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學習高中語文應重視積累教育論文

論文3.31W

【摘要】“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一個核心目標概念,形成語文素養的根本途徑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積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積累的具體要求,學習高中語文要重新審視積累的內涵,關注新課標視野下語文學習中積累策略的研究。

學習高中語文應重視積累教育論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 學習 積累

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本經驗,也是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多次提到積累。新課標高中語文課程,無論是必修,還是選修,也無論是閱讀鑑賞,還是表達交流,都少不了積累這一基礎環節。如何正確認識積累之於語文學習的價值並在語文學習實踐中合理應用積累的策略,是教師和學生應予充分關注的重要問題。下面試從兩個方面闡述。

一、新課標視野中的語文學習積累觀

(一)積累是一種態度

態度是一種心理定勢。積累不僅僅在於狹義的積學,即語文知識的增加;更在於積德,即完善自我。

語文學習要具備積極的積累態度。首先,積累必須用心專一,鍥而不捨。其次,積累要圍繞一定的目標。目標清晰,積累行爲纔有明確的指向。第三,積累需要及時梳理、整合。“格式塔理論和研究表明,組織好的材料比較容易學習和回憶(Katona,1940)。米勒(1956)也認爲,對資訊進行分類和分組,變成組塊,能促進學習。”及時梳理、整合,去僞存真,棄粗留精,推陳出新,才能建構起知識系統。第四,積累是爲了調度,爲了應用。不是爲積累而積累,而在於涵養,在於充實,在於提升。如高中選修課程“詩歌與散文”的學習,需要“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這背誦就是一種積累,經由背誦,使經典積澱、內化爲我們的經驗。最後,積累不僅是知識的,也是生活的;不僅是能力的,也是情感的。“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處處留心皆語文。語文學習的天地有多大,積累的途徑就有多寬,積累的領域就有多廣。書本、生活、課堂、學校、社會等都是積累的載體。

(二)積累是一種過程

積累是一個不斷拓展、衍生和增殖的過程。積累不可以“畢其功於一役”。語文學習者要增強過程意識。積累的過程是一個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過程。沒有積累的奠基,素養就成了空中樓閣。積累是高中語文課程五級目標中的第一級,是基礎。

積累的過程是一個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的過程。積累的過程不是知識的靜態堆砌,不是經驗的雜然相陳,而是一個動態的實踐過程。首先,積累的過程同時是一個應用的過程,比如語文知識的積累,是語文能力形成的一個必要的抓手。其次,積累的過程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如高中文學作品閱讀鑑賞,需要閱讀鑑賞者審美經驗的積累。再者,積累的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在探究中,積累得以豐富和深化。

(三)積累是一種方法

達爾文曾經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現代認知心理學把知識概括爲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三類。策略性知識是關於“如何學習”的知識,即關於學習方法的知識。積累是語文學習的綜合性方法。有效的積累,是經由觀察、記憶、判斷、比較、甄別、分類、歸納、概括、分析、評價等等步驟的具體操作才能達成的。積累與愛好、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有密切的關係。愛好和興趣影響積累的指向,情感和意志左右積累的質量。

二、新課標規範下語文學習積累的操作

(一)在閱讀鑑賞中積累

閱讀鑑賞是積累的第一捷徑。閱讀鑑賞可以獲得多方面的積累,首先,要是言語知識層面的積累。其次,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的積累。再次,閱讀鑑賞方法層面的積累。還有就是歷史文化層面的積累。

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在閱讀鑑賞中積累?

一是課堂閱讀鑑賞教學設計,要體現積累的思想。要讓學習者明白積累的目標,確定積累的對象,設計評價積累質量的標準。例如古代詩歌鑑賞要貫穿傳統文化的積累,而傳統文化的積累除作品背誦外,還包括積累與古詩文閱讀鑑賞關係密切的古代詩詞格律知識和古代文化常識。這些知識積累在課堂教學中機要可以隨文點撥,相機穿插,也可專題講授,集中訓練,總之知識要“精要、好懂、管用”,使學生在閱讀鑑賞中能自如地藉助這些知識的支架作用,發展成爲一個有意識有品位的閱讀者和鑑賞者。

二是課外閱讀鑑賞的活動組織中,要調動積累的興趣。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加強引導,透過語文活動(例如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報告會、最佳閱讀者評選、讀書徵文)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閱讀積累的水平。

三是語文積累要建立一個基本限度的定量,有共同要求也有個別對待,以使學習者及時檢查自己的積累狀態。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閱讀積累量的要求。課標規定“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課標還規定“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150萬字。”這裏提出了閱讀積累的量度。要使每個高中生達到這個基本量。教師就要通盤考慮,合理規劃。

(二)在表達交流中積累

不管是語言知識的積累,還是生活素材的積累,或是文化背景的積累,對於豐富表達交流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蘇軾說“吾文如萬斛泉”,究其緣故是他有着厚實的生活積累和豐贍的閱讀積澱。信手拈來、妙筆生花的錦繡文章,汩汩滔滔、縱橫馳騁的雄辯演講,旁徵博引、張弛自如的幽默談吐,需要的不僅是卓越的言語智慧,更得力於厚實的言語與生活的積累。在表達中,纔可能暴露積累的欠缺;在交流中,纔可能發現積累的不足。同樣,在積累中,纔可能嫺熟表達的技巧;在積累中,才能促進交流的自由。諸如開設主題讀書論壇、電視新聞時評寫作、課前三分鐘演講等等活動都是增進學生在表達交流中積累的有效辦法。課外練筆是言語積累的重要渠道。課標中規定“課外練筆不少於2萬字”,這是個最低的限度。堅持練筆,利於語文積累的流通、置換與更新。

(三)在生活體驗中積累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張“社會即學校”、“生活即學習”、“教學做合一”。這些都表明單有學校的課堂學習是不夠的,還要結合家庭的、社會的生活。語文學習亦然。高中生風華正茂,求知慾強,情感豐富,獨立意識日益增強。把語文學習空間框定在課堂、教材這“一畝三分地”上,只能使朝氣蓬勃的青春倍受壓抑。因此大力解放語文學習空間,多方開發校外語文課程資源,是當務之急。語文教師要注意引進生活的活水,將學校語文與社會語文貫通,以增益他們的積累。諸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旅行、社區公益活動等等都是促進其生活積累的途徑。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很少”,積累的貧乏,使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梗阻。儘管我們迎來了一個浪潮洶涌的資訊時代,在檢索資訊上,網絡技術雖然可以使我們的學生如虎添翼,但是這些海量的紛繁的資訊資源畢竟是遊離於我們身心的外物。如果我們不重視積累,不重視篩選、提純、消化、吸收,涵蓄,依然不能內化爲我們的語文素養。因此當代語文學習者要培養自己勤於積累的學習習慣。常言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語言是人類存在的精神家園”,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學習是一個生命繁衍的過程。點點滴滴的日積月累,語文學習的生命才由稚嫩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