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就業指導大學規劃論文

論文1.68W

大學生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有利於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擇業觀。這裏是小編分享的就業指導大學規劃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就業指導大學規劃論文

就業指導大學規劃論文1

摘要: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走向職業成功最有效率的途徑。普遍缺少職業生涯規劃是造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等院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大力推進改革,從制度上扶持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實現。本文透過調查研究,對當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開展的現狀及存在的誤區進行分析,從而在學生個體和高校兩個層面上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目標選擇提供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當前,大學生面臨着空前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遭受着“就業難,難就業”的困擾。尤其是“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機制的引進,在某種程度上使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如何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逐步得到大家的重視。可以說,開展系統全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研究,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的實施迫在眉睫。因此,在就業形勢頗爲嚴峻的今天,讓大學生認識、瞭解、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的現實意義

爲了應對日趨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及早變被動就業爲主動就業,職業生涯規劃這種在西方國家職業指導中的常見方法,於近期被應用到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大學生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有利於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擇業觀。

從大學生角度看,有兩種傾向都將導致就業成功率的下降。一種是缺乏自信,“飢不擇食”;另一種是“好高騖遠”,脫離社會需要。[1]不管承認與否,大學生的第一份職業從廣義上講就是擇業的結果,但這種擇業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父母的意願,學校的推薦或者社會單方面需求的結果,與大學生自身的條件(職業興趣、職業能力等)可能並不完全相符。而我們提倡的是科學擇業,即求職者依照自己的職業期望和興趣,憑藉自身能力挑選職業,使自身能力素質與職業需求特徵相符合的過程。面對日趨緊張的就業壓力,不少大學生在入學時選擇學校和專業的主要甚至唯一標準就是――畢業後好找工作,缺乏主動擇業的觀念。大學生畢業時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盲目自信,脫離實際,對求職單位和職業有盲目的要求;另一種是純粹的現實主義心態,“只要社會需要的就是我們要選擇和考慮的”。[2]這與科學擇業觀顯然是背道而馳的,科學的擇業觀倡導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礎上的“人職匹配”,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有利於幫助大學生建立這種觀念。

2.大學生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有利於縮短不斷就業的時間。

經過系統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的大學生一般都有明確的職業定向,對第一次擇業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雙選的基礎上能夠找到一個相對適合自己的職業,從而降低了因人職不匹配而導致的處於失業狀態的可能。

3.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有利於大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從而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

一個有效的職業規劃設計與就業指導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透過專業的職業測評,來確定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個性特點、天賦能力、缺陷、性格、氣質、興趣等影響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的重要內在因素。所以,大學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因此,一定要慎重考慮所選的職業是否與自己的性格、興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是否有利於今後的長遠發展。

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對社會的發展也有巨大的功用。

有了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擇業就業不再那麼盲目,而是根據自己的理想職業,有計劃、科學地進行適合的選擇,給自己合理的定位,在社會中儘量發揮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價值,這就使得社會分工有了最大程度的資源優化配置,有效地提高了整個社會國家的就業情況。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和理解上的誤區

1.衆多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和重要意義尚不明晰。

筆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沒有任何概念。透過對所帶班級學生的調查顯示,學生中對自己將來如何一步步提高沒有設計的佔29.2%;有設計的佔60.8%,而其中有明確設計的僅佔9.9%。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缺乏職業規劃。即使對職業規劃有設計,也未免又過於理想化。有關專家認爲,由於缺乏對行業、職位詳細資訊的瞭解,體驗不到真實的職業環境,大學生的職業規劃還停留在理想層面,目標遠大,但缺乏可操作性。[3]

2.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認識比較薄弱。

有些人認爲如今的社會發展太快,許多事情無法預料,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正是因爲社會發展飛快,我們才應該未雨綢繆,爲即將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有備而來應萬變之勢,因爲機遇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正確看待職業生涯規劃,並堅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才能將期望值較大的職業發展目標從理想變爲現實。

3.大學生普遍存在自我評價過高,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同時對自己職業發展期望值過大。

主要表現爲擇業過程中就高不就低,只注重“錢”而忽略“前”,只看好東部而鄙棄西部,只想着城市而忘記鄉鎮,只期待進大企業而不考慮小廠家,這無疑給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同時給社會帶來了無比的壓力。[4]

