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原則探析論文

論文1.42W

【摘要】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任重道遠。本文初步構想出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爲導向、強調領導作用、重視全員參與、注重全程指導、採用系統指導、與時俱進地持續改進、以資訊爲基礎、互利的“三贏”關係等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八大原則”,並逐一進行了闡述。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原則探析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原則

在當今知識資訊時代,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謀生存、求發展的重要資源。我國要建設一個全面小康的和諧社會,更是需要健康和諧的人力資源配置做保障。高校是社會的人才高地,其開展的就業指導工作,在促進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以及實現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還落後於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就業制度改革的新發展。因此,本文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原則進行了探索和思考,初步構想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八大原則”。

一、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爲導向

教育要與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相適應,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這是長期以來在教育學上被公認的正確命題,也是教育工作的一個根本出發點[1]。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都離不開社會需要,從營銷學角度來說,就業指導工作就是要幫助學生採取適合自身的營銷策略將自己推向市場。高校應充分了解社會當前和未來對人才的要求,爲大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就業指導。“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爲導向”要求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時,能透過全面而廣泛的就業市場調查研究,號準用人單位的用人之脈,爲學生提供及時準確的職業資訊。比如職位分析就是不能被忽視的指導內容,用人單位和學生都會考慮職業與個體的匹配、個體是否能勝任相關崗位等問題。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首先要強調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爲導向,脫離就業和社會需求的就業指導是空洞的、不切實際的,對學生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二、強調領導作用

在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教育部主要負責人強調:“各高校黨政一把手’要把就業工作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職能部門和院系目標責任制,加強人員配備和條件保障。高校的書記、校長要深入職能部門和院系,加強指導;院系負責同志要深入班級進行具體指導,輔導員、班主任要深入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服務真正明確、落實到每一位畢業生。”強調領導作用,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實現“全員化”的前提,領導的重視會影響到師生對就業指導的重視,有助於促進全體教師都參與到就業指導工作中來,進而有益於就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總之,強調領導作用,將畢業生就業視爲“一把手’,工程,有利於確立統一的宗旨及方向,有利於激勵全體教師的充分參與,有利於激起全體學生的高度重視,有利於確保就業指導工作能獲得必要的資源,有利於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三、重視全員參與

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只是就業指導工作者的事,也不僅僅是就業指導部門單打獨鬥就能完成的事,而是需要在“一把手”的領導下,全體教職工通力協作、全員參與來實現的,同時還要儘可能爭取廣泛的社會支援力量。在就業指導系統中,學生主動參與,全體教師積極響應,以及家庭、校友、用人單位、其他社會支援的積極配合都顯得非常重要。

調動全體教職工積極參與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來,特別是調動各專業教師成爲就業指導工作的積極力量,是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一項有益舉措。應當看到,專業教師在對專業分析、與專業相對應的職業或職業羣的分析、相關專業的就業行情、形勢分析等方面有着其他人員無法替代的作用。專業教師的積極參與,便於把就業指導滲透到專業教學之中,有利於就業指導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能傳授給學生更多、更實用的技能,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如何應用於實際工作中,有助於培養學生職業領域的“軟實力”,幫助學生樹立就業信心。貫徹“全員參與”的原則,有利於學生在多方位的影響下逐漸樹立起正確、理性的就業觀、職業意識、擇業觀,加強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意識,進而積極推動就業指導工作的進程,也有利於教師與學生進行更多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師生關係的和諧發展。

強調全員參與,除要求高校利用自身擁有的教師資源外,還應積極吸引社會資源,採用“引進來、走出去”的開放式教學,與相關政府機構、社會人才服務機構、用人單位等進行合作,將企業HR、成功校友等社會人士請進課堂。他們瞭解本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最新動向,熟悉企業的用人需求和用人標準,熟知職場的生存法則等,能夠將最新、更實用的資訊傳遞給學生透過這些形式和途徑,讓學生及時掌握最新和實用的資訊,讓他們更直接、更客觀地瞭解社會、瞭解行業、瞭解職業、瞭解企業。因此,重視全員參與,高校應積極調動和發揮學校內外資源的力量,促進兩者在就業指導工程中相輔相成,形成合力,推動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進程和發展,提高高校就業率,提升學生就業質量。

