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上海民營經濟的基本概況及對策建議論文

論文2.6W

營運效率是民營企業的優勢與特徵。上海上規模民營企業長期以來保持着這種優勢,今年受到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這種優勢正在縮小。數據顯示其人均勞動生產率(銷售收入)149.3萬元,較上年提高5.6%,是全國上規模民營企業平均水平的1.2倍以上,有40家民營企業人均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戶均勞動就業1062人,戶均納稅6190萬元,121家有出口業務的企業平均每戶年出口額3115萬美元。在國際經濟危機持續發酵,經濟環境不確定因素加大的情況下,這樣的經營績效是來之不易的。

上海民營經濟的基本概況及對策建議論文

民營企業分佈行業廣泛。一、二、三產業分別佔比1.0%、73.0%和26.0%。第二產業中,企業集中在製造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中,企業集中在批發零售業和房地產業。在某些壟斷行業,如公用事業,菸草製品業,教育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業,金融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上規模民營企業數量偏少甚至處於空白。二產企業在電氣機械及器材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延加工業、紡織服裝製造業等行業的重要性明顯,在這些行業,民營企業已居主導地位,上規模民營企業成爲真正的行業主角。

上海上規模民營企業的區縣分佈正朝合理的方向轉變:郊區戶數超過市區多達百戶,而主要經濟指標則市區普遍優於郊區,如營業收入市區超過郊區2320億,資產總額市區大於郊區2751多億,利潤總額市區多於郊區141億,戶均指標市區上規模民營企業更是遙遙領先。這符合上海正向國際大都市演變的產業發展要求,符合城郊產業分工關係,上海上規模民營企業的發展正越來越明顯地反映國際大都市的特點,體現與蘇浙上規模民營企業的錯位競爭和差別優勢。

保持着較高的投資熱情。戶均投資近1.5億元,對外投資的行業大都是本企業產業鏈的延伸和加強,投資方式主要是內涵式、集約式的擴建和技術改造,未來三年,本市民營企業發展領域主要海外,其它地域較爲平均,說明本市民營企業發展視野更爲廣闊,對國外國內市場開拓更爲積極。

進一步靠攏現代化企業制度,管理和法人治理結構日趨規範和合理。89%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決策企業重大事項,半數以上企業由家族外控股。隨着發展與競爭的需要,採取集團公司模式的企業日益增多,數據也表明,集團公司無論在企業經營規模還是在經營效率上遠勝於非集團公司。企業重視質量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參與各種認證和透過資訊化建設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企業比較重視企業文化和員工權益,七成以上的企業建立了黨委和工會,八成以上的企業爲員工繳納了“三金”,八成以上的企業簽定勞動合同比例在100%。

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對自主研發能力日趨重視。61%透過自主開發與研製取得關鍵技術,37.8%被認定爲高新技術企業,52.3%的企業有自主知識產權,36.5%的企業自有商標收入比例100%的有146戶企業,17.8%的企業研發費用5%以上,31.8%的企業研發人員10%以上。這些表明民營企業已逐漸成爲本市經濟中活躍的技術創新主體,對提高本市整體技術水平,實現經濟轉型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伴隨着發展環境的優化和民營企業自身的轉型發展,上海上規模民營企業正健康有序地發展壯大。但是,上規模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還是存在許多不足,還需要在發展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的進一步改善。不足之處主要是:

1、龍頭企業不多,企業之間業績相差巨大

上海上規模民營企業雖然在經濟指標上呈現健康平穩發展態勢,但企業之間經營業績差距鴻溝依然明顯,極少數大企業的經營績效遙遙領先。2011年營業收入前五位企業實現營業收入佔入圍企業32.1%。前五位企業實現淨利潤佔入圍企業的37.8%。同時,本市上規模民營企業龍頭企業基本穩定,近幾年很少有新企業進入營業收入前十位,在全聯民營企業500強排序中,上海民營企業入圍數量逐年減少,從五年前的近30家可以入圍到今年只有15家入圍,降幅明顯,另外,位次也逐年降低,如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東方希望集團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500強前十名的常客在最近兩年已經很難進入前二十位。

