譜非常特殊,幾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區可以找到的各種竹子,大熊貓也偶爾食肉(通常是動物的屍體,有時也吃竹鼠)。大熊貓獨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當地人稱作“竹熊”。竹子缺乏營養,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營養,大熊貓逐步進化出了適應這一食譜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離活動,大熊貓每天取食的時間長達14個小時。一隻大熊貓每天進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體重的40%。大熊貓喜歡吃竹子最有營養、含纖維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莖,嫩芽,和竹筍。大熊貓棲息地通常有至少兩種竹子。當一種竹子開花死亡時(竹子每30~120年會週期性地開花死亡),大熊貓可以轉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棲息地破碎化的持續狀態增加了棲息地內只有一種竹子的可能,當這種竹子死亡時,這一地區的大熊貓便面臨飢餓的威脅。

看,大熊貓的食物太特殊真要好好研究一下了。他們的食物太特別了。

問題的延伸:大熊貓的天敵是什麼?它是怎樣防衛自己的呢?

參考材料:《動物大百科》《動物世界》

科學小論文5

一天,我在一本科學書上看到糖水可以製作隱形的墨水,於是,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做起了實驗。

我先把糖水調好,用毛筆蘸糖水在紙上寫了“開門大吉”幾個大字,然後把紙門晾乾,什麼都沒有,我開始懷疑書了,最後,我用打火機稍微燒了一下,看見了一個“開”字呈現淺褐色的,我一見,欣喜若狂馬上對正看電視的婆婆說:“婆婆,快來,我給你表演魔術!”於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張白紙,寫上“婆婆”兩個大字,用吹風器把它吹乾,就什麼也沒了,我趕忙問婆婆:“你信不信,我可以不用筆,用火能寫出‘婆婆’兩個字來。”婆婆,搖了搖頭,顯然是不信。

打火機,烤了一會兒,可是烤得有點兒久,把紙不小心給燒了,婆婆笑了笑,我有點急了說:“別得意,你等一等。”我又在一張白紙在寫了那兩個字,然後晾乾。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會兒,字便顯現了出來,我得意地笑着,婆婆趕快從我手中奪去紙翻來覆去地看着,就是不明白。

小夥伴們,你們明白嗎,不明白,就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因爲用糖水在紙上寫了字後,晾乾了,字形,圖案,就會消失,火烤之後,字形圖案會因糖分脫水,而呈現淺褐色。

動動腦筋,想一想除了糖水,還有哪些液體可以做隱形墨水呢?

科學神奇吧!

科學小論文6

螞蟻,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誰能真正地瞭解螞蟻呢?螞蟻爲什麼不會迷路呢?

帶着這個問題,我上網查詢了相關的資料。電腦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的地後,沿途會留下一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螞蟻。科學家曾經就這個問題作了一個實驗。科學家先確定一隻螞蟻,將他沿途到達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乾淨。當這隻螞蟻返回時,在被擦去氣味的地方突然間停了下來。原地邊轉圈邊尋找着什麼。從而得到螞蟻是靠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我爲了證實這個結論,於是我也做了一個實驗。我拿了一根細長的木棒,把螞蟻愛吃的誘餌——白砂糖放在了上面。我把這根木棒放在牆角螞蟻洞穴的附近。不一會兒,有隻螞蟻悄悄地爬出了洞穴,我想它一定是探兵吧。它爬到了木棒子旁邊,它的觸角在觸動白糖,它彷彿用它的器官在聞一聞。我趁它聞的一瞬間,將木棒子中間折成掉了二釐米的小段。當這隻探兵螞蟻想爬回洞穴時,哈哈,就在被折去的木棒周圍爬來爬去,就是找不到回洞穴的路。

過了十幾分鍾,我又在另一個牆角做了一個同樣的實驗,螞蟻仍然和上次一樣,找不到回洞穴的路呀!

透過了這兩次的實驗,我知道了螞蟻爲什麼不會迷路了,原來螞蟻是靠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科學小論文7

汽車作爲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給予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十分方便的同時,可是它的尾氣排物到底是否威脅着我們呢?這是我的疑問。爲了搞清楚,我便對這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研究。

研究過程:

第二天下午,我趁着空閒時候,來到一塊大草坪上,在表哥的幫助下,我抓了兩隻身形差不多大小的蚱蜢,把它們各放入了兩隻透明的玻璃瓶內。現在,兩隻瓶內都裝滿着新鮮空氣,還各有一隻蚱蜢。隨後,我由表哥陪同着來到馬路上,同時,攜帶着兩隻玻璃瓶。我們請了一位駕駛員配合,我拿着其中一隻玻璃瓶擰開蓋子,那位駕駛員開始發動起汽車來了,汽車管道便往外排放尾氣,此刻,我正朝裏裝汽車尾氣,裝滿了汽車尾氣後,我擰緊蓋子,謝過駕駛員,迅速從身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兩個標籤,在裝滿新鮮空氣的瓶子上貼上“研究1”,又在裝滿汽車尾氣的瓶子上貼上“研究2”。這樣,便於識別。

回到家中,我把兩隻玻璃瓶擺放在陽臺上,使它們能受到足夠的光照,更有利於我觀察它們的動靜。剛過十幾分鍾,我擋不住好奇的誘惑,忍不住去瞧瞧,發現:在貼有“研究1”的瓶子裏的蚱蜢還活蹦亂跳,精神充足,而在貼有“研究2”的瓶子裏的蚱蜢,精神明顯差了點。於是,我更加好奇了。每隔十來分鐘,我就去觀察一次,發現的結果都是一樣。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我又去觀察了一次,有着重大的發現:在貼有“研究1”的瓶子裏的蚱蜢還存活着,而在貼有“研究2”的瓶子裏的蚱蜢已不再動彈了。

汽車尾汽對人的危害程度受汽油成分的直接影響,汽油的主要成份爲辛烷。爲提高汽油的抗爆性,人們通常在汽油中添加一定量的四乙基鉛。因此,人們常把添加含鉛的汽油稱爲含鉛汽油,而不含鉛的汽油叫做無鉛汽油。

透過數十年的研究,人們已經知道,使用含鉛汽油的汽車尾汽中含鉛,它是一種有毒有害的重金屬,隨空氣被人們吸入體內,對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兒童,可影響他們的智力發育。

當然,使用無鉛汽油並不等於使的是無害汽油,因爲其中也有一些有害物質。

透過做實驗、查找資料我知道了:

汽車尾汽對人類的危害程度很大,危及健康。我覺得也可以做個假設,如果蚱蜢換做是我們,我們吸入的不是空氣而是汽車尾氣的話,我們也同樣會無法生存的。

科學小論文8

終於到週末了,可以看電視了,我開心極了,只聽“嗖”的一聲,我就躺在牀上看電視了。

電視的頻道忽閃忽現的,這時媽媽正好進來打掃房間,我把這種情況告訴了媽媽,媽媽無能爲力地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讓開讓開,我要擦電視了。”“好了,好了。”我欣喜若狂的說。“什麼好了?”媽媽用疑問的眼神看着我。“還能什麼好了,當然是電視好了。”媽媽說:“哪呢?”“恩,剛纔還好好的,怎麼?”“又好了。”對於這個問題,我總結了一下:媽媽一碰天線,電視就好了;一鬆手,電視又壞了。

