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科技浪潮下現代藝術設計研究論文

論文3.35W

〔摘要〕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科技的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導致現代設計的方法和步驟都發生着里程碑式的變革,傳統的有形的設計方法和理念正在受到無形的設計理念的衝擊,設計逐漸傾向於數字化設計和虛擬化設計,這是設計行業的方法的拓展,使人們的設計理念發生了變化。

科技浪潮下現代藝術設計研究論文

〔關鍵詞〕科技;藝術;設計;關係

一、科技、藝術與設計的含義概述

科技,是科學與技術的簡稱。廣義上認爲,科學是所有知識的總稱;而技術指的是生產工具和生產方面的知識,屬於生產力的範疇。兩者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促進。未來發展的趨勢是科學與技術相互融合,科學成果轉化爲技術的過程加快,通常合稱爲科技。藝術是人們看待世界的特殊方式和角度,融入了人們的情感傾注和豐富的想象力。它是一種社會意識的表現,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審美需求,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代意義上的設計理念,源於工藝美術行業中,是由英國人威廉莫里斯等人發起的。設計可以從動態和靜態兩方面來理解,在動態方面,設計是要素的排列組合和重塑的過程;在靜態方面,設計的表現結果可以是一張圖紙或模型,也可以是新的產品外觀或者是計劃報告等。

二、設計的本質和目的

設計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所在,它來源於自然界,又和自然界的其他部分有着本質的不同。設計的創造物體的過程,看起來是產生或創造物的活動,但是,從哲學關於世界的定義來看,世界包括自然,也包括人類社會,設計也是創造人與具體物質具體關係的過程。設計不論是從動態還是從靜態角度來理解,設計的主體都是人類,設計的成果是和人相關的,設計是爲人而創造的藝術表現,這是設計的本質所在。設計的目的是爲了滿足人的生活或生產的需要。自然界的普通動物,其基本需求是滿足生存,如食物和棲息之地,就連高等動物大猩猩也不過如此。但是對於人類來說,簡單的生存所需要的物質不是人類活動的最終目的,人類的生活更需要一種心理上滿足,或者說是精神上的滿足和需求。

三、設計與科技、藝術的關係

設計要滿足人的物質需求,物質方面的功用是設計中佔首位的特性,即設計要具有某種實用性。設計的實用性是由科學技術爲其提供基礎和支援的;而設計精神方面的作用表現在設計要滿足人的精神層面的需求,要給人以某種精神方面的享受,給人以美的感受,達到某種審美愉悅。而這一方面的功能則主要是藉助於藝術來實現的。設計是一種造物的藝術,它既不屬於藝術又不屬於科學,而是兩者統合的產物。設計與科技、藝術的關係密切,它介於科學與藝術之間,兼具二者的特點而又自成體系。設計是爲人造物的藝術,它在藝術與技術、再現與表現、實用和審美之間獨樹一幟。設計具有不可否認的藝術性,但又與實用性不可分離。對於設計而言,科技和藝術缺一不可。

1、科學技術是設計的框架。

科學技術爲設計提供基礎和支援,是設計的框架,二者在動態平衡中共同發展。設計的本質存在因而具有其物質、精神兩大方面的作用。而設計要滿足人的物質需求,最基本的是設計產品要具有實用性,這是設計的第一本質屬性。設計的實用性的保證,正是依賴於不斷髮展的科學技術。

2、藝術是設計的靈魂。

如果說科技是設計的骨架,那麼藝術就是設計的靈魂。藝術與設計淵源已久,二者就如兩株互相纏繞交錯、蔓延滲透的藤蔓。設計作爲一種造物活動,最終必然表現爲器、物,要以物化的形式體現,也就是所謂的設計產品。而一旦物化,則必然在視覺上是可見的,也就是它要訴諸於視覺的表現形式,正是藝術這一審美活動爲其提供了視覺形式上的指導。設計的欣賞、審美評價也都離不開藝術的指引。所以,任何設計都是在遵循藝術的審美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符合審美規律時評判設計合理的標準。設計的次本質屬性是精神性,設計的結果既要滿足使用的需求,又要滿足人的精神需求,設計的產品要給人以美的感覺,由視覺感官傳導到神經感官上的快感。科學技術讓設計的產品使用功能更豐富,體現在設計的產品上是內在的;而藝術給設計的產品以美感,體現在設計的產品上是外在的。科技和藝術在設計的產品上體現的是外在和內在的統一。舒適的使用性能加上美的外觀,內容和形式可以說達到了比較完美的統一,此乃優良的設計。

