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探究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論文

論文1.3W

生態環境問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農田水利工程中,應該注重工程設計、建設與當地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應從大局出發,從長遠考慮,高質量推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探究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論文

1 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關係

從東北吉林鄉鎮的實際情況來看,隨着近年來玉米價格的低落,農民透過“旱地改水田”農田水利項目,穩定了大田的經濟收入。而水田需水量大,所以,就要做好農田用水與地下水資源的協調發展。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要透過合理規劃,達到協調發展的目標。只有認清兩者之間的關係,才能把握全局,並採取更加科學、合理策略,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工作。

環境資源屬於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農業生產過程中,如果一味地注重生產需求,而忽視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長此以往,將會破壞到生態系統,尤其對作爲生命之源的水資源來講,其本身的自我淨化也需要新鮮水資源的引入,因此,人們如果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注意自身的承載能力,最終將導致該地域的水資源遭到破壞,進而帶來一系列更爲嚴重的後果。

2 農田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前,預先調查並選擇合適的灌溉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吉林的平原地多爲旱田。近年來,農田中玉米作物採用滴灌方式進行灌溉並不實用。目前,節水增糧行動工程的地下滴灌管網系統,多處於閒置狀態。調查表明,管灌方式是更爲合理的灌溉方式,既可減少水源蒸發,又能提升灌溉效率。因此,合理的灌溉方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當今,許多區域面臨地下水位下降的局面。農田都在打百十米的深水井,如此帶來的是水資源的污染、浪費及無序利用,繼續下去將帶來一種惡性循環的局面。所以,農田水利工程的科學規劃迫在眉睫。透過科學規劃農田水利工程,合理控制深水井數量、方位,對生態環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開展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在開發新技術,進行節水灌溉方面,要注意把握好“度”。要注意保護土壤結構與狀態,避免出現過度開發和過度建設,避免出現土地鹽鹼化的現象。經濟發展要照顧到生態發展,兩者應該協調,注重相互配合,只有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才能爲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3 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對策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其中,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針對農田用水與地下水資源的`協調發展問題,農民更多關心的是收益。因此,就需要政府效果部門進行良性導向,促其協調發展。同時,要使農民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轉變傳統思維。

農田水利工程項目規劃的不合理,影響着當地農田的灌溉效果和效率。開展農田水利工程要注重運用系統性工程思維,從全局出發,不漏細節。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採用的不同排水灌溉方式,所產生的灌溉效率和效果是有很大區別的。

因此,要針對排水灌溉工程進行重點的科學規劃,並建立專業的人才梯隊,提升工程建設水平,改進灌溉工程技術和建設效率,推廣節水農田水利設施,珍惜寶貴的水資源併合理、高效地利用。要深入開展增強排水灌溉工程與當地生態環境協調性的科學研究,促進農田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可持續健康發展。

4 結語

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影響的範圍和影響力都非常大,必須引起重視。該文透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拋磚引玉,推進同行和相關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提升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