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互聯網+基礎上資訊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論文

論文2.37W

今天,以多媒體技術、移動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爲代表的資訊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現今爲“互聯網+”時代已成爲人們的共識。在這個高度資訊化的時代裏,數字化、資訊化深深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同時,高速發展的資訊技術也對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活動教學設計、微課教學、微信平臺的教學應用,其本身就是依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爲實現素質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法和認知工具。基礎教育課程的數學,必定將移動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到課程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創新、學習方法的改革中。

互聯網+基礎上資訊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論文

1 資訊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意義

目前,我國教育資訊化建設正從普及期向整合期邁進,需要大力促進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過程的融合,其實質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利用資訊技術建立以學習者爲中心,採取探究式、討論式、啓發式、任務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鼓勵過程性評價,提高資訊化管理和教學水平的教學模式。資訊化教學方式的創新與應用,都迫切需要開展資訊技術在學校的不同層面的應用以及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互聯網+”時代資訊技術作爲認知工具的數學課程整合將是大數據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數學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爲“互聯網+”時代的學校數學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而,在我國積極推進教育資訊化的進程中,研究資訊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能夠將複雜抽象的中學數學概念變得形象深動,提高了學習者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資訊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

中學數學課程與資訊技術的整合並不是資訊技術與數學教學的簡單相加。中學數學課程與資訊技術整合的最基本特徵就是注意學科的交叉性,將資訊技術作爲數學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於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其出發點和立足點在於學習者的能力培養。數學課程與資訊技術的整合應遵循以下原則。

2.1 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的原則

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中教師雖然是創造者,但是學生纔是學習的實施者。中學數學課程與資訊技術的整合中,教師應能夠根據中學數學教學本身的特點,利用資訊技術的優勢,從課程中尋找切入點,創設具有挑戰性、豐富性、真實性和開放性的教學情境,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更爲寬廣、有彈性且具有創意的學習環境,使得以學生爲中心得以體現。

2.2 探索、發現的原則

利用資訊技術將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展示給學生,體現對數學知識的探索,重視對數學知識的應用以及對數學知識的遷移。教師設計中學數學的具體任務,體現有意識地與資訊技術相結合的教學設計理念,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用數學的方式提出問題、探究解決方法、解決問題的狀態中,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夠做到個性學習與團隊協作相統一,以達到中學數學學習的目標。

2.3 知識學習和創新精神相結合的原則

微信、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爲課程教學提供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以及學習者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平臺。這樣的平臺使學生在學習相同的數學知識時,可以透過不同的途徑與方法對其進行研究,對原有的知識從多角度去思考,從而構建新的知識。

2.4 資訊技術作爲中學數學學習的基本工具的原則

資訊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的融合過程中資訊技術不再是素材的提供者,或是練習機器,而是學習者獲取數學知識所需資訊、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因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學會把資訊技術作爲終生學習的認知工具。

2.5 終身學習的原則

中學數學課程目標是學生學會終身學習的手段和方法。課程整合應在掌握現實知識的基礎上,爲數學學習者提供大量的可供研究的問題,爲數學學習者提供研究問題的方式與方法。這些經驗的取得與積累,必會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巨大的作用。

3 確立新的教學理念,提升資訊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層次

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利用資訊技術建立以學習者爲中心,採取探究式、討論式、啓發式、任務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鼓勵過程性評價,提高資訊化管理和教學水平的教學模式。因而,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資訊技術就是課程資源,教師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縱觀國內外研究成果,任務式教學方式能夠更好促進課程與資訊技術融合。設計教學任務時教師始終堅持教師的教學方式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師的教學是以學生的'發展作爲根本目的的理念,設計任務時首先要依託資訊技術創設情境,使得真實情境與虛擬情境相互融合,設計的任務要與學生的現實密切相關,學生要以資訊技術爲學習的認知工具,這樣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慾望。例如,在中學數學的等腰三角形的學習中,教師首先利用資訊技術展示世界各國優秀建築的圖片,這樣能夠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廣泛應用,主動與自身的生活相聯繫,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建立在爲社會生產實際服務的基礎上。例如,在學習軸對稱的概念時,首先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一隻會飛的花蝴蝶,這隻蝴蝶出現在屏幕上,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會根據蝴蝶的兩隻翅膀在運動中不斷重合的現象瞭解“軸對稱”的定義,並受此現象的啓發,還能舉出不少其他的實例。然後在屏幕上顯示出形成軸對稱的兩個對稱三角形,利用幾何畫板的動畫和隱藏功能,讓兩個對稱三角形動起來,使之出現的對稱圖形,時而隱去,時而顯示一些線段及延長線。在這種形象化的情景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啓發下認真觀察、主動思考,並主動探究對稱點與對稱軸之間、對稱線段與對稱軸之間的關係,主動發現軸對稱的三個基本性質並理解了相應的定理,進而實現了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知識的主動建構。例如,學習中學數學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時,學生應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合作研究,共同探索。由於幾何畫板幾分鐘就能實現動畫效果,還能動態測量線段的長度和角的大小,透過拖動鼠標可輕而易舉地改變圖形的形狀,因而,幾何畫板能夠讓學生參與探索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在動態中去探索、觀察和發現對象之間的數量變化關係與結構關係,能充當數學實驗中的有效工具,使學生透過資訊技術從聽數學轉變爲做數學,真正實現了直覺思維與時間邏輯思維的結合。這樣,教師就要由知識的灌輸者、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爲學習情境的設計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實驗過程的指導者。

4 結 語

現今爲“互聯網+”的時代,教育資訊化的發展水平已成爲提升世界競爭力的基礎,資訊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質就是依託資訊技術設計中學數學課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學生。利用資訊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能夠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並能夠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