4.對學歷和能力的問題不能有效地區分,誤將現在所學的專業等同於職業。

學歷從某種角度講就是表現爲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和所接收的知識量,而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必須透過實踐的考察才能見得分曉。而能力牽扯的方面就太多了,不單單只是學習能力,還有諸如社交、運動、協調、組織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對策

高校就業指導作爲一項實踐性較強的工作,在實際操作中會不斷地遇到新問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當今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面臨的新課題,積極有效地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高校就業指導進一步科學化發展的標誌。

首先,提高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思想上的認識。隨着社會的發展,大學生自主擇業的就業形式表現得越來越豐富。而大學生的職業意識,高校的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社會的發展趨勢並不協調,導致許多大學生在擇業和就業過程中困難重重。這就迫切需要高校改進就業指導的方式,運用科學的手段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建議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爲大學生的必修課程,目的是透過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學習,使大學生明白今後職業發展方向,確立大學期間的學習目標,制定出有序合理的學習計劃,全方面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爲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5]

其次,各高校應引進職業測評的體系,兼顧專業講師的授課,從而讓學生能夠準確地定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是做好職業測評。職業測評在不同場合也叫人才測評、素質測評、心理測評等。職業測評應用現代心理學、行爲科學、管理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透過心理測試、面試、情景模擬等技術手段對人才的實際能力和潛在能力進行測量,從而對其素質狀況、個性特點、職業傾向、發展潛力等心理特徵作出科學的評價,同時根據工作崗位要求及企業組織特性進行評價,並在此基礎上預測其未來的業績表現,從而實現對人才的準確瞭解,將最合適的人放在最合適的崗位上。

透過職業預測,大學生可以認知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求職擇業中經常面臨的“我是誰”的問題。讓受測者瞭解自己個性特點以及適合的崗位特質,職業測評能針對大學生給出一定的指導意見,助其揚長避短,從而促進自我的發展。隨着就業指導逐步向專業化、科學化方向發展,大學生也應不斷提高對職業測評技術的認識,在堅持理解和實踐原有的好的就業指導方法的同時也充分利用職業測評工具,使自己的擇業和就業觀念更科學、更理性。

再次,從高校層面來講,高校要主動謀求與社會資源的對接,共同促進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如何有效地整合社會教育資源,是搞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重要突破口。

一要與用人單位強強聯手開展職業教育。除了爲大學生爭取專業實習和就業機會外,學校還可以與用人單位共同開發大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訓練課程,聘請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經理擔任客座講師和職業導師,爲大學生提前瞭解企業和接觸業內人士提供方便;二要加強與人才市場或第三方職業生涯教育單位合作,建立溝通平臺,爭取有利的政策環境和資訊支援;三要盤活校友資源。校友是我們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很重要的資源,特別是其中的成功人士,他們的經歷和經驗對在校大學生非常有說服力,他們的建議對學校改進職業指導工作也有實際意義。此外,校友創辦的或任職的企業也不失爲可以利用的有效資源。總而言之,秉持一種開放的、合作的態度,充分利用和開發廣泛的社會資源,不斷探索新路子,是我們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必要前提。[6]

職業生涯規劃是實現個人目標的真正動力和加速器,有效的就業指導會讓學生明晰職業生涯規劃中應遵循的原則,分析當前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和保障措施,以提升高職學生就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龍立榮,李曄.職業輔導思想的歷史嬗變.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11.

[2]孟憲軍.關於實施本科生導師制之理論探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3).

[3]劉曉君.試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人生髮展.高教論壇,2005.6.

[4]週一屆.實行完全學分制與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4.3.

[5]孔垂謙.從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談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教育與職業,2004,(14).

[6]李志仁.本科教育按學科大類招生培養的思考.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2).