四、科技浪潮下的現代設計

英國工業革命爆發以後,人類歷史又經歷了兩次科技革命,科學技術轉化爲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潛移默化的影響着人們的價值觀和生活觀,科技的進步影響到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但是,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技的快速發展會影響到設計的理念,這是不可避免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產方式發生着革命性的變化,從手工作坊到機器大生產,再到資訊化自動化,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挑戰。首先,大機器生產的特點就是流水作業,產品的設計在生產之前就被固定化,生產出來的產品外形千篇一律,很多的產品在流水作業機器的作用下被“複製”了出來,這是所謂速食文化的代表,其結果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在設計方面毫無特點,設計的品質過於庸俗化。這種粗俗不堪的產品設計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設計的產品本身就是一種原材料的耗費,如很多食品的外包裝過於複雜,造成了木材資源的大量消耗;同時,產品的設計還會造成環境的污染,例如,塑料袋使用過多會造成白色污染,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其次,新技術的應用和新材料的`開發,導致生產這種材料的機器相繼問世,這些機器和工具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促進新的設計不斷產生和完善,使藝術語言透過設計的媒介展示在人們面前。設計就是在人類意識的能動作用下,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藉助現成的原材料,依託現實的科學技術進行的創造性活動,設計其實是科技和藝術的融合與表現。新的科技的發展還會造成設計理念的變化。英國工業革命爆發後,新的材料相繼問世,如塑料製品的出現,人造纖維用於生產當中,還有合成橡膠和半導體材料的產生等。人們對於這些新材料的看法隨着這些材料的問世而有所變化,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21世紀以後,又出現了納米材料、轉基因工程以及碳纖維材料等,人們對材料的認識更加深入了,那些看似厚重的材料,用起來卻很輕巧,看起來很堅硬的材料,摸起來卻很柔軟。現代藝術的表現主義大師保羅克利對藝術概念做了這樣的界定:藝術是把看不見的東西設計並創造出來。新的材料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成爲了設計者們探索新的設計的推動力,設計師在解決設計的造型上,可以作出更多的材料的選擇,而新的材料又能夠幫助設計師設計出更爲新穎的作品和產品來,使藝術的語言有了更多的表現載體。計算機的運用和普及,互聯網的發展使得電子資訊技術發展迅速,資訊化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科技的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導致現代設計的方法和步驟都發生着里程碑式的變革,傳統的有形的設計方法和理念正在受到無形的設計理念的衝擊,設計逐漸傾向於數字化設計和虛擬化設計,這是設計行業的方法的拓展,使人們的設計理念發生了變化。設計不僅僅限於有形的產品的設計,而且逐步涉足基於物質的但又脫離了物質的層面的設計。設計所展示的舞臺更加寬廣,就會決定了傳統的審美標準發生的顛覆性的變化,形成了全新的審美觀的出現。

總之,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人類必須要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設計也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爲設計師,要抓住當前設計的新理念和前沿趨勢,力求綠色設計和生態設計,那種只看重產品的外觀設計和包裝品位的設計理念是一種狹隘和沒有遠見的觀念。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設計所耗費的材料消耗和有害物質的排放,從生態和環保的角度去設計和創造,做到材料的循環利用。即從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運輸、使用以及回收的整個過程週期來考慮如何合理利用資源,如何將對自然資源的利用降低到最小限度,如何最大限度的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設計不能僅僅侷限於物質方面的設計,我們要親近自然,用心靈去感受,從奇妙的大自然中汲取藝術靈感,追求科技與藝術、自然的完美融合,這是優秀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參考文獻:

[1]諸葛鎧.設計藝術學十講[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

[2]李硯祖.設計:在藝術與科學之間[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3]周雅瓊.從包豪斯重新認識藝術與設計的關係[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