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論文範文

論文1.31W

1、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現狀分析

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論文範文

1.1非運輸企業概況

上海鐵路局非運輸企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經營項目涉及現代物流、商業服務、旅遊廣告、批發貿易和物資採供、房產置業、工程建築、資訊諮詢、租賃保險、工業製造、賓館餐飲和商業印刷等產業。到2013年底,總資產180億元,淨資產57億元,行政性重組企業122家、工商登記註冊企業176家,職工11758人。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348億元,報表利潤5.3億元、考覈利潤11.6億元。非運輸企業已成爲全局的重要經濟板塊,承擔着重要的責任與使命,有着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1.2非運輸企業管理演變

在非運輸企業的改革發展中,企業管理作爲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也得到不斷創新發展,筆者歸納爲五個轉變,即:基本實現了由分散管理向行業化管理、由多層管理向扁平化管理、由傳統管理向現代化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由主輔分離向多元化經營一體化管理的轉變,從而具有了區別於社會企業和鐵路運輸站段的濃厚特色,形成了路局經營開發處(上海鐵路多經投資中心)爲路局非運輸企業資產管理機構,對17家控股非運輸企業實行直接管理、對5家集經總公司實行行業管理,下設子分公司的管理模式,具備了一套相對成熟的管理體系,爲非運輸企業的長遠發展和企業管理的進一步創新改進打下了堅實基礎、積累了豐富經驗。

1.3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因受鐵路長期以來帶有濃厚計劃經濟色彩的管理體制機制影響,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還未能真正與市場接軌,與社會先進現代企業相比,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市場機制、管理效率與管理效益等方面,均有較大差距,在依法管理、科學管理的探索和實踐上仍處於初級階段和較低水平,與當前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深入實施存在着諸多不適應,突出表現在發展定位和目標不夠科學,產業結構不合理,管理架構體系和人員定編不適應,決策審批和協調推進機制不夠完善,經營監管和風險防控機制還不健全,市場化的資源統籌配置機制、用人用工和績效考覈分配激勵機制、營銷管理機制尚未真正建立,資訊化建設水平較爲低下等方面,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力。

2、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意義

在世界經濟進入增速減緩、結構轉型、競爭加劇時期和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隨着中國鐵路政企分開、貨運組織改革深化推進等後續效應的放大,全局非運輸企業進入了轉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深化改革的關鍵攻堅期,優化經營管理對於解決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快速增強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全面推進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優化經營管理是落實非運輸企業出資人代表職責,健全鐵路國有資產監管體系的必然要求。透過優化經營管理,有利於進一步明晰全局非運輸企業各個層級的經營權責和管理架構,爲建立健全符合我局非運輸企業實際的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和監管體系、實現鐵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堅實的體制保障。

(2)優化經營管理是適應內外部市場環境變化需要,促進非運輸企業做優做強,全面實施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在我局所處長三角區域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東部鐵路率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透過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有利於進一步加大內部資源整合和產業結構優化,加快向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方向轉型發展,有效提升綜合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實力。

(3)優化經營管理是全面提升非運輸企業經營品質和管理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透過優化經營管理,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拓展經營思路,健全管理體系,加強風險防控,充分調動全局非運輸企業幹部職工的積極性,破除發展中的主觀、客觀障礙,實現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3、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的建議

基於我局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的現狀和多元化經營一體化管理的戰略,筆者建議,新形勢下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必須因勢利導、適新應變,堅持以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爲導向,圍繞實現全局效益最大化目標,解放思想觀念,引入市場機制,兼顧行業特色,完善治理體系,全面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發展質量,快速增強非運輸企業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具體建議如下:

3.1創新經營理念,轉變發展思路

一是強化理念創新。樹立“提升品質”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大對骨幹企業、龍頭企業、品牌企業發展的投入和支援力度,促進非運輸企業從數量粗放型向質量集約型轉型發展。樹立“適應市場”經營理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升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從常規化經營向個性化經營延伸,從單體經營向連鎖經營、聯合營銷、合作經營延伸,從成熟產業向新興產業延伸。樹立“改革創新”管理理念,堅持以人爲本、以知識爲本,重視職工羣衆首創精神,從單純的完成任務向追求企業和員工共同成長髮展轉變,從傳統經營管理方式向以資訊技術爲支撐的現代經營管理方式轉變,着力激發企業發展活力與動力。二是優化資源配置。堅持全局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探索全局資源統籌開發利用新模式,透過建立資產資訊化管理系統和相應工作平臺與機制,加強全局有增值開發價值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統籌管理與利用。按照資源向優勢產業集聚、資本向骨幹企業集中的思路,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資源分散企業的戰略性資產重組整合,改造升級傳統產業,規模發展優勢產業,集聚開拓新興產業,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經營質量和經濟效益。加強投入產出分析和風險評估,集中資源拓展高回報、低風險的項目,拓展品牌經營、網絡化經營,構建先進的商業模式。探索建立投融資管理機制,提高資產經營、資本運作的效率和效益。三是深化戰略合作。增強合作意識,加大合資、合營和其他合作力度,加強資訊、資源、技術和管理等合作共享。對內從單純的依靠支援向內在增長、關聯發展延伸,完善運輸業和非運輸業協調發展機制,做到內部市場充分供應、內部資源充分利用。對外從偏重競爭向競合發展延伸,拓寬合作思路,擴大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發展競合經濟,着力打造和經營好客運配套服務、工程建設和工業製造等重點產業鏈。

