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企業風險再擔保體系建設探討論文

論文2.78W

在目前經濟增速放緩、需求切換和動能轉換爲特徵的新常態背景下,實體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過剩產能蘊藏着較大風險,社會融資和貨幣信貸規模回落,信貸刺激經濟增長弱化,債權市場違約事件頻發,銀行不良資產率也在持續攀升。擔保公司作爲連接中小企業與銀行間接融資市場、票據市場、信託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重要紐帶和橋樑,受經濟大環境和行業風險集中爆發的影響,業務代償風險呈現上升趨勢。目前學術界對擔保理論、業務模式、運營管理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缺乏對再擔保體系的系統研究。本文以擔保行業發展歷程和現狀爲基礎,以2001年~2016年山東省內擔保代償項目案例樣本數據爲依據,分析了目前擔保行業面臨的客戶端風險和經營模式風險,結合擔保行業從業經驗,總結歸納了擔保行業面臨的風險和自身的侷限性,說明再擔保透過發揮增信、分散功能在解決擔保行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而爲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思路和保障。

企業風險再擔保體系建設探討論文

一、擔保行業發展歷程和現狀

我國擔保行業起步較晚,1993年第一家信用擔保公司——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關於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指導意見》由原國家經貿委發佈,該指導意見明確規定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業務範圍、業務模式和擔保體系的架構。2001年,發佈《關於建立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有關問題的通知》,將信用擔保機構的試點範圍擴大至全國。此後在各級政府的積極推動下,信用擔保機構的數量和資本規模保持不斷增長,擔保貸款金額和數量迅速擴張。中國擔保行業規模在經歷了2010年~2011年的快速增長後,在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2013年~2016年擔保機構數量呈現波動下滑趨勢,其中2015年度同比下滑11.61%,擔保行業發展速度明顯放緩,擔保行業所隱含的系統性風險開始顯現。以山東省融資擔保機構數量爲例,具體變化情況見表1。

二、擔保行業面臨的風險分析

擔保實質是利用自身的信用爲資金提供方和資金需求方搭建橋樑,在整個交易行爲過程中,完成資訊流、現金流的整合,從而完成資源的配置,發揮資金融通的作用。經濟新常態下,擔保公司面臨客戶端風險、自身經營模式風險相互疊加和交織的風險。