就業指導大學規劃論文2

摘 要: 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嚴峻,就業的供需矛盾突出。大學生們不但要樹立良好的擇業價值觀,而且要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加強對自身的認識與瞭解,使職業生涯規劃成爲就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理想可操作化,爲進入社會提供明確的方向。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就業指導 作用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職業是人們實現自己事業目標的重要途徑,而搞好職業規劃和做好職業選擇是事業成功的前提。我們生活在一個變革的時代,只有善於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進行自我規劃,纔能有正確的前進方向和有效的行動措施,才能充分發揮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充分開發自身的潛能。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是:以現有的成就爲基礎,確立人生的奮鬥方向,提供實現的策略,戰勝並超越自我;準確評估個人特點和強項;準確評估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準確定位方向;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並使其增值;發現新的職業機遇;增強職業競爭力;將個人、事業, 家庭有機聯繫起來。當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限於資訊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一般性的服務工作上,較少重視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能力。就業指導缺乏一定的`系統性、針對性。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則是以學生爲主體、以社會爲導向的個性化的就業指導。透過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引導他(她)們根據自身的素質特點,結合自身的價值取向和興趣愛好,並結合社會人才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設計職業發展目標及其實施計劃。具體地說,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激發大學生的人生追求,形成積極上進的人生觀。

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後,面對新的生活環境,則感到非常迷茫,顯得不知所措。這是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不知道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大學生活,不知道自己肩負着什麼樣的人生責任。因此,大學生應該以科學的方法來正確、全面地認識自我,瞭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找出自己在知識、能力等方面與社會需要的差距,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並透過規劃採取實際的具體行動。

2.幫助大學生確定人生髮展目標,以促進學習的自主性。

職業規劃是對個人的鞭策。規劃給了你一個看得見的靶子,隨着你把規劃一步一步轉變爲現實,就會有不斷的成就感。一旦確定了目標,就會爲實現目標而如飢似渴地追求知識,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就會由被動變爲主動。在努力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不斷自我激勵,即使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也會全力以赴地去克服,真正從內在的方面來激勵自己的成才慾望和成才行爲。

3.爲未來的成功就業打好基礎。

做好一份有效的職業規劃,可以指導一個人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徵,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學生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使其持續增值,引導他們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職業競爭力。一個人在人生舞臺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大部分由自己來把握。因而,大學生的生活形態,取決於自己是否有合適自己的職業規劃。要想將來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應該按規劃有步驟有計劃地去實施,爲自己的人生髮展多儲備能量,創造機會。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涵義及內容

職業生涯規劃指的是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職務整個歷程的預期和計劃,包括一個人的學習、對一項職業的貢獻和最終退休。也就是說個人在生涯發展歷程中,要對個人的個性特點或職業與教育環境資料進行探索,掌握環境資源,在此基礎上確立生涯目標;在面對各種生涯選擇事件時,針對各種資料和機會進行評估,形成生涯決定,進而承擔生涯角色,以達到生涯適應和自我實現。個體職業生涯規劃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它和個體所處的家庭及社會環境存在密切的關係。它是當事人在內心動力的驅使下,結合社會職業的要求和社會發展利益,依據現實條件和機會所制定的個人化的實施方案。其過程包括自我評估、生涯機會評估、職業選撣、設定職業生涯目標、制定行動計劃、評估與反饋六個步驟。

1.自我評估。

通常可以自行思考、自我分析或與老師、家人、朋友交流討論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及組織管理、協調、活動能力等。

2.生涯機會的評估。

主要是分析內外各種環境因素對自己生涯發展的影響,包括環境條件的特點、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自己與環境的關係、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環境對自己有利的條件與不利的條件這六個方面。

3.職業選擇。

透過自我評估、生涯機會的評估,認識自己、分析環境,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職業做出選擇。

4.設定職業生涯目標。

生涯目標的設定,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通常目標分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

5.制定行動計劃。

要有具體的計劃與明確的措施,以便定時檢查,是職業生涯規劃能否順利實施並實現目標的關鍵。

6.評估與反饋。

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最重要的是要不停地評估與反饋,以適應環境的改變。其修訂的內容包括:生涯機會的重新評估、職業的重新選擇、生涯目標的修正、計劃與措施的變更,等等。

三、使職業生涯規劃的成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利器

所謂“全程就業指導”,就是對大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指導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透過就業指導課、專家報告會、就業服務資訊網和日常諮詢等方式對全校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就業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向學生講解就業政策,傳授就業技巧。

