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論文《讓學生走進生活》

論文1.87W

作文教學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每當教師佈置作文時,不少學生就眼睛盯着天花板,長嘆着,無話可寫。即使強迫着自己寫下去,也是內容空洞,千人一面。應試教育扭曲了學生對生活的正確認識,讓本應該豐富多彩的充滿靈氣的作文變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滿空話、套話的應試之作。面對這樣的作文現狀,作爲語文老師的我們應該怎麼辦?我想,教師應當把教學內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聯繫生活,讓學生學會理解生活,表達生活,注重讓學生親歷生活,獲得體驗,將生活的素材轉化爲習作的內容。

論文《讓學生走進生活》

一、走進生活,學會觀察

在作文課上,很多學生之所以會“談作文色變”,這跟他們對生活的觀察不仔細,對寫作素材的不積累有很大關係。不管寫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結了一個大疙瘩,好比沒上戰場先懼三分。導致產生寫作恐懼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對作文認識不夠和對自己缺少信心。

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首先使他們認識到寫作文就是寫出自己想說的,要說的話。作文沒有什麼神祕,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時在學習生活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生活,啓發他們思考,搜尋寫作素材。我們必須經常去訓練我們的觀察能力,用獨特的眼光去“掃描”社會或自然。總之,觀察是生活素材積累的前提條件,創作時,必須用敏銳的眼光去觀察自己周圍的世界。

觀察是作文的關鍵,觀察的過程就是深入生活的過程,也是獲得真知的過程。那麼如何觀察,觀察什麼呢?第一,觀察社會,把握時代的脈搏,我們不但要了解改革開放,也要了解市場經濟;不但瞭解下崗職工的憂慮與苦悶,也要了解上崗的探索與喜悅。第二,觀察自然。我們不但要走進名山大川的雄偉與曠遠,也要走進溪流如茵的清晰與雅緻,滿懷激情地擁抱那青春燕南北,長虹溢彩,金果飄香,白雪皚皚……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引發出一些自感自悟,使人文素養得到薰陶,良好個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斷昇華……

只要我們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觀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無米之炊”,學生便會無拘無束,輕鬆愉快地盡情寫作,激情滿懷,童心煥發,自鳴天籟。

二、走進生活,積累素材

詩人何其芳說:“生活是多麼的廣闊,生活是海洋。”要使學生筆下有東西可寫,就要創造條件,讓他們到廣闊的生活中去積累素材。作文離不開生活,作文的源泉來自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個人的本領再高,如果離開了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也難以寫出好文章。許多著名作家大多經歷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能夠歷其境,經其事。所以寫出來的作品能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進行作文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廣闊的,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作爲寫作的材料。爲使學生能夠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學有所獲,應注意指導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爲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一個較大的提高,我還發動學生,課下搜尋整理古詩名句,精彩片斷,在晨讀之時抄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讀背。我還把學生中優秀的文章整理成冊,相互傳閱,然後再讓他們把搜尋到的有用的材料記錄下來,整理成一本小冊子,這不僅爲他們現在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還能爲以後的習作埋下伏筆。

三、走進生活,感情悟理

緊緊貼近生活,生活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文章。其實文章成功的關鍵在於貼近自我的心靈。很多學生的作文僅僅是“生活的複印件”,壓根兒就沒有驚喜、沮喪之類的情感因素,自然寫作主體鮮活的生命力難以顯現,作文也就索然無味。而這種情感因素的生成來自於對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情感越豐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強。

教師可多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真正走進生活。在豐富的生活中,讓學生不僅要用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還要用一顆敏銳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當你幫助了別人時,不要把一個笑容、一句“謝謝”,當作很平常的東西,其實這裏包含着一顆感恩的心;當你受到了挫折,不要自怨自艾,這是生活給你的饋贈,細細品味你會明白很多;看到別人吵架,不要當作一場鬧劇,你仔細聆聽一下他們的“言論”,考察一下他們的心理、動作神態,你會更深入地瞭解某個人或某件事……

引導、組織學生拎着錄音機、拿着數碼相機走出校門,到軍營、街道、機關、工廠去採錄各種聲音,捕捉各種生活畫面,感受時代的節奏。孩子在採錄的過程中不僅耳聞,而且目睹、心思,受到了教育,經歷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轉化。活動後,組織 學生交流感受、練習作文,引導孩子經歷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轉化,讓學生不斷學會品味、學會感動,感受生活的艱辛、成功的樂趣、集體的溫暖和自然的情趣;讓學生在對美好事物的讚美中獲得激情,在對醜惡現象的鞭撻中體會義憤,在勞動中收穫快樂從父母的眼睛裏讀懂關愛,在和花草樹木的對話中放飛夢想……“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讓學生“吾手寫吾心”,給大自然、社會賦予生命的情感,學生的.筆端纔會流溢出有靈性和活力的歡歌。

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動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之內容即生活之內容,作文教學可以成爲生活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

四、走進生活,走進作文

在《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背景下,作文教學應當力除陳弊,讓作文進入生活,讓生活進入作文,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激勵學生真實地展示經過心靈流程的自己的思想,在真誠擁抱生活的基礎上抒發心靈深處的真實情愫,成爲一個熱愛生活、創造生活的人,這也體現了語文的外延與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語文觀.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說話完全一個樣。”可以說,作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就應從“生活”入手,採用多種方式和手段,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處處是作文”。

葉聖陶老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作文與生活天然聯繫在一起,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對學生而言,作文字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頭活水,生活中處處有作文,作文教學只有紮根於生活這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讓學生走進生活,尋找素材;讓生活走進作文,放飛心靈。只有如此,作文方能步入“創新”的境界,學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生活是作文之本,願每一位語文老師都能牽着學生的手走進生活,指導他們寫出優秀的作文.

標籤:學生 走進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