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善用教育技術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論文

論文1.38W

摘要:以小學數學教學爲主要研究對象,圍繞現代化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思路展開探討,以期與同行交流互促,更有效地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實現教學創新,增強數學教學成效。

善用教育技術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論文

關鍵詞:現代化教育技術;多媒體;小學數學;智慧課堂

1前言

現代化教育技術環境是指利用多媒體設備、資訊網絡技術、智能操作系統等,將教育教學主要資訊資源轉化爲數字化模式,並以數字化資訊管理的方式實現溝通和傳播,形成高度資訊化的人才培養環境。隨着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引入與廣泛應用,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形式,提升了教學效率,也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一股新的生機。

2靈活運用多媒體錄播功能,展示數學學科魅力

多媒體技術將圖片、文字、聲音、動畫等媒介載體以直觀媒體資料的形式交互傳輸,使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能夠以更爲生動、新穎的影像或動畫的形式出現,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聲形並茂,使學生能夠眼見其形,耳聞其聲,有效改善數學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突出數學教學中的動態啓發,亦有助於學生豐富感性認識,展開深度思考。如在講解時間單位“秒”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事先選擇“每年春節聯歡晚會迎新倒數”爲素材錄製教學課件,運用多媒體設備爲學生再現春節聯歡晚會上主持人迎新倒數時段的情景,帶着學生跟隨影像中的主持人一起數“10、9、8、7...3、2、1”,以此將無形的時間變成具體可感的場景,在加深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理解、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數學元素與生活周遭的緊密關聯性。除上述外,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於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來設計兼具生動、形象、有趣等特徵的多媒體課件,有意識地設定數學活動的場景,在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狀態的同時,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如在指引學生認識“圓形”相關知識時,即可藉助多媒體演示畫面:“小云要去找小明玩,但他坐了一輛輪子是方形的汽車,車開不動;於是,小云換了一輛是橢圓形輪子的汽車,車能開動,但顛簸得厲害;後來,小云又坐了一臺是圓形輪子的汽車,汽車快速奔跑,坐着很舒服。”此時,提出問題:“方形、橢圓形、圓形三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呢?”“爲什麼只有圓形輪子的汽車才能轉動自如呢?”在多媒體演示的真實情境面前,不僅吸引到學生的注意,還能促其在畫面的演示中自主思考,產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加深學生對不同數學圖形的認識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要明確其教學輔助作用,助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既要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要有利於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考慮多媒體課件的教學價值,判斷其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利弊,還要注意選取沒有演示實驗,或不容易做演示實驗的教學內容。同時,要在“點撥”學生方面大下功夫,要選擇學生能夠理解的、簡單化形式;而對於難點部分,不能全盤演示,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課件介面設計應貼合實際,切忌華而不實。

3巧用實物展示臺投影功能,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實物展示臺是指以光電轉換技術爲基礎,透過CCD攝像機將文稿、圖片、實物、操作過程等資訊源轉換爲高清晰度的圖像信號輸出在投影幕、監視器、電腦顯示屏等顯示設備上展示出來的一種資訊採集設備,有着播放放映普通投影膠片、實物投影、實驗演示等一系列豐富功能,將其與數學教學相結合,能夠使得單一化的口述教學模式變得具象化。尤其是在數學圖形教學中,實物展示臺的應用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進一步鍛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均大有裨益。如在進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圖形教學時,可以利用“七巧板”與實物展示臺來結合教學,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教師示範:取兩個大三角形,拼一個正方形,用展示臺展示拼擺過程。第二步,學生示範:取兩個大三角形,請一名學生在展示臺上自由拼圖,可以是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任由學生髮揮。第三步,自由拼圖:教師指定一種圖形,利用七巧板中有的材料自由拼接,記錄能夠有多少種拼法;再在展示臺上簡要展示,讓學生直觀感受不同的圖形拼接思路,進一步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的知識。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實物展示臺投影展示的實物圖片或簡單的模型教具,其放映時要將燈光處理轉換開關調整爲“armlighton”狀態,並適當地旋轉,調整到最佳角度,以增加實物的光線,此舉可有效改善投影圖像的清晰度。

