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校專項資金管理對策論文

論文2.23W

一、高校專項資金以及績效預算管理的含義

高校專項資金管理對策論文

(一)高校專項資金

高校專項資金是指明確具體項目、具有專門用途並設定時效性的資金。其主要來源於主管部門或上級單位撥入和學校年度預算安排,具有項目多、金額大、使用範圍廣的特點。專項資金從申報立項、審覈透過到具體使用、監督檢查都有嚴格的程序,要求專項資金在申報時要有理有據,要明確專項資金的使用方向及目標,對項目具體程序要有事先的預算安排,對資金的使用進度要按程序向主管部門報告,項目完成後,要編制資金決算報表以及使用效果的書面報告並接受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同時高校要會同主管部門做好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對於項目結餘資金的處理,要按照國家政策及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或者結轉下年使用(未完成項目)或者直接返回財政(已經完成項目),不得截留資金,虛列支出,不得謀取私利。

(二)績效預算管理

績效預算是以目標爲導向、項目成本爲衡量、業績評估爲核心的一種預算體制,是一種現代化的預算管理方法,它以成本效益分析爲基礎,在執行過程中更加註重預算執行的結果,強調“成果”與“產出”的區別,最終目的是爲了提高公共支出效率,降低公共支出的成本。績效預算要求從最終的目標出發,對於那些沒有取得實際效果的項目,無論是工程還是科研,都應該看作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對其都應該予以取締。

二、高校專項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黨的十六大提出政府改革的目標,就是塑造新型的“服務型”政府,高校也一樣,必須有自己的使命和戰略規劃,像國外的一些一流大學都有自己的使命,學校的一切活動都要爲這一使命服務。雖然這幾年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力度,但從分配結構上來看,高校之間的投入比例並不均衡,越是普通高校外部籌資渠道越狹窄。因此爲了最大限度地使用資源,使有限的資源爲高校創造最大的效益,實現高校的戰略使命,有必要對高校的專項支出進行績效管理,以解決我國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低水平、重複投入、資源利用率低、對公共支出缺乏效益意識的缺陷。

(一)財政制度本身的問題

1.普通高校的專項資金大部分以財政撥款爲主,自籌資金爲輔。高校在申報專項經費上國家對其都有嚴格的審批程序,要經過國家財政下達申報檔案、高校編制上報項目申報文字、財政對其進行可行性論證研究、最後再安排項目資金,這中間經過的手續多、時間長,有時成功申請一個國家項目,款項卻遲遲不能到賬,導致本年度應該實施的項目第二年才能實施。而且由於國家對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進行嚴格控制,致使一些專項經費被壓縮了使用時間(諸如一些修購專項),勢必形成項目結餘,而財政的年終用款餘額註銷制度又規定,當年的經費結餘必須返還財政,相應地第二年財政就會減少投入,這就造成一些單位突擊花錢現象,一些本不需要採購的項目重複採購,造成資產閒置流失。

2.財政部門、高校及其下屬項目使用部門本身就是一種三方委託代理關係,財政把資金劃給高校,高校又把資金分到下屬項目使用部門,具體到項目使用部門如何使用資金,是否嚴格按照預先的申報用途使用,高校的財務、審計部門並不一定清楚,在這種狀況下,一旦高校本身缺少監控措施,上級主管部門又僅僅依靠預決算報表就很難對專項資金的使用狀況作出正確判斷。爲了使財政部門以及高校自身能夠及時而準確地掌握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杜絕由於資訊不對稱而產生的管理漏洞,有必要對專項資金進行績效管理。

(二)高校方面的問題

1.一些高校的申報項目不是從高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出發,只是爲了爭取資金而上項目,項目建設目標不準確,在申報額度上,就高不就低,不顧實際需要,多報項目,甚至重複上報項目,預算粗放,論證不充分,資金使用混亂,套取項目資金的現象屢屢發生,從而導致項目實施困難,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2.高校自身缺少對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對專項資金立項不科學,管理不規範,沒有對其預期績效目標以及項目的具體實施、完成情況等實施有效的績效監督,缺乏對項目立項的可行性調研以及科學性論證。諸如一些大型基建項目,不考慮需要不需要,不計成本,不計效益,盲目上項目,結果造成專項資金的極大浪費。

