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科技的論文範文4篇

論文3.03W

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有關科技的論文,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科技的論文範文4篇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摘要: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革新,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着經濟的進步。科學技術的出現給人類社會和生活帶去了較大的好處,逐漸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便利了各種社會形勢,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科學技術也讓社會環境受到了影響,各種科學技術的出現讓環境面臨着災難,從而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本文中,筆者對科學技術的發展給環境帶去的影響做了相關的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以科學技術改善環境,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同時也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關鍵詞:科學技術;發展;環境;影響

引言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援,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給社會生活帶去了便利,但同時也給環境帶去了不利影響,作爲現代社會的一員,有義務去保護環境,實現生態平衡。一方面,科學技術在改變着人們的生活居住環境,改善了交通、通信等等的方式,促進了整個社會向着高科技化方向發展;另外一方面,科學技術的興起也讓社會環境受到了影響,導致了部分地區出現生態不平衡,動植物瀕臨滅絕的現象,這些現象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科學技術的出現,因此,這就需要人類合理的利用科學技術,同時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於整個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此來起到保護環境和改善生活的作用。

一、科學技術對環境的有利影響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在新的發展時期,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和創造的第一生產力。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已經成爲了經濟的驅動力,各個國家也在不斷的推進科技創新,以科學技術來推動整個國家經濟的進步。在我國也是如此,難以離開科學技術的支援,我國在大力支援發展科學技術,並且也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號召,以此來推動我國經濟的進步。在現代社會中,社會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援,科技已經永存在人類的生活和工作中,人類也需要利用科技來生存和發展。所以,科學技術作爲整個社會的第一生產力,對於經濟、政治、人文、環境等等都有着一定的有利影響。

2、科技發展改善人類生態環境

科學技術不僅僅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可以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合理的利用科學技術可以實現生態環境的改善,因此,對於整個社會都是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我國合理的利用科學技術對一些稀缺資源進行開發,增加了我國的可用資源,實現資源的多樣化,滿足我國經濟對於資源的利用。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生態環境也受到了影響,而科學技術就利用較好的科技去改善生態環境,例如在空氣污染方面,相關的部門就利用科學技術去改善環境中二氧化碳和塵埃含量;在工業污染較重的地區,也利用科學技術去改善環境和污水等等方面,讓人類生活在乾淨的地球環境中。氣候的變化、資源的稀缺浪費等等問題的出現都有利用科學技術去進行改善,利用科學技術可以讓人類減少對大自然的索取,從科技方面去探索新的資源,改善整個社會的需求所向,實現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

二、科學技術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對於任何事物的興起和發展都對整個社會起着有利和不利的影響,對於科學技術也是如此,科學技術的利用雖然給社會經濟和環境帶去了有利的影響,但是同時也給整個社會的生態環境帶去了不利影響。人類過分的利用科學技術去開採地球環境,導致了生態失衡,最終受到影響的還是人類自身,在使用科學技術的時候,的確有給人類帶去了好處,但是大多數人都只是看到了好的一面,科學技術對環境的開發給社會帶去的破壞遠遠比人類想象的要多得多。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使用,科學技術帶給整個社會的危害將會大於好處,科學技術所產生的破壞性也會隨着時間的發展而越來越明顯。例如,在農業上使用科學技術,在短時間內的確增加了農產量,讓整個社會的人類得以生存,但是從長期上來看,對農產品所使用的農藥、化肥等農業科技會讓水質、土壤受到影響,而且過於使用農藥去殺害害蟲的時候也讓益蟲的生產受到了危害。隨着對社會的征服力度增強,對於自身生命的追求慾望也更加強烈,因此,許多的醫學院開始利用科學技術研製醫藥品,以此來保證人類的生命健康,而過於的採用這些技術最終導致了人口加劇增加,人口的增加只會導致人類對社會的需求也將增加,最終就會去對環境採取更加強烈的開採和索取,影響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科學技術對於環境的不利影響在隨着時間的延長不斷的展現出來,全球變暖、動植物滅絕、核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等等這些都是與人類過分的使用科學技術有關係。

三、結

綜上所述,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人類需要認識到科學技術對於整個社會的有利和不利影響。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如果人類過分的使用科學技術只會導致環境遭受破壞,最終影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地球環境與人類是一個整體,人類需要利用科學技術去改善環境問題,而不是利用科學技術去製造更得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何秋潔.科學技術對環境影響的必然性及對策思考[J].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3)

