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試析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創新研究論文

論文3.06W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現狀創新路徑

試析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創新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隨着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教育階段,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成爲社會的焦點問題,這也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本文分析了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探討了適合於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新路徑。

1.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分析

1.1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完全適應“自主擇業”的要求。

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由政府的教育、計劃和人事部門管理,畢業生獲得就業資訊和落實工作的主渠道是招聘會,隨着畢業生數量的增加,這一工作模式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和壓力,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的社會化、市場化的程度不夠,特別是各管理部門缺乏溝通使就業資訊難以發揮作用,不能滿足畢業生更高的瞭解就業市場的需求。就業指導工作的實際效用不夠大。從就業指導開展的時間角度看,我國處於基本上以畢業班學生爲對象的“第四年指導”狀態,據姚欲羣調查,52.19%的高校是大四才進行就業指導,只有17.6%的高校從大一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如下表所示。

1.2高校就業指導的針對性不強。

第一,我國已大學畢業未就業的部分大學生,寧願等待,也只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就業,不願到欠發達地區工作。大學生就業選擇中的這種現象勢必導致西部地區、低薪部門招收應屆大學畢業生困難,在勞動力市場上出現崗位空缺與失業並存的現象。第二,理工科院校中,女生本身就不佔多數,但“女性就業難”表現得卻非常明顯。用人單位願意招收男生在招聘過程中出現一定的“統計性歧視”也是不爭的事實。第三,不能充分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調查表明,用人單位最看重大學生的素質中前5個指標分別是:①專業知識與技藝;②敬業精神;③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④溝通協調能力;⑤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

2.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創新路徑

2.1塑造就業工作環境。

深圳大學張雅琴概括了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基本特徵以及塑造的方法:①就業市場管理:政府從制定計劃到提供服務;②就業市場運作:高校從分配管理到提供就業指導;③個體就業方式:從被動分配到自主選擇、自主流動、自主創業;④就業成功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狀況成爲就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宋繼勳認爲在大學生就業工作環境方面,政府應該做到:加大對人才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加強就業制度及其他配套制度的改革;完善人才市場,提供就業資訊;開設新的就業崗位。 2.2建立就業工作新機制。

教育部學生司司長林蔥青指出:大衆化的高等教育己不僅僅是量的變化,高等教育本身也發生了一系列結構性的變化,既要培養一大批拔尖的.創新人才,也要造就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還要承擔培養大量高素質勞動者的任務。高等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應當與市場和社會的要求相適應,但我國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結構性矛盾,尤爲突出的是專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畢業生就業。

2.3加強就業政策輔導。

學校透過就業指導課,使畢業生了解當年相關的就業政策和規定,依法就業,在關鍵的時候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提高求職命中率,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使畢業生根據社會的需要並結合個人的實際,在就業過程中有的放矢地選擇職業,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聯繫單位,並主動避開部分省、地的“政策壁壘”,順利實現自己的理想。

2.4將生涯輔導的思想貫穿於高等教育的全過程。

職業選擇是一種過程,不是某一時刻的決定,職業發展如同人的身體和心理髮展一樣,可以分爲幾個連續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定的特徵和發展任務,如果前一階段的職業和發展任務不能很好地完成,就會影響後一階段的職業發展任務,導致職業選擇時發生障礙。因此大學生生涯輔導的對象不應只是畢業生,而是所有大學生。大學的生涯輔導應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作,要對各年級的大學生的生涯發展進行系統的規劃。

2.5實現生涯輔導工作的專業化。

我國的就業指導工作起步較晚,人們在認識上還不夠清楚,也缺乏經驗。在已經建立的輔導機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政事不分、政事合一的現象,從事輔導工作的現有專家和專業人員工作中往往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生涯輔導,或者將求職擇業的技巧等同於生涯輔導。要使生涯輔導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必須與行政工作相分離,形成輔導人員的職業化,進而實現專家化,只有實現生涯輔導的專業化,生涯輔導才能科學、規範地發展。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專業的人員配置是全面開展和提高生涯輔導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證。在學校應廣泛建立專門的輔導機構,組建一支熱愛本職工作、綜合素質高的生涯輔導隊伍,開設生涯發展課程,建立學生生涯輔導資料系統,實施心理測評,開展個別和團體心理諮詢等各種形式的生涯輔導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我國的生涯輔導水平。

2.6開設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加大就業觀念教育的力度。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而不是大四學生的專利,需要從學生一人學就做出規劃。同時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學生思想工作的新陣地,是素質教育一個非常好的切人點,應當有計劃地爲大學生開設一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