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分析論文

論文1.12W

摘要:新課程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也爲教師自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因此,新課程背景下要實現中學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歷史教師必須加強教育教學的研究,積極開展自主反思,虛心向他人學習,以促進自我發展。

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分析論文

關鍵詞:新課程中學歷史教學有效性

歷史學科在以德育爲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素質教育進程中,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承擔着傳統美德、愛國主義、革命傳統、開放精神、全球意識等方面的教育重任,肩負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將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相結合,增強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逐步確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艱鉅使命。

在歷史教學的實施中,考察教學,根本體現於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的有效方法,以及對客觀歷史作出的合理評價,從而形成長效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能力。而有效教學則要透過課堂上的師生交流來完成,這與新課程理念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相一致。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採用一定的教學行爲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一堂課除了學科價值和學科特點外,教學目標的準確理解與制定,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恰當選用,師生角色的正確定位,以及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等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一堂歷史課的有效程度必須從這些角度考察,也就是我們關注的評價標準。

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關鍵還是在教師。沒有教師的發展,就談不上學生的進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體現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性。根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學生的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過程,透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知識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學習者自身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起來的,取決於特定情況下的學習活動過程。它同時也強調,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忠實支援者、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爲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無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還是組織協作學習,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比如學習環境的創設主要包括“情境創設”、“資訊資源提供”、“合作學習的組織”等環節,那麼,這樣的情境靠誰來創設?是教師。資訊資源的提供也是這樣,網上的歷史資訊浩如煙海,就需要教師事先仔細挑選,或者引導學生進入相關的學科站點,這樣學生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另外,如教學目標的理解與制定,教學方式的選用,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以及討論的有效開展都離不開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教師自主發展是實現有效歷史教學的前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生的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同樣地,教師的觀念轉變、知識重構、教學行爲的改變也需要教師自己積極建構。這種帶有建構性、自組織的專業發展動力是來自教師內部的,並伴隨着發展而不斷提高其自身職業自覺意識的喚醒。對自主發展有了清醒的認識,教師纔會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不斷地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並在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中不斷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如新課程在實施中強調過程與方法,自主發展意識強的歷史教師,就會認真考慮採用怎樣的“過程與方法”進行教學,纔能有效地完成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所以,教師要轉變學生學習歷史的方式,使學生走進歷史、感悟歷史。

中學歷史教師應怎樣自主發展,才能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進行教育教學的研究。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的研究是教師自主發展,提高自身素質的一條有效途徑。中學教師往往理論基礎比較薄弱,難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教育教學研究中,教師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更好地理解教學理論,並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改善教學實踐。一種有效的研究方法是結合教學實踐撰寫教學案例。案例寫作與分析是溝通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橋樑,透過分析,教師可以對自己教學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和現象賦予理性的思考,在理論水平上有深層的認識,激活隱藏在心中的教育教學思想,從而促進實踐,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二)積極開展自主反思。反思是教師自我發展的核心因素,是實現有效歷史教學良性循環的保障。反思能力是一個人持續發展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學會反思,一個人才能不斷矯正錯誤,不斷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增強教學合理性和有效性。自主反思就是強調教師要自覺自願地進行反思,要認識到反思是適應新課程的需要、促進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反思的內容須緊扣教育教學實際,如提問的有效性程度、學生的參與程度、史料選擇的適切性、教學行爲的恰當性等,反思可以是針對教學中的某一閃光點或某一失誤總結出實實在在的體會和認識。

如對歷史人物陳獨秀的評價,學生往往根據教材各章節所提到的內容加以歸納,也懂得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可據事後瞭解,學生對陳的印象並不深刻,最多隻知道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中共一大被選爲中央局書記,還有就是大革命中他犯了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陳獨秀在學生心中只是一個政治符號,更談不上對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教育意義了。經過認真反思得出,這樣的教學沒有“透過創設符合教學要求的情境”,“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因此,不能有效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在新理念指導下,我改進了教學行爲,創設了情境,提供了一些陳獨秀爲人處事的事例,讓學生結合教材的內容去討論、分析、評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運用了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朝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

(三)虛心向他人學習。教師自主發展就是要主動積極地追求專業發展,保持開放的心態,採用拿來主義,向同行甚至學生學習,增強自身教學有效性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掘、利用各種可利用的資源。如參加各種教研活動,聽同行的課,學習人家哪怕是一個優點,指出人家哪怕是一個不足,對自己都是一種長進。同時也可以邀請同行或專家觀察自己的教學,提出意見,完善自己的教學。不論是聽課評課,還是與同事的交流,都是在探索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總之,新課程的理念提倡的是以人爲本,新課程的實施,關注的是教學的有效性。對於中學歷史教師而言,這既是一個機遇,又是一個挑戰。新課程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也爲教師自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歷史教師要抓住機遇,與新課程和學生一道,共同發展,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