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還有待進一步推廣。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的專門人才極少,也沒有培養職業生涯規劃專門人才的機構。這在客觀上給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我呼籲應爲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智力支援。社會對此應有足夠的重視,直至設立職業生涯規劃這一職業。隨着畢業生數量和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各高校在努力提高就業率的同時,還要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即是一條最佳途徑。各高校應正確對待在職業興趣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積極培養職業生涯規劃的師資,單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切實做好大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簡要地說,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着手,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落到實處。

1.使學生認識自我。

逐漸形成初步定位。從大一開始就不問斷地對學生進行相對系統、全面的職業生涯輔導,幫助學生有一個理性的自我認識、清晰的自我定位,從而合理規劃人生。讓學生準確評估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並善於剖析自己的個性特徵,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可以透過自我思考、霍蘭德職業性向測驗、斯特朗一坎貝爾個人興趣調查問卷等對學生進行職業興趣測驗和心理測試。測評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人格、職業能力、職業知識。並請相關行業的成功人士或資深從業人員提出建議。潛能測評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與所要達到目標所要求的知識、能力的差距,讓同學們更全面地認識自我,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初步定位。

2.透過生涯三觀(生涯發展觀、職業價值觀及擇業策略觀)教育,最終完成生涯三定(定向、定點和定位)。

透過三觀教育,學生更好地完成三件事:想幹什麼即職業期望值的確定;能幹什麼即職業素質的確定;允許幹什麼即環境、條件、機會、渠道等的影響,從而明確自己要在哪裏工作,要做什麼工作,要社會什麼樣的同報。

3.以人爲本,凸顯職業生涯規劃張力。

可以根據各專業,各年級學生的職業選撣、職業目標的差異性及興趣、特長、能力的差異性,開展“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就業諮詢。也可根據學生規劃中自我評估、生涯機會評估、行動計劃措施當中普遍存在的認識偏差等問題進行鍼對性的職業教育。這不僅包括求職面試、簡歷製作、儀表禮儀等“外在”的技巧培訓,而且可拓展到職業修養、價值觀等“內在”的素質教育。把大學生的交際能力、口才技巧的欠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滋生蔓延,愛情觀、權力觀、公德觀的錯位納入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大學生生涯意識的覺醒,最終成功地就業。

總之,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要想在就業時脫穎而出,必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然而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工程,大學生要想建立科學、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一定要有韌性、有耐心,併爲之付出辛勤的汗水。這樣才能在未來職場這個大舞臺上演奏出自己美妙的樂章。

參考文獻:

[1]張天波.淺析當今大學生職業規劃必要性與重要性[J].新疆石油學院學報,2008.1.

[2]張秋良.淺談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之利器[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

[3]徐昶斌.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應用初探[J].惠州學院學報,2002.5.

[4]王自剛.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現實意義及路徑選擇[J].山東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4.

就業指導大學規劃論文3

摘要: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完善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幫助學生明確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合理擇業。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職業生涯規劃對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具有決定作用,尤其對處於擇業期的大學生來說,能否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所處環境,認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合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及每個人的前途和發展。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大衆化及用人單位機制市場化,經濟體制轉軌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整個社會整體就業壓力的加大,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爲高等教育和社會的熱點。高校畢業生就業關係到畢業生的切身利益,關係到高等教育的發展,關係到社會的穩定。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完善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幫助學生明確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合理擇業。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職業生涯規劃對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具有決定作用,尤其對處於擇業期的大學生來說,能否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所處環境,認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合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及每個人的前途和發展。

1.職業生涯規劃的起源及定義

從歷史角度來看,“生涯”的概念還很年輕。在20世紀初以前,職業選擇對多數人來說還不是常事。許多人只是自發地從事他們父母所從事的工作。工業革命創造出多種工作機會的更多新的崗位,社會有大量的就業機會可供選擇。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生涯理論推崇這樣一種觀念:生涯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或工作,也是決定人們怎樣生活的貫穿一生的過程。當今的職業生涯規劃已與過往都不同,社會發展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工作的方式、時間、地點和原因,進而影響我們對職業的規劃和追求。工作的性質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總之,作爲社會劇變的產物,生涯規劃已成爲每個人一生最有挑戰的任務。那到底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呢?對於“生涯”的定義,美國國家生涯發展協會提出,是指個人透過從事工作所創造出的一個有目的的、延續一定時間的生活模式。而“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從職業學習開始到職業勞動最後結束這一生的職業工作經歷過程,那麼“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指根據個人對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確立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並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採取必要的行動實施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2.1 大學生普遍缺少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根據北森測評網、新浪網與《中國大學生就業》雜誌在2004年6-7月在網上調查表明,有近25%的學生對自己目前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是滿意的,但當被問到職業生涯規劃的一些具體問題時,如是否瞭解自己的個性、興趣和能力時,是否知道自己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職業時,能夠明確並能肯定回答的低於20%。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問題上存在着感覺和認知的矛盾,表明大學生沒有對職業生涯規劃有清醒的認識,只聽過概念,缺少實際的實施和進一步的瞭解。許多同學還尚未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對自己人生髮展與就業的意義,這都會影響大學生就業及今後的人生髮展。