[2]王振軍.關於科學技術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及其解決方法[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03)

[3]王鳳珍,熊嶽平.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環境危機的凸現[J].齊魯學刊.2007(03)

科學技術發展及房地產檔案管理分析

摘要】本文分爲四個部分,分別從構建完善的檔案數據庫;做好組織建設;加強基礎工作;提高管理者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對科學技術發展與房地產檔案管理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爲相關的檔案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科學技術;房地產檔案管理;發展

引言

計算機網絡技術爲房地產管理工作開闢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也使房地產管理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以前我國房地產檔案一直是手工記錄的工作模式,而在引入計算機網絡技術之後,檔案管理開始向着自動化、資訊化的模式轉變,這不僅大大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了檔案管理的質量。可以說科學技術的發展,爲房地產檔案管理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普及提供了前提,而這也是時代的發展與房地產檔案管理改革的必經之路。

1.構建完備的房地產檔案數據庫

科學技術推動了房地產檔案管理的發展進程,使得房地產檔案管理進入了現代化階段,與傳統檔案管理不同,科技背景下的房地產檔案管理呈現出了很多新的特點;數字化的資訊形態,對設備的依賴性、資訊與載體的相分離性、資訊的易更改性、資訊的共享性等等。因此,必須要建立一個完備的檔案資訊數據庫。就檔案管理而言,從科技資訊的原始收集、儲存、整理、檢索、利用做起,再將這些資訊輸入數據庫,實行全國聯網,做到資源共享。這樣能夠充分保障檔案的利用效率,也更有利於資訊管理。

2.抓好組織建設,完善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中的檔案管理工作也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使檔案管理人員能夠在這種管理制度下明確自身崗位職責,進而在管理制度的要求下做好檔案管理工作。檔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以抓好組織建設爲基礎,不斷完善相關管理方案和管理制度,確保將主要工作落實到個人。作爲檔案管理小組的主要領導成員,需要按照實際檔案需求以及檔案內容,及時對各領導進行任命,這種人員的任命方式,有助於管理制度的完善,保證了相關領導以及個人能夠按照上級的命令執行任務。檔案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滿足制度統一、計劃完整、檢查仔細、交流方便等原則,讓完善的管理制度更加方便各部門進行工作。檔案工作內容的建立,需要高層領導嚴格把關,以企業內部的`發展和管理要求爲基礎,在滿足前瞻性的同時,整體工作內容應更加積極主動,併爲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檔案工作應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領導也應加強對檔案工作的管理意識,保證在對不同管理制度實施的過程中,能夠以強大的制度制約每一位工作人員,對出現錯誤的人員進行處罰,讓檔案完善工作變得更加順利。高層領導應結合現代網絡技術,不斷完善檔案管理內容和管理要求,確保最終完成的檔案管理計劃能夠更好的應用於實際,爲日常的工作提供幫助。

3.加強檔案基礎工作,基礎與科技並存

由於在長期經營和管理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會堆積不同年份不同人員的檔案資訊,在對這些資訊進行完善和管理的時候,需要管理人員具有吃苦耐勞的能力,並具有長期工作的意識,保證按照管理體系內容,積極完成上級領導分配的檔案管理工作。由於領導所制定的檔案管理制度,在實際工作中能夠讓管理辦法變得更加科學合理,並對許多人員有一定的管理和制約作用,這也進一步保證了檔案管理工作的嚴謹性與可靠性。檔案資訊需要及時被利用,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而在應用之前,需要指派專業人員對檔案資訊進行管理,並及時整合最新的資訊內容,完善原有的檔案資訊。上級管理部門應對檔案工作加大監管力度,確保管理人員能夠按時完成規定的工作,並要求管理人員簽訂保密協議,以免重要檔案資料外漏,對企業的長久發展造成影響。

