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產業集羣和高新技術創新研究論文

論文2.01W

摘要:可持續發展的傳統產業集羣和高新技術創新之間往往存在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互動關係。一方面,傳統產業集羣爲創新活動提供了市場需求和有力保障,併成爲高新技術創新重要的應用平臺,加速了技術轉移和擴散的進程;另一方面,高新技術創新對傳統產業集羣的形成、產業結構的優化、集羣競爭力的提升、產業集羣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加快我國傳統產業集羣與高新技術產業結合,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

產業集羣和高新技術創新研究論文

關鍵詞:傳統產業集羣;高新技術創新;互動關係

根據OECD的相關研究,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出只佔國民經濟增加值的3%,即使將汽車等“中等技術行業”也包括進來,這一比重也只達到8.5%。量大面廣的傳統產業依然是現代工業經濟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因此,開展傳統產業集羣和高新技術創新互動關係的研究,對培育國家創新體系,提升國家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傳統產業集羣爲高新技術創新提供了市場需求

雖然很多傳統產業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但它們早期仍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來源,特別是透過在大規模生產中的技術開發來提高投入產出率和機器性能,以減少生產成本和時間。同時,爲新市場開發新產品是傳統產業得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方式。傳統產業面對的市場需求一般是缺乏彈性或無彈性,因爲傳統企業生產的產品一般屬於“必需品”,且隨着消費者收入的提高,他們已經滿足了對這些產品絕大部分的需求。因此,爲了克服這一“需求滿足”,迫使傳統產業集羣內的企業必須不斷透過高新技術創新來開發出新產品和新服務,以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或透過生產差異化的產品來創造新的細分市場。因此,高新技術創新成爲傳統產業彌補老產業成熟所帶來的衰退的重要舉措,從這一點來看,傳統產業比高新技術產業對技術創新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時,傳統產業集羣內企業之間存在的競爭協作機制,使傳統產業集羣成爲高新技術創新的天然“棲息地”。一方面,企業的空間集聚使同行競爭日趨激烈,爲保持競爭優勢、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促使企業充分挖掘潛在的知識資源和存量資本進行技術創新和組織管理創新來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同時,由於在產業集羣內,企業的創新活動更容易被競爭對手所模仿而失去競爭優勢,爲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促使企業不斷創新。可以說,這種競爭普遍存在於集羣的各個角落,競爭使企業時刻保持對技術創新的高度警覺性和靈敏性。另一方面,集羣內企業之間又存在着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如聯合開發產品、共同攻克技術難關、合作建立上下游產業鏈等等。這種協作機制,可以使集羣內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產業配套等方面形成高效的網絡化互動與合作,更好地克服企業內部規模不經濟的劣勢,並在此基礎上形成集體行動,順暢資訊流通,加快知識、技術和市場資訊傳播,節約資訊和運輸成本。

二、傳統產業集羣是高新技術擴散的重要渠道

正因爲中低技術產業在經濟體中佔據了90%以上的比例(OECD的口徑),因此高新技術創新必須透過有效的技術擴散才能充分地實現其技術潛能、實現其經濟可行性並獲得可持續的發展。技術創新在傳統產業集羣中的擴散效應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傳統產業中通用技術的匯入和利用。傳統產業中的某些通用性技術可以從它原來所在的行業中溢出並被其他的傳統產業所匯入和重新利用,通用性技術這一“侵略”的特性,使其逐步滲透和佔領不同的產業,並使技術創新在不同產業中擴散。從某種程度上說,通用性技術成爲了產業革命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蒸汽機、機牀等;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化工、內燃機等;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資訊通信技術、生物技術,等等。二是“幹中學”經驗的獲取。在傳統產業集羣中通常缺乏正式的科學和技術學習,而更多的是透過“幹中學”、“用中學”等過程中開展高新技術創新和吸納的學習活動,即傳統產業集羣透過掌握技術、應用技術和開展各類開發性互動活動來實現經驗的積累。同時,這一技術擴散應用又與企業特有的吸收能力密切相關,吸收能力的獲取不僅來自企業內部正式的R&D活動,還來自更爲廣泛的創新活動。三是傳統產業集羣存在的垂直整合和垂直分離特性促進了高新技術的擴散。在產業集羣內,不同的企業只負責生產的某一階段,由此上下游企業形成了完整的一條產業鏈。其中部分企業獲取了某些技術能力,並最終使這些企業剝離出一些部門形成新的企業。這些剝離出來的企業會透過垂直的產業鏈與其他剝離企業產生互動作用,從而促進高新技術的擴散。例如,在工業革命的早期,織布的機械化促進了布匹的生產,這迫使紡紗工人加速紗的生產,並促進了紡紗的機械化;同時,紡紗的機械化又反過來促使織布部門開發更先進的織布機。四是集羣內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作爲知識和技術傳播的源頭,不僅創造新知識和新技術,還透過教育培訓和成果轉化,促進知識、技術在集羣內的擴散,中介機構將科技資訊及時有效的在集羣內企業傳播,使各種顯性或隱性知識的擴散速度遠快於非集羣企業。

