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普通高校武術套路教學的探討論文

論文1.9W

摘要:本文針對普通高校武術套路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分析,尋求解決武術教學困難的途徑,改善目前普通高校武術套路教學的困境,促進武術在學校教育中的發展。

普通高校武術套路教學的探討論文

關鍵詞:普通高校;武術套路;教學;探討

在普通高校中,武術選修課是一門非常熱門的課程。但往往經過幾節課學習後,學生就興趣減退,學習積極性下降。更有甚者出現厭學情緒。筆者探究其原因,發現許多學生都是憑對武術的一知半解或者一時興趣選了它。根本不瞭解武術的內涵。但武術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現象,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十分必要的。

1高校武術教學普遍存在的情況

武術是一項系統性、延伸性很強的體育項目,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功底,特別是武術套路的學習。它對於柔韌、協調、力量等各方面都有着較高的要求。中、小學應該是開展武術套路教學的重要陣地,是普及全民健身的基礎和戰略重點,但由於種種原因,許多中小學都忽略了這點,所以許多普通高校大學生對武術的理解脫節,就拘泥於傳統的想當然。再加上一些客觀原因的影響,嚴重影響普通高校武術課教學的開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學生基礎功太差,不適應組織教學

武術項目如果從小練起,有利於在身體素質方面打基礎,少兒階段是發展柔韌的最佳時期,可塑性強。大多數高校學生都錯過了這個階段,現在再想提高柔韌性難度很大,而且還比較容易受傷。透過調查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並未參加過正規、系統的武術學習,達不到武術基本技術及發展武術必需的身體素質。武術雖被列爲小學體育教學大綱的基本教材,但是真正按照大綱要求完成教學任務的學校卻很少,因而造成了中小學武術教學的空白,大學的武術教學加大了跨度,增加了難度。在學生眼裏教師的示範動作看起來就是神往,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出現懶散、厭學情緒。

1.2學生認識淺薄,對武術的錯誤理解

武術本身本來就經歷從民間文化向現代科學演變的過程。而大學生僅透過由武術有關的武功片等的瞭解,對武術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容易形成武術就是舞刀弄劍,武術就是打人,更有少數學生把武術直接生硬地與“飛天遁地”連接起來,認爲練武術要有所成,就能夠飛檐走壁,就能夠刀槍不入。電視、小說中的招勢名稱就成爲了他們所熟悉所認定的武術動作,這樣過分的虛擬化、誇張化的武術觀點將學生領進了“武術是神功”的誤區,在學生腦海裏建立起了錯誤的認識。還有的學生將現在的武術教師等同於古代的拳師,講門派、分類別,片面追求搏擊所帶來的快感,把武術的套路運動和搏擊運動混爲一談。這些不好的影響嚴重阻礙了武術在學校的順利發展。

1.3高校普遍重視不夠,教師也缺乏教學熱情

由於武術在我國現行的《體育教學大綱》中不佔重要位置,而教學內容、教學時數與其他體育項目相比偏少,而且又並非達標體育項目,高校往往忽略對武術教學方面的經費投入,這與高等教育的屬性是完全不相稱的。體育場地、器材和經費是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必要的基本設施,就無法保證學校體育任務的完成。資金、場地、器材等物質方面的問題都得不到解決,課堂教學無法正常進行,教師便難以提高工作熱情,這對搞好武術教學是極爲不利的。

高等學校是培養進階專門人才的地方,他們要掌握高深的科學與文化知識,同時,要有健康的體魄和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成爲未來社會的棟樑之才,並能爲國家做貢獻。

2解決高校武術教學困難的基本途徑

2.1開展武術套路文化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認識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在武術理論教學時可以從中國功夫談起,如南少林、北武當等,在講解中把武術的目的、意義等講清楚,同時把武術套路的特點、比賽方法、健身價值、搏擊原理向學生全面介紹,透過教師的教學,使學生對武術套路的學習產生熱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武術套路教學中,武術文化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用科學的世界觀來看待武術,拋棄那些虛幻不切實際的觀點,將武術落到實處,武術教師不僅要傳授武術的技藝、技巧等訓練方法,而且還應該將科學的武術理論知識、武術的發展歷史、武術的作用價值等文化學習內容教給學生,促使學生認清武術的本質。

