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語文教育效率分析論文

論文2.02W

【摘要】效率永遠是一個不變的主題,新課改以來,教學效率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追求有效的小學語文教育也成爲一個不斷研究的課題,如何落實效率教學,實現“大語文”的追求,下面就教學研讀,實施彈性課堂,構建生本課堂,進行生活教育方面來談談有效語文教學的幾點看法。

小學語文教育效率分析論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效率;小學教育

一、效率教學的概念

在課堂教學時間,課堂教學效率越高效果越好。規定的教學效率是指在課堂教學效果的大小。教學效果(包括數量和質量);限制教學效率的一個因素是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限制因素往往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教學效率指的是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能力和知識有什麼影響。限制和影響教學效率的三個因素是教師,學生和教學方式。

二、吃透教材,打下效率教學的.基礎

教材現今仍然是我們教學的主要手段,教師要熟悉教材,明確教材的教學目的,做到教本研讀,做好自身,做到參用教材而又不唯一教材,畢竟教材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並不能時刻做到與時俱進,而且一些教材中也有自相矛盾的說法或者缺陷。這就要求教師做好教前準備工作,研讀主要是研究課本的語言形式,如課本語言的表達形式,節奏的快慢,比如《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課,讀起來朗朗上口,合轍押韻,教師應該根據文字掌握節奏帶着學生朗讀。當然教學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站在學生的位置進行朗讀,進行教學,能受而教,不能受略過。

三、彈性教育,爲效率教學保駕護航

彈性教育對應剛性教育,嚴師出高徒這種教育方式固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人本主義,民主主義時代,俞有跟不上時代的意味。教育也要改革要發展,實施彈性教育是進行有效教學的保證。正所謂堵不如疏,教學也應該因勢而行,利用課堂進行有效引導,課堂上多的是教學成點,就看教師如何抓住機會進行指導。比如在學習《老人與海鷗》這一課的時候,第一句話“那是一個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來到翠湖時,海鷗正飛的熱鬧”,教師可以提出讓學生把這句話進行精簡,看誰精簡的最完美。在這個活動中,就調動了學生積極性,鍛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要實現有效的指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對教師的基本功要求很高,課堂指導無處不在,以引代教,取得更大教學效率。比如課堂現場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由學生進行分組,把文章中心分成幾部分,交代給各小組進行描述,然後分別指出寫作中的失誤,並對寫得好的進行鼓勵。

四、生活教學,讓效率教學生根發芽

語文是我國的母語,母語無處不在,她充斥着我們生活存在的任何地方,每人都將會有學習語文的機會,如果將生活中的語文學習和課堂中的語文學習比較來看,生活中的學習要比課堂的學習有效的多,從空間上說,生活學習對於語文來說空間更大,時間來說,畢竟生活遠比課堂上的時間多得多,只要進行交流就會用到語文,從內容上來講,生活學習更加靈動,生動,它不僅是學而且學以致用,印象也會更加的深刻。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學習並不指的是簡單地看幾本課外書就可以了,生活學習中要是把語文融入生活中,比如在街上看到廣告牌要去想它用的廣告語對不對,這個詞爲什麼這樣用,生活學習遠遠沒有課堂學習的壓力,並且生活教學,更加貼近形象教學,這種情況下,人的記憶往往也會更加的深刻。當然生活教學並不是只是看看課外書,思考一下廣告牌這麼簡單,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看名著、學成語,比如去書店看書、背書,比如寫隨筆、做剪報……生活教學無處不在,做好這些纔會使得學生學習效率提高。

五、前學苦練,揚效率教學之帆

語文的學習相對遠比其他一些學科要生動有趣,但是也要講究勤學苦練,語文知識腦容量很大,知識拓展性也強,要想學好語文,就必須增長自己的知識容量,只有知識量上去了,才能更好地學習運用。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當一個人的知識量達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出口成章。語文的學習重要的在於運用,即是你所要表達的要讓別人清楚地理解,這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數學講究勤學苦練,語文同樣也是如此,可以練習說,可以練習寫,讀寫雙全才能更好地學好語文。比如小學課本上有許多的古詩,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背誦,進行朗讀,可以進行拓展,把一句詩寫一篇小短文,當成作業給學生布置下去,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進行練習。總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是一個長而久遠的課題,需要我們共同不斷的探索,教學目標是一定的,但是教學方式卻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方式來達成教學目的,進行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吳小偉.語文教學低效的美學洞察[D].喀什:喀什師範學院,2014.

[2]農玉嫺.小學語文深度教學研究[D].南寧:廣西師範大學,2013.

[3]餘宗奇.追求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教師,2009(S1).

[4]於長影.淺談如何追求簡單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J].中華少年,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