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就業指導期末論文

論文2.54W

就業指導可分爲狹義和廣義兩大類。狹義的就業指導,是給要求就業的勞動者傳遞就業資訊,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溝通的橋樑。廣義的就業指導,則包括預測要求就業的勞動力資源,社會需求量,彙集、傳遞就業資訊,培養勞動技能,組織勞動力市場以及推薦、介紹、組織招聘等與就業有關的綜合性社會諮詢、服務活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就業指導期末論文,歡迎閱讀!

就業指導期末論文

就業指導期末論文1

隨着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20xx年是高校擴招後本科生畢業的第一年,畢業生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xx年畢業280萬人,比上一年增長32.1%,20xx年畢業達到了338萬人。而市場需求沒有明顯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業壓力大。這兩年畢業生人數仍有較大增長,面對工作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現實,畢業生們要同富有工作經驗的下崗工人、勞動力價格低廉的農村富餘人口進行競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對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分析表明,有幾個很明顯的特點:

一、供需差: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從20xx年至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338萬,是擴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於此。

二、選材刁:應屆生就業不吃香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全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

三、專業同:熱門專業人才過剩 近年來,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專業特色的學校追求綜合發展,紛紛上馬熱門專業,致使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

四、薪酬低:關於大學生薪酬期望值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6.4%的本科畢業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據有關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月薪的市場值平均爲1600~1700元/月,畢業生的期望值顯然高出社會現實水準,也導致部分大學生“有業不就”。

五、假招聘: 有效招聘資訊數量減少 。一些企業利用當前大學生供過於求的形勢,推出假招聘,先給出誘人的待遇條件,然後以培訓等名義收取費用,再以試用不合格等理由辭退學生。大學生就業的招聘資訊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實用的資訊並不多,大學生獲取真實有效的資訊少,導致就業難。

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首先是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有所減弱。各級政府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國有企業深化體制改革、減員增效,國有單位這些傳統的就業領域對畢業生的需求沒有明顯增加,而且還相對萎縮;

其次是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06年是擴招後第一個就業高峯,畢業生的數量比往年明顯增加,造成社會對畢業生的整體社會需求量與實際畢業人數之間的矛盾突出,畢業生求職擇業的競爭加劇。再過兩、三年,我們的畢業生人數將成倍地增加,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畢業生的就業,將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再次是結構性就業不足,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嚴峻程度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專業、不同學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存在很大的差距;畢業生向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趨勢相當明顯;,我們相當部分高校畢業生仍抱着進國家大學讀書,要解決戶口和幹部身份問題,進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最有保障的觀念。

最後,來自農村的學生、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處於不利地位。根據有關調查顯示,來自農村的畢業生的就業率比來自城市的畢業生的就業率低10.09%,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率比男性畢業生低6.4%。

大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在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不能夠及時完成角色轉換。

2.自我認識,自我瞭解不夠準確   就業前如何選擇職業,要根據自身的個性特徵來決定。氣質和性格往往對人選擇職業和事業成功有很大影響。全面瞭解自己的心理特點是選擇職業的重要前提;興趣是愛好的推動者,愛好是興趣的實行者。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往往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這就更需要認真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

對自己充分的瞭解,是每一個求職者進行職場定位的依據與前提,而大學生在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時,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瞭解自己。

大學生應如何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要遵循“開闊眼界、面對現實、正確定位”的原則。

首先,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透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爲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援。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就業指導期末論文2

關於就業心理誤區的就業指導論文

誤區一:自我期望值過高。

不少大學生自認爲學識淵博,從政、經商、做學問不費吹灰之力,伸手就可以出成果。因此,他們在擇業時極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自然擇業困難。

陝西來的陳先生到深圳多年了,他本來在一家合資企業找到一份人事文員的工作,但是他認爲這是一個高中生就能勝任的位置,如果讓他屈駕於此企不是“浪費人才”?於是,一個星期不到就主動拜拜了。後來幾經輾轉,他憑着“豐富的理論知識”在一家臺資廠找到份做行政主管的“美差”,但由於他沒有大型外資企業的實際管理經驗,不能順利開展工作,試用期一到就被老闆炒“魷魚”了。

誤區二:過多的物質要求。

許多大學生過多考慮物質條件,不但要求月薪高,生活好,還講究住房、獎金等林林總總的物質享受,如果用人單位稍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便瀟灑地“移情別戀”.一位企業老總說:“企業競爭也是人才競爭,我們公司急需幾個具有經濟管理人才的大學生,可是他們太傲,動輒講待遇,眼光這麼高,我還敢用他們嗎?”