三、加強高校專項資金績效預算管理的對策

(一)以教育資訊網絡平臺爲依

託,強化項目庫管理系統建設專項資金主要來源於國家財政,是公共財政的一部分,在民主財政框架下,公衆有權對政府的財政支出行爲進行監督和問責,只有建立透明的經費分配和監管系統,讓公衆明白項目是如何申請的,資金都用到哪裏去了,怎麼用的,從而防止項目申報中存在的潛規則,纔能有效防止經費在使用過程中“跑冒滴漏”現象。而項目庫系統也正是適應這種形式的產物。項目庫系統是對專項資金進行規範化、全面化、程序化管理的一種資訊管理系統,它藉助於網絡化的手段,集項目儲備庫、項目申報系統、項目管理系統爲一體,透過項目庫對專項資金進行立項、申報、論證、審批、資金分配、進度管理、項目驗收審覈到項目績效評估等一系列環節,最後從項目庫納入部門預算,實現對專項資金管理的資訊化,從而減少了人爲干預,有效地實現對項目的全面管理。教育主管部門、財政部門以及各高校都應該建立規範完整的專項資金管理資訊系統,透過項目庫建設,實現項目資訊資源的共享,無論是主管部門還是高等院校,在對項目實施充分的可行性論證基礎上,再按照項目的輕重緩急把有限的資源安排在急需或重要的項目上;透過項目庫建設,對項目實施滾動管理、績效考評和追蹤問效,並將考評結果作爲以後項目評審和立項申報的依據,對沒有取得實際效果的項目予以堅決取締,對那些給學校帶來長遠發展的項目則加大支援。據此各部門也可隨時查詢獲得自己單位項目中各項活動資源的有關情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隨時就單個資源、團隊資源或整個項目的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從而使財務工作更加透明,實現對專項資金的動態監管,各部門也可隨時掌握專項資金的流向,解決了上級主管部門、高校以及各部門之間資訊的不對稱性,徹底改變目前專項資金的粗放性管理模式,改以往的事後監督爲事前和事中監督。

(二)建立完善的績效預算管理體系

最早提出績效這一概念的是美國,雖然當時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但績效預算的理念卻開始慢慢形成,到20世紀80年代以後,西方國家開始了陸陸續續的績效預算改革,最終形成了一股績效改革的風潮。績效預算的界定具體分爲以下幾個環節:戰略規劃編制———制定項目計劃———確定績效指標———年度績效報告以及考評———根據績效完成情況調整下年度預算。如右下圖所示。績效預算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整個過程涉及多個環節,高校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利用現有基礎實行並完善績效預算。首先,高校應定位自身的發展目標和願景,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並根據未來達到的方向來制定短期和長期的發展戰略規劃,然後再根據總的戰略來確定各部門各項目的分目標,對實現戰略的關鍵業績指標及目標值進行層層分解,從而對項目實施有效的績效管理。其次,績效預算的實行,項目的立項是關鍵。比如一些高校的修購基金,高校在編制預算時劃撥一部分資金給資產處和基建處,以解決校內固定資產的購置和及時維修,這個目標可以設立多種不同的項目,因此就需要在總體規劃及目標的基礎上,明確單個項目的目標,要加大對基層單位的調研,要在組織專家充分論證其可行性的基礎上,細化其申報文字,運用績效———成本分析的方法進行比較,擇優錄取,並詳細的編制經費預算,削減預算中的水分。要尊重廣大師生的意願,將有限的資源用在廣大師生最需要的地方,爭取用最低的成本帶給學校最好的效益。

最後,對專項資金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也要遵循項目本身的發展規律。無論是高校還是主管部門制定政策都應儘可能遵循項目的規律,比如一些大型的基建項目時間長,跨度大;有的科研課題需要自己創新,需要大量的科學實驗,還有的需要大量的實地調研等。所有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成功,甚至不是預算中所能設想到的。因此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要遵循不同項目的規律性,在績效預算的改革中,加強預算執行中的靈活性,對項目結餘資金進行合理處理,適度提高項目負責人對經費使用的自主權。同時對那些大量具體的績效考評操作上級主管部門也可以交給專門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這樣既能保證專項支出績效考評工作的公平性,也能提高績效考評的專業性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