(一)客戶端風險分析

客戶端風險是指在擔保期間內外風險源因素共同作用下,風險能量經積聚產生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和市場風險,在突破風險閾值後,經由特別路徑,依附一定載體在系統之間傳導或蔓延,致使企業利益和擔保利益偏離預期目標的現象。1.客戶端風險特徵爲了解客戶端風險基本特徵,經對2001年~2016年期間山東省內發生擔保代償的137戶企業的調研,結合當前市場狀況和數據分析,總結出以下特徵:(1)風險發生時間和行業分佈的集中度較高。風險集中發生的期間從2014年開始,2014年~2016年發生的代償金額高於過去十年發生的代償總額。這與當前宏觀經濟環境高度契合。代償項目行業分佈集中於貿易業、食品製造業、設備和部件製造業、小額貸款公司和房地產行業,行業分佈較爲明顯。(2)風險額度分佈呈正態分佈態勢。企業代償額度分佈呈現典型的正態分佈特徵。2000萬元~5000萬元擔保額度區間是最高區間。一般來說,經營規模不是衡量企業風險的因素,經營規模大不代表企業風險高,經營規模小不代表企業風險低,但擔保額度與企業經營規模息息相關。(3)風險的地域性。代償項目地域風險集中度較高,其中山東省內濟南、日照、濰坊、臨沂和濟寧等地區企業風險相對較高。應重點關注地區系統性風險、互保圈風險、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影響。(4)風險頻發引發信用危機初現。目前金融機構出於對不良貸款容忍度低、考覈壓力大等原因,對民營中小企業惜貸、抽貸嚴重,導致信用危機頻頻發生。省內中小企業爲避免發生抽貸現象,即使有還款能力也不進行還款,採用借新還舊等多種風險化解手段進行資金的融通,導致資金提供方和資金需求方的矛盾日益激烈,銀企信任關係破壞。2.客戶端風險成因從客戶端風險源來看,主要分爲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1)外部因素:首先是宏觀層面原因。從國際形勢來看,全球經濟復甦基礎仍然較弱,經濟增長疲軟,國內外市場需求持續偏弱,國內製造業外貿走勢偏弱,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仍顯不足。宏觀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企業在樂觀情緒支配下加速財務槓桿化,不斷擴大投資規模,一旦經濟逆轉或宏觀經濟政策調整,資產急劇縮水,導致資不抵債和流動性不足的狀況。其次是行業和產業政策影響。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任務中擺在首位的就是去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關鍵。受此影響國內債券市場前三季度已有23個發行主體出現實質性違約,涉及46只債券,本金或超過376億元。剛性兌付在各債券類別逐一打破,違約債權發行人從民營企業擴展到國企和央企,違約行業集中於產能過剩行業,如煤炭、鋼鐵、太陽能、金屬與採礦等行業。而在此之前,中國債券市場超過10年未發生過實質性違約。再次是區域因素影響。山東省內企業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佔比較高,一方面,金融資源匹配傾向性較爲明顯,目前很多金融企業處於資產質量的考慮,對民營企業抽貸、壓貸、惜貸嚴重,大量優質金融資源分配到大型國有企業。另一方面,國有企業除金融資源較爲豐富外,體量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強,在市場競爭中也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最後是配套機制建設影響。不完善的信用體系、漏洞的抵質押融資登記制度,使得中小企業失信的成本較低,也是違約頻發的原因。(2)內部因素:企業自身因素導致發生風險的原因較爲複雜,透過數據整理和分析歸納了以下15種風險成因,具體見表2。因主要是前八項,金額佔比88.54%,戶數佔比81.76%。下面重點分析前八項的風險成因:互保圈風險的傳導。互保企業出現風險往往引發銀行對互保圈內所有企業的抽貸,進而導致互保圈風險快速蔓延,企業資金鍊斷裂發生實質性違約。借貸資金用途改變導致風險發生。借款人改變貸款用途,用於投機性業務、資本運作、以流動資金名義申請貸款實際用於固定資產投入等,都會帶來較大的風險隱患。銀行抽貸造成的影響。目前傳統制造業的風險較高,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經濟和政策衝擊較大,有些金融機構爲防範和控制風險,對企業抽貸、壓貸,讓其提前還款並不再續作,導致企業進一步陷入困境,進而逐漸喪失外部融資能力,加速風險的爆發。投資擴張風險。企業大幅舉債、盲目擴張,但是投資的項目收入回款慢或效益不達預期,從而導致現金流緊張,償債能力大幅下降。實際控制人因素引發代償。實際控制人由於涉嫌賄賂、非法集資和民間借貸被逮捕或者跑路,導致經營不能持續,引發融資風險。民間借貸風險。企業涉嫌民間借貸引發債務糾紛,進而導致資金鍊斷裂。自身經營不善原因。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經營戰略或決策的失誤,使經營資金良性運轉的機制被打破,造成資金鍊的斷裂。公司治理因素。該風險主要來自於企業自身管理層,如管理層的頻繁變動、股東的權利內部鬥爭、權力尋租等,都會對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產生不利影響,進一步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及債務償還。

(二)擔保行業經營模式風險

擔保機構應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而生,承載着服務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和重要使命。擔保行業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擔保行業自身經營模式存在以下侷限性:1.擔保機構資產規模偏小,行業盈利水平偏低。擔保機構是金融行業的從屬經濟主體,目前商業模式沒有被充分認知,行業價值未得到充分認同。保費收入和承擔的風險不配比,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根據統計數據分析,2016年全省擔保機構數量相比2013年下降了17.35%,在保責任餘額相比2013年下降了約4.34%。2.銀擔合作不夠順暢,權責不對等。在開展業務合作時,擔保機構在向銀行繳納業務保證金的同時仍要承擔100%的風險,權責嚴重不對等。經濟新常態下,與擔保機構開展合作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更趨謹慎,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提高擔保機構的業務准入門檻;二是總量控制額度,暫停與擔保機構開展新業務合作;三是透過增加保證金比例、降低業務放大倍數上限等措施,提高與擔保機構的實質合作條件。3.擔保機構普遍缺乏資金補償和風險分散機制。擔保機構收入來源單一,主要來源於擔保費收入,在經濟下行時期擔保費收入無法彌補代償損失,導致其資本規模難以擴大,資金補償和風險分散機制的缺乏使得擔保機構的可持續經營受到較大的挑戰,嚴重製約擔保公司的發展壯大。4.擔保行業屬於高風險行業,風險管控能力是其核心競爭力。目前擔保機構的業務經營範圍狹窄,大部分擔保機構風險識別手段和風險防範能力較弱,缺乏有效的對衝技術和轉嫁措施,一旦面臨宏觀經濟下行等系統性風險,擔保機構的代償壓力急劇上升,從而引發流動性風險。未來在客戶端和自身經營風險的共同影響下,擔保行業面臨分化趨勢加劇、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的現狀。

三、再擔保體系建設的實踐路徑

經濟下行時期,在內外部風險的共同影響下,擔保行業的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如業務擴展受阻、代償風險上升、銀擔合作難度加大等問題。擔保機構迫切需要政策性再擔保機構在風險管理模式、信用增信、資金支撐和行業體系建設方面爲其提供保障,基於此再擔保機構應運而生。