在武術理論學習中,尤爲重要的是,要進行“武德”教育,樹立良好的習武風尚,堅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讓學生真正懂得,習武是爲了鍛鍊身體、磨練意志、活躍課餘文化生活,更好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而決非爲了打架鬥毆、爭強好勝。此外,還應提倡現代的新型師徒關係,發揚尊師重教,敬老愛幼的良好風尚,反對封建宗派觀念和搞哥們義氣的舊習。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根本上了解武術的本質,而且還促進了學生形成見義勇爲的高尚思想。

2.2武術套路整合教學方法

武術套路技術,屬演練性技術。它是以武術的基本技術要素爲內容。以攻守進退、動靜虛實、剛柔疾緩的變化規律爲依據。構成套路運動形式所表現出的具有競技、健身、表演性質的徒手和器械的操作技術。武術套路的操作技術是學生透過學習而形成的符合武術運動規律的操作活動方式。它包括技術要素、動作技術,組合技術、分段技術和整套技術,各項技術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

動作整合是武術套路教學步驟的一個重要階段,可以根據套路內容把套路練習進行重新整合。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礎,把較難的動作進行簡化和拆分,把整個套路動作分解成一招一式的單個動作,透過對單個動作的示範演練,強調動作的規格、步法、步型,體會動作的攻防含義。在大多數學生掌握單個動作的基礎上,再要求精確的掌握套路技術各動作間的動態聯繫。透過組合技術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掌握動作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各類動作的質量,改善動作技術之間相互銜接的協調能力,逐漸向完整套路過渡。

2.3抓好武術套路的編排和創新工作

武術的內容很多,那些難度大、要求高的武術套路由於大多數學生基礎功差而不能接受和掌握。武術教育工作者應該正視這一問題,加強武術套路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武術教材應具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特點,以不同的學習對象爲主體,根據各自的培養目標和任務有所側重,教材應給學習者提供學習、練習、參與競賽、組織各種武術活動的方法。

2.4重視武術教學,提高武術教學師資力量

場地器材條件是影響普通高校武術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武術教學主要是在室外進行,很少有運動隊的高校訓練在室內進行,許多學校幾乎沒有專門的場館進行教學、訓練。儘管室外可以進行武術教學。從長遠來看,各校應該加大場館設施的建設力度,只有爲教育教學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才能保障教學質量的逐步提高。

師資力量是開展武術教學的有力保障,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由於武術技術教學以領做爲主,注意示範、注重直觀,而且強調動作規格,突出勁力充足和精神飽滿,因此武術教師的示範動作是相當重要的。教師業務水平、組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着教學質量的好壞。因而,這對教師的示範要求比較高,那麼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必須過硬。大力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促進武術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3高校武術教學對傳承民族精神有重要意義

武術運動以其獨特的健身理念、豐富多彩的健身內容和健身功能深受廣大人民羣衆的喜愛,並逐步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各國人民的青睞。武術運動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飽受祖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滋潤,蘊藏着許多優秀的哲學思想、傳統的民族情結和豐富的民族精神。弘揚和發展武術運動,傳承民族精神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特別是廣大武術教師的義務和責任,高校是武術教學的重要陣地,是全民健身、終身健身的主要環節,透過發展學校武術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入瞭解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精神實質,初步掌握一些鍛鍊身體的方法和手段,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協調性、靈敏性等身體素質方面得到提高,增強體質、健康身心,更有利於培養出他們頑強進取、拼搏奮鬥的精神品質。促進學校武術的發展,要增強武術在學校教學中的改革力度,加快改革進程,克服並逐步消除各種阻礙武術發展的不利因素,使武術在學校教育中得到大步的邁進與飛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