三、傳統產業集羣是高新技術應用的重要平臺

首先,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絕對比重這一現實,要求高新技術創新必須與傳統產業相結合,才能發揮它們對經濟整體發展的貢獻。在不同的時代,重大的高新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根本意義在於它們有效地更新了原有的產業結構,並使產業的技術構成和組織模式獲得了結構性的提升。例如,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自動紡織機、蒸汽機等的發明與應用革新了冶金業、採礦業、紡織業等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改變了原有的生產方式,促進了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機器代替手工勞動。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等新能源的廣泛應用直接促進了重工業大踏步前進,使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成爲可能;內燃機、發動機的發明促進了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等新型交通工具的迅猛發展;電話等通訊工具的發明,使人與人的交流不再侷限於面對面的談話。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資訊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等諸多領域實現了重大的技術突破,使科學技術轉化爲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例如,今日的計算機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已遠遠超過一個狹義的“計算機工業”所能代表的範疇。其次,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不會自動轉化爲技術創新,只有高新技術融入到具體的商業化應用中,並與上下游產業鏈和消費者產生互動,才能形成足夠複雜性來適應多樣化的市場和技術需求。從這個角度看,正是由於生物技術突破了原來生物製藥範疇而在農業、環保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和經驗積累,由於資訊技術突破傳統的軍事領域而在物流、商業、機械等行業的大量應用和探索,才使這些高新技術從最初的科學原理和技術原型發展成爲複雜應用和專業化的門類並獲得成功。

四、傳統產業集羣能爲高新技術創新活動提供重要保障

位於科技前沿的研發活動往往能帶來新的思想和新的概念,而新思想、新概念只有轉化爲產生經濟效益的產品或服務時才能稱爲創新,因此任何一項技術創新都需要相應的資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和協調保障。這些資源要素主要包括:豐富的智力資源、充足的資金保障、完善的物質設備、健全的公共服務,等等。智力保障方面,一方面在產業集羣內,科研院所、高等教育機構、培訓機構等爲企業提供創新活動所需投資理財的各類專業化的科技創新人員,另一方面產業集羣利用其特有的組織網絡優勢吸引各類人才,並透過產業集羣的分工協作造就了大量的專業化人才。在產業集羣內,人才的頻繁流動和學習鍛鍊,伴隨着知識、技術的交流與外溢,使各類專業人才的知識和技術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有力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此外,集羣內企業間或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教育機構間進行協作創新,使雙方的知識和技術的積累量和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爲集羣保持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提供了智力支撐。在資金保障方面,高新技術創新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必須能爲廣泛的產業部門所應用才能獲得足夠的回報來實現創新活動的持續進行。從現狀看,集羣內企業比羣外企業在融資方面更具優勢,集羣內企業更加相互瞭解和信任,加上頻繁的合作關係和固定的社會網絡,企業間更容易相互籌措技術創新資金,大大降低融資成本,在獲得銀行貸款和風險投資方面也相對較爲容易。在物質設備和公共服務方面,集羣內企業和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在協作關係上的密切,能使生產設備和研發設備以低成本快速和靈活的整合,爲研發活動提供物質保障。此外,集羣內企業可以共用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便利的交通工具,大大降低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的固定資產投入,總之,產業集羣爲企業獲得創新所需資源提供了諸多便利。

參考文獻:

[1]尼克馮圖茲曼,弗吉尼亞阿查,“低技術產業的創新”,來自《牛津創新手冊》,法格博格,莫利,納爾遜[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

[2]林惠蝦.產業集羣與技術創新的互動發展[J].現代商貿工業,2008

[3]封凱棟.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結合應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J].宏觀經濟研究,2013

[4]趙海婷,程春清:《基於產業集羣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對策研究[J].企業經濟,2009

[5]範光基.產業集羣與技術創新的關聯性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2009.

[6]張秀武.中國高技術產業集羣與技術創新互動關係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