四、注重全程指導

個人對職業的選擇與決定有一個成長髮展的過程,作爲對應的就業指導工作也應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傳統的僅面向畢業生開展的,明顯帶有“季節性快餐’’特點的就業指導,希望在短短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引導大學生樹立理性就業觀、客觀認識自我與職業、作好職業生涯規劃、創造各種條件實現職業目標等,這樣的就業指導很難保證指導的質量和效果。對處於“職業探索與準備期”的大學生來說,就業指導工作的服務對象不應只是畢業生,還應面向全體學生,就業指導應貫串於整個受教育期間,根據不同階段、層次學生的發展特點和主要任務,開展有計劃的並不斷深化的就業指導活動。因此,在大學生就業指導過程中,應重視“全程化”。

全程化就業指導,是以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爲核心,根據其從入學到畢業的不同階段的職業認識能力和發展水平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育目標,提出具體要求,採用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幫助和指導大學生不斷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走向社會成功就業,並對其未來職業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的就業指導過程。全程化就業指導突出時間上的“全程性”,即從大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全程中,可將就業指導劃分爲專業與職業認知階段、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階段、就業準備階段、就業實施階段和職業適應階段等,根據各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和主要任務連續不斷地開展就業指導活動。注重就業指導的全程性,有利於大學生科學地規劃和實現職業目標,有利於大學生理性擇業和就業,有利於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成才與發展。

五、採用系統指導

就業指導的目標系統、內容系統以及實施保障系統等各子系統之間的聯結與互動,構成了就業指導的高度系統性。系統指導需要學校根據社會需要及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素質、能力的要求,結合大學生個性特點、興趣、願望等,透過職業諮詢、就業指導課程、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就業指導活動,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探索自我,探索職業世界,樹立職業理想,澄清職業價值觀,內化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進而能夠在就業時作出合理選擇,適應工作並能在任職中獲得發展。同時,就業指導是溝通教育與職業、學校與社會、用人單位與學生的重要橋樑。它可以協助用人單位選擇所需人才,促進人與職業的合理匹配,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有效配置,並且加強了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協調與聯繫。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系統指導有助於提高就業指導的有效性和效率,有助於協調和整合各類資源,減少人力與物力等資源的浪費。

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對象上。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象不僅僅是畢業生,而應拓寬就業指導對象,把全體學生都納入到系統的就業指導中來。就業指導根據各階段、各層次學生的特點、需要,進行循序漸進的、由淺入深的引導與教育。

二是主體上。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主體應是全員性的,像就業指導這樣綜合性強、涉及領域廣的系統工程需要高校各級、各部門、用人單位以及其他社會力量形成就業指導合力,共同協作保障就業指導工作高效、優質展開。這樣有利於將有關就業指導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資源加以綜合運用,將高校、用人單位與學生緊密地聯繫起來,形成互利的“三贏”關係,使就業指導工作富有成效。

三是從內容上。個性化就業指導是要培養、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發展其在就業競爭中的優勢,這就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內容豐富、細緻的系統指導。顯然,系統的就業指導不只是侷限於畢業前的.幾場就業講座、臨時抱佛腳式的求職技巧傳授等活動,還應該涵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職業諮詢、就業能力培養等多方面的內容。可見,大學生就業指導應該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分階段、分層次的系統指導過程。

六、與時俱進地持續改進

由於社會的需求、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以及學生的需要是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提高的。所以對就業指導工作的持續改進也是大勢所趨,並應成爲高校就業指導部門以及其他部門、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專業教師、輔導員和其他管理人員永無止境的追求。持續改進的目的,在於滿足社會、用人單位、學生不斷變化的需要,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激勵高校不斷創新就業指導理論、內容、方法和實踐,培養學生持續改進的意識,主動關注職業世界的變化、用人單位對人才的新需求等,從而客觀認知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比如大學生應培養和提高衆所周知的智商(IQ)和情商(EQ)外,近年來又流行一個新概念——挫折商(AQ)。心理學家認爲,一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這三個因素。在智商和情商都跟別人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挫折商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3]。因此,在當今金融危機形勢以及就業形勢嚴峻的實際情況下,大學生也應“與時俱進”地有意識培養自己的高挫折商。可見,就業指導工作的持續改進應成爲全校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

