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職校園文化人文素質教育思考論文

論文8.68K

【摘要】當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觀念落後、特色缺失、積澱不深,與其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於認識上存在誤區,定位不夠明確,以及操作方面的偏差。本文以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爲例,透過深厚文化積澱來彰顯職教文化;傳承創新精神來弘揚特色文化;轉變育人觀念來引領榜樣文化,三個方面來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探索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校園文化人文素質教育思考論文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高職;校園文化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特色決定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內涵、方向和路徑。目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均試圖引入企業文化、行業文化等元素來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忽視對於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儘管目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較大成績,但還存在着不少問題:引入的企業文化、行業文化基礎較薄弱,校園文化觀念相對落後;重視對學生的技能培養,相對輕視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千篇一律,辦學理念比較模糊;文化積澱不夠深厚,突擊建設痕跡明顯。因此,必須積極構建適合高職教育的並有着自身特色的,人無我有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既要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修養培養,也要提高學生與所學的技能和職業相對應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起源於八十年前的內思進階工業職業學校,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探索和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機電特色職教文化體系,培育出獨特的雨耕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着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凝心聚力,確保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深厚文化積澱,彰顯職教文化

1.1融合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自建校以來,始終以職業教育爲己任,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滲透着實業報國的思想傳統。近年來,學院在國家骨幹院校建設中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內在契合點,建立“校企共融、文化共育、價值趨同”的文化交流平臺和基於“情感和文化融合”的`溝通機制,制定了《校企合作文化建設方案》。圍繞辦學方向,辦學目標,注重“校企結合”,課堂銜接車間,工學結合,產學研結合;先後與奇瑞公司、美的集團、集瑞重工等知名企業合作開展“訂單班”,把企業文化帶進課堂規範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管理,讓學生提前感受到企業對於人才在人文素質方面的要求。學期開學在校園醒目地方學懸掛“走進校園是爲了更好地走向社會”等標語,實訓室佈置植入企業車間文化元素。各系部按照各行業、各專業的不同職業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走進企業活動日”等特色活動。透過課堂教學、各類講座以及和主題班會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觀以及就業觀,培育學生的職業操守,努力適應社會一線的需要。

1.2貫通技能教育與人文教育

學院工科專業集成度高,且大多數屬機電製造類。畢業生情況調查顯示,企業對畢業生專業素養給予充分肯定,但對他們的人文素養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針對這些建議和意見,學院大力推進“素養教育進課堂”,開設禮儀儀表、品德修養等人文素質選修課,促進技能訓練和素養培育二者的緊密融合,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讓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感受和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學院還開展了“校園文化藝術大講壇”系列活動,五年中邀請知名學者專家開展文化講座百餘場。同時,學院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組建了人文管理系,此後陸續開設了一批文科類專業,設立的文科類專業諸如應用英語、物流、市場營銷等專業也都注入了機電特色,這種個性化特色培養,使得學院在就業中更有競爭力,在崗位上更易成爲全方位複合技能型人才,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1.3透過競賽文化進行素質教育

學院堅持技能競賽與教學改革、學生的素質教育同步,注重提升技能和塑造品質兼顧,透過競賽培養師生的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敢爲人先的競爭精神,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學院的競賽文化體現廣泛性、多層面、交叉性、團隊性。一年級是選拔團隊,二年級是參賽團隊,三年級是教練團隊,各專業、各班級都有競賽團隊,團隊可自主選擇指導老師,團隊人員可突破系部專業的界限。如,2014年獲機械裝接國賽一等獎的團隊就是兩個系學生組成的團隊。透過團隊培養、教師指導、相互學習,學院技能競賽文化輻射功能不斷增強,學院品牌效應得到提升,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得以增強,行業企業參與度也不斷加深。

