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幼兒園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論文

論文8.71K

前言

幼兒園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論文

民間藝術文化作爲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發展與創新的源頭。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有助於以民間藝術爲載體的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也能夠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民間藝術文化美的薰陶,得到相應的德育、美育的影響。同時,如何針對幼兒特點及幼兒園教學特色進行民間藝術文化的滲透,成爲幼兒教育工作者新的思考方向。

一、在幼兒園課程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

課程是實踐的課程,民間藝術也是實踐的藝術。民間藝術來源於生活實踐,同人們日常的生產勞動和生活行爲密切相關。民間藝術的實踐屬性與課程的實踐屬性自然地相契合,這使得民間藝術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滲透成爲可能。另一方面,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具有獨特和優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作爲一種大衆的、生活的文化,不僅反映着勞動人民獨特的`生活情趣,同時也代表着特定區域的民族羣衆的審美和生活習慣,是當地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幼兒園課程中滲透民族文化,也是吸收民間文化的重要形式,不僅能夠使課程更具實踐性和適宜性,增進課程的生活化、趣味性,而且能夠提升兒童的民族認同感,並更好地接納社會和他人。在實踐中,我們根據所在幼兒園身處滿族民間文化的特點,進行了諸多課程方面的嘗試。首先,在對滿族民間藝術內容進行認真挖掘、篩選的基礎上,我們遵循課程內容必須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且具有滿族特點的基本原則,建構了以滿族民間文學(包括民間童謠、民間神話傳說故事、寓言故事)、民間音樂戲劇(包括歌曲、舞蹈、皮影等)、民間美術(包括農民畫、剪紙、刺繡、編織、玉雕、泥塑等)爲基本內容,以滿族民間節日習俗、民間遊戲、民間飲食爲輔助內容的顯性課程體系。其次,在對挑選的課程內容進行整理、加工的過程中,我們力圖吸納皮亞傑的建構理論、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現代教育理論,以保證課程內容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夠遵循幼兒教育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二、在環境創設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

幼兒園環境作爲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和實施媒介,在整個幼兒園教育體系中常常充當隱性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這是符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特點的。因此,我們在將滿族民間藝術文化滲透到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時,注重營造教育性、豐富性、藝術性、參與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滿族民間藝術環境氛圍,以此充分激發幼兒探索、創造、表達的慾望,讓幼兒在自然、愉快的環境氛圍下表現自我、展示自我,認識自身的能力,並獲得自我認同。在此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探索。首先,努力創設富有民間藝術氣息的整體環境。在對幼兒園環境進行裝修和佈置時,除了要求整體設計體現一定的審美情趣外,我們還努力把各種滿族民間藝術作品有機地融入其中。如在走廊、牆面、樓梯等地方,把由兒童製作的、包含滿族民間藝術文化內容的美術作品、剪紙、手工藝品等自然陳設其中,一方面既形象地展示了滿族民間藝術,另一方面兒童參與環境設定的積極性也得到激發,使得整個環境佈置在豐富兒童的感知覺經驗的同時,能夠激發他們良好的民族認同情感;不但有助於提高兒童的審美能力,而且使兒童的創造性得到發揮。其次,努力創設包含民間藝術文化元素的、幼兒積極參與的操作環境。幼兒園環境教育功能的發揮必須依賴幼兒同環境的積極互動。因此,創設蘊含民間藝術文化元素的區角活動,營造能夠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如在語言區、美工區、益智區、表演區、科學區等區角呈現特色鮮明的、滿族民間特有的學習材料,可以幫助兒童以自主的學習和遊戲來獲取知識經驗。此外,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還可以在材料豐富的學習環境中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從而使幼兒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提升。

三、在師幼互動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

和諧、平等、相互支援的師幼關係是教師有效教學的前提。師幼互動的形式和內容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透過創設各種遊戲活動和主題活動,吸引幼兒參與其中,以此爲師幼間的交流和溝通搭建各種平臺,從而提高幼兒對滿族民間藝術的興趣,並發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將滿族民間藝術教育寓於主題教學活動中。好的主題應是能夠同幼兒園整體的課程目標和具體的教育要求相耦合的。鑑於當前幼兒園教育注重的是兒童形成有關學習和知識的積極體驗,養成良好的社會情感和學習動機,因此,結合日常生活中兒童喜聞樂見的民族藝術文化來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常常能夠實現師幼、幼兒與幼兒、幼兒與家長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良好的互動。如我們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孩子受教師啓發,確定了名爲“我喜歡的岫玉”的主題活動。由於主題內容由孩子們自己確定,加上孩子們身在玉鄉,因此,孩子們的參與熱情非常高。不僅提升了孩子們對傳統藝術美的感受,而且體驗到了主動探索與合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