同時,持續改進的原則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創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就業指導理論、方法、內容、實踐等各方面進行創新。比如針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強烈願望,高校應強9a~,J業指導服務,提供政策諮詢、項目開發、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小額貸款、開業指導、跟蹤輔導等“一條龍”服務。隨着資訊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高校應把資訊技術應用於就業指導工作中,形成傳統有形就業市場與無形網絡就業市場相輔相成、互相彌補的更全面、更完整、更有效的就業市場。爲了增強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應增加各類科學、系統的標準化心理測評、職業測評工具的使用。

七、以資訊爲基礎

隨着資訊技術的進步和招聘手段的革新,就業資訊已成爲學生成功就業的重要載體和有效保障[4]。就業資訊是能對個人的職業選擇、適應與發展帶來影響的資訊,又是個人理解社會實情,推敲自我能力、能力傾向、興趣等自我概念,開拓自身職業發展前途,促進自我職業志向形成的素材[5]。就業資訊的主要功能是:

(1)能促進大學生進一步思考自身的職業興趣、能力、個性等,樹立理性的職業目標,自覺地制訂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併爲實現目標而努力。

(2)引導大學生客觀認識自我的同時認識職業世界,並使自我與職業匹配地結合。

(3)讓大學生提前瞭解未來職業世界的現實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預期,開闊個人就業視野。

(4)提高大學生辨別各類職業資訊的可靠度、價值度的能力,培養大學生有目的、自覺地收集、整理與利用職業資訊的能力,並且能把有效的資訊應用到自身的職業規劃、職業選擇及職業決策中去。

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應客觀地、有選擇性地、批判地篩選、判斷資訊,及時更新資訊,並且資訊不能只侷限於自己所關注的職業領域,而要開闊個人就業視野。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失去其他相關職業領域所提供的機遇。由於當今社會資訊日新月異,量大面廣,而個人的記憶是有限的,因而在蒐集資訊時,要做好記錄、加工和分類工作,以利於及時篩選、更新過時的資訊,補充新鮮資訊,必要時能迅速、準確地獲得相關資訊。

八、互利的“三贏”關係

就業指導是溝通學校與社會、教育與職業、知識與勞動、大學生的職業目標與用人單位需求的橋樑。互利的“三贏”關係,主要是指學校、用人單位、畢業生三方在就業過程中能各取所需、共同發展。學校實現高就業率,高質量的就業勢必會提高學校的聲譽、地位,吸引更多更優秀的生源,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用人單位挑選到適合於企業文化、適合於崗位要求、適合於工作性質的人才,有利於節約用人成本利於企業發展;畢業生獲得與自我興趣、能力、個性、願望等相匹配的職業,有利於其在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勝任、適應與發展。

畢業生是否建立起合理的就業觀念、是否具備就業能力、是否順利就業、是否適應職場並獲得職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用人單位對其的認可度。用人單位的認可度主要是指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職業素質以及工作表現等的評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效果的檢驗,主要來自於市場而不是學校考試、考查的成績,用人單位纔是最權威、最有效的評價者。因此,從用人單位角度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有利於指導的有效性,也更能使學生清楚用人單位需要怎樣的人才,進而主動積極、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同時,也可使學校獲得大量反饋資訊,及時瞭解和掌握社會需求,進而能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爲導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有效調整專業結構、課程體系以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對高校來說,與各行各業的用人單位和人才交流機構建立互惠雙贏的長期合作關係,逐漸建立相對穩定的畢業生就業基地,形成強強聯合,也無疑是多渠道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乃至引導其成功步入社會的一次有效嘗試[6]。到實踐基地實習有助於學生更直觀、感性、深入地瞭解企業,在接觸優秀企業的過程中,有利於學生開闊眼界、更新觀念、提升就業競爭力。因此,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就業指導,能夠使人才培養質量更加滿足用人單位需求,提升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雙向滿意度,實現學校、用人單位、畢業生三方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