2.傳承創新精神,弘揚特色文化

2.1傳承雨耕精神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老校區坐落於安徽省蕪湖市雨耕山,建校八十載,逐步形成了獨特的雨耕精神,即負重前行的進取精神,忠於實業報國的堅守精神,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以及兼收幷蓄的學習精神。學院食堂前校園“雨耕”的銘石,每年一次以“雨耕”爲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校友返校的“雨耕”論壇。院精品社團大學生記者團還出版了《雨耕山下》等期刊。學院還透過人文講壇,採集知名校友資料,徵集和整理實物文獻,精心策劃校史館,拍攝紀錄片等方式講述校史、景觀、學校發展、校園風貌和勵志故事等,讓廣大師生關注學院辦學理念、文化特色、發展脈絡以及核心價值觀等。如徐文傑、吳威等自強之星和道德模範等典型走向講臺講述機電好故事、人生好華章,以核心價值觀引領廣大學生的思想。學院成功舉辦多屆師生書畫、攝影、科技作品展,每屆展覽收集各類作品均超過120件。繁榮的社團文化活動不斷充實着雨耕精神,學院34個大學生社團伴隨着學院發展和不斷創新雨耕精神。另外,由於機電行業的從業人員需要強健的體魄,學院重視將體育元素植入雨耕精神中,彰顯出力量之美。學院學子在各項賽事中頑強拼搏,成績可喜,學子的人文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2.2豐富雨耕精神

學院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教育廳關於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學素養教育工作的意見》精神,借鑑江浙發達地區校園文化建設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兼收幷蓄,開展文化交流。一是“文化走出去”。透過派遣交流生等方式加強與臺灣高校間的校際交流與合作,開展人才培養和文化的交流。重點圍繞與臺灣新竹縣私立內思進階工業職業學校間的歷史淵源加強兩校之間的合作。2013年11月,學院與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協議,共建校園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推動皖臺教育與文化交流的深入開展。二是“文化引進來”。我院長期與蕪湖書畫詩詞研究團體聯合開展各類人文講座、培訓、藝術活動等,讓高雅藝術進校園、繁榮校園。如近年來學院主導參與了“人文耀眼弋江”、“高雅藝術校園展演”等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提高了師生人文素質,提升校園文化內涵。

2.3創新雨耕精神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地處的安徽省蕪湖市,是一座開放包容和不斷創新之城,學院與蕪湖現代化建設、發展和改革開放相伴相生、一路前行。學院一直以“產學互動,能力爲本,創新創業”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特色,不斷創新和發展着雨耕精神,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助力行業企業科技開發與創新。爲了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下設的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爲全院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指導。不斷完善《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並投入專項資金建設服務載體。學院設立了每年10萬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專項資助經費,投入近百萬元建立了“安徽省AA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新工作室”和“大學生創業模擬實訓室”。經過努力,學院孕育了爲數衆多的創新創業先鋒,積澱了豐富的創新創業文化。學院先後獲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示範校”、“全國高職高專創新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3.轉變育人觀念,引領榜樣文化

3.1優秀教師“傳幫帶”引領機電文化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學院加大師資培養力度,開展教壇新星、骨幹教師、教學名師、專業及學術帶頭人評選及培養工作,逐步建設好政治素質硬、業務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文化傳承好的教師隊伍。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爲完成學院的育人目標、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爲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充分發揮我校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快新教師成長的步伐,學院爲新入職工作的青年教師安排導師,採用“導師帶徒”的方式,充分發揮學校優質師資的優勢,更好地起到傳幫帶的作用,以縮短新教師的成長週期,促進新教師幸福成長。

3.2教師指導、朋輩師範創新創業文化

學院教師引導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興趣,培養科學的學習和思考習慣,組建了由創新創業教育教師以及企業、專家組成的“創新創業導師團”對學生創新創業進行指導。學院邀請了一批傑出校友、優秀畢業生以及創新創業典型爲廣大學生開展“我的青春故事”、“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等報告會,直觀的讓學生了解到人文素質在創新創業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姚海濤.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務[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成濤.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D].湖南:湖南大學,2011.

[3]蓮花.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以內蒙古高職院校爲例[D].內蒙古:內蒙古大學,2013.

[4]馬瑩.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