我的小腦袋裏冒出了一個問提:人體爲什麼會導電?我上網查了許多資料,才知道人體裏有電流,因此有電解質像鈉、鉀、鈣等在,電解質便在人的體液中。人體裏含有的大量血液、淋巴液與腦脊液主要是用水組成的,人體中的每個細胞全充滿着水,之中溶解着各類電解質,所有這些,構成了人的體液。體液存在人體中,佔的分量十分大,是體重的70%。電解質溶解於人的體液中,便形成了帶電的離子,這些離子在外電場的作用下,於體液內作定向移動,便形成了電流,人體同樣就有了導電性,成了導體。

鐵片的祕密

我們學習了《鐵罐和陶罐》,知道了鐵罐放在泥土裏容易腐爛,我的腦袋裏冒出了一個小問號:那麼鐵放在哪裏生鏽最快呢?爲此,我反覆思考研究做了一個小實驗。

我事先準備了三個小鐵片。一個放在溫度低的地方——冰箱;一個埋進泥土裏;最後一個放在鹽水中。看看哪一種會更快使鐵片生鏽。一天下來。我來到冰箱,小心翼翼地拿出鐵片,仔細觀察起來,可鐵片卻一點兒變化都沒有。我接着來到花盆前,挖出藏在土壤裏的鐵片,可結果仍是如此。最後我來到水杯前,拿出浸在水裏的鐵片,可也是一點都沒變。這可讓我納了悶:“難道得時間長一點才能出效果?”我將信將疑地離開了實驗地。幾天之後,我又來到那兒,驚奇地發現在泥土裏的鐵片有一點點生鏽,而在鹽水裏的鐵片早已鏽跡斑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帶着這個疑問,我開啟了電腦,才知道原來是原電池反應,離子導電。因爲兩種金屬通常是活動性不同的兩種。以鐵和銅爲例。因爲空氣中有水分,水中通常容有酸性氣體,如二氧化碳,鐵片遇到酸失去電子成爲鐵離子,電子則透過金屬移動到銅,再還原成氫氣,形成一個原電子。這種反應成爲析氫氣反應。鐵的這種腐蝕內稱爲電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比一般的氧氣還原性腐蝕速率更快。

從實驗和資料中證明,鹽水會讓鐵片更快生鏽!

科學小論文9

“我們今天玩尺子。”“什麼,玩尺子?”“尺子有什麼好玩的?”“尺子非常常見,不好玩!”一聽說玩尺子,我們的好奇心,激動的心,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老師見我們好奇,激動的心飛了,繼續說:“別急,先看我。”說着,老師拿起一張紙,把它撕成了碎片。

“哎,今天不是玩尺子嗎,怎麼成撕紙了?”……紛紛議論起來。老師撕好了紙片,叫我們拿起尺子在頭髮上摩擦,我們慢慢地感覺尺子變熱了,到最後,當尺子滾燙滾燙時,老師說:“趕快把尺子放在紙片上。”這時,奇蹟出現了,紙片竟然自己飛了起來,緊地吸在尺子的下面。“怎麼會這樣。”“太絕了!”“真是奇了!”……我們紛紛驚訝得讚歎起來!

老師說:“塑料是一種特殊的材料,尺子是塑料做的,用它和絲綢,皮毛相互摩擦,就會產生一種靜電,這種電能吸住一些輕的東西!”

“原來是這樣!”大家讚歎又道。“竟然可以用絲綢,我們試一試吧!”我們又在外套上摩擦了一會兒,我們一試,果然可以!

科學小論文10

[關鍵詞]科學認知範式;中國傳統哲學;特點

20世紀以來,由於西方哲學的進入而使關於中國傳統哲學特點的討論愈加深入與豐富,科學認知範式(自然科學原理、定律、方法與成果等)即是學者們用於理解和判斷中國傳統哲學特點的一個重要座標與方法。那麼,科學認知範式下的中國傳統哲學特點究會怎樣的呢?

一、以“窮性至命”爲研究內容

關於中國哲學研究內容雖然表述不盡相同,但大多偏向認爲中國傳統哲學研究的對象或內容是人,是道德倫理,這個判斷應該說是準確的。科學認知範式順沿這一思路並引向了深入。基於科學認知範式,中國學者發現中國傳統哲學關注的是道德性命問題,而不是自然界的神奇與奧祕。熊十力說:“吾國先哲,重在向裏用功,雖不廢格物,而畢竟以反己爲本。如孟子所謂‘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又言‘萬物皆備於我’;程子言‘學要鞭辟近裏切着己’,此皆承孔子‘古之學者爲己’之精神而來。老莊虛靜之旨,其爲用力於內不待言,此皆與西人異趣者。西人遠在希臘時代即猛力向外追求,雖於窮神知化有所未及,而科學上種種發明,非此無以得之也。今謂中西人生態度須及時予以調和,始得免於缺憾。中土聖哲反己之學,足以儘性至命,斯道如日月經天,何容輕議?至於物理世界,則格物之學,西人所發皇者,正吾人今日所當挹取,又何可忽乎?”[1]就是說,中國哲學雖然也講“格物”,但其所謂“格物”是反身向內,是“萬物皆備於我”,是在道德性命上用功。這與西方哲學向外求索、以自然界奧祕和規律爲研究對象的取向完全不同。牟宗三與熊十力的表述不盡相同,但意旨基本一致。牟宗三說:“中國首先把握生命,西方文化生命的源泉之一的希臘,則首先把握‘自然’。他們之運用其心靈,表現其心靈之光,是在觀解‘自然’上。自然是外在的客體,其爲‘對象’義甚顯,而生命則是內在的,其爲對象義甚細微,並不如自然之顯明。所以中國人之運用其心靈是內向的,由內而向上翻;而西方則是外向的,由外而向上翻。即就觀解自然說,其由外而向上翻,即在把握自然宇宙所以形成之理。其所觀解的是自然,而能觀解方面的‘心靈之光’就是‘智’。因爲智是表現觀解的最恰當的機能。所以西方文化,我們可以叫它是‘智的系統’,智一面特別凸出。”]就是說,具有科學特性的西方哲學,其心靈之光照射在“自然”上,是“向外”的學問;而中國哲學的心靈之光照射在“生命”上,是“向內”的學問。所謂“向內”就是修身養性,就是提升道德品質,就是“窮性至命”。牟宗三甚至認爲這個特點在儒佛道三家都有表現,他說:“中國思想的三大主流,即儒釋道三教,都重主體性,然而只有儒家思想這主流中的主流,把主體性復加以特殊的規定,而成爲‘內在道德性’,即成爲道德的主體性。西方哲學剛剛相反,不重主體性,而重客體性,它大體是以‘知識’爲中心而展開的。”[3]就是說,儒佛道三家雖都重視主體性,只不過儒家的表現更爲突出,因爲儒家對主體性做了特殊的規定,這種特殊的規定就是使“主體性”成爲“內在道德性”,從而孕育出深厚而精彩的道德性命之學。方東美提示我們,即便具體到某個哲學家,也能證明中國哲學研究的內容是“道德性命”。他說:“惟朱熹於斯道高標,造詣不深,淺行即止,蓋知識領域,囿於其道德嚮往,致於客觀自然界之純理知識不能無損。就此層而言,朱熹乃與近代西方人適成一鮮明對照。西方科學家以及深受科學影響之哲學家,其心目中之自然知識觀,皆成於主張倫理中立:倡道德價值須全部漂白,以獲致客觀性之知識雲。朱熹及大部分宋儒則與之恰恰相反,皆極重道德睿知,不貴自然知識(尊德性,抑聞見)。朱熹嘗言:古時少年,十六七歲入太學受教,學於窮理致知,藉嫺習忠、信、孝、悌。故窮理之學,必克就倫理文化而爲之,所謂義以修身,明辨善惡,是也。窮理之爲言,非關事物在客觀自然界之實然狀態,而逕指行儀在人倫關係中之應然理想也。”[4]透過“格物致知”在朱熹思想世界中的內容,可以發現他的學問中有對自然界奧祕的關注和涉及,但朱熹與大多數宋代儒家學者一樣,所重視所思索的問題仍然是道德性命,而不是自然知識,即便偶爾涉及自然知識也都以道德爲限,比如朱熹朝思暮想的是“義以修身,明辨善惡”。可見,以科學認知範式爲座標和方法,中國傳統哲學在研究內容上所表現出的特點不能不是“道德性命”。