2.2 大學生沒有確定的職業生涯目標。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要符合社會和需要,更要適合自己的特點。目標一定要具體明確,同一時期目標不能太多。大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的任務內容和目標都應有其特點。對學業的規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具體的目標。大學生應在自我認識,瞭解社會的基礎上,從自身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出發,確定職業發展的方向,制定大學學習的總目標和階段的人生目標。這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確定大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爲順利地走向社會打下基礎。而由於我國大學生大部分將考上大學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在選取專業時很少考慮自己的興趣能力,而且,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後沒有能及時轉變角色,沒有爲自己的四年學習和生活作出一個合理的計劃和安排,造成今在就業過程遭受挫折。

3.正確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高校的擴招帶來大學生就業難,現在社會上有這樣的說法,認爲大學生是過剩了。事實上我們從數據統計和實際狀況來看,我國大學生畢業生人數沒有過剩。目前我國大學生的毛入學率爲21%,而美國爲82%,日本、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均在50%以上,印度也達到了30%左右。在我國7億多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爲5%左右。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每年社會新增就業機會大約爲700-800萬,每年新增的大學畢業生人數300萬左右(2004年爲280萬,2005年爲350萬)。就這一數字來看,大學畢業生應有很大的就業空間,但從教育部公佈的高等院校的就業率70%來看,大學生就業還存在較大的困難。在當前形勢下,就業形勢出現了這樣一個奇特現象: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出現這種人力資源的怪現象究其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學校專業設定與市場存在脫節,高校人才供給與社會人才需求在數量上、結構上需求矛盾,高校教育改革中政策不穩定、不健全等,但另一方面我們反思大學生就業中的挫折和失敗現象後,我們發現大學生自身對職業生涯規劃缺乏越來越成爲就業和個人發展的障礙,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

職業生涯規劃本質上是一個人職業戰略規劃問題,這個問題解決“我將來應該幹什麼”,即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和選取職業範圍,從就業的角度來看,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僅是一個職業選擇的問題,也是關係到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各種能力的培養,也關係到學生人生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

4.1 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大學生成功認識自我。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人生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的需求。人生的成功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特定的職業中去謀求,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決定不同的人生,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實現自我的有效途徑。選擇合適的職業爲自己提供一個自我實現的平臺,大學生最終必將在社會中找尋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體現自我價值。對職業生涯的調整和改進可以促使大學生取得更大的成功。自我實現在需求中能否得到充分滿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進展狀況。在職業生涯規劃發展過程中,大學生不斷對自身、對職業選擇進行合理的調整,同時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這必將提高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使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少一點挫折,多一些成功,能更好、更快地實現自我。

4.2 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就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應當包括學習能力,思想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等。還有研究認爲,就業能力還應包括責任感、基本技能、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健康和安全習慣、個人特質等,由此可見,能力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關鍵。人生髮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挖掘能力,積累併合理利用這些能力的過程。大學期間正是培養和鍛鍊能力的關鍵時期。

就業指導大學規劃論文4

摘要: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兼具理論與實踐特質,以學生適應能力養成和競爭水平提高爲目標的,新興的、規範的、具有發展空間和潛力的本科生必修課。課程以“職業發展”爲抓手和切入點,從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高綜合素質,使其正確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