誤區三:迷戀大型企業

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認爲,只有到大型企業去幹,才能充分發揮出聰明才智。他們的理由咄咄逼人:大型企業具備了實現人生價值的物質和精神條件,機遇好,福利好,工作穩定,而小企業只有那麼幾十或幾百號人,獎金不雄厚,更談不上什麼發展前途了。其實,有些大型企業裏面人才濟濟,競爭十分激烈,而一般的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如飢似渴,事實上近年,大企業裏的大學生“大材小用”,而小企業卻多“小材大用”.其實,不管在大企業裏,還是在小企業裏,只要有真才識學,腳踏實地,同樣能幹出一番事業來。

誤區四:追求熱門職業。

行政、人事、財會是大學生追求的熱門,可畢竟僧多粥少,人才濟濟,用人單位只好“百裏挑一”,落選者甚衆。而一些冷門職業儘管急需大批人才,但問津者寥寥無幾。這樣,在人才市場就出現了“熱門難進,冷門更冷”的怪現象。

大學畢業生的擇業誤區,是在社會、個人雙方合力下形成的。其實,作爲大學畢業生的我們,此時應該多一點“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豁達”,不要過分計較一時的順逆,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從“零”做起,從基層做起,最終定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學生求職,實際就是求職資訊傳播,就是大學生透過書信、上網、登門或引薦等渠道,向可能的聘用單位,表達欲求任職的意願。大學生怎樣才能成功求職呢?從資訊傳播成功關鍵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自己首先是合格的大學畢業生。也就是,自己本身是有用之才。是才或非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有無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如外語、計算機等級證書是高或低,有無其他的如編程、會計、律師等任職資格證書或獲獎證書。2是否具備較強的敬業愛崗和開拓進取精神,如爲什麼向貴單位求職。專業學習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如文章、論文、作品等。3是否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如有何特長愛好,當過學生幹部沒有,是否吃苦耐勞,是否是共產黨員、三好學生等。

第二,能夠較準確地找到自己與聘用單位的共同點。即自己的志向、知識、能力、特長、興趣、愛好等與聘用單位有沒有共同之處,自己比較適合的那類單位有沒有聘用大學畢業生的計劃、指標。若要能夠比較準確地找到雙方的共同點,那麼,至少應有兩個條件:一要認清自己,個人離自己最近,然而最難以認清自己;二要下番功夫,認真蒐集、分析和利用聘用資訊。同時,眼界還要放寬些,不宜侷限在某個行業或某些單位,以增加成功機率。

第三,要具備一定的求職技能,儘管求職技能多種多樣,錯綜複雜,但對大學生而言,最常見和最主要的技能就是“兩h”:一會寫自薦書信,寫出的自薦書信能揚長避短,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措辭巧妙、精闢,能引起閱讀者的重視等;二會說話,面對聘用單位的人員說話時,能夠心不慌,臉不紅,知道哪些該說、詳說,哪些該回避、簡談,說話當中能給人以誠實、謙虛、穩重和成熟之感等。

第四,要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干擾大學畢業生正常求職的因素,目前還不少,如不正之風,設騙欺詐,資訊氾濫等等。因此,大學生成功求職,還應具備抗干擾能力。抗干擾能力當中,最重要的有兩項:一是能夠較準確地鑑別資訊的真僞,防止受騙上當;二是能夠捕捉最佳決策時機,防止因腳踏兩隻、三隻船等喪失最佳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