二、以“天人不分”爲主客關係

中國哲學在主客關係上的態度究竟是主客兩分?還是主客合一?依科學認知範式的考察,答案只能是“主客合一”。胡適認爲,由於中國哲學以倫理、政治等爲研究對象,從而導致它的學問方向反身向內,所謂“格物”,所謂“致良知”,都是向內用功,關注人自身的問題,對於人之外的自然界從不用心,也毫無興趣。他說:“儒學已長久失去它的生命力,宋明的新學派用兩種不屬於儒家的邏輯方法去解釋死去很久的儒學,並想以此復興儒學,這兩種方法就是:宋學的格物致知;王X明的致良知。我一方面充分地認識到王X明學派的價值,同時也不得不認爲他的邏輯理論是與科學的程序和精神不兩立的。而宋代哲學家對‘格物’的解釋雖然是對的,但是他們的邏輯方法卻是沒有效果的,因爲:(1)缺乏實驗的程序,(2)忽視了心在格物中積極的、指導的作用,(3)最不幸的是把‘物’的意義解釋爲‘事’。”[5]就是說,雖然是“格物”,但所“格”的對象是政治、倫理,而且在方法上是反身向內;所謂“致良知”,是在心性上用功,因而不會有實驗的程序,忽視了“心”的指導作用,並透過將“物”換成“事”而取消客觀認識對象,在這裏就不再有主客的對立,不再有天人之間的張力。熊十力認爲,中國多數哲學家興趣都好反身向內,以盡心至性工夫消解主客的矛盾,進而取消了二者的對峙關係。熊十力說:“中土哲人,其操術皆善反,孔子言反求與默識,孟子言“萬物皆備於我”,則以反身而誠得之。張子曰:‘善反,則天地之性存焉。’莊子雲自明自見,亦此旨也。”[6]就是說,與西方哲學宇宙人生兩分的旨趣比較,中國哲學更傾向於宇宙人生合一的主張,更傾向於以默識的方法理解世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孔子主張反身與默識,孟子言萬物皆在我心中,張載提倡善反才能回到天地之性,莊子所謂自明自見、內外一體,無不如此。馮友蘭認爲,中國哲學中沒有主、客二分觀念,人與自然是渾然相處的。他說:“中國哲學亦未以第一節所述之知識問題(狹義的)爲哲學中之重要問題。其所以,固由於中國哲學家之不喜爲知識而求知識,然亦以中國哲學迄未顯著的將個人與宇宙分而爲二也。西洋近代史中,一最重要的事,即是‘我’之自覺。‘我’已自覺之後,‘我’之世界即中分爲二:‘我’與‘非我’。‘我’是主觀的,‘我’以外之客觀的世界,皆‘非我’也。‘我’及‘非我’既分,於是主觀客觀之間,乃有不可逾之鴻溝,於是‘我’如何能知‘非我’之問題,乃隨之而生,於是知識論乃成爲西洋哲學中之一重要部分。在中國人之思想中,迄未顯著的有‘我’之自覺,故亦未顯著的將‘我’與‘非我’分開,故知識問題(狹義的)未成爲中國哲學上之大問題。”這裏說得很清楚,由於中國哲學從未將個人與宇宙分爲二,“我”不能獨立出來,不能解放出來,從而也就沒有“非我”,這樣主客之間、天人之間就不能萌發西方哲學中所發生的“我”對“非我”的好奇與認識的衝動。換言之,科學發生的基本模式在中國哲學中都不曾建立,怎麼會有進一步的科學學說和原理的需求?馮友蘭說:“正因爲中國的理想是取享受而舍力量,所以中國不需要科學,即使依培根所說,科學出力量。我剛纔說過,中國哲學家不需要科學的確實性,因爲他們希望知道的只是他們自己;同樣地,他們不需要科學的力量,因爲他們希望征服的只是他們自己。在他們看來,智慧的內容不是理智的知識,智慧的功能不是增加物質財富。在道家看來,物質財富只能帶來人心的混亂。在儒家看來,它雖然不像道家說的那麼壞,可是也絕不是人類幸福中最本質的東西。那麼,科學還有什麼用呢?”[8]既然天人一體、主客不分,那麼科學的確實性與科學的力量對中國人而言純屬是多餘。張岱年將中國哲學特點準確地概括爲“一天人”,他說:“中國大部分哲學家認爲天是人的根本,又是人的理想;自然的規律,亦即當然的準衡。而天人之間的聯繫者,多數哲學家認爲即是性,人受性於天,而人的理想即在於儘性;性即本根,亦即道德原則,而道德原則乃出於本根。此種傾向在宋明道學最甚。邵子說:‘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觀物外篇》)程明道說:‘天人本無二,不必言合。’(《語錄》)程伊川說:‘道未始有天人之別,但在天則爲天道,在人則爲人道。’(《語錄》)天與人,本來一體。天道與人道,只是一道。天人既無二,於是亦不必分別我與非我。我與非我原是一體,不必且不應將我與非我分開。於是內外之對立消弭,而人與自然,融爲一片。西洋人研究宇宙,是將宇宙視爲外在的而研究之;中國人則不認宇宙爲外在的,而認爲宇宙本根與心性相通,研究宇宙亦即是研究自己。中國哲人的宇宙論實乃以不分內外物我天人爲其根本見地。”[9]張岱年指出,中國哲學將“天”視爲“人”的根本,而把“天”與“人”聯繫起來的是“性”,人受“性”於“天”,因而“人”與“天”的'關係透過“性”解決,而“性”又是道德原則,道德原則來自“性”,因而“人儘性”便成爲處理天人關係的方式。這種方式即意味着天人一體,“我”與“非我”一體,宇宙在我心中。因此,中國哲學不像西方哲學那樣將宇宙作爲一個外在對象來研究,而是作爲內在德性來研究,因爲研究“心”就是研究宇宙,研究“我”就是研究“非我”。可見,依照科學認知範式,中國哲學在主客關係上的態度就是“主客不分”。