3.2優化經營機制,激發市場活力

一是健全決策機制。以“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爲重點,健全完善決策制度體系,探索建立重大事項決策票決制。健全完善決策執行和評價體系、責任追溯體系,加強決策實施過程監控和違規責任追究。完善協調推進機制,強化投資中心行使好出資人權利、承擔好經營協調、管理監督的責任,對資產開發、產業鏈運作等全局性工作、重大項目,探索建立專門的協調平臺和配套機制,切實加大協調、推進力度。二是改進激勵機制。探索實施非運輸企業分類考覈、分級管理。嘗試引入EVA(經濟增加值)考覈和對標考覈等方法,完善經營業績考覈評價辦法,配套完善經營者收入與績效掛鉤辦法,逐步建立經營班子績效工資分類考覈分級計提辦法和工資單列辦法,加大超額完成考覈利潤提取工資總額的力度。加強按貢獻分配激勵導向,探索試行“崗位工資+績效工資”的內部分配機制改革,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對企業骨幹、技術人才、重要銷售人員和關鍵業務人員等特定崗位、特殊人才、核心骨幹,探索建立與市場基本接軌的薪酬分配製度。對爲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提供資源、資訊、技術、市場、勞務的運輸業單位,探索建立規範的資產收益、經營收益的分配機制和獎勵制度,形成推動非運輸企業發展的正能量。三是創新營銷機制。以營銷市場運作機制和團隊激勵機制等爲重點,建立完善營銷管理相關機制辦法,激發營銷創效活力。創新採取細分目標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營銷、戰略合作營銷、品牌營銷、價格營銷等針對性策略和電話營銷、會議營銷、走訪營銷、媒體網絡營銷、展臺營銷等不同形式,提高營銷水平和效率。針對營銷組織聯合化、扁平化、概念化趨勢,創新採取上層搭設營銷平臺、組團營銷、聯合營銷、高層營銷乃至與局外、路外企業合作營銷等方式,充分發揮局內和各方資訊、資源優勢,高層支援、抱團合作拓展市場。高度重視營銷工作人的因素,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兼職營銷隊伍。有需要、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嘗試建立專門營銷機構或在市場(業務)部門配備專職營銷人員。

3.3健全管理體系,提升綜合效能

一是優化管理職能。按照責、權、利相統一以及按權限分層次管理的原則,逐步完善管理關係,優化管理機制,對股權變動、機構設定、投資、貸款、資產處置、戰略合作伙伴引進、重要合作經營項目等重要事項按規定實行報批制度;對屬於控股企業權限的日常經營與決策事項,不進行干預,減少影響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束縛。以“優化經營佈局、優化企業結構、優化股權結構、優化治理結構”爲目標,以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爲方向,推進企業重組整合。按照“綜合管理職能上移、加大企業本部經營”的思路,對總分模式企業壓縮管理層級,增強企業的市場反應和經營控制能力。二是強化人力支撐。按照立足長遠、解決急需的原則,分層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分步推進實施。堅持“重德重才、務實創新”理念,選好配強企業領導班子,加強兩級機關和幹部作風建設,努力打造優秀經營管理團隊。強化人才源頭工程,增加專業對口大學生招收數量,適當接收大專和高職生,試行市場引進高端經營管理人才和緊缺特殊專業人才。強化人才的針對性培養和合理使用,探索試行崗位管理,積極爲各類人才參與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執業資格考試創造條件。強化用工統籌管理,完善勞務用工管理和探索對優秀勞務工激勵機制的創新,積極慎重實施好勞務工擇優轉正工作。三是完善內控機制。深化全面預算管理,促進財務管理與經營業務相融合,推進劃小覈算單元。加強財務集中管理,加快內部資金的融通和資產的週轉,逐步上移集中開展貿易等業務項目,統籌規範關聯交易。規範經營收支行爲,以合同履行、大額資金使用、物資採購、應收賬款管理、重大資產處置、租賃經營等爲重點,加大財務監察和檢查的力度和頻度。嚴格控制成本支出,優化作業組織降低人工成本,從緊控制和合理安排經營項目性支出和間管費用支出。加強合同管理,完善合同簽訂、履行及法律糾紛處置有關管理制度辦法和工作流程,有效防範法律風險、資金風險、稅務風險。四是加強資訊化建設。統籌研究制定全系統資訊化建設發展規劃,發揮申鐵資訊公司的專業優勢,在整合利用好系統內和路局現有資訊化資源的基礎上,統籌組織研究開發。對全局性資產開發管理、酒店經營管理、工業產品管理等重大功能平臺,由經營開發處(投資中心)牽頭,組織協調推進開發。對應資訊化建設改造相關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工作標準與流程,建立完善資訊系統管理制度辦法,充分發揮資訊系統數據傳輸、共享、統計分析和輔助決策等平臺功能,提升效率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