就業是民生之本,縱觀歷史,我國現代形式的職業教育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已走過40多個春秋,在就業問題上爲社會緩解了不少壓力。當前國家教育體制改革並沒有根本性的轉變,職業教育仍然是學歷教育的有效有價值的補充,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在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中更是擔負着重要使命,隨着我國職業教育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看重職業教育對個人整個職業生涯的影響。系統的、有持續性的、且動態發展的職業教育將會促進個人獲得更好的職業生涯,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階段,職業教育的核心就是保障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

一、就業指導課程有利於大學生的擇業

一個人爲社會貢獻的大小、生活方式的選擇以及發展與成才,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職業。一個人的職業,在相當大的程度決定了他對生活方式的選擇,決定了他發展與成才以及對社會貢獻的大小。擇業是人生關鍵性的問題之一,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前途和發展,如果處理不好,將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現波折。因此,職業的選擇,是對未來發展成才道路的選擇。人的一生絕大部分精力用在工作上,如果所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興趣相投,與自己的能力相符,就會樂此不疲,不斷努力,奮發成才,在職業實踐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不感興趣,工作就不可能安心,更談不上事業的發展和個人的成就。

二、高校就業指導課程規劃

(一)大學三年級是實現就業的關鍵性階段

就業指導課程應側重於引導學生把握當年的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學會篩選與利用就業資訊,鍛鍊與提升自身的求職技巧,從而儘快實現“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角色轉換。就業資訊的獲取是大學生就業中的重要一環,在求職過程中,誰蒐集的資訊越及時、越全面、質量越高,誰的視野就越開闊,求職的主動性、把握性就越強。因此,畢業生在開始求職之旅時,首要環節就是關注就業資訊,並且逐步培養就業資訊的蒐集、整理加工以及運用的能力,爲成功求職做好充分的準備。當前,蒐集就業資訊的渠道主要有學校主管部門、網絡、社會關係、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各種大衆傳媒、人才招聘會等。就業資訊的整理加工就是對蒐集到的就業資訊進行加工、分析、綜合、歸類、過濾,從中篩選出適合自身需求的有用資訊,作爲求職的重要依據和基本前提,更好地爲自己的求職擇業決策服務。就業資訊的運用就是求職者依據加工整理好的就業資訊,做好求職的各項準備。

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學生要想使自己脫穎而出,除了憑藉自身紮實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的求職技巧,這主要指求職簡歷的製作和麪試的技巧,當然基本的社交禮儀和形象設計也不能忽視。要製作一份優秀的求職簡歷,就要充分了解、把握應聘單位和職位的基本情況,做到知己知彼,另外簡歷中該涉及哪些資訊,不該涉及哪些資訊,哪些資訊該儘量詳細、突出,哪些資訊該儘量簡略,以及資訊的編排次序和文字表述等,都是至關重要的。

(二)在課程設定中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促進從學習到工作的轉變

高等學校要轉變目前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一是倡導啓發式、討論式教學方式。課程設定要合理分配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的時間,增加實踐課時的比重,精簡理論教學內容,採用案例式、辯論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團隊精神。同時,要給予學生選擇課程的自由權,使學生根據自我興趣和個人發展要求自主選擇課程,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和專業發展的穩定性。二是建立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機制。見習或實習是整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在理論教學中伴隨實踐教學,在實習中滲透理論研討,才能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要建立社會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到企業單位實習,邀請企業人員到課堂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指導,讓企業人員積極參與課堂的課程設計,把企業真實的情境引入課堂,讓學生根據社會現實進行課程和實驗設計,提高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開發學生的就業技能,提高其可僱用性。

另一方面,高校要以校園爲據點建立大學生與企業的就業聯繫。美國大學校園一般有春季和秋季兩次大型的“招聘會”,大學生與業主見面既有利於企業表達對大學生課程學習的要求,也有利於學生以之作爲課外課程提升就業能力。同時,大學校園的職業資訊庫(如學生網頁、僱主網頁)既是課程設定,也是就業引導。三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搭建學生科研平臺,鼓勵學生參加教師或課程的科研項目,提高學生科研水平。同時要利用學生社團、創業設計比賽、學科競賽等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在課程設定上要進一步加大人文與科學的融合,擴大跨學科的選修課程比例,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爲學生選擇職業拓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陳均土.大學生就業能力與高校的課程設定——來自美國高校的啓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2(03).

[2]史瑞龍.構建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