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談談科學課改中的教學論文

論文1.42W

南溪鎮中心校:聶學光 我鎮的科學課教學雖然也進行了兩年多,在教學中多少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完全走進小學科學課改的大門,我們還屬於剛剛起步階段。如果用理性的眼光、實事求是地分析我鎮小學科學課改的現狀,不難發現我們目前還面臨着許多急待解決的問題。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在這裏,我談談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談談科學課改中的教學論文

一、 全面落實科學課程的總目標。

目前,“科學課程要以探究爲核心”的理念已在我鎮大多數科學課堂中體現。我們的科學課堂開始活躍起來了,學生動手的機會普遍增加了。但有另外一種傾向需要我們警惕,那就是部分教師在追求讓學生動手“經歷探究過程”的同時,忽略了學生對必要科學知識的掌握。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不能偏廢哪一方面,也就是說教學中在強調科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把握好知識點。

二、動設計要合理利用教材。

我認爲,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應該建立在正確把握原教材的編排體系、編者意圖、本班學生知識能力和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之上。因爲教材是部分專家經過反覆推敲,反覆研究確定下來的,特別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新教材應該說對課改思想和課程標準都作了比較好的詮釋。但幾個專家的'思路畢竟有他的侷限性,任何版本的教材肯定不能適應所有地區的學生,所以我們不可能機械套搬教材原來設計,只能把教材看着是提供給教師進行教學的素材,提供的一個教學思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最好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思路,結合學生既感興趣又相對熟悉的生活素材來設計,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跳一跳”就能抓住應掌握的知識,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三、師要善於把握學生活動中的行爲表現。

我們很多教師在學生觀察、實驗、交流過程中,或是站在講臺上翻看自己課前的教學設計,或者即使走下講臺也不能真正深入到學生活動之中。這對教學是非常不利的,因爲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教師始料不及的情況,而這些,通常情況下又是非常珍貴的教學資源。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這些資源,就很可能失去學生髮展的大好機會。在學生活動時,我們要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仔細觀察學生活動情況,從而有效地調整教學計劃,合理地組織後段教學活動。

四、有效組織學生“分工、合作”。

教學活動中學生無序地活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真正有意義、高效率的合作是建立在合理分工基礎之上的。而我們的科學課堂上仍存在“大家都去動手,卻沒人去細緻觀察記錄;或者爭搶操作自己感興趣的材料,根本不聽老師和同學的見解”的現象。不能否認,這樣的合作效率肯定是低下的。爲此,我們科學教師在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的分工、合作的意識和良好的習慣,明確無論自己做什麼,都是在爲小組、班集體實現有效學習做貢獻,都應努力做得最好。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在活動中讓學生輪流擔當不同的角色,做到每個同學各司其職,活動有條不絮,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高效率的合作。

五、注意強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創造性思維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某件事或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它是創造力最核心的要素。教學中我們憑藉科學探究這個載體,注重強化學生的發散思維、直覺思維、集中思維、形象思維。因爲這幾種思維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組成部分。爲了避免在教學中一味的“放手讓學生自主的觀察、實驗、製作”,致使大部分學生處於感性的“動手”之中,而創造性思維卻得不到應有的訓練,由此造成學生探究效率低下。我們應該領引學生在科學的探究中強化創造性思維,爲學生進行有效的科學探究創造良好的條件。

六、辨證看待學生探究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教學中如果教師以一個權威者的身份去操縱學生的一切活動,對學生的各方面發展都是不利的。但如果教師因擔心只要在課上指導就有限制學生探究的嫌疑,完全放任學生自己來探究也是不正確的。那麼,教師應怎樣指導才能足進學生的探究呢?我認爲,教師關鍵要把握好指導的時機和指導的對象。一般情況下指導時機應把握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又難於自行解決的時候。而對於大部分學生探究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題或涉及學生安全的問題,教師就應在學生探究前予以指導。這類型的指導有利於學生探究活動的深入。

七、注意經常學習、反思、總結和積累。

科學課改對於我們大家都還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要適應科學課改的教學,就必須經常深入學習課改理論和來自各個層面的經驗。經常反思他人、自己教學實踐中的得失,努力做到揚長避短。我們還要善於積累和總結經驗,爲我鎮的科學課改和自己的後續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文 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