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小企業依託科技創新開拓國際市場個案研究論文

論文4.96K

摘要:

中小企業依託科技創新開拓國際市場個案研究論文

本文以我國湖北鼎龍化學有限公司依託科技創新開拓國際市場爲例,分析其以國際市場爲導向制訂技術發展規劃,以企業爲主體進行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並透過專利、標準、認證等多種方式構建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從而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佔據先機的經驗,以期爲我國中小型企業透過科技創新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借鑑。

關鍵詞: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國際市場;案例研究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資訊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和納米技術等現代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爲世界經濟發展的先導力量,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成爲國際貿易新的增長點。本文對湖北鼎龍化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龍公司)進行個案分析,總結其依託科技創新開拓國際市場的經驗,爲我國中小型企業如何透過科技創新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借鑑。

一、鼎龍公司依託科技創新開拓國際市場的策略。

湖北鼎龍化學有限公司是專業製造碳粉用電荷調節劑和專用着色劑的化學品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鼎龍公司始終堅持技術前沿化、市場國際化的企業發展戰略,以科學的管理和質量控制爲依託,走外向型市場經濟之路,產品90%以上銷往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國際市場,主要客戶均爲國際知名跨國大公司。鼎龍公司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年均遞增50%以上,成爲武漢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骨幹企業之一。目前,該公司從一個註冊資本僅爲數百萬元的小企業,幾年時間發展成爲年出口高新技術產品過千萬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大電荷調劑類產品的供應商,同時擁有國內市場90%以上份額。由於該產品可替代進口,因此減少了國內碳粉行業對國外的依賴,並大幅度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促進了我國民族碳粉產業的發展。鼎龍公司作爲一家中小型民營科技型企業,結合自身情況,依託科技創新,不斷研發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高新技術產品,並建立自主知識產權體系適應國際競爭,從而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其成功經驗做法值得我們總結。

(一)以國際市場爲導向,重視研發高附加值產品。

電荷調節劑類產品作爲碳粉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份,產品附加值高,每噸價值數十萬元人民幣,但長期被日本企業壟斷,全球僅日本東方化學及堡土谷化學兩家公司生產,因此鼎龍公司率先在國內進行研發生產。2001年,鼎龍公司研發出水楊酸系列電荷調節劑新產品併成功實現工業化,以“鼎龍”品牌進軍國際市場,一舉打破日本企業在該行業二十多年的壟斷,並得到歐、美等許多著名碳粉製造商的認可,成功進入國際市場。可見,該公司研發出發點不是先從自有技術開始,而是根據國際市場需要,選擇市場潛力大、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立項研發,因此一旦研發成功,較爲容易進入國際市場,且產品附加值較高。

(二)以企業自主創新爲主體,走“產學研”結合之路。

鼎龍公司堅持以企業自主創新爲主體,充分利用武漢市豐富的高校院所等技術資源,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公司透過國際市場確定研發目標和研發思路後,將許多技術細節及子課題分拆給相關高校院所完成,高校院所的儀器設備和技術支撐爲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公司透過委託開發、合作研究、共同投資組建研發中心等多種形式與相關高校院所合作,透過“產學研”的有效結合,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推進了企業的技術進步;同時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科研條件和人才優勢實現產品的快速開發,降低了開發成本。

(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建立自主知識產權體系。

鼎龍公司在技術開發的同時,及時在國內外申請專利保護。目前已申請7項中國發明專利(其中4項已授權)、2項日本專利和3項美國專利;同時公司陸續投入數百萬元完成了4個產品的歐盟ELINCS、美國TSCA及日本MITI認證註冊,2006年再次遞交6個產品的認證申請,並計劃陸續完成所有產品的國際認證註冊。鼎龍公司透過建立專利、標準、國際認證等多種方式建立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成功打破國外同類企業的`技術封鎖,有效地消除歐美市場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取得產品通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四)以科技促環保,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由於全球化學品新材料領域十分關注產品生產、應用及處理中環境保護、對人體無害等安全性因素,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均以法律法規方式對其加以控制和管理。爲此,鼎龍公司以科技促環保,將保護環境和人體安全作爲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所有產品從研發小試階段就透過各種技術手段加以控制,與國內相關院所聯合進行安全、環保等方面的檢測控制。由於鼎龍公司產品在環保、衛生檢疫等方面達到國際標準要求,並透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及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等一系列認證,保障了產品順利進入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同時,鼎龍公司投入數百萬元進行工藝改造和污染治理,透過回收利用等方式減少污染物排放,並對全部污水處理達標後排放,實現“對環境友好,對人體無害”的開發理念。

(五)建立高效的研發和市場開拓團隊。

注重以柔性引進等不同方式從國內外引進各種專業技術人才,建立高效的研究開發和國際市場開拓團隊。目前鼎龍公司特聘3名國際碳粉行業的資深專家爲公司的技術顧問,長期爲該公司提出戰略性的指導意見。同時公司擁有一支二十多人的高、中級技術職稱的專業團隊。鼎龍公司透過項目負責制及相關的獎勵制度激勵科技人員不斷創新,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打造了一支高效的研發和市場開拓團隊。

