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慢性胃炎中醫研究論文

論文2.95W

1資料與方法

慢性胃炎中醫研究論文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慢性胃炎的患者共有62例,男有34例,女有28例,年齡在16~65歲之間,平均年齡爲32.5歲;萎縮性的胃炎有15例患者,淺表性慢性胃炎有34例患者,特殊性的慢性胃炎有13例患者;病程3~14個月的有19例,15~25個月的有16例,26~36個月有11例,17個月以上的16例。

1.2治療方法

治療該病,主要是根據不同的症狀:寒、熱、虛、實結合性的辯證論治,針對慢性胃炎的治療,中藥中有特效藥進行治療,例如:蒲公英、黃芪、半枝蓮、蜥蜴、白花蛇舌草等。對於脾胃虛寒的患者使用六君子湯並加上黃芪進行加減,通常情況的用量爲:黃芪30g、大棗12g、白朮12g、人蔘12g、陳皮9g、生薑9g、茯苓9g、半夏6g、甘草6g。針對血瘀凝滯着,以蜥蜴爲君藥,配上丹蔘和失笑散進行加減(當歸15g、蒲黃和五靈脂各9g等);若爲熱證型的加以蒲公英15g,半枝蓮11g,蛇牀子10g並加上疏肝散進行加減。

2結果

2.1療效的判定標準

無效果:患者在服用該藥3周之後,病症仍然沒有明顯的改善,或者是病情加重。有效果:患者在服用該藥3周之後,消化道的症狀基本上消失,並且在3個月之內病情沒有復發,也沒有加重。治癒:患者在服用該藥3周之後,病症完全消失,無復發。

2.2治療效果

本組的62例患者在使用該藥3周內的效果:治癒的患者:在服用1周後治癒7例患者,2周之後治癒10例患者,3周之後治癒了29例患者,一共治癒46例,治癒率爲74.2%;有效的患者爲:在服用3周之後病症得到明顯改善的有14例,有效率爲22.6%;無效的2例,無效率爲3.2%。因此總的有效率爲96.8%。

3討論

現代醫學認爲慢性胃炎主要是因爲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而造成的,進行西藥治療時,短期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因而副作用是很強的,並且易復發。在本文中,我們所採用的純中藥進行治療,並且使用的還是特效藥進行組方加減,以便提高療效,降低該病的複發率。本組的治癒率的有46例,治癒率高達74.2%。

3.1從“虛”進行論證

主要的症狀:胃時常隱隱作痛,口吐清水,臉色泛黃,精神不振、無力,進食較少,舌苔白膩質淡,脈象虛弱。發病機理:在我國的中醫學中認爲脾爲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若脾虛則外邪內阻,氣血鬱滯,然而升降、運化功能失常。治療:標本兼治,讓虛弱的脾臟得到振奮,調整上下氣機,通淤血等,自然使其病症消除。所用之方藥:選用黃芪爲君藥,配上六君子湯進行加減。魏氏等報道使用黃芪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相關的胃炎療效較好,使其治療組的Hp轉陰,症狀得到緩解,炎症也相對減輕,明顯高於對照組(P<0.01)。黃芪,味甘性溫,益於元氣,溫三焦,能壯脾胃,從而生血生肌。

也可益氣補中,治療氣虛無力以及氣衰血虛者;還可利尿消腫、排膿託毒、斂瘡生肌。現代的醫學認爲:黃芪能加強腎上腺皮質的功能,尤其是對體液免疫、非特異性免疫、B細胞、T細胞免疫都有明顯的效果;還能增強NK細胞的殺傷作用。因爲對干擾素有明顯的誘生和刺激的作用,因此可以增強人體細胞的生理代謝功能,從而調節體內的桿菌,以修補胃黏膜的炎症,改善消化道的病症。

3.2論治“血瘀凝滯”

對於此症狀,主證:胃疼痛猶如針扎,沒有固定的痛處,脈象細澀或者是沉弦,舌質有瘀斑或者是暗沉。發病機理爲:胃是六腑之一,主要的生理特徵爲實而不能滿,以通、順爲主。病變主要是:瘀滯不通,然而不通則痛,尤其是針對慢性胃炎的病患,病症越久,瘀滯現象越嚴重,所以治療慢性胃炎必須要從“瘀”進行論治。使用的方藥:以蜥蜴作爲特效藥,配合使用失笑散進行加減。在朱氏等的報道中治療胃黏膜病變使用蜥蜴效果滿意,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活血化瘀;其次:修復作用:治療慢性竇道以及結核漏;然後,免疫的抑制作用: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3.3從胃“熱”進行論治

主要的病症爲:胃灼痛,胃泛酸,口苦,舌苔黃膩,脈象沉弦。發病機理:脾胃不和,氣機不調,升降失常等。治療的病症:和胃止痛,疏肝解鬱。治療的方藥:主要是以白花蛇舌草或者是蒲公英、半枝蓮爲主藥,配合使用柴胡疏肝散進行加減治療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