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婦產科研究性論文

論文2.42W

一、研究背景

婦產科研究性論文

教學過程實質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應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婦產科學理論課教學的特點是授課內容較多、學時數較少,這給初學者在知識的理解上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而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爲主,採取“滿堂灌”的方法,其主體地位往往被忽略,導致其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下降。雖然目前各大醫學院校都開展了網絡教學平臺,但是大部分院校對網絡教學的應用尚處於初級階段,僅僅利用平臺發佈課程通知、佈置作業、查閱教學材料等功能,師生互動、在線教學等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一直是高等醫學院校努力實現的目標[2]。醫學生研究性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法,即是依託學校先進的網絡平臺爲載體,課堂上以案例式、問題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整個過程學生充當教學的主角,教師僅在一旁引導、補充與糾錯。相對於傳統的灌輸教學而言,它更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充分參與、主動探究,符合當前醫學教育的目標[3]。

二、組織和實施

(一)研究對象

選擇重慶醫科大學2012級臨牀全科257名學生爲研究對象,1班132名學生爲實驗組,採用基於案例的研究性教學;2班125名學生爲對照組,採用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教學結束後,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組織兩組學生進行理論考試以評價教學效果。採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二)研究方法

實驗組在《婦產科學》課程中選取異位妊娠、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癌等三個內容,實施基於案例的研究性教學,而對照組的教學完全採用傳統式教學。兩組學生的授課教師、教學內容和學時數完全相同。

(三)實施過程

如以異位妊娠爲例,對實施基於案例的研究性教學的內容進行詳細介紹,該授課內容總共分爲三部分。

1.第一部分:案例描述:患者王女士,33歲,已婚,G2P1。因“停經63天,陰道不規則流血22天,腹痛5小時”於2016年5月30日來我科門診治療。停經以來有輕微噁心、嘔吐等早孕反應。入院前22天患者開始出現陰道流血,暗紅色,量少呈點滴狀。入院前20天,患者陰道流血較前明顯增多,與平時月經量相等,無其他不適,自以爲是月經來潮未重視。入院前14天,患者陰道流血較前逐漸減少,但一直淋漓不盡,在家自測尿HCG提示陽性,遂於東華醫院就診,行超聲提示宮腔內未見妊娠囊,建議患者1周後複查。入院前5小時,患者突然出現下腹部疼痛,持續性,難以忍受,遂於我科門診就診,行急診彩超提示:左側附件區雜亂回聲團塊約2.4×2.2cm,邊界欠清晰,內見0.9×0.9cm無回聲,未見明顯卵黃囊及胚芽,包塊周圍探及塊狀血流信號,盆腔積液最深約2.6cm。遂收入我科住院治療。既往史:2年前曾因“宮外孕”在雙橋區人民醫院行腹腔鏡下保守性手術治療。婚育史:已婚,G2P1(2012年在雙橋區醫院順產一活男嬰,無特殊;3年前在該院人流1次)。討論要點:①根據病史,應首先考慮什麼疾病?②懷疑異位妊娠的患者詢問病史應注意哪些方面?③懷疑異位妊娠的患者入院後體格檢查包括哪些項目?

2.第二部分:體格檢查:T:36.9度,P:90次/分,R:21次/分,BP:100/60mmHg,心肺檢查無異常。腹軟,無壓痛、反跳痛,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正常,神經系統(-)。婦科檢查:外陰:已婚已產式;陰道:少量暗紅色血液;宮頸:肥大,血染,舉痛(-);宮體:中位,增大如孕40+天大小,壓痛(+);附件:左側附件區增厚,壓痛(+);右側附件區(-)。討論要點:①懷疑異位妊娠的患者需要採用哪些輔助檢查手段?②哪些表現有助於異位娠的診斷?

3.第三部分:①血常規:WBC8.0×109/L;PLT120×109/L;Hb98g/L;②尿HCG:(+);③血HCG:22579U/L;④影像學檢查:陰道彩超提示左側附件區雜亂回聲團塊約2.4×2.2cm,邊界欠清晰,內見0.9×0.9cm無回聲,未見明顯卵黃囊及胚芽,包塊周圍探及塊狀血流信號盆腔積液最深約2.6cm。討論要點:①綜合上述症狀、體徵及輔助檢查,可否明確診斷?②輸卵管妊娠需要與哪些疾病進行鑑別診斷?③經過檢查,患者“輸卵管妊娠”診斷明確,應做哪些處理?

(四)考試方式和內容

兩組的考試方式相同,理論考試均爲閉卷考試,所有試卷的型題、題量均相同,均由名詞解釋、單項選擇、填空、多項、判斷改錯、病例分析等六大類試題組成;在線測試利用學校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發佈,其中試題順序和答題選項隨機,保證了測試結果的真實性,以進一步評價教學效果,並採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三、結果分析

(一)學生評價

透過對2012級臨牀醫學本科三系的《婦產科學》教學中首次嘗試利用Bb平臺開展基於案例的研究性教學,其中我們選取“異位妊娠、子宮內膜癌、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三個單病種授課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有部分學生對婦產科學的學習興趣不高,特別是部分男同學,在採用研究性教學模式應用於理論課教學後,調動了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取得了良好效果。學期結束時,我們發放了257份無記名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57份,結果顯示研究性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臨牀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等方面均有明顯優勢,75%的學生更喜歡此種教學方法。

(二)教師評價

此種教學方法也深受教師喜歡,授課教師感覺學生課前充分預習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資料,然後課堂上學生圍繞案例積極討論,老師僅在一旁引導、補充,學生真正成爲了教學的主角,課堂氣氛活躍,老師上課相當輕鬆,也符合當前醫學教學改革的目標。

(三)考試成績

實驗組學生採用Bb平臺下基於案例的研究性教學模式,他們相應章節內容的在線測試成績均優於對照組採用傳統教學的學生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從表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採用研究性教學的網絡在線測試成績,均明顯高於對照組學生的網絡測試成績(P<0.05),說明探索嘗試案例式、問題式、討論式等混合式教學,這不僅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而且可提高學生的臨牀推理與評判性思維等多方面能力,還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有助於擺脫研究性教學推進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更好體現出這種教學模式強調把學習置於複雜且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中的精髓。而在期末理論考試中,雖然實驗組成績亦較對照組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總之,基於案例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學生的臨牀思維和綜合素質能力均優於傳統教學法,學習氛圍和教學效果更好,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