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四步教學模式”中問題的設計原則的論文

論文1.2W

摘 要:“四步教學法”已經開展好幾年,爲了更好地實施此模式,廣大教師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問題設計成爲一個重點。

“四步教學模式”中問題的設計原則的論文

關鍵詞:課改;四步教學模式;設計原則

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各省的創新教學都開展得如火如荼。

我校結合近幾年的實踐,提出了“資訊技術環境下高中學科高效課堂四步教學模式”,其模式爲“自學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小結、鞏固練習”。經過近十年的探索,我們提出的此種模式,不僅能有效落實課堂素質教育,而且完全符合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縱觀四步教學法模式,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設計問題,這些問題包括自學思考題、課堂檢測題和總結練習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本或相關資料,邊看邊思考;生生、師生討論後,針對相關問題當堂檢測;小結後,再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全面鞏固練習。有效的教學就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並且樂於探究,敢於質疑,善於質疑進而生問,具有較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那麼,如何才能設計出有效,甚至高效的問題,設計問題要遵循什麼原則呢?本文就以物理學科爲例,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教師要能編制出有效的問題,首先必須深入研讀高中物理教材和大綱,熟悉課程標準。雖然現在實行的是一綱多本,但其教學的基本目標、要求都是基本相同的。教師必須吃透大綱和教材,弄清重點和難點,以及本節課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特點,每個班級的學生情況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教師應瞭解自己所授課班級學生的特點、理解程度、認知水平。教師在充分理解教材和了解學生之後,才能根據具體情況編制出有針對性,符合自己所授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問題。那麼,編制問題時要遵循什麼原則呢?我認爲有以下幾點:

一、興趣性原則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它和實際生活聯繫緊密。物理學科中不僅僅有許多美妙的實驗,還有各種嚴謹的理論公式的推導。因此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小組討論,必須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設定各種不同情境,將學生引入到不同的問題中,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其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濃厚興趣。

二、整體性原則

教學的目的是促使全班學生積極地投入課堂,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從而有所收穫。那麼設計問題的目的'也就是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因此設計的問題應追求公平性、民主性,多設定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的“班級問題”,每個問題並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解決,但每個學生肯定能解決一系列問題中的幾個問題,這樣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樂趣。

三、目標性原則

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如有的知識需要學生了解、知道,有的知識需要學生理解、掌握,有的知識要求學生會靈活運用。因此教師應根據其要求學生掌握的不同程度、各知識點的重要性,按認知結構中的識記、理解、運用、綜合四個層次,分別設計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問題。

四、適度性原則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那麼設計的問題就要做到適時有度,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孔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當學生處於“憤”“悱”狀態時,教師的及時提問和適時的點撥,能使學生積極熱情地投入探索活動。設計的問題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應該適量。如果問題太多,不僅會造成繁瑣費時,而且會導致學生隨大流,增大回答問題的盲目性,使課堂教學的重點不能突出,難點得不到解決,甚至拖堂,從而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問題太難,學生不會回答,問題太易,學生不屑於回答,那麼,這樣的問題就會失去它的作用,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因此,設計問題要適時有度,難易適中。

五、啓發性原則

有效的問題應該能讓學生進行深層次、有效的思考,這樣問題一提出,學生便能立即調出頭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和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因此,設計的問題要對學生具有啓發性,使其能接近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而高出已有程度,讓學生經過努力能解決,即“跳一跳,摘到桃子”。問題之間要有一定的連貫性、引導性、邏輯性。經過學生分析、討論、消化、吸收,能夠將新知識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建構出新的、更龐大的知識網絡。

六、總結性原則

設計的問題要能始終體現教學目標和要求,透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探究和交流,讓學生能透過現象認識其本質,實現“同化”和“順應”,再透過師生小結,將本節課的問題進行歸納、概括和總結,使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知識結構,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

當然,所有的問題基本都應遵循以上幾個原則。但是針對“四步教學模式”中思考題、檢測題、練習題而言,由於在課堂教學中作用不同,故而應有所偏重。思考題應偏重興趣性和啓發性,檢測題應偏重目標性,練習題應偏重總結性。總之,只要教師認真鑽研、細心揣摩、不斷實踐,都能編制出有效的問題。

參考文獻:

王永昌。問題解決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學物理,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