(一)再擔保和再擔保體系的含義

再擔保是再擔保機構利用自身信用,爲保障擔保行爲的實現而對擔保機構進行的擔保。再擔保是擔保機構分散和轉移風險的重要方式(具體業務模式如圖1所示)。再擔保體系建設是指再擔保機構利用股權結構、以再擔保業務合作爲紐帶,建立再擔保、擔保層次分明的擔保體系架構,發揮資訊集聚、資源配置、要素優化、資金整合等優勢。

(二)再擔保體系建設的作用

自2007年第一家再擔保機構成立至今再擔保行業已經發展9年,透過發揮再擔保的增信、分險、引領等作用,擔保機構的資本金槓桿效應不斷放大,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穩步提高。特別是在近幾年“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隨着山東金融改革層層深入,再擔保體系爲解決擔保行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1.再擔保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再擔保主要發揮政府政策導向作用支援擔保機構發展,透過再擔保審慎監管,在機構准入、資本金補充、風險管理、業務開展等方面強化約束,建立統一規範的再擔保體系,提升整體行業公信力。2.再擔保發揮風險分散作用。透過開展分保、聯保等再擔保業務,構建擔保體系與銀行體系總對總的合作關係,將極大推動擔保機構與銀行建立順暢的合作關係,促進擔保機構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和全面風險意識,充分發揮優質擔保機構的集聚效應。3.再擔保具有資訊共享功能。一是有利於在再擔保體系內部建立客戶資源共享池,形成統一的風險控制標準。二是識別並及時共享信用記錄不佳的客戶資訊,降低體系成員間共發性、傳遞性風險。三是透過共享的客戶資料,可以提高擔保業務運作效率,使現有的體系成員間合作更緊密,提高同行內的競爭力。四是有利於社會化信用體系的逐步建立。資訊共享機制有助於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立,同時建立銀行等資金來源提供者與中小企業之間良好的信用關係,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觀念,從而促進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及完善,進而達到防範風險的良好效果。

(三)再擔保體系化解風險的對策和建議

1.風險識別。風險來源於事物的不確定性,對於擔保行業而言則主要來源於客戶端、市場的資訊不對稱因素。再擔保體系透過股權關係、以業務合作爲紐帶形成較爲穩定的體系架構,透過擔保機構自下而上形成風險資訊清單的彙集,透過再擔保公司的整合和分析,打破資訊孤島,形成自上而下的區域風險數據庫,用以指導擔保機構對於行業政策、市場狀況、互保情況、經營變化、信用數據等各種風險資訊的判斷,從源頭提高識別風險能力,做出正確的項目決策,優化資源配置。2.風險控制。風險控制的關鍵在於制度、標準的確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運用。再擔保依託資源、人才、資訊優勢,透過建立標準化的流程、制度和指引,創新業務品種和風險緩釋措施,建立風險控制指標,形成地區經營策略和風險管控策略,倡導風險文化,規範擔保業務流程,嚴格擔保審查程序,實行企業信用評級制度、執行監測制度、代償及債務追償制度等加強風險管理,從而有效控制擔保業務操作過程中的風險,形成完善的規避和分散風險機制。引導在再擔保體系內擔保機構合法、合規、穩健地開展業務。3.風險分擔。當擔保機構的業務發生風險時,再擔保在一定的比例內承擔代償責任,爲擔保機構提供資金支援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降低擔保風險對擔保行業的震盪幅度,克服擔保行業風險和收益不配比的弊端,幫助擔保機構提高資產流動性。以山東再擔保爲例,目前現有100家體系成員,合作機構近60餘家,覆蓋全省17地市。山東再擔保以再擔保體系平臺爲紐帶,透過創新再擔保業務產品和模式,借力市場化手段融合全省擔保資源,推動全省擔保行業的規範發展。2015年度新增擔保、再擔保額達到276億元。助力省內中小微企業和擔保機構的發展,實現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應。“安微擔保模式”表明,政府投入1億元財政資金可撬動100億元貸款注入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銀行信貸敞口較自主發放貸款下降80%,融資擔保機構的風險承受能力提升2.5倍。因此,面對經濟下行和代償壓力交織的形勢下,政府加大對再擔保的投入,增強再擔保體系建設的力度,構建一個層次多元、結構合理、風險控制能力完備、效益良好的再擔保體系,符合擔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可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劉新來.信用擔保概論與實務[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2]趙愛玲.中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王鵬.構建以省級再擔保爲核心的融資擔保體系[J].中國擔保,2016(04).

[4]姜焱.融資性擔保機構擔保業務模式及風險淺析[J].中國商界,2013年(07).

[5]朱永揚.我國再擔保體系建設[J].中國金融,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