三、以“模糊籠統”爲思維方式

以往關於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式也有許多論說,有人認爲是抽象思辯,有人認爲是直觀類推,也有人認爲是歸納演繹,這些觀點因取材不同而有其合理性。不過,基於科學認知範式的判斷,中國傳統哲學在思維方式上的特點只能定性爲模糊、籠統、綜合,而非清晰、明確、分析。嚴復較早接觸西方的自然科學,對科學方法十分崇拜,因而他非常自然地拿西方哲學思維方式與中國哲學思維方式做比較。他說:“蓋西學自希臘亞理斯大德勒以來,常教學人先爲界說,故其人非甚不學,尚不至偭規畔矩而爲破壞文字之事也。獨中國不然。其訓詁非界說也,同名互訓,以見古今之異言而已。且科學弗治,則不能盡物之性,用名雖誤,無由自知。”[10]就是說,中國傳統哲學雖有訓詁,但不是界說。所謂界說,就是對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徵或一個概念的內涵外延,給予確切、簡要的說明。但中國哲學沒有這個東西,故與邏輯思維相悖;中國哲學不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不能全面地概括事物的特性,所以即便用錯了名詞,也不能自己糾正。這都反映出中國哲學在思維方式上的模糊、籠統與混亂。嚴復舉例說:“有時所用之名之字,有雖欲求其定義,萬萬無從者。即如中國老儒先生之言氣字。問人何以病?曰邪氣內侵。問國家以何衰?曰元氣不復。於賢人之生,則曰間氣。見吾足忽腫,則曰溼氣。他若厲氣、淫氣、正氣、餘氣、鬼神二者之氣之良能,幾於隨物可加。今試問先生所云氣者,究竟是一何名物,可舉似乎?吾知彼必茫然不知所對也。……出言用字如此,欲使治精深嚴確之科學哲學,庸有當乎?”[11]“氣”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但“氣”用於指示的意涵過於豐富多彩,什麼厲氣、淫氣、正氣、邪氣、陰氣、陽氣等,任何物事都可用“氣”表示與說明,從而導致人們在實際生活中難於分辨“氣”的內涵,一個概念的內涵如比混亂,怎能清晰地表達哲學思想和觀念呢?熊十力認識到,中國哲學對事物的把握並不是建立在清晰的分析上的,而是建立在籠統的判斷上的,他說:“中國的哲學不似西哲注重解析。此個問題甚難置答。據我推測,大概中國人生在世界上最廣漠清幽的大陸地方,他底頭腦深印入了那廣漠清幽的自然,他底神悟直下透徹了自然的底蘊而消釋了他底小我。易言之,他底生命與自然爲一。儒家‘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老子底‘返樸’,莊子底‘逍遙遊’。這些話都是表示他大澈悟大自在的真實境界。因此他不願意過計算的生活,不肯把本來渾全的宇宙無端加以解析,不肯把他本來渾一的生命無端分作物我,別了內外。他見到分析是因實際生活方面而起的一種支離破碎的辦法。他並不是故意反知,卻是超出知識猜度的範圍而握住了真理。因此,應該說他是超知識的。”[12]熊十力以儒家“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老子底“返樸”、莊子底“逍遙遊”等來說明中國哲學追求的是大澈悟大自在真實境界,但這種“大澈悟境界”雖然具有超知識性、神祕性,但卻是非分析的、渾然的、猜測的,因而說到底是一種模糊、籠統的思維方式。張岱年則用了更多、更具體的案例說明中國傳統哲學在思維方式上的模糊性、籠統性。他說:“在中國傳統哲學中,很多哲學家推崇直覺。直覺也是一個近代的名詞,在古代稱之爲‘玄覽’或‘體’(即“體認”、“體會”之體)。老子云:‘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十章)又說:‘不窺牖,見天道。’(四十七章)所謂‘玄覽’,所謂‘見天道’,都是指對於天道的直覺。這直覺是超乎一般感覺經驗。莊子不但要求超越感官經驗,更要求超越理性思維,宣稱‘無思無慮始知道’(《莊子·知北遊》)。忘耳目、超思維,這種境界,稱爲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同書《大宗師》)惟有忘卻自己,與最高的道(“大通”)合而爲一,才能達到最高的認識。張載講‘體物’,他說:‘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正蒙·大心》)體物即消除了物我的對立,自我,以天地萬物爲我,這樣來認識天下之物。朱熹解釋所謂‘體天下之物’的‘體’字說,‘此是置心在物中,究見其理’(《朱子語類》卷九十八)。所謂‘置心物中’正是近代所謂直覺之義。”[13]在張岱年看來,無論是老子超乎感覺經驗的“滌除玄覽”,還是莊子無思無慮的“坐忘”,無論是張載消除了物我對立的“體物”,還是朱熹以心知天的“置心物中”,都主動地消除了物我區別,都是模糊不清的直覺,都是缺乏科學理性、科學分析的思維。

