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新思路探析論文

論文1.21W

【摘要】從現代素質教育的理念出發,就普通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進行初步研究。全面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構建體育教學模式,確保全體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新思路探析論文

【關鍵詞】普通高校;改革思路;體育教學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由培養高精尖人才向大衆化的轉變,普通高校成爲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理論引導下,如何深化普通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引起了普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思考。做爲普通高校中的一名體育工作者,希望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有所助益。

一、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新目標

現代健康的理念和標誌的提出,要求體育課程不僅要注重學生體質的增強,還必須着眼於學生個體健康的生存發展。健康的體魄是爲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爲此我們必須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爲導向,重新審視普通高校的教育目標,樹立教育新觀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加強體育教學工作,在各類各級學校中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有評價的體育教育活動

現代課程理論認爲學校課程設定的價值取向應具備綜合性、主體性和未來性的特點。從現代課程的理論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宗旨應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增強體魄、練就技能、啓發心智、塑造人格。其次,培養學生畢業後在工作單位從事工作的能力,瞭解畢業後所處的環境,瞭解所在單位人的心理及生理特點、掌握現代體育理論和鍛鍊方法、技能、具備組織所在單位社區體育文化活動的能力。再次,組織所在單位的體育文化活動、創設健康的單位體育文化、使職工的身心素質得以提高。隨着普通高校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依據普通高校人才培養的特點及要求,體育教學的“職業性” 特徵越來越突出。因此體育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策略的實施及教學評價必須遵循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宗旨,體現出體育教學應與專業設定相適應的“職業性”特點。

二、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新思路的建構

1.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結構的設計。從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策略的實施和教學評價的多樣化出發,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系統中各個要素的聯繫及其與外部環境和系統整體效益的關係,以最優化爲目標、力求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過程和方法形成合理的結構。建構普通高校院校的體育教學結構、教學目標的定位和教學內容的選擇是體育教學改革的最高層次。普通高校院校的體育教學目標除堅持“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總體指導思想外,還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和教學宗旨確立目標。教學內容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學環境和教學設備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課程教學設計是教學改革的中心環節,它決定着教學內容的'實施情況,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是否取得成效的價值尺度。總之,普通高等院校應結合體育的總體指導思想和自身的特點及宗旨進行體育教學。

2.普通高校院校體育教學授課方式

(1)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設計。目前在我國的普通高校中,有三種典型的體育教學模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也叫基礎課教學模式)、專項選項體育教學模式、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也有學者總結了8 種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素質型(適宜一年級素質差學生)、技術型(傳統教學模式)、競技型(多爲技術較好、有特長學生)、娛樂型、康復型(多爲殘、傷、病學生)、開放型(以學生爲主體、以活動爲中心的教師輔導性教學)、諮詢型(以門診、體育健康諮詢、開運動處方的形式)和自由型(俗稱俱樂部模式)。不論何種教學模式都是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綜合各種教學模式的優缺點,結合普通高校的特性,我建議普通高校不能縮減體育基礎課的每週兩學時,反而應該增加體育課的學時,將三種典型的體育教學模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專項選項體育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在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中都開設體育課,但教學方式和要求要有所不同。一年級採取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也即普修課,普修課以提高身體素質和機能爲主;二年級採取專項選項體育教學模式即選項課,體育選項課打破系和班級,依照興趣,重新組合上課,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個體差異,儘量開出多種專選課,如“搏擊”、“籃球”、“體育舞蹈”、“乒乓球”、“網球”、“健美”、“游泳”、“女子防身術”、“形體健美”等體育課程,滿足廣大學生的需要;每個課程的教學目標分爲三級評價標準(初級C、中級B、進階A)每個級別賦予的學分值分別爲:1分、1.5分、2分,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現有水平自由選擇課程和等級,並打亂年級和班級的界限,採取選項上課有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學習會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準備狀態和強烈的學習動作的期望心理,同時體育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內在動力, 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刻苦練習,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的進行身體鍛鍊,爲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三年級採取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即在教學課堂外自身條件與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俱樂部。參加體育俱樂部不需要交納費用,也不計算課時和學分。