4.加強管理者培訓,強化隊伍科技能力

由於檔案管理工作是一個複雜且制度嚴格的崗位,因此,領導在對管理人員進行挑選時,需要對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進行考察,確保這些人員具有較高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管理素質以後,才能留在企業進行培訓。爲進一步提高這些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企業需要不斷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並指派專業的管理負責人加強對這些人員的培訓工作。在聘用專業管理人員以後,需要對這些管理人員的個人能力進行測試,按照其能力範圍進行崗位分配,確保合理的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人員應及時完善個人資訊,不斷提高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爲保證對各部門之間的檔案資訊進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歸納,要將檔案管理人員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指派負責特定檔案資訊的管理人員,並嚴格遵守保密協議。另外,引用外國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管理設備。對於管理方法,特別是對於管理流程的把控,要多進行交流和模擬,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分類和歸檔,在查詢這些檔案時能一目瞭然。同時,要建立統一和快捷的登入系統,這一系統不僅要保障檔案資訊的安全,更要使資訊的查詢和利用變得高效、方便。檔案管理人員需要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保證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檔案的收集、整理和分檔處理工作,並不斷提高個人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企業內部應定期舉辦培訓班,有針對性的提高這些檔案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對個人進步較小、管理能力逐步減弱的人員,將撤離其本崗位,並指派更有能力的人員完成崗位人員交替工作,確保企業在長期發展時擁有堅實的後盾。

結束語

檔案管理應滿足規範化、制度化的要求,管理人員也應按照企業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不斷提高個人管理能力,讓企業能夠向更廣闊的市場邁進。房地產行業檔案管理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需要藉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並構建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檔案管理者要從強化自身管理理念與現代化管理能力入手,爲科學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普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樂景芳.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房地產檔案管理工作小議[J].四川水泥,2017(02).

[2]王晶.基於“互聯網+”環境下的房地產檔案管理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6(22).

[3]國一鳴.淺析房地產檔案的價值及其開發利用[J].才智,2016(16).

科學技術研發及成果推廣轉化問題

摘要:本文對以往農業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轉化進行研究,總結目前各地區的在成果轉化方面存在的問題,梳理出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並就這些不足提出相關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技術成果;推廣轉化;建議

1引言

依靠技術進步等非物質因素的農業經濟增長則是具有新型農業的內延式增長特點,不僅能夠充分利用物質資源進行生產,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與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相比,等量的資源可以生產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產品,對環境造成的亞力及污染程度遠小於資源密集型的傳統增長方式。在我國各個產業經濟發展遇到瓶頸,依靠技術進步的內延式增長成爲必然選擇,也農業產業轉型的發展方向。

2科技研發及成果推廣轉化的相關問題

進入21世紀後,我國開始重視科學技術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經濟發展戰略[1],科技進步對各省、各地區的經濟增長貢獻越來越大。天津、上海、北京等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的貢獻率達到了59%左右,科技進步的成果轉化相對成熟;但是中西部省份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卻普遍偏低,在大部分集中在50%上下,少部分還達不到40%,農業科技的研發及成果的轉化推廣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可見,在重視農業科技的研究開發的同時,如何對農業新技術進行推廣轉化也是重中之重。其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普遍不均衡,地形地貌及觀念問題使得農業技術推廣存在難度,例如農業種植的收割機只能在地勢相對平坦的地區進行廣泛應用,山地、丘陵地區並不能適用;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由於農業產業存在投入大、見效慢的特點,地方政府往往更願意將資金、設施建設等投入到第二、三產業中;農業產業的相關資訊服務、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很多地方並沒有完善的科技服務平臺,不能爲農村農戶提供有效的技術知識普及,農戶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天災、人禍、蟲害等對農業生產在成的損失往往由農戶自己承受,農業類商業保險等避免規避風險的措施沒有得到廣泛扶持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的專利並未得到有效保護,政府在保障相關專利權益人的檔案、條例的實施上,存在意識淡薄、力度不足的問題[2]。

3相關對策及建議

針對上述農業科學技術研發及成果推廣轉化存在的問題,在進行研究總結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1)政府需要加強政策支援力度。需要糾正重工輕農的思想,一個地方的整體經濟發展不能中考第二、三產業,第一產業作爲人們生產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促進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發、推廣及轉化;在資金借貸方面,對進行自主創新的企業、機構放開借貸條件,並減免他們的稅收,有效的保障科技研發能夠順利進行,分擔他們的創業風險;還可以對高校、研究機構、試驗基地、推廣轉化平臺進行整合,搭建一體化服務體系;此外,還需要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切實保障科技研發人員、企業的專利權利,保證企業、機構保持充分的研發積極性;在農業生產風險機制上,大力推動銀行開發農業借貸服務,以及推動相關農業項目保險業務的推廣,有效地減輕農民、企業生產的壓力,降低他們的生產風險[3]。2)需要加強對農業科研、推廣人才的培養。大部分科研人才源於各大高校,所以應當對相關農業專業研發人才需要進行專業化培養,由於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發常常需要實際實驗操作,因此需要培養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真正實現培養出來的人才能用、可用;在進行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及推廣問題上,企業及政府方面需要培養一批專業人才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採用專業人員對農村農民進行專業指導,這樣可以有效地將新技術應用於實際生產中。3)對農業知識匱乏的農村農戶需要進行專業培訓。在農業生產中,需要依靠大量的農村人員,他們普遍知識水平偏低,年齡偏大,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進行新型農業技術的推廣時,需要政府進行引導,派遣相關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培訓講解,並及時處理他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莉俠,張睿,林建永.1990-2009年三大都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測算及比較[J].中國科技論壇,2012(11):104-109.