四、以“玄談臆想”爲議論風格

哲學在議論天下事象時,是實事求實?還是踩虛踏空?是據實求證?還是玄測臆想?依科學認知範式判斷,中國傳統哲學的議論風格之特點偏向玄談、臆測。哲學對物事要做評估,對學說要作評論,對結論要做判斷,我們概括爲“議論風格”。以自然科學立場看,中國哲學的議事風格表現爲玄虛之論、臆造之言比較多些。嚴復浸潤西方思想文化多年,有切身的感受和理解,認爲與西方相比,中國哲學臆造之風較盛。他說:“西學之所以翔實,天函日啓,民智滋開,而一切皆歸於有用者,正以此耳。舊學之所以多無補者,其外籀非不爲也,爲之又未嘗不如法也,第其所本者大抵心成之說,持之似有故,言之似成理,媛姝者以古訓而嚴之,初何嘗取公例而一考其所推者之誠妄乎?此學術之所以多誣,而國計民生之所以病也。無他,其例之立根於臆造,而非實測之所會通故也。”[14]就是說,中國古代也有演繹法,但由於這種演繹法的基礎不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之上,因而容易走向玄談,流於空疏之學,於國計民生有害無益。他舉例說:“夫陸王之學,質而言之,則直師心自用而已。自以爲不出戶可以知天下,而天下事與其所謂知者,果相合否?不逕庭否?不復問也。自以爲閉門造車,出而合轍,而門外之轍與其所造之車,果相合否?”[15]就是說,陸王心學以“心”爲法,不問“心”外世界色彩,不問“心”外世界的變化,光憑“心”發表議論,逞意、必、固、我之氣,唯我獨尊,唯“心”是從。嚴復認爲,這種風格是十分可怕的。他說:“不實驗於事物,而師心自用,抑篤信其古人之說者,可懼也夫”[16]熊十力並不認爲中國傳統哲學中沒有實證精神,沒有科學觀念,但他不能容忍中國哲學在議論風格上表現出來的玄談、臆想、空疏等缺陷。他說:“凡哲學家立說,以經驗界之知識爲依據者,若注重質測之術,以矯空想之弊,則雖不足以深窮萬化之原,而於物理世界必多所發明,即可由此以發展科學,西洋哲學大概有此長。中國之學,超物而達於神化,非知識的。若其不務質測而好逞空想,則將本經驗界之見地,而應用到玄學上去,懸空構畫,以組成一套嚴密的理論,而說宇宙人生如是如是。”[17]就是說,西方哲學以經驗界知識爲根據,注重實驗之術,所以於物理世界必多所發明,但中國哲學不同,中國哲學既不以知識爲根據,也不注重實驗,反而好空想、喜玄談,於科學進步、人生豐華都不利。在獲得真知的程序上,張岱年認爲中國哲學注重的是神祕的覺悟與缺乏根據的推理,而輕視理論的說明、邏輯的論證。他說:“重了悟而不重論證。中國哲學不注重形式上的細密論證,亦無形式上的條理系統。中國思想家認爲經驗上的貫通與實踐上的契合,就是真的證明。能解釋生活經驗,並在實踐上使人得到一種受用,便已足夠;而不必更作文字上細微的推敲。可以說中國哲學只重生活上的實證,或內心之神祕的冥證,而不注重邏輯的論證。體驗久久,忽有所悟,以前許多疑難渙然消釋,日常的經驗乃得到貫通,如此即是有所得。中國思想家的習慣,即直接將此所悟所得寫出,而不更仔細證明之。所以中國哲學家的文章常是斷片的。”[18]在張岱年看來,中國哲學既不注重形式上的細密論證,也沒有形式上的條理系統,它滿足於生活經驗的解釋,對於經驗無法說明的現象,則訴諸於內心的神祕冥證與沒有任何科學知識根據的推演,所以其議論不能不陷於空疏妄談。總之,依科學認知範式,中國哲學欠缺科學所要求的實驗、實證,非但欠缺這些“科學元素”,而且被玄談、空疏、臆造等“非科學元素”所擠佔,因此說,科學認知範式這面魔鏡,使中國哲學中的“妖”現了原形,只有驅逐這些“妖”,中國哲學才能回到人間。這應該是中國哲學者以科學認知範式認知、理解和評價中國傳統哲學的初衷之一。

如上即是在科學認知範式下所獲得的關於中國傳統哲學特點的認識,雖然這些判斷有着充分的根椐,但有幾個緊要的問題需要做進一步澄明。首先,有助於更加全面認識中國哲學。對於中國傳統哲學特點的分析、研究與判斷,可以依靠任何可能的座標和方法,但這個座標和方法必須有助於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國傳統哲學。科學認知範式的意義之一就在此。由於按照科學認知範式的主張,哲學研究的對象或內容必須包括自然界及其奧祕,哲學所主張的主客關係必須承認主客兩分,哲學所運用的思維方式必須有理性邏輯思維,哲學議論事象必須是實事求證。因此,如果中國傳統哲學的表現與此相反,中國傳統哲學的特點也就基本上可以確定了。而且,在科學認知範式應用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更加具體的、深入地瞭解和把握中國傳統哲學特點的細節。其次,有助於更新、豐富中國傳統哲學特點。中國傳統哲學特點是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即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意味着中國傳統哲學特點具有動態中生長、豐滿的特性。漢代哲學對於先秦哲學有了新發展,隋唐哲學對於漢代哲學又有了新發展,宋明清哲學對於隋唐哲學又有了新發展,20世紀哲學對於宋明清哲學又有了新發展。而這種現象的發生,既是不同時代人民實踐智慧的凝集與昇華,同時也因爲不同時代都程度不同地吸收了新的哲學思想與學說,其中,佛教、西方哲學的影響最爲鮮明。從這個意義上說,以科學認知範式爲座標所揭示的中國傳統哲學特點,同時也是提示中國傳統哲學在特性上必有需要更新、完善之處。這正是科學認知範式又一意義。最後,科學認知範式關於中國傳統哲學特點的判斷是相對的。雖然科學認知範式對於認識、豐富中國傳統哲學有着獨特的價值,但這並不意味着其關於中國傳統哲學特點的結論具有絕對意義,相反,其關於中國傳統哲學特點的判斷是相對的、有限的,即不能將科學認知範式關於中國傳統哲學特點判斷視爲對其他特點的否定。這是因爲,第一,在科學之外,尚有其他座標與方法可爲認識和理解中國傳統哲學特點提供服務,而且這種服務的結論同樣是有助於中國傳統哲學的更新與完善的,如人文認知範式的應用,即有此效果;[19]第二,應用科學認知範式分析所獲得的結論也不全然合理,如關於議論風格“玄談臆想”的判斷,並不完全符合中國傳統哲學本貌;因此,科學認知範式的效應是需要我們謹慎對待的。

科學小論文11

柑橘是芸香科部屬的常綠性小喬木,在中國培養歷史悠久,江蘇、江西、湖南、湖北等省是柑橘栽培最多的地域。柑橘性喜溫,耐陰,怕熱。果實圓形,既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食用,還可做調料。成熟後的柑橘果實堅實水分大,幽香甜美,具有清炎熱、生津止渴的功效,且經濟效益可觀。透過嫁接的柑橘樹,是從母體樹中一部分發育起來的,遺傳性狀與母體堅持一致,能夠確保其優良品種的無性系,嫁接成功栽培後可堅持每棵樹的開花期到摘果期、產量和質量均達一致,然後進步柑橘的商品性。嫁接技能更有利於提前果園掛果,可有用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結構調整。

1 嫁接前預備

想要進步柑橘嫁接的成活率,就要了解柑橘嫁接成活的進程。砧木和接穗是不是癒合完好是影響成功的要害。砧木和接穗嫁接後通常在7 d擺佈就開端出現癒合安排。15 d擺佈癒合安排即可將嫁接縫隙填豐滿,砧木和接穗之間開端實現長出新的韌皮層和木質層,意味着嫁接成功。嫁接時刻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完結,春季通常在2月下旬-3月上旬,秋季通常在7月初完結,氣候環境請求溼度相對較大、無風、溫度在15~20 ℃的天陰最爲理想,把握在砧木新芽開端萌發又未展葉時,因這個時分的氣溫較高,樹幹液流快,協助構成新癒合安排快,這是確保嫁接成功的最理想條件。

接穗的挑選非常重要,通常要調查母體樹冠粗大強健旺盛、無病害進入盛果期做母樹,選一年生強健頂芽豐滿的枝條做接穗,儲藏接穗可用沙藏或薄膜封藏,沙藏是傳統較爲通用的一種辦法,操作辦法是將接穗陰涼通風條件較差的當地溼沙埋覆蓋起堆,沙埋厚度通常超出埋穗5 cm擺佈;薄膜封藏是近年較爲常用的新辦法,操作辦法是將接穗30~50條對齊剪平捆紮,用家底常用的保鮮膜包嚴,確保水分不流失,寄存在室內。

