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運用語文教學智慧優化課堂教學探析論文

論文2.96W

摘要:處於母語學習環境下的語文教學的圓融性極強,導致在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常存在困難,所以,必須將語文學科視作一門智慧的學科,充分發揮語文教學智慧以改善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優化課堂教學。本文以《蟋蟀的住宅》爲例,從五個方面探討語文教學智慧的運用: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敏銳捕捉語言意蘊;構建和諧課堂氣氛;適時開展課堂訓練;妥善處理教學生成。

運用語文教學智慧優化課堂教學探析論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智慧;優化課堂

1語文課堂教學的困境

相較於其它學科教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圓融性極強,靈活多樣,致使語文教學“教什麼”與“怎麼教”兩個方面的內容搖擺不定。一是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具有多樣性,導致教學目標的選擇極其困難。其它學科教材所呈現出來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內容是高度一致的,指向性非常明確,學生學習了這一教學內容就能習得某一能力。而語文學科則不然,學生基本能夠運用現有母語知識對教材給出的教學內容進行自學,過多的講授只會讓課堂教學繁雜,使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而教師在文字處理上又不容易找到核心教學內容以構成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導致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並不明顯。二是語文教學的方法面臨質疑,由於學生的語文學習是處在母語環境中的,以教師講授爲主的語文課和學生自學自練的語文學習的區別並不是很大。且有大量數據表明,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得益於自己的課外閱讀,而並非是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面對以上這兩方面存在的問題,語文教師勢必需要運用語文教學智慧進行思索,以改善語文教學現狀,優化課堂教學。現以《蟋蟀的住宅》爲例,談談該如何運用語文教學智慧優化課堂教學。

2運用語文教學智慧優化課堂教學

2.1準確把握教學內容

語文教學長久以來受到質疑的原因之一是教師對教學內容把握不到位。要麼隨意引申,將一節語文課演變成了思政課;要麼不顧文字進行肆意解讀,如:武松打虎是違反保護野生動物的行爲。出現這些情況很大可能是教師自身對學科性質、教材、學情把握不到位,因此,語文教師需要運用文字解讀的教學智慧準確把握教學內容以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蟋蟀的住宅》是一篇介紹蟋蟀修建自己洞穴的文章,可我們學習這篇文章的重點不是在於蟋蟀修建洞穴的過程,否則很容易上成自然科學課。而是應將重點放在文中反覆言說的對象上———“不肯隨遇而安”,這是蟋蟀的不同之處,這也是作者爲什麼會對它表達喜愛之情的原因。且文章標題爲“蟋蟀的住宅”而非“蟋蟀的洞穴”,特殊的寫法必有特殊的用意。

2.2敏銳捕捉語言意蘊

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以語言的構建與運用爲核心的學科,語文教師應充分運用語言表達的教學智慧敏銳地捕捉文字語言中的意蘊,爲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良好的嚮導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文中描寫蟋蟀“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教師在帶領學生朗讀這一句時應重點把握“一點一點”,讓學生細細品味蟋蟀運用自己柔弱的工具(鉗子、前足、後足)是如何修整出這樣一個舒服的住宅,這“一點一點”之中充滿了幾多辛勞與不易,應將這種辛勞與不易朗讀出來,切實體會蟋蟀的不肯隨遇而安。

2.3構建和諧課堂氣氛

語文學科是一門有溫度的學科,這是由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決定的。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文字中的情、意是點燃語文課堂氣氛的一根火柴,教師可以運用這根火柴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周圍一片漆黑的情況下,教師與學生圍繞着這一根燃燒的'火柴暢所欲言式的探討火柴的溫度,激發知識間的碰撞,照亮整個黑夜。文章中的第7、8自然段是對蟋蟀挖掘住宅的細節描寫,形象生動地透過蟋蟀的挖掘動作刻畫了蟋蟀即使沒有堅硬的工具,即使再疲勞,也要建造偉大工程的畫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其中的細節透過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表演出來,切身感受其不肯隨遇而安的個性,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和諧課堂氣氛。

2.4適時開展課堂訓練

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還包括工具性,旨在培養學生語文運用的能力,這是開展課堂訓練的目的。教師應將課堂訓練的目的瞭然於心,以文字爲依託發掘其中的“肯綮”之處,適時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訓練以達到最佳預期效果。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常規訓練項目,也是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文字的常用手段。《蟋蟀的住宅》這篇文章也不例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蟋蟀與別的昆蟲在選擇巢穴時的不同之處;描寫蟋蟀住宅的句子;蟋蟀挖掘住宅的細節動作),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運用“自由朗讀”“同桌共讀”等朗讀方式獲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強化對文字的理解。

2.5妥善處理教學生成

即使教師在備課時進行了充分預設,在課堂上仍有可能由於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激烈的思想碰撞,產生教師無法預設到的生成性情況。遇到生成性的內容出現,切忌迴避,這時教師更需要機智地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進行問題解決,適當突破既定的教學程序,給予自由探索的空間,達到既完成預定教學目標又“超額”完成預定教學目標的效果。例如,學生在教師形象解釋“挖掘”一詞後仍然把握不準其用法,教師可採取將“挖掘”一詞與其近義詞反義詞作對比分析並結合語境造句,這樣既完成了對“挖掘”一詞的落實工作,又讓學生積累了類似的詞語、學會了這個詞語的正確用法,有效落實了語言的習得訓練。

參考文獻:

[1]陳仁龍.語文教學智慧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作者:龔成 樑慧儀 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