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挑戰論文

論文1.48W

教育互聯網化發展浪潮迅猛,高職教育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新的教育革命對高職教師的職業轉變提出了強烈的需求,教師的職業價值、地位和期望的作用發生了變化。文章從分析高職教師職業價值演變規律着手,對教育計算機網絡互聯網化下高職教師職業面臨的嚴峻挑戰進行揭示,提出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建議。

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挑戰論文

一、引言

高職教師的職業發展是高職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根基,也是提高高職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高職教育規模已佔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高職教育水平直接決定着我國的製造業水平。但高職教育的尊重度和青睞度一直較低,究其原因是教育質量存在問題。當前,教育互聯網化的教育革命已成爲大趨勢。互聯網化正在悄然改變着高職教育的形態,高職教師職業的新挑戰也將是“常態化”的,需要研究其中的演變規律、提出應對策略以及積極實施變革。

二、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高職教師職業價值的變遷

馬克思、恩格斯把人類文明歷史歸結爲“個人本身力量發展的歷史”,這一論斷也適用於高職教師職業價值的演變歷史。生產力變革推動着教育革新,高職教師的職業角色與價值也隨之發生變化。高職教育以及高職教師是隨着人類進入工業化文明,現代學校教育取代了傳統農業文明的個別化、分散化的農耕教育而出現的。與工業化進步相適應的高職教育是爲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發展培養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服務的。因此,工業文明時代的高職教師的職業活動主要是在學校教學中,將課本、教材的知識內容傳遞給班級學生。高職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班級課堂管理的權威、知識的承載者和傳授者。

在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圖片、音像、視聽材料等媒體形式被大量運用於實際教學。互聯網技術和資訊技術的發展使得知識產生、儲存和傳播方式變化爲網絡流,更加快捷,成本更低,覆蓋人羣更加廣泛。優質教學資源透過互聯網廣泛傳播,互聯網化教育革命帶來了當前高職教師職業變革的強烈需求,大多數高職教師作爲“知識承載者”和“知識傳授者”的價值被弱化。同時,互聯網化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即培養適應數字化社會發展的勞動者。傳統的教與學模式已經被資訊技術帶來的.變革所顛覆,高職課堂由“以教師爲中心”轉變爲“以學生爲中心”,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幫助與指導學生成爲教師職業活動的核心內容。

三、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高職教師面臨的職業挑戰

教育互聯網化帶來了教育領域的根本性變革。作爲高職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教師職業活動正面臨着一系列變化和挑戰。

1.高職教學資源的多樣化和互動性。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文字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依託文字教材來展開教學活動是傳統教學的中心。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虛擬遊戲等都可以作爲教學資源。傳統紙質教材已經向依託互聯網技術的動態教材轉變,教育資源的多樣性在互聯網教育下是前所未有的。動態教材使得高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性從傳統單向轉變爲多維度網絡化互動模式。如何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如何開展線上線下多方位教學互動,是教育互聯網化下高職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2.高職教學模式的變化。傳統意義上,高職教師透過批量式、標準化、集中化的班級授課模式,將工業社會需要的各種應用型技術知識傳授給學生。高職教師在傳統規模化教學中處於教學中心地位,學生學什麼、怎麼學都由教師設計和引導。在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高職教師不再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爲中心,學生課前觀看相關視頻和資料,線上或線下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教師在學生提出的問題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教育活動。因此,教育互聯網化的高職教學方式應該是以學生爲中心,教師藉助於各種教學資源在線上和線下課堂中針對學生開展個性化引導學習。

3.高職教師職業能力的新要求。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和運用教學大綱、編制教學計劃、編寫教案、選擇和運用課本教授的能力等。教育互聯網化下教學資源的多樣性、開放性和個性化,使得高職教師在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的時候必須熟練掌握新的教學技術、新的學科知識,同時還要具備高超的“二次開發”的教學設計能力。教育互聯網化的教育模式中,以學生爲中心,學習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教學過程發生了顛覆式變化。高職教師的職業活動更加註重對學生邏輯分析能力、職業應變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4.高職教學評價的改變。以紙質試卷爲載體,用考試的形式檢查並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是傳統教育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資訊化技術的發展,使得高職教育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新的教學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成爲可能。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工具把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定期評價與日常評價、單向評價與綜合評價、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高職教學評價的變化可以更好地度量學生的學習效果,改變學生的學習認知結構。資訊化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幫助高職教師更加便捷、準確地掌握學生技能認知和情感領域兩方面的真實情況。

四、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思考建議

1.更新教學理念,找準職業定位。傳統的行爲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三大教育理論已經被數字時代的關聯主義學習理論所代替。高職教師面臨互聯網化下教育的變革,應更新教學理念,培養“新常態”下的學習工作習慣,構建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職業網絡知識結構。教育互聯網化下,高職教師角色已經發生變化,教師隊伍面臨分流。少數高職教師將致力於高品質教學資源的製作和更新,成爲專家型教師;大多數高職教師將精力主要放在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上,成爲引導型教師或“教練”。因此,高職教師必須進行反思,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並完成職業角色的轉型和升級。雖然互聯網化下高職教師與學生在獲取教學資源的機會上是平等的,但是教師擁有深厚的學科知識背景、教育教學理論,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選擇並組織個性化教學資源。教師應當透過線上、線下交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2.積極參與實踐,改進教學模式。教育互聯網化始於遠程教育。隨着資訊技術的發展,MOOC、SPOC、微課、翻轉課堂等新概念接踵而至,以資訊技術爲支援的高職教育變革正在進行。教育互聯網化帶來了豐富而高質量的學習課程、多元化的語言選擇、翻轉課堂的神奇體驗、碎片化學習模式,讓傳統教學方式被徹底顛覆。未來的教師更像是一個導師,從以“教”爲主變成了以“導”爲主。高職教師只有積極投身於新的教學實踐,才能不被時代淘汰。教育互聯網化的高職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爲中心,教師藉助於資訊技術隨時隨地與學生線上線下互動,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高職教師的主要教學活動將是資訊化教學所不能替代的學習互動、討論、監督和情感支援。

3.以自我爲中心,培養個性化職業能力。互聯網化對高職教師提出了全新的工作要求,其中心工作也從對教學內容的研究轉換到對學生學習行爲的研究上。教育互聯網化下,高職教育需要的是精通資訊化技能的個性化教師。因此,高職教師應將自己轉變爲學習者,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不斷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手段學習新的資訊技術知識、新的學科知識以及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高職教師還需要在不斷建構自己個性化知識體系的同時投身於高職教育改革實踐,透過實踐豐富完善職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