2 嫁接辦法

2.1 劈接

2.1.1 砧木處理

首先選中砧木要被嫁接的切斷點,再將其鋸掉,一定要確保砧木被據的平面要平坦,在砧木被鋸掉的平面中心用嫁接刀筆直作一劈口下去,深度大概把握在3~6 cm即可。

2.1.2 接穗處理

嫁接刀一定要尖利,選擇接穗6 cm擺佈在接穗下端削成楔形,入刀可先由高到低一次性完結,確保接穗質量。

2.1.3 插穗

在被據掉的砧木平面處有嫁接刀撬開劈口,將削好的接穗疾速插進去,確保砧木與接穗愈傷接口徹底符合,接着疾速用薄膜封口綁緊牢扎。

2.2 插皮接

2.2.1 砧木處理

選中砧木要被嫁接的當地用枝剪剪截,再用嫁接刀削平截口構成平面。

2.2.2 接穗處理

接穗上選定豐滿的頂芽削一個鼠耳壯斜面,接着在末端鼠耳形斜面的反面兩側均削一個深至構成層刀面。

2.2.3 插穗

被嫁接的砧皮層較爲平坦一側的上方,運用嫁接刀將其皮層劃破,敏捷將接穗插進去,深至木質見白即可,儘量使砧木與接穗削口處嚴密地粘合在一起。最終敏捷用薄膜包紮。

2.3 腹接

2.3.1 砧木處理

選定砧木被嫁接處,在砧木處運用嫁刀由上向下削約4 cm長的刀口,深至木質見白即可。假如小苗嫁接,砧木的嫁接點一定要選定離地上7 cm擺佈爲宜,這麼做可利於若嫁接失利後,方便補接。

2.3.2 接穗處理

選擇強健的接穗,請求帶有2個豐滿頂芽處剪段成長約2~4 cm,削去前端的第1個頂芽,請求長度爲1.5 cm,在削 面的反面再削一鼠耳形斜面,請求每一刀都要一次性完結,不能補刀,切斷一定要平坦潤滑。

2.3.3 插穗

將預備好的接穗敏捷插進砧木被嫁接點,用薄膜疾速包紮,需求留意,接穗帶芽處只能綁一圈,不需包太厚,否則會影響新芽長出。

2.4 空中嫁接

空中嫁接技能相對成活簡單,因操作技能費事,如今運用較少。其嫁接辦法是,第1步是要預備泥作基質,可直接用塘泥或水田泥土都行,水分請求不能太枯燥也不能太溼透,用手抓泥成團不鬆懈即可;第2步在健康無病害的母樹處選擇二年生枝條,在枝條校爲平坦潤滑處用嫁接刀繞枝環割一圈,深度見木質,接着在距離環割5 cm處用嫁接刀再盤繞樹枝環割一圈,用刀挑開兩刀環割之間的樹皮,及時抓一把拳大的溼泥團壓緊,對半扳開夾包切斷壓緊,最終用薄膜繩子固定綁縛。

3 嫁接後管理

3.1 除萌抹櫱

嫁接15 d後砧木處會先後長出萌發櫱,在嫁接穗沒有長出新梢前,假如這些萌發櫱沒有及時抹除,就會越長越旺盛,營營養悉數被萌發櫱吸收,嫁接穗不能正常長出新梢,時刻長了就會壞死,嫁接失利,所以抹除萌發櫱具有影響嫁接成功的要害作用,這些萌發櫱越早抹除越好,直至移苗。

3.2 及時鬆劫持支棍

當嫁接成活後很快就會長出新梢,爲了不影響嫁接口愈傷安排正常成長,這個時分應開端鬆開綁縛,如不及時鬆綁嫁接口扎綁繩處就會構成凹陷,,構成頭小尾大,簡單折斷。要留意的是,這個時分雖可鬆綁,但此時 嫁接愈傷安排不是很老到,還不能一次性徹底鬆綁,稍微解鬆些,待15 d後再鬆綁一次,直至枝穗粗大強健老到才適宜徹底鬆綁。如發現新梢成長較快較長又細,可在砧木側邊插一木棍與新梢輕綁,以防新梢被風吹斷。

3.3 摘心

嫁接成活後當新梢長到約50 cm擺佈時應摘心,以防徒長簡單折斷,及時摘心有利於推進副梢長出,協助構成樹形。

3.4 病蟲災防治

病害通常在苗圃發作較少,能夠用一些滅菌之類的藥物防治即可;苗圃通常主要是發作蟲災較兇猛,所以防蟲作業顯得非常重要,苗圃通常較多見的蟲災有潛葉蛾、繡蜘蛛等食葉性害蟲,防治辦法建議及時整理田園雜草、老葉、病葉、病枝等會集起來燃燒,儘量削減蟲源。其次可運用一些低毒性農藥防治,制止運用高毒農藥防治。

科學小論文12

問題的論證:

大熊貓應該只吃竹子吧!它們只吃竹子,但是,有的可能還吃胡蘿蔔。它們吃的各式各樣,連肉也吃,比如說竹鼠,它們就吃一些死去的竹鼠,所以可以證明,它們是雜食類動物。

問題的結論:

根據上網查資料,我終於明白了,它們誰麼都吃,這是我查的資料。大熊貓的食譜非常特殊,幾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區可以找到的各種竹子,大熊貓也偶爾食肉(通常是動物的屍體,有時也吃竹鼠)。大熊貓獨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當地人稱作“竹熊”。竹子缺乏營養,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營養,大熊貓逐步進化出了適應這一食譜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離活動,大熊貓每日取食的時間長達14個小時。一隻大熊貓每日進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體重的40%。大熊貓喜歡吃竹子最有營養、含纖維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莖,嫩芽,和竹筍。大熊貓棲息地通常有至少兩種竹子。當一種竹子開花死亡時(竹子每30~120年會週期性地開花死亡),大熊貓可以轉而取食其它的竹子。但是,棲息地破碎化的持續狀態增加了棲息地內只有一種竹子的可能,當這種竹子死亡時,這一地區的大熊貓便面臨飢餓的威脅。

看,大熊貓的食物太特殊真要好好研究一下了。它們的食物太特別了。

科學小論文13

科技小論文:螞蟻的祕密

秦**

我們都知道螞蟻搬家就是要下雨了,那麼螞蟻爲什麼能預知天氣呢?下面,就讓我來一一解開它們的祕密吧!

有一次下雨前,一片片烏雲蓋住了藍藍的天空。這時我看見一羣黑黑的小螞蟻正在急急忙忙地搬着家。我健步如飛地跑回家拿了一把雨傘,又回到了原地,可它們已經不見了蹤影。

後來,我在網上去查閱一些資料,才明白了爲什麼螞蟻能預知天氣。

天氣變壞時,空氣中水蒸氣增加,泥土反潮,螞蟻的家特別潮溼,螞蟻難以安居。動物能預知空氣溼度,當它感覺空氣溼度過大時 ,就知道要下雨了,螞蟻的窩是歇通地下的,所以下雨會把它們的窩完全淹沒,因此它們要搬到地勢更高的地方去居住。

螞蟻搬家的祕密可真有趣,只要你細心觀察,一定會有所發現的。

科學小論文14

蚊子爲什麼喜歡叮穿深色衣服的人

大家都知道蚊子吧?一提起它,大家都會認爲蚊子是惡魔、的化身,專門吸別人的血。

世界上的蚊子大約有2700多種,吸人血的蚊子只有雌蚊。其實,它們是爲了繁行後代,才迫不得已吸血的。

雌性的蚊子在吸人的血時,具有某一種的選性,它們喜歡去吸穿深色衣服人的血。

蚊子多半是喜歡弱光的。當然全暗光或者強光,它們都不會喜歡。當然,蚊子的種類很多種,也有喜歡光線強弱的程度,當然也有所不同的啦。

當我們穿上深色或者黑色的衣服時,光線相對來說暗一些,適宜蚊子的生活習性,理所當然被叮的次數次也就多了。相反,如果穿上豔色或白色地衣服,反射的光比較強,對蚊子有驅避的作用。因此,穿白色衣服或者是豔色被叮的機會就多了很多。在我的觀念裏,還有一點,因爲它們本身就是黑色的,叮穿深色衣服的人就不容易被發現,也不會有生命危險。如果它們叮穿豔色衣服的人的話,就容易被發現一些,所以自身難保了。

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蚊子爲什麼喜歡叮穿深色衣服的人了吧!