2、受經濟危機影響,企業獲利能力大幅下降

上海民營企業還是普遍受到經濟危機影響,資本獲利能力大幅下降,虧損企業明顯增多。2011年度入圍企業人均淨利潤7.8萬元,同比負增長17.0%。與全聯上規模民營企業500強持平,這是近五年內上海民營企業人均淨利潤首次沒有領先全國民營企業500強。2011年度入圍企業淨資產收益率爲14.4%,比上年減少3.4個百分點,其中,淨資產收益率在100%以上的5戶,比上年減少4戶,淨資產收益率在50%以上的15戶,較上年減少14戶。2011年度入圍企業營業收入負增長企業81家,較上年增加161.3%,有22家企業虧損,較上年增加8戶。虧損和負增長行業範圍廣,其中紡織服裝製造業、建築業、批發業等企業居多。

3、集中在傳統產業,壟斷行業進入較少

上海上規模民營企業主要分佈在有色金屬冶煉及延加工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紡織服裝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業等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在國務院“民間投資36條”鼓勵投資的領域,上海民營企業基本都有所涉獵,但比重普遍不高,沒有一個行業超過10%,政策配套措施滯後,政策執行不到位;壟斷行業對新進入者有牴觸;壟斷行業門檻高是阻止企業進入壟斷行業的主要原因。

4、融資、人才、品牌建設等問題沒有明顯改善

近年來,在影響民營企業的制約因素中,融資難和人才短缺是民營企業反映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調研顯示,上海民營企業投資資金主要來源自有資金,銀行貸款的不到三成,資本市場融資只有3%,甚至有部分民營企業透過民間借貸籌措投資資金。在人才問題上,人才匱乏是制約企業自主創新的最主要因素,三成以上企業大學學歷員工比例低於10%的,近三成企業技術人員比例低於10%。在品牌建設上,全國知名度的品牌不多,只有10%的企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名稱,擁有中國馳名商標數量爲45項,這與蘇浙等省份相比無論是數量還是比例都處於落後狀態。

推進本市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建議

上海民營企業正處於一個重要的發展戰略期,伴隨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的日益改善和優化,爲了進一步發展壯大上規模民營企業,針對調研中民營企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形成產業集羣,發展龍頭企業

目前,上海已擁有一批較大規模的民營企業。但總體上看,這樣的大企業還不多,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培育一批具有成長潛力的民營企業,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發揮骨幹企業的輻射作用,進一步引導中小企業加強與大企業的產品配套和專業化協作。鼓勵和引導民營經濟企業集聚發展,推動民營經濟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集羣化發展。

2、拓展民營企業行業分佈,擴大民營企業市場空間

上海民營企業大多集中在傳統行業,新行業進入較少,原有行業民營企業競爭激烈,制約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上海民營企業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等大爲增強,具備進入資金和技術密集產業的能力,要按照國務院“民間資本投資36條”要求進一步清除對民營經濟的准入障礙,鼓勵和支援民營經濟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基礎設施領域、公用事業領域,鼓勵和支援民營企業“走出去”。

3、採取措施,化解融資難、人才缺乏、品牌建設等問題

銀行貸款和審貸資訊的不對接,貸款者和審批貸款者之間的資訊不對接是融資難的瓶頸問題。要將政府的有效引導、商會的誠信機制、金融機構的服務創新、市場資金的整合配置有效地結合,目前上海正在搭建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依託商會、街鎮、專業市場等貼近小微企業的機構,促進銀企對接,這是解決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有利於推動政府政策落地,滿足融資需求。

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和服務外包、物聯網、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打造引進高端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服務平臺,爲民營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和在更高平臺上的發展集聚人才。

大力引導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積極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在發展品牌經濟上求突破。

4、吸引上規模民營企業來滬發展,促進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制。

充分利用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政策優惠,吸引符合上海產業結構發展的外省市上規模民營企業投資上海,積極引進總部經濟,促進“龍頭企業”的輻射作用,加快產業羣的佈局與集聚發展。

引導上規模民營企業加強科學管理和高效運轉,提高自身競爭力。形成完善的民營企業參與國資、國企改制的運作機制,引導國資壟斷企業改變觀念,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吸引民營企業進入國務院“民間投資36條”鼓勵投資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