[2]周兵,冉啓秀.科技進步對西部農業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07(8):24-26.

[3]王小麗.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3,34(3):59-62.

農業科學技術貢獻率測算方法

摘要: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中農業科學技術進步尤爲重要,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夠實現農業產業由傳統資源投入型向集約型生產方式轉變,從外延式增長過渡到內延式經濟增長。本文對以往農業科學技術貢獻率的測算方法進行研究,總結目前應用較爲廣泛的研究方式,意在爲如何研究農業科學技術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進行梳理。

關鍵詞:農業產業;技術進步;貢獻率;總結

在中國加入WTO後,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競爭環境,與國外大型農業企業相比沒有優勢,因此,必須要轉變我國農業產業的生產方式,向依靠科學技術的內延式生產轉變,以高效率、高產出、低成本的農業生產爲發展方向,適應國際化趨勢,保證我國農業產業的競爭力。

1科學技術進步的貢獻率的相關研究

農業科學技術進步可以分爲狹義和廣義,狹義的農業科技進步只包含自然科學技術的進步,包括農業科技的創新以及對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等;廣義的農業科技進步還包括政府政策、管理水平的提升的因素[1]。在以往專家學者的研究中,針對科學技術進步如何影響經濟增長,以及對經濟增長所做出的貢獻做了一些系列研究,例如:周方深入研究了技術進步的內涵,將索羅模型中的科學技術定義爲狹義的技術,在排除資本、勞動力要素以外的技術定義爲廣義的技術進步,修正了索羅模型,提出科學技術進步應當包含索羅式技術進步、資本增密式以及規模經濟式三種方式;趙達薇透過改進的索羅模型,測算了我國工業經濟增長中1953-1993年人力資源的貢獻率;同時,徐瑛將資本空間密集、人力資本和產業結構變化三個變量融入改進的索羅技術進步模型,測算了我國1987-2003年的經濟增長中技術進步的貢獻率;徐會奇採用C-D生產函數模型對農業技術進步的貢獻率進行了研究,採用1995-2008年相關數據,測算狹義的農業技術進步的貢獻率,得出農業經濟增長的外部性顯著。這些有關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研究,有利於研究農業技術進步在農業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因此,我們可以將測算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率的研究方式分爲基礎模型式和經驗模型式兩種。

2基礎模型式

基礎模型式通常包括C-D生產函數、丹尼森的增長因素法、索羅餘值法以及數據包絡法等。其中索洛餘值法簡單易操作,被廣泛採用,國內學者以及農業政府部門在測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時常常採用這個方法[2]。它時在C-D生產函數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來,將技術進步、物質資本投入和人力資本投入作爲自變量,農業產出作爲因變量,進行指數化建立等式,其中資本、勞動力因素的指數分別代表物質資本產出彈性和勞動力產出彈性;在加入時間序列因素,就可以經過數學變換將農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表示爲經濟總進步率減去物質資本、勞動力的貢獻率的差。這裏面的關鍵則是求出物質資本、勞動力投入的產出彈性。

3經驗模型式

經驗模型式是對農業物質資本、勞動力投入的產出係數彈性進行直接推導,在假設規模報酬不變的情況下即物質、勞動力的彈性值之和爲1,利用馬克思的勞動力價值理論,分解農產品價值,測算各要素的彈性係數[3]。具體爲把農產品的價值表示爲商品的可變資本、商品的不變資本以及剩餘價值之和,在整個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不變資本僅發生價值的轉移,沒有價值增值;在可變資本中,其一承擔物質原料到農產品形成的中間完成者,其二維持勞動的持續進行,其三則是生產剩餘價值。因此,可以把農產品的價值分爲不變價值和可變價值兩個部分,不變價值由物質資本形成,可變價值由勞動力和農業科技進步實現的。在經過相關假設和數學推導,就可以將農業科學技術進步貢獻率表示爲1減去物質投入、勞動