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論文:從漢語課程標準中看預科漢語課程改革

論文3.04W

摘要:預科漢語課程是民族教學的“奠基”課程,爲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漢語課程改革,改變了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提倡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應用漢語,從而產生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愛好,增強對多元文化的認同感,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成爲民漢兼通的適應社會進步的少數民族人才發揮重要作用。

論文:從漢語課程標準中看預科漢語課程改革

關鍵字:預科漢語課程改革;多元文化認同感;全面發展;終生髮展新的漢語課程標準以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養漢語基本素養爲出發點,從課程目標、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即透過學習和使用普通話,掌握基本的規範漢字、漢語表達交流與識字閱讀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知識、必要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語言技能、交際技能,並適應社會進步與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爲民漢兼通的少數民族人才發揮重要作用。在實踐中學習、應用漢語是預科漢語教學的主旨。以體現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全面提高學生的漢語基本素養爲出發點,預科漢語課程改革應概括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推行“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體系,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啓發、引導、點撥、幫助學生設計正確的學習方法。以促進學生髮展爲主題,提倡和組織合作學習。爲調動學生參與探討和交互式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備課內容、課堂設計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來講解、舉例,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爲幾組,先在組內進行輪流造句、歸納段意、朗讀課文、複述課文等環節的練習,然後每組指派代表在全班發言,由教師與其他同學共同改正。在這種課堂裏,學生已不再是單純的聽衆,而是與教師展開直接對話的主體,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這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處於積極、活潑、興奮的狀態,並有一定的空間去探究體驗知識,培養了使他們勇於創新,敢於實踐的學習精神,讓學生重新拾回信心,從而達到學之有法、學之有效、學之有趣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應放在首要位置,傳統的教學中漢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偏重於邏輯思維,如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等等,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預科學生已習慣於用母語進行人際交流,改用普通話交流,需要一個過程,必須優先考慮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漢語口語交際能力。因爲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提高了,就會增強學習漢語的自信心,這樣就會促使其他方面,如識字與寫字、閱讀和作文等方面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三、淡化詞彙教學,語法教學要淺溼易懂,學生學了有實際用處對詞語的講解要側重關鍵的內容,尤其要關注詞語的基本意義和在本課上下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突出重點詞,點到關鍵適可而止。課文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技能訓練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材料。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消化課文所包含的語言要素和文化要素,組織學生運用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進行聽、說、讀、寫技能訓練,進而突破句本位的侷限,擴展爲語段、篇章教學,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瞭解詞語的組合和句子的構成,掌握句型、句義和句調,瞭解句子是怎樣銜接成段,段落是如何連綴成篇的,從而會讀會聽,學會說話和作文。內容、字詞、語法相互協調,體現漢語教學的實用性。以知識爲系統的語法教學已不符合第二語言的教學規律了,在新課程理念下,語法教學內容應選擇能對學生運用語言有實際幫助的語法現象。講解時,也不重在知識的.闡發,而重在講怎麼樣,用在怎樣的場合,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等。這樣,學生學了語法纔會感到有實際用處,語法才能真正發揮它應發揮的作用。

四、強化課文教學,重視泛讀,教學環節各有所側重由於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屬於第二語言教學,教學對象要透過正規的學習來掌握漢語,而不是靠自然習得,所以我們首先要讓學習者做到:一就是給他柺棍,讓他能夠透過這個柺棍儘快學到相應的知識,如漢語拼音,一定量的字、詞;一就是讓他能夠儘快張開嘴巴,能夠儘快學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語言,讓他學了有成就感。在課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方法,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泛讀是擴大視野,增強知識的重要途徑,可以準確生動地掌握各種不同的句型和詞彙,增強閱讀興趣和信心。實踐證明,從預科階段,過渡到大量的閱讀和一定程度的寫作上才能提高漢語水平。

五、注重學習過程綜合評價,改革測試方法預科漢語學習階段應突出學生在漢語學習中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增強學習漢語的自信心,掌握一種自主、合作、交際的學習方式,注重綜合訓練的考覈。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作業、作文、討論等,都計入考覈成績。讓學生能及時認識並評價自身變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透過綜合性評價、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三者結合,對學生的成績評價更趨於合理、真實。課程的測試用口試、筆試兩種,使學生全面發展。在引導學生全面加強基本功的同時,注意提高運用語言的熟練程度。以上的五個方面,簡略地闡述了預科漢語課程改革的具體做法,漢語課程教學體系只有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和教學對象學習語言的規律,才能使整個教學活動朝着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只有穩步推進漢語教學改革,進一步使其走向規範化的良性發展道路,教學質量才能夠不斷提高。作爲整個民族教學的“奠基”課程,漢語課程纔能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