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建築工程管理水平效率提升策略論文

論文3.37W

【摘要】建築工程的順利實施是建立在工程的高效管理方法上的,加強對工程管理水平的深化改革是對建築施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負責,如何管理建築工程項目,直接關係到人民羣衆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同時也直接反映企業的整體水平。工程管理始終貫穿在整個項目工程中,對於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工程管理水平的研究逐步深入,有利於強化管理模式,豐富管理手段,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建設。

建築工程管理水平效率提升策略論文

【關鍵詞】建築工程;管理水平;措施

1建築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1.1管理方面

由於分包管理制度是當下許多施工單位最多采用的管理體制,分包已經成爲施工單位的普遍現象,但分包商很難確定其工作範圍。在利益驅動下,有關單位總想承擔更多的工作以獲得更多的效益,而這往往造成部分工作的遺漏或馬虎處理,增加了協調和管理的複雜性。此外,施工組織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施工人員、質量管理人員參差不齊的水平,都對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難和專業協調的阻礙,這也是造成施工問題、施工難題的原因。

1.2施工技術方面

隨着建設工程的技術水平、施工工藝不斷更新與進步,施工中涉及的專業領域越來越廣泛,對施工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在項目建設的各個方面,因爲各自不同的特定空間、完工時限以及繁雜的施工工藝產生了許多矛盾和問題,也增加了施工技術工作的難度。此外,當前建設項目仍採用傳統的操作模式,即仍然佔了很大的比重農民建築工人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由於缺乏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沒有采用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質量的技術。

1.3技術質量方面

現代建築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涉及越來越多的專業領域,質量、技術要求和安裝標準也越來越高。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特有的空間位置與技術要求,它必須滿足其他專業施工時間順序和合理的空間位置需求。如果你有充分考慮技術上的細節部分,很容易造成問題與矛盾的發生。此外,由於現代建築的個性化,每一個建築是一個獨特的產品,每一根管道、設備都有特殊安裝要求,這也增加了工作的技術難度,增加了專業的衝突和矛盾的出現。因此,在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投入應用與推廣的同時,施工人員應當儘可能的掌握新產品,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衝突。

2建築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2.1有效的提高施工質量

施工質量是公衆對建築施工技術的衡量標準。完善的技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能有效提高施工質量,同時也樹立了良好的企業信譽和企業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爲企業的未來發展起了顯著作用。加強建築工程項目主要集中表現爲引進先進技術以改善和現有的建築技術,並採用新設備和新材料,優化施工工藝,改革技術管理,有效的提高建築工程的施工質量。

2.2有效的控制施工進度

建築工程技術管理還可以有效地控制了施工進度。建築施工工程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如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等等。這些不可抗力因素將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施工進度。不能盲目的加快施工進度,追求工程速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項目的質量。因此,施工進度必須在有效的施工效率的基礎上加以控制。

2.3促進建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待建築業,建設工程的技術管理在其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國內建築行業的競爭形勢非常嚴峻,爲了贏得一個席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重,我們必須提高施工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建築公司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技術水平的競爭,建設項目的技術管理是建築施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施工企業的不良技術管理不僅會影響到施工企業的經濟利益,但會影響大部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程度。

3提高建築工程技術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完善不同專業的協調工作

3.1.1技術協調

技術協調可以具體的表現爲提高設計圖的質量,細化每一處可能出現技術合作和地方,較少因技術錯誤而產生的協調困難。施工人員對自己所承包的內容會十分熟悉,而對承包內容外的則不一定了解,需要根據圖紙進行嚴密而完整的考慮施工方案,從圖紙上加以解決。

3.1.2管理協調

建立工程管理團隊,設計制定監察管理爲主的健全的管理制度,由管理團隊進行統一協調、統一指揮施工中的技術協作問題。明確崗位責任制,保證每一處協同合作都有負責人現場監督和協調。此外,還需要建設獎懲制度,對高度責任心和積極性的施工人員予以獎勵和表揚,帶動周圍施工人員,起到激勵作用。在驗收過程中,需要對建築進行嚴格審查,儘量減少紕漏的產生。

3.1.3組織協調

可以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召集土建施工隊、專業施工隊、建築公司、管理團隊四方座談,解決施工中的協調問題,對於複雜的問題,可由四方共同提出解決方案,明確各專業隊的施工順序和施工方法,同時明確工期和責任,確保按時完成,保質保量。

3.2工程管理資訊化

3.2.1日本

以日本的資訊化工程管理爲例,在近幾年中,日本大力推進的CALS/EC,即建設項目全生命週期資訊化系統。它的主要是將工程週期作爲對象,實現全電子化建設,透過互聯網提交資訊、接收資訊,將所有的電子資訊存儲在數據庫中進行共享。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提高效率、增強建築業競爭力的目的。

3.2.2香港

資訊化工程管理在香港主要應用有:設定通用的標準和發展通用的數據基礎設施,便於建設單位能透過互聯網與承包單位與相關合作單位以電子方式進行通信,主要有獲取和交換工程項目資料,對於圖紙的審查、資料的審閱,利用攝像頭對施工現場進行遠程監控,施工人員一律採用“綠卡”認證,,綠卡中包含有職員的基本情況以及就業、技能等資訊等。

3.3強化工程管理的科學性

隨着現代管理制度的改革和逐步完善,科學施工管理的優勢是越來越明顯。現代建築工程項目的管理是建立在科學的管理系統技術上的,必須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只有建立了符合現代管理理論的管理模式,纔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建築工程管理模式:

3.3.1三角管理形式

三角管理形式是大多小型項目所採用的管理模式,優點在於結構簡單,傳達便捷,各司其職。但缺點也十分明顯,就是不適用於大中型項目,承包單位的施工難以處處接受管理,容易造成質量低下、材料掉包等惡性問題的發生。

3.3.2直線管理模式

這一管理形式適用於中型項目的管理,優點在於結構簡單,具有直接負責人,在人員的配置上得到了一定的優化,控制了人工成本。但與此同時,因爲一個工區負責人需要監管多個施工現場,當兩個施工現場同時發生問題時,不具備同時處理的能力,會導致工期的延長和問題的惡化。

3.3.3工程指揮部形式管理

工程指揮部形式的管理方法適用於大型建築項目,對於建築工程項目的各個部門都有系統的管理方案,工程指揮部作爲整個管理體系的核心責任重大,需要挑選具有經驗的人員參與此項指揮任務,例如具有一定工作資歷的優秀項目經理等。在工程進度方面,由於工程指揮部的統一指揮,能夠做到最大的合理調配,對於問題能夠及時處理,對於方案能夠統籌優化。在質量管控方面,工程指揮部具有專員對施工的各個部門進行監督管理,沒有紕漏的存在,嚴格把關。在造價的方面,採用了統一的物資供應單位,並對其進行監管和審查,對於造價進行最大程度減少,同時保證施工的有序進行。工程指揮部形式管理是最爲優化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夠高效的處理任何問題,還能起到統一管理、統一分配的職能效果,對於工程建設有着統籌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金良.提高建築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科技致富嚮導,2011(02):196~197.

[2]陳春梅.資訊技術在建築工程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四川建築科學研究,2007(0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