爲什麼雞蛋洗乾淨了反而容易壞

今天是雙休日,我閒在家裏沒事做,就從冰箱裏拿出一些雞蛋,想用清水洗乾淨。結果沒用幾天雞蛋全壞了。

我越想越不明白,就讓爸爸買一些雞蛋,一部分洗乾淨,有一不分洗。第一天開啟一個洗乾淨的雞蛋,一個不洗乾淨的雞蛋,結果兩個雞蛋都沒壞掉。第二天和第一天是一樣的結果。但是第三天時,洗乾淨的雞蛋全都變成黴灰色的了,而沒洗乾淨的雞蛋還是好的。我不禁沉思:爲什麼洗乾淨的雞蛋比沒洗乾淨的雞蛋更加容易壞呢?那麼雞蛋表面的那一層黏乎乎的東西會不會是一層雞蛋的保護膜呢?

我爲此查閱了資料,終於明白了:原來蛋殼上有許多細微的小孔,爲了讓小生命可以存活,這些小孔是爲了讓蛋殼裏的生命透氣用的,如蛋殼裏沒有小生命存在的話,雞蛋內部的水份會透過蛋殼上無數的小孔蒸發掉,但外界的腐敗菌等一些細菌卻也很容易透過這些細微的小孔進入雞蛋的內部,使雞蛋變質、壞掉。但是如果是一枚沒用被清洗過的雞蛋,這枚雞蛋的外殼是就會有一層粉末狀的膠性物質,這層膠性物質的作用是封閉那些細微的通氣孔,使雞蛋內部與外部隔離開來,所以可以緩解細菌侵入和水份的蒸發,有效地保鮮、保質

透過這件事使我明白了:多觀察、多看書、多思考,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雞蛋殼的作用

在幾天前,媽媽從市場上買來了一盆鮮豔的花,這盆花雖然不是十分漂亮,卻是一種值得欣賞的植物。它的葉子很小,但十分多,也十分的茂盛。我每天都觀察它,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它的葉子有一部分枯了,我不禁大驚失色,急忙找來了媽媽。結果媽媽從廚房拿了幾個雞蛋殼放入了花盆裏。頓時,我的腦子裏一下子冒出了一大串的疑問——放雞蛋殼有什麼作用呢……

過了幾天,奇蹟發生了,枯萎的葉子不見了,花兒又恢復了它往日的光彩,爲了解開我心中的疑惑,我去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得知剛剛磕過的空蛋殼裏有殘留的蛋青,慢慢地被土吸收後會爲肥料,肥料對花的生長有很大的好處。對生長速度較慢的花木,在花盆裏放幾個空蛋殼,就不擔心施肥過量了。除此之外,還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促進花木的生長速度

看來,多觀察、多動腦筋的收穫不小哦!

蒜瓣也能治蟲害

一次,我無意中將幾個壞了的蒜頭扔進了兩個花鉢裏。兩個星期後,我發現這兩鉢花越長越好。而其他花鉢裏的花因爲蟲害,有的葉子枯黃了,有的葉片捲起來了,還有的剛長出花苞就凋謝了。看到這種情景,我心想可能是蒜瓣起了什麼作用。我決定用蒜瓣做實驗,看它能否除害蟲。

我找來蒜瓣、水杯和實驗用具,將十幾個蒜瓣搗爛,用清水浸泡2~3小時,濾清後用噴壺將蒜漿水噴灑在有蟲害的花卉上。此後,我每天早晚觀察兩次,發現葉片上蟲卵成了乾癟的空殼,藏在土裏的蟲子也被逼出來了,一些小蛾子碰了碰葉片也飛走了。過了半個月,所有的花卉都恢復了健康,特別是原來那兩盆蟲害較重的花也枝葉繁茂,含苞欲放了。看到花苞競相開放,我心裏非常高興。微風吹來,花草微微點頭,好像對我說:“謝謝你爲我們消滅了蟲害!”

實驗成功了!我想,蒜瓣能殺蟲卵、驅趕蛾子,是由於它有濃烈的蒜味吧。

夾竹桃可以除白蟻

校園內栽有許多大葉樟樹,大部分都有碗口粗了。近兩年來,部分樟樹出現了黃葉、落葉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暱?經我們觀察,發現大樟樹受到了白蟻的危害。

爲了挽救樹冠如傘的樟樹,我們科技小組的同學在輔導老師帶領下,一方面對白蟻的形態特徵與生活習性進行觀察,同時開展防治試驗。

調查後發現,校內樟樹80%都受到了白蟻不同程度的侵襲,受危害的還有實地鬆等樹木,受害率達60%。我們對白蟻採取了幾種不同的防治方法,分組進行。

第一組:物理方法。用鋤頭挖出樟樹下的白蟻巢穴,集中捕殺。但由於這一方法滅蟻不能徹底,第二年仍有蟲害發生。

第二組:給樹幹刷石灰水。在調配好的每l00kg石灰水中加入0.6,-0.8kg硫磺,攪拌均勻,塗抹在離樹幹地面以上部分約1.5m。此法可以防止白蟻上樹危害,但仍不能防止白蟻危害樹根。

第三組:化學滅蟻。使用90%的晶體敵百蟲,稀釋1000~20xx倍後噴霧,或用80%敵敵畏稀釋1000倍後噴霧,還可用80%的甲胺磷乳油稀釋800倍噴霧,都有良好效果,但防治不徹底,且有農藥殘毒。再說校園內噴撒有毒農藥對師生健康不利。

第四組:用夾竹桃汁防治。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生長在夾竹桃樹旁邊的幾株樟樹沒有被白蟻侵襲。於是產生了一個想法:是不是夾竹桃對白蟻有抑制能力呢?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試製了一種生物性殺蟲劑——夾竹桃汁,即每15~25kg水中加0.5kg夾竹桃葉,浸泡24小時後,加以揉搓搗爛,到液體呈現白色爲止,再加入0.3%的肥皂液0.2kg或0.15%的生石灰水2.5~5kg,即成“夾竹桃除蟲劑”經過濾後,將藥液噴射於樹上和蟻巢中,過濾出來的殘渣也可埋入受害樹木的根基部。經我們試驗,這種防治方法能達到100%的除白蟻功效。

