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課程設計論文模板

論文1.89W

導語: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鍛鍊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具體訓練和考察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程設計論文模板。歡迎閱讀!

課程設計論文模板

摘要:隨着社會對大學生就業安置問題的不斷重視,全國各地高等院校對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就業課程也都進行了多種方向的研究,並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在實踐考察中,各地大學生就業課程的效果存在較大的差距,提升大學生就業課程在學生羣體中的影響,使就業課程安排的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是當前大學生就業課程設計中的重要任務。本文將大學生課程分爲引導類、心理類、實踐類三個方面,分別闡述這幾類課程所代表的不同意義,以及研究過程中的其他發現,爲更好地指導就業課程的設計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課程設計

社會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學校培養的學生與企業需求人才二者“不對口”,而且在供需內容上有一定的偏差。企業需要紮實的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以及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能力。而學生羣體,一般擁有較紮實的基礎知識、較專業的理論知識,對於動手能力、探索能力都因爲環境資源的有限,並不能得到較好的培養。作爲學生來講,畢業之後所面臨着就業的剛性問題,卻因爲專業與工作不對口,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職意願。對於用人單位來講,他們不得不實行崗前培訓,但崗前培訓又是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資源、人力資源以及必要的經濟資源。在各個行業還是一個人才流動比較大的的市場前提下,保證人才資源的可靠性是企業優先考慮的原則之一。當代大學生缺乏自主擇業的能力,同樣缺乏社會資源,但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不應當僅僅將工作擺到學生面前,讓學生直接拿走,而是應當授予當代大學生自主擇業的技巧和能力。爲了緩解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這樣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在校期間關於就業課程的設計就顯得尤爲重要。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探究:

1、引導類課程

1.1引導類課程的設定意義

基於我國的教育現狀出發,學生從小就頂着巨大的學習壓力,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一方面,緊密的課程安排並沒有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獨立思考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對未來擇業就業問題概念較爲模糊。在學習壓力之下,只有極少數的學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什麼樣的目標和理想。在大學裏存在着這樣的學習現象:大部分學生都在按照學校既定的課時任務機械地學習,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具有自己的規劃選擇能力,額外修讀與自身實際相關的就業方面的課程。大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特別是當代的上世紀90後大學生,他們有着自己的個性特點,有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如若在剛剛進入大學之初就得到了較好的引導,對促進大學生進一步增強對自身能力的認識,對未來職業道路的規劃將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1.2引導類課程的側重點分析

學生的引導主要包括思想和政治兩方面的引導。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思想成熟開始的,所以正確思想引導在大學課程設定中尤爲重要。讓學生如何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大學教育必須思考的問題。人文方面的課程學校可適當根據學生需求進行合理安排,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與此同時,大學生還應瞭解時事政治,關心國內外局勢,明白我國當代發展的重要歷史使命和任務。這樣,才能夠使大學生的把自己的理想與國家的理想聯繫、同步起來,緊跟時代的步伐,踐行自己的人生價值,也爲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3引導類課程所要達到的果效

“隨着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從2003年開始,進入就業市場的大學生逐年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隨之出現”。[1]合理地設定引導類課程,會爲大學生們踏入社會,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打下一定的基礎,提升分析以及分辨事物的能力。有利於形成高效的思維邏輯習慣,促進他們更快、更好的樹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當他們清楚自己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想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之後,他們就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業當中去,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我們可以爲學生們爭取到更多有益的時間來鍛鍊他們自己。當他們畢業找工作時,將可以更加從容的面對就業問題。

2、心理類課程

2.1心理學習的重要性

在畢業生面臨求職工作時,一部分的學生對於就業會表現出焦慮、迷茫等情況,這是因爲其沒有正確地樹立良好的求職心態而造成的。爲了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高校在開設就業課程的時候應該適當增設心理學的內容進入其中,有利於廣大學生正常心理的發展。在大學的校園裏,心理學相關課程不應該是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專利,在生活壓力、學習壓力、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的現代社會,應該普及到每一個在校的大學生。

2.2心理課程的設定

作爲就業類課程,在高校中收到教學課時的侷限性,並不能夠大量投入時間在這些課程上。心理課程的設定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注重效率,貼近實際。在課程的設定中,更應該從已有的實踐經驗角度出發,爲大學生在擇業中所遇到的具體心理問題進行分析,並告訴他們這些現象都是正常的。

(2)解決方式,有據可循。提出具體的思路方式,指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如何去自我分析,自我解決。或者提供一些傾訴的途徑,尋找其他的解決思路,又快又好地解決問題。

3、實踐類課程

3.1實踐類課程的一般特點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當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則,理論性課程注重課堂內,注重的是一般性的知識經驗的積累;而實踐類課程則是注重於課堂外,更加註重的是在專業領域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對提高團隊的協同能力,一般的實驗類型的課程並不具備這些特點,所以嚴格意義上並不屬於實踐類型的課程。

3.2實踐類課程的具體安排

實踐類型課程一般都安排在大學的末端,專業課程結束以後,這樣的安排對於學生而言是最合理的。在實踐課程安排的過程中,集體實踐優先於單獨實踐,集體實踐的優點一方面是安全係數比較高,較容易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能夠發揮集體智慧,享受團隊所帶來的集體成就感。單獨實踐中,優點是可選性比較高,能夠加強個人的.創造能力,較容易快速做出分析決斷,提高個人的工作素質和工作能力。

3.3提高實踐類課程的效率

在高校的實踐類課程的安排裏,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實踐類課程的安排是相似甚至相同的,我們可以共享課程經驗,總結實踐課程安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規避風險,並且共享發展成果,提高高校課程的質量。另一方面,隨着實踐類課程的普及,一些高校在實踐課程的安排中存在着千篇一律的實踐內容,並沒有太大的促進價值。在實踐課程中,更應該注重不可預知的風險的存在,允許課程在一定限度以內發生變化,及時增添新的內容,不斷設計新的環節,這樣才能夠使實踐課程真正賦予學生實踐的意義與價值。