二、鼎龍公司依託科技創新開拓國際市場的啓示。

(一)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是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工具。

1、健全知識產權體系是產品進入國外主流市場的必備要素。

鼎龍公司在公司成立的次年即研製生產出一種電荷調節劑產品,最初以爲只要價格低廉、質量可靠就可以開啟國際市場。但在向國外客戶推銷時,國外客戶首先不是問價格和質量問題,而是詢問該產品爲何中國公司也可以生產,有沒有抄襲日本公司的技術,同時明確表態作爲國際知名的公司,不會採購知識產權存在異議的產品。鼎龍公司正是在國際市場開拓初期不斷遇到知識產權方面的障礙,促使該公司成立了知識產權部,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工作。

2、知識產權體系不能狹義理解爲專利申請。

發達國家對知識產權體系的理解與國內是有很大差別的,其理解相對更爲寬泛。發達國家認爲知識產權體系不僅包括專利,還包括認證、標準等多項內容。因此,公司在成立不久即開始進行國內國外專利註冊,爲澄清其技術來源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爲使產品在環保、衛生檢疫等方面達到國際標準,適應歐盟、美國等公司的要求,不僅透過國內的IS09001質量管理體系、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及OHSASl8001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等一系列認證,還專門聘請國外機構國際認證,爲該公司產品在歐美等國順利銷售打下重要基礎。更重要的是公司注意到發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的最高層次其實是行業標準或產品標準,因此不僅申請將企業標準上升爲國家行業標準,另一方面也計劃將最新研究成果聯合國外大公司申報爲國際標準。

3、健全的知識產權體系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國外大公司在原材料採購時十分謹慎,不願承擔技術、環保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風險。但其主要工作人員不可能親臨中國進行現場考察,當他們看到許多由國際機構出具的認證證書以及國際專利時,逐步對這家以前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開始產生信任感,並願意嘗試採購和試用中國公司的產品。另一方面,公司在專利、認證以及標準等方面構建的知識產權體系,有效地抑制了競爭對手。截至目前,國內尚沒有出現另外一家企業生產銷售電荷調節劑類產品。可見,知識產權體系的構建提高了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保證了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穩步增長。

(二)以國際市場爲導向的自主研發模式是成功開拓國際市場的關鍵。

1、以國際市場爲導向、消化提高國外技術。

國內多數企業透過尋求高校院所現有技術,然後引進該技術實現產業化。鼎龍公司充分藉助同行業國外專家的指導,以國際市場爲導向、消化提高國外技術爲主的思路進行開發,因此該公司從研發一開始就立足面向國際市場和技術未來發展方向,而不是在國外公司的研發之後亦步亦趨。因而新產品開發一旦成功,與國際市場需求十分接近,與同類產品相比較也具有一定競爭優勢。

2、以企業爲主體,同時藉助高校科研資源。

鼎龍公司創業初期,曾數次將具有較好國際市場前景的項目委託給國內高校進行研發,但效果不佳。原因是國內的高校更注重理論研究,其研究結果與生產要求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是國內高校對國際科技發展動態有所瞭解,但對國際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缺乏瞭解,因此相對缺乏開發適應國際市場新產品的經驗。鼎龍公司將研發戰略調整爲以企業自主創新爲主體,逐步建立企業自有的研發團隊,由於該團隊長期跟蹤電荷調節劑這個細分領域,並與公司內部頻繁出國的市場部人員經常交流,研發目標和過程控制非常明確。同時,公司注重藉助高校的人力及設備資源,將部分檢測、分析、合成等工序分解出來由高校的研究人員完成。這種以企業自主創新爲主體,藉助高校資源的研發模式能夠節省開支,保證研發的順利進行。

3、政府扶持對中小企業技術研發起重要推動作用。

鼎龍公司自成立以來每年投入數百萬元用於研究開發和儀器購置。公司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申請免稅進口一批精密的檢測設備,國家及省市各級政府部門分別給予科研項目補貼、產業化項目支援、貸款貼息、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各種形式的支援,直接彌補其研發階段的資金不足缺口,在研發關鍵時刻政府支援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由於不斷研發出新產品,並能實現國際市場銷售,因此政府也不斷加大對該公司扶持力度,並形成“企業研發——政府支援——企業再研發”的良性循環。

三、推動我國中小企業依託科技創新開拓國際市場的政策建議。

(一)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爲契機,積極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緊跟國際市場潮流進行技術開發,政府應加大研發補貼力度,將研發補貼作爲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引導資金,推進企業成爲科技創新的主體。

(二)針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方面存在的問題,政府應搭建交流平臺,在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建立以市場機制爲核心的有機聯繫,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的力度。

(三)促進國內企業建立專利、認證、標準等多重自主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突破國外技術壁壘,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研發過程注重申請專利保護,開拓國際市場過程中注重標準制訂。

(四)制定政策鼓勵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和二次開發,政府應採取具體措施推動企業同國外機構聯合開發,同時支援企業聘請國外技術顧問及相關人才。

(五)加大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的所得稅優惠,允許其加速折舊和研發費用稅前列支;同時加大對一般貿易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補貼力度,進一步提高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