4綜合運用教學硬件與網絡技術,構建數學智慧課堂

基於現代化教學發展的整體需要,先進的資訊網絡技術備受推崇,除前文論述的多媒體設備、實物展示臺等外,互聯網資訊時代下打造智慧課堂也成爲現代教育的重要輔助要素。打造智慧課堂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其基於多個互聯網教室節點,透過“互聯網+”技術對教室內多媒體設備進行智慧感知和移動互聯,能夠極大地推進課堂教學資訊化應用程度,將傳統課堂講授轉變爲移動式、開放式的教室形態;能夠充分體現“教”與“學”的互動,讓課堂氣氛更活躍、知識更容易理解;能夠促使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其獨立思考能力。將其應用於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不僅能夠爲課前、課中、課後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管理,還能夠更全面地發揮多媒體設備、實物展示臺等教學硬件的功能,進一步提高教育資訊化的應用水平,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做合一”理念的踐行,使學生不僅是看到、聽到數學知識,還能親身參與,體驗數學知識在實踐中的魅力。

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學生的課堂練習、課後作業都能夠透過基於“互聯網+”技術的個性化教學平臺完成。在這個平臺上,小學數學題目中涉及的角色變成深受小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題目變成了“闖關型”或“任務型”的遊戲,學生透過闖關、積分等形式完成相應課程的課後練習;而在“完成闖關”或“完成任務”後,學生將獲得不同類型的獎勵和稱號,如果長期不關注、不溫習已“闖關”的課程,其所獲得的榮譽稱號和獎勵勳章就會失去,由此不斷提醒學生“重返”,進行二度複習。

藉助互聯網平臺的高效性,不僅能夠督促學生產生強烈的自主學習意識,同時有助於教師透過平臺監測選項來時刻關注、跟進學生的學習和複習進度,進而靈活調整授課進度和教學內容。國內學者認爲,互聯網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習者和教育者的關係,爲學習者提供了無限的資訊通道和資源,可以滿足人的無限認知的能力。對此,筆者也予以贊同。“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結合的發展趨勢,不僅是實現“終身學習”教育目標的根本途徑,也是符合當下師生需求的先進教學手段,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除上述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可採取多資訊點交互模式,爲師生創造靈活方便的交流環境之餘,也爲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資源支撐。

如將班級學生劃分爲等額小組,以小組爲單位,讓教師與各組學生之間透過多媒體大屏幕進行溝通交流,將學生即時的操作過程和課堂練習的情況,用平板與電腦直接切換,馬上投影,不僅可以實現“一對一”針對性輔導和有層次的個性化學習,同時亦有助於提高“點對點”教學反饋的有效性,及時攻克數學難點解析。又如在講授“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點時,教材上僅平面展示了天秤、蜻蜓、楓葉,依靠這種圖示來進行抽象圖形教學,效果顯而易見。而即時採用互聯網搜尋軸對稱圖形相關圖片,則可輕鬆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可另行搜尋更多的非對稱圖形、對稱圖形來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不同圖形的概念認識,再基於此引導學生自行列舉生活中的相關圖形,進行思維拓展訓練。

5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注意事項

基於前述可知,推動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率。但在其廣泛運用過程中,仍有幾個問題值得引以重視。首先,在現代資訊技術應用於數學教學的實踐中,大部分教師傾向於將重點放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資訊技術,生動、形象地呈現數學內容”“如何進一步擴大數學課堂教學的容量”,而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對於“到底採用哪一種教學方法,才能保障學生學到最適合的內容”等問題的研究。從歷史的發展角度看,技術並非全部都代表先進生產力,教師的“教”必須是爲學生的“學”服務,而不能一味地教,不顧“學”是否有效。其次,在現代教育資訊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中,廣大一線教師應從關注“教”向關注“學”轉化,將以“學”爲中心的思想,滲透到每一個教學設計、教學模式中,進一步探討如何構建以學生爲中心的數學站,如何利用在線會話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如何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數學學習資源,如何指導學生掌握最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高效率地完成學習目標等問題,以保障“教”的技術與“學”的技術相輔相成,形成教學過程整體。

6結語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要改變傳統教育方式,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善於將現代化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相結合,以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採取各式新穎有趣的現代資訊技術來改變傳統單向、被動的教學模式。因此,在傳統教材與現代資訊技術重組的背景下,在整合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應充分理解新課改要求,以培養小學生創新精神爲目標,以“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的共同認知爲指導,來開展和推進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尊重學生實際,以此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世明.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靈動教學模式建構研究[J].科學諮詢,2016(9):130-131.

[2]劉曉飛.例談教育裝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27-28.

[3]成豔傑.淺談資訊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J].學週刊,2015(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