蚯蚓沒長眼睛

一場大雨過後,幾條蚯蚓在院子裏的地面上扭動着身軀,真有趣。我用腳把蚯蚓的道路擋住,原以爲蚯蚓會拐彎,可它熟視無睹,繼續衝我的腳邊爬來。怎麼了?難道蚯蚓沒長眼睛?於是,我決定捉幾條蚯蚓做個實驗。

我將兩條蚯蚓放在一塊溼熱板上,用鉛筆、紅領巾、小樹枝分別在它們面前晃動,它們似乎一點都沒有察覺。我想,蚯蚓恐怕真的沒有眼睛,要不然我這麼使勁地在它眼前晃動,它怎麼沒有反應?也許現在下結論還爲時過早。

於是,我又找來一根蔥,一個色彩鮮豔的玩具,第二次做實驗。我把它們分別放在兩條蚯蚓的兩個側面。過了約5分鐘,兩條蚯蚓都同時朝蔥的方向扭動,最後都鑽到蔥的底下去了。

做完實驗,我奇怪:如果蚯蚓有眼睛,那麼玩具的顏色那麼鮮豔,它爲什麼不爬過去,偏偏要往蔥裏鑽?是蔥的氣味吸引了它嗎?難道蚯蚓不是用眼睛看方向,而是用鼻子聞氣味來識別方向的?

爲了證實這個結論,我翻遍了所有的書,終於找出了答案:蚯蚓由於長期在土壤裏生活,幾乎見不到光線,它的眼睛漸漸退化了,但蚯蚓的前端卻有嗅覺器官,它的嗅覺很好,能用它來辨別方向探路。看,和我推測的結果完全一樣。

啊!我發現了,我終於發現了蚯蚓的祕密了。

小 制 作

西紅柿電池

製作材料:西紅柿、銅片、鋅片、小燈泡、導線等

製作方法:1、把銅片和鋅片插進西紅柿的兩端。

2、將導線分別擰在銅片和鋅片上。

3、將導線的另一端與小燈泡相連,使它們形成一個閉合電路。

4、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

實驗原理:西紅柿是潮溼的,裏面有豐富的汁液,而這些汁液呈酸性,金屬銅和鋅受到酸的作用,鋅片會失去電子、銅片會得到電子,這樣銅片就帶了正電,鋅片帶了負電。當電子由銅片流向鋅片時,電路上就產生了電流,所以燈泡就亮了

讓火柴"跳舞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塊兒做了個“火柴跳舞”的實驗。

按照爸爸的吩咐,我端來一盆清水,找來一盒火柴和一瓶膠水。

爸爸先從火柴盒裏拿出一根火柴,然後在火柴頭上塗了一層厚厚的膠水,再將火柴扔進水裏。過了一會兒,奇蹟發生了:只見火柴自立於水中,一搖一擺地跳起了“舞”

科學小論文15

一天,我在家裏寫讀書筆記,拿着圓珠筆在寫字,寫完以後,我心裏一陣輕鬆,作業完成了,好開心。也多虧了我的圓珠筆好朋友的幫忙,要不然讀書筆記還是停留在我的腦海中,不能變成這些生動的文字呈現在我的眼前。轉念一想。我的圓珠筆是怎麼寫出來字的呢?我平常寫字 的時候,筆尖向下,就能寫出字來,如果我將圓珠筆的筆尖朝上還能流暢的寫出字來麼?

於是我懷着好奇的心開始了嘗試,我把紙鋪在頭頂上方,然後將圓珠筆的筆尖朝上開始寫起來字,當然這樣子寫字是很不舒服的,爲了解開心中的疑惑,我決定堅持到底,多試驗一會。我發現剛開始寫字的時候,圓珠筆還是能流利的寫出字來,可是寫完幾個字以後,就寫不出字來了,我又把紙重新鋪在桌子上,筆尖向下,看看還能不能寫出字來,畫了幾下,筆又重新的恢復了正常,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帶着疑問去查找資料,原來,圓珠筆的筆尖有一個金屬的小圓珠,小圓珠後面的管子裏儲存着油墨,圓珠筆就是靠着小圓珠的滾動使油墨順利流到筆尖才能寫字的。在這個過程中,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圓珠筆的筆尖朝上,油墨就會因爲重力的作用向下來,無法跑到小圓珠上,這樣圓珠筆只能靠着殘留在筆尖的一點兒油墨寫幾個字,之後就寫不出來了。心中的疑惑終於被解開了,我心中無比的開心。看着自己的讀書筆記,更有着一種成就感。

透過這次的探索實驗,我明白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許多的科學知識,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多思考,多問幾個爲什麼?懷着不怕困難的決心,並且透過實踐來獲取答案,我們就能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

3、探究——五角硬幣的綠色外衣

昨天,我到小賣部去買零食,小賣部的阿姨找給了我一個五角錢的硬幣,我當時沒有仔細看,就直接回家了,回到家我一看,呀!這個硬幣綠乎乎的,這還能用麼?肯定不能用了,我心裏這樣的斷定,於是我來到洗手間。用清水把這個硬幣洗了一遍,發現還是綠乎乎的,我決定在多洗幾遍。可是不管我用多少水,洗多少次它還是一如既往的綠乎乎,完全不理會我的一番熱情。看來舊顏換新貌是不可能的了。

我終於拗不過這塊綠乎乎的硬幣。決定放棄它了,就在我準備把這個“頑固的傢伙”扔進垃圾桶時,耳邊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我轉頭一看,原來是疼愛我的奶奶。奶奶說:“別把硬幣扔掉”,我有辦法能夠把它清洗乾淨。我的眼睛一亮,要知道那可是5角錢呢?我可以用來買一個練習本寫作業呢,我也不想扔掉它的。但是自己洗了那麼多次它都頑固不變。我質疑的問奶奶:“你真的可以麼?”,奶奶自信的說:“我的大孫子,奶奶什麼時候騙過你呀,你就等着鑑證奇蹟吧!”,聽奶奶這麼一說,我可樂了,睜着大眼睛看着奶奶是怎麼把這個頑固分子給降服的。只見奶奶神祕兮兮地向廚房走去。奶奶在硬幣上面灑了一些醋,將“頑固的傢伙”泡在醋中,過了一會,等待的過程總是那麼漫長,我滿心的期待着鑑證奇蹟的時刻的到來,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過來一會,奶奶將“頑固分子”取出來了,並且用衛生紙將它擦乾淨。呀,天哪!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剛纔那個綠乎乎的“頑固的傢伙”竟然變成了從天上掉下來的小星星。閃閃發光。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帶着疑問來到了我的小書房。開啟了少兒百科全書來閱讀,試圖去找到其中的奧祕。呀!終於找到了,我興奮的叫起來。原來是因爲五角硬幣的材質爲鋼芯鍍銅合金,硬幣表面的綠色物質爲鹼式碳酸銅,它是銅與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物質反應產生的物質,又稱銅綠,鹼式碳酸銅遇到酸性物質就會被溶化,硬幣的綠鏽就會脫落。這樣硬幣就會變全新。

原來生活中有那麼多的科學知識的存在,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善於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爲一個小小的科學家。

標籤:彙編 科學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