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的能力發展論文

論文2.86W

摘要: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關乎着新建本科院校能否成功轉型,而新建本科院校由於青年教師居多,其本身教學經驗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學實踐技能及教學思維,加之個人自我認知存在偏差以及專業知識準備的不足,使得發展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成爲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爲此,該文從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培養“應用型”思維;及時更新知識體系,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實現知識共享;把握參與實踐機會,提升應用能力四個方面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路徑。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的能力發展論文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

高等教育的大衆化,以及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一部分專科院校升格爲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與師資配備要求的提高,使得增加教師數量的有效供給、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質量成爲新建本科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爲此,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需要引進大量的青年教師以解決師資短缺的燃眉之急,但青年教師儘管專業基礎知識紮實,有較好的科研能力,由於缺乏必要的課堂實踐以及教育教學訓練,教學經驗不足在高校青年教師身上表現得十分明顯,尤其是剛剛畢業的研究生,在由學生轉爲教師的角色過程中,其面對的角色轉換與衝突表現得更爲強烈。因此,關注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發展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的關鍵,對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質量的提高,實現成功轉型具有重大的意義。

1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我認知存在偏差長期以來我國都是以科研成果來評定一個教師的成長,而忽視了對其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評價,教師爲了能夠儘快評上相應的職稱,實現職業生涯發展,往往會花費大量的精力申報課題、做科研。而新建本科院校爲了加緊向其他較爲成熟的本科院校看齊,院校領導層一般都會十分重視對教師科研水平與能力的考覈,並投入相應的資金鼓勵教師搞研究,往往教師會產生一種錯誤地認知——只要把科研搞好了就行。教師“唯科研至上”的做法,使得對於作爲教師最基本的職責教學工作卻重視不起來。此外,從對學生的培養來說,新建本科院校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部分教師還未從專科思維轉變過來,對學生進行淺顯的理論灌輸,並配以簡單的技術操作演練,對於問題的形成與發展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做深入細緻的探討。二是部分教師轉型過度,認爲已經是本科院校了,對學生進行技能的訓練是低層次的,是屬於專科時代纔有的,顯然都是對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相違背。

2)教師專業知識準備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在建設之初,往往需要引進大量的高層次人才以填補教師資源的短缺。高資質的教授往往要承擔學院的、系的科研重任,再加上某些熱門專業報考人數衆多,使得個別系學生人數龐大,這些系的專業教師經常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青年教師在每學期都會擔任2門及以上的課程,不僅課時量大,而且“課頭”較多,教師的備課任務繁重顯而易見。其次,有些教師講授的專業與自己所學專業、研究的方向不同,而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專業性問題,出現教師專業知識準備不足的現象,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量。再次,青年教師由於企業缺乏必要的企業鍛鍊,在授課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照本宣科的現象,無法深入體會問題之所在,根源就在於較少接觸企業的實際操作,缺乏當下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瞭解,難以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1]致使教師的知識體系不能與時代發展相一致。

3)教師教學技能薄弱首先,青年教師缺乏有效的崗前培訓。隨着資訊化的發展,高校青年教師參加培訓的渠道也呈多元化發展,但依舊不乏只重視有關高等教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對於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操作、教學管理的技能缺乏重點、專門的培訓,[2]此外對青年教師的培訓的後期跟蹤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因此,在教學實際中出現了部分老師不知道如何開展課堂教學,如課堂內容的安排、課堂期間的互動、教學方法的選擇、課堂進度的把握等;甚至對PPT的製作及多媒體的使用也都相當欠缺。其次,教師之間教學技能共享不夠,各院校都會佈置聽課任務,但僅僅有單方面的資訊傳遞和被動聽課是不夠的,教師之間應進行互動,有資訊傳遞也有資訊反饋,尤其是同學科之間。但由於缺乏固定的場所和時間,沒有固定的.場所或時間就會缺乏約束,從而造成新教師教學技能的低水平重複。

2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發展路徑

1)轉變教師觀念,培養“應用型”思維首先應完善現有的職稱評價體系,根據教育部及其他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高校應將師德表現作爲評聘的首要條件,提高教學業績在評聘中的比重,並根據不同的學科領域進行分類評價”。從職稱評審體制上引起教師對教學基本職責的重視,轉變其“重科研、輕教學”的思想。其次,新建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重理論傳授,輕實踐”的教學觀念。

2)及時更新知識體系,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教師的教學質量首先由教師的專業知識所決定,一個具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的教師才能在課堂上系統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因此,在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下,教師應當及時關注並瞭解本學科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及時汲取新的知識,並養成善於發現與思考的習慣。除此,當所教授學科與所學專業不一致時,系部應根據學科的難易程度,調整課時或“課頭”,教師應把握機會在原有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探究新的知識,把握學科之間的聯繫,實現知識間的融會貫通。最後知識的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才能與時代同步。

3)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實現知識共享首先在教師崗前培訓上,注重以教師爲本,淡化形式主義,充分了解學院教職工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與安排,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此外,做好新建本科院校教師實際需求的調查工作,注重以教師的需求爲中心,完善培訓內容,使之更有針對性;爲了突出培訓的效果,對培訓的後期跟蹤應及時做出反饋,對教學上表現突出,或進步較大的教師能夠給予一定的物質與及精神獎勵,對教學上存在困難的教師能夠耐心進行指導、幫扶。其次,創新聽課的方式,如“以新促新”法,示範課、公開課研討法、跨界聽課法。“以新促新”指一個有經驗的教授(一般指各系部的督導員)帶領一個新老師去聽另一個新老師的課,透過對被聽課老師的課後評價,聽課的新老師能夠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這種方法改變了以往新教師盲目隨意的聽課方式,使聽課的效率大大提高。公開示範課研討法指以系、部爲單位或以教研室爲單位組織的師範課、公開課,透過同行之間的聽課、評課、交流形成一種學術研討(包括研討專業知識、教學技能、教材處理等)的氛圍。都能夠很好地促進新教師的成長。

4)把握參與實踐機會,提升應用能力新建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生除了要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因而教師在系統傳授理論知識與搞好科研的同時,也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應用能力,掌握相應的實踐操作技能,及時把握企業動向,並在課堂的教學中或者實驗操作課上教授給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寒暑假抽出一定的時間去企業頂崗實踐,使自己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觀與客觀相一致,成爲既有紮實的學術理論又有高超的操作技術水平的“雙師型教師”。

參考文獻:

[1]王僑.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發展研究[D].山東大學,2016.

[2]束仁龍.新建本科院校加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建設的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