(2)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設計。普通高校招收的學生是由高中畢業生和中專、技校畢業生組成。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或邊遠地區。初、高中時體育活動甚至體育課有限,有的運動項目從未見過。學生的體能、技能、體質、意識等個體差異明顯。普通高校選擇體育教學方法應注重層次性,也就是儘可能個性化教學。現有的普通高校高專院校體育內容主要依據教材,並且教學方法過於單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課的積極性不高。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選擇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採用形式活潑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爲重要。比如體育基礎理論課程與實踐性體育課程交叉進行。再如:班級內短時的小型籃球比賽、小型排球比賽、小型田徑比賽等。又如,調整教學內容,刪掉學生們在中小學已學過體育項目和重複的教學內容。採用多媒體技術,使用以計算機爲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作爲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手段。採用網絡技術,實現體育教學全過程的網絡化管理。如果在體育教學中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傳統教學,利用網絡技術輔助體育教學管理,理論上講更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

(3)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考覈、評價的指導思想及其操作設計。體育課教學的考覈、評價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也是切入口。教學評價不僅能夠有效地測定出學生的知識、技術技能的掌握情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學生的能力和個體差異量化,讓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在有效增強體質的前提下,掌握一些項目的技術技能,並從中得到樂趣和享受。鑑於此,普通高校院校體育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就是:在學生畢業前掌握兩門及以上項目的知識、技術技能,爲終身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使以後更好地服務於工作崗位,其教學評價的具體操作如下:學生可在任意課程中選定適合自己的級別(ABC)進行學習,透過1/3課時學習便可申請考試,考試合格後,重新選擇其它課程或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高一級別的學習,學期結束時,按照最好成績計。每位學生在兩年之內必須透過2門課程的C級或1門課程的C 級考試和其它2門課程的B級考試,時間不受限制。 如果在2年之內完成了規定課程的考覈,並達標者,可申請免上體育課,但是必須參加身體素質的測試。從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將考試內容分爲4 個方面:理論(包括健身與健康知識、裁判法等)20 %;身體素質(包括一般素質和專項素質)30 %;選項技術綜合考評40 %;平時學習與體育鍛煉態度10 %。並且在學生學習開始時,教師對學生的基礎和運動能力進行全面分析,並作出恰當的評定,供最後評定學生成績時參考。考試的內容應趨於簡單化,要把學生身心素質提高的幅度、運用所學技術進行鍛鍊的能力、鍛鍊的次數等,作爲評定成績的主要依據。

3.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應以學生爲“主體”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體育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傳統體育學習方式把學生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不斷弱化,要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就要改變學習的“他主性”,即以學習者爲中心,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髮展提升的過程, 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研究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生在體育學習實踐中成爲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人,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和終身鍛鍊的能力。二是由“接受式”學習變“發現式”學習,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都是以講解示範的方式將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呈現給學生,很少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探索來發現要學習的內容,這種學習方式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使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相結合,注重學生的主體體驗,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三、結論與建議

1.普通高校院校的體育教學在遵循“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總體指導思想的前提下,還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其教學宗旨,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體育教學模式。

2.整合普通高校院校體育教學結構是體育教學的主導,它決定着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走向,不能應用單一的模式,實行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授課方式,不僅有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還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學評價對整個在校期間的體育教學任務予以量化,有助於培養“體育特長+專業”的普通高校人才。

3.普通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是個系統工程,除教師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外,還需要領導的重視和各部門的通力合作才能付諸實施。

【參考文獻】

[1]李志宏.以評估爲動力.推進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J].高教研究動態.

[2]張又新.淺析課堂教學三要素關係,探索高校體育課教學改革[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4 ,(增刊).

[3]李躍. 論如何培養普通高校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J].教育與職業,2005, (18).

[4]劉俊庭,吳紀饒.大學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張慶連.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