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論文

論文1.04W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必不可少。因爲閱讀是學好語文的基礎,而朗讀又是閱讀的主要方式,所以,抓好朗讀教學就十分必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教師能否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分析朗讀過程的心理機制,可以看出,朗讀時眼、腦、口、耳同時活動,而且精力高度集中,可見,朗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論文

朗讀也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古人在私塾裏讀書,每上新課,先生先給學生劃一個段落,這叫“號書”,然後由學生誦讀,直到讀得滾瓜爛熟時,先生纔講解,即“開講”。誦讀時有一定的腔調,而且拉韻,這叫“唱讀”。讀到精妙處,亮開嗓門,拉長聲音,搖頭晃腦,其樂融融。

古人對誦讀十分重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正是對朗讀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即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朗讀既訓練了讀和聽,也爲說打下了基礎,故而朗讀既是語文學科的要求,也是培養能力即素質教育的要求。

初中是小學到高中的過渡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以誦讀爲主,剛步入初中,學生還不適應默讀。有聲向無聲的轉變,不僅是閱讀方式的轉變,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完成這一轉變,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誦讀是其最主要的過渡方式,因此,朗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

一、朗讀的作用

朗讀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1、矯正讀音,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默讀雖然能夠提高閱讀速度,但是很難發現學生的讀音錯誤,而朗讀可使之得以及時糾正。朗讀也是學生在課堂上說話的一次機會,利用這個機會讓學生開口說話,對於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十分奏效,特別是對性格內向者效果尤佳。

2、創設情境,激發感情,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詩歌句式整齊,音韻鏗鏘,便於誦讀。散文語言優美,抒情性強,朗讀起來容易進入情境。故初中課本中的詩歌、散文(特別是抒情散文)教法應以朗讀爲主。如教楊朔的《荔枝蜜》,讓學生反覆朗讀最後三個自然段,以便加深對蜜蜂的感情。透過朗讀,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昇華,彷彿覺得小蜜蜂就是勞動人民的化身。這樣由讚美蜜蜂進而讚美勞動人民,於是學生也就領會了文章的主旨。

3、增強語感,發現問題

所謂語感,是評議交流中對詞語表達的理解、使用習慣等的反映,是對語言的直接感知。漢語的語法、句法變化較爲複雜,光靠學習語法、修辭、邏輯等知識來把握這些規律比較困難。透過反覆讀誦,學生就可以大量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性、連續性,逐漸領會語言表達的規律性,從而培養出敏銳的語感。 朗讀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搭配、順序及句子的類型結構,又能從中發現語法、修辭、邏輯之類的錯誤,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意的體味。

綜上所述,朗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性。那麼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對待朗讀教學呢?

二、如何正確對待朗讀教學

1、注重朗讀技巧,提高範讀質量

教師成功的朗讀會感染學生,使學生對朗讀產生深厚的興趣。“文章不是無情物”,教師要善於透過自己飽含感情的語言,形象地再現和傳遞文章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感染學生,讓學生“入文”,完成再創造。因此,可透過朗讀教學磁帶來讀準字音,避免丟字、添字、語氣不連貫等毛病,熟練運用停頓、重音、語氣、節奏等朗讀技巧,訓練語感,提高朗讀質量。

2、創設情境,合理安排朗讀步驟

朗讀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要儘可能讓學生進入角色。因此,教師要針對朗讀材料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朗讀方法,安排合理的朗讀順序,確定明確的.朗讀目的,營造良好的朗讀氣氛。

3、探索朗讀新法,加強課外輔導

(1)注重朗讀的審美性。朗讀時,要做到聲情並茂、娓娓動聽,使學生置身於文章優美的藝術境界之中而爲之移情動容,受到藝術的感染和薰陶。

(2)注重朗讀的趣味性。感知的效果來自對感知材料的興趣。朗讀須靈活多變、形式多樣,或淺吟低唱,或慷慨陳詞,或配樂,或分角色,或辯論,或朗誦。還可以採用計時的辦法,這種朗讀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調動積極性,增強趣味性,收效較好。

4、把朗讀教學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始末,作爲教學的突破口

講授新課,一讀感知,二讀體會,三讀鞏固,四讀鑑賞。講評作文,初讀了解,再讀賞析,三讀汲取。因爲讀中能夠見情,讀中能夠見義,讀中能夠記憶,讀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和感染。

朗讀既是一種技巧,又是一種能力。朗讀作爲初中語文教學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作爲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方面,作爲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應引起初中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特別是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應大力加強朗讀教學,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促成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