結束語

在當今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在國家教育部門的積極引導之下,全國高校開啓了促進就業的浪潮,在各界人士的不斷努力之下,大學生的就業安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就業問題的難度還在不斷地提高,“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逐步擴大,社會大衆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將會越來越高,在家庭對於高等教育投資不斷增大的同時,社會大衆普遍關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資回報和投資收益”,[2]所以,對於高等院校而言,思維方式和課程結構都需要不斷進行改良。本文對於就業方面的高校課程進行了初步的歸類分析,旨在對未來的就業安置工作的方向提供一個方向基礎,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夠看到各高校在促進學生就業方面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曉.大學生就業難得思考及其對策[D].湖南師範大學,2007.

[2]小向.慢就業[J].中國就業,2015.09.

篇二、課程設計論文模板

摘要:針對工程機械教學與課程的重要性的特點,以培養應用型工程人才爲目標,簡要講述工程機械關聯性課程體系現狀及總結當前課程設計出現的問題與不足,利用關聯矩陣法建立關聯課程模型,透過逐項比較原理選出較好的方案。在繼承原有設計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提出工程機械教學體系與課程設計的建議,對高校的課程教改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程機械;課程設計;關聯矩陣;課程體系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課程設計是工程機械體系教學的關鍵。高校在課程設計時大多數是侷限課本上的題,雖然書本上的題是經過嚴格的邏輯設計的,但是由於學生本身知識量的有限和對專業的認知等因素,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現象,雖然學習很認真,但是不能將課程與整個體系聯繫起來,使學生不知道這些知識用來幹什麼,怎麼用。爲適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們應當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更好地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當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是:教學結構單一,教學方法“僵硬”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能發掘課堂上的知識點。針對學生在教學中對知識點的認識不清,不能將整個課程體系結合起來的問題。首先應當轉變教學模式,將以前的照套課本式的教學方法轉變爲興趣型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就是在課程設計時主要依據學生的實踐課程來設定相應的題目,既不脫離教學中的知識點也聯繫了實踐理論,最後在培養目標上我們應當重視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在教學體系中對於一些關聯性課程的知識點在課堂上應當做簡單地闡述,以培養貫通社會科學,技術科學、人文科學的複合型人才爲目標。

一、工程機械關聯性課程體系現狀

工程機械關聯性課程體系的類型主要是以理論爲主,其中也有的是理論加實踐,如表1所示。當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工程機械關聯性課程沒有實踐訓練,只是依附於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對於有實踐訓練的課程,這些實踐缺乏創新性,內容比較簡單,甚至與理論知識缺少內在的聯繫。同時機械類的課程設計主要是以齒輪減速箱爲設計的對象,雖然設計所涉及的面廣,但是內容缺乏創新性,每年的課程設計大多都是相同的,所以設計的內容老化與社會實際聯繫較少,從教學效果的角度看,當前的教學與設計並不能構成一個具有邏輯性的體系。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質量的需求。

二、關聯矩陣法建立關聯課程模型

目前,爲了更好地使關聯性課程與教學相融合,在此利用關聯矩陣法的原理,建立一種簡單的評價體系,使教師能夠更好地確定關聯性課程的重要性,在設定關聯性矩陣時每一門關聯性課程對整體教學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這種影響程度可以透過學生對興趣來確定,這樣不同的關聯性課程就對應了不同的影響因子,這些影響因子就組成了一個體系,如果關聯性課程體系爲,那麼對應的影響因子就爲,透過關聯性矩陣原理可知,影響因子體系應當滿足:透過關聯矩陣的逐項比較原理選出較好的方案。

三、工程機械教學體系與課程設計的建議

工程機械教學體系與課程設計必須要以現代工程教育的實際背景爲前提,根據學科的特點在結合學校現有資源,在傳統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透過現有的實驗室和企業實習的經驗對教學體系進行整合。(1)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所有的實踐要根據學生的興趣來設定,在實踐過程中首先需要學生對整個實踐的理論知識掌握,在自己動手去做去分析,並在做完後提出自己觀點和建議,培養鍛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生進行實驗室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繼承並更新以往的設計題目,透過學生們自主提出問題來發掘新的思路,可以透過一個實踐引出多個題目,分層次的進行。這樣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好的適應21世紀對創新人才的需求。(3)開展仿真實驗:目前對於計算機的運用已經無處不在,它具有進行大量數據的運算、三維物體的動態模擬等功能,能夠高效的解決實際運算中的繁瑣問題,在實踐教學前先透過計算機對整個實踐過程進行動態模擬,對於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較好的解決方案,避免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相應的問題。(4)課程設計聯繫工程實際:爲了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在選擇課程設計的題目時,我們可以從在工廠參觀學習的車間中選出一些覆蓋面廣且具有一定創新性的零件作爲設計的對象。爲了使學生更好地對實際工程問題有叫清晰的認識,我們可以邀請工廠裏的工程師走進教室,對學生的設計提出實際性的問題及觸發學生的靈感。

四、總結

課程設計與教學體系的設定是高校工程機械體系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教學體系的設定直接影響人才的培養。因此,以工程機械教學體系爲前提,加強教學和課程設計與工程實際相結合,探索新的教學思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確保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高畢業人才質量。

參考文獻:

[1]朱高峯.工程教育的幾個問題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10

[2]王鑫.王靜.工程教育體系下機械設計課程實驗和實踐環節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

[3]程憲寶,豔芬.基於關聯矩陣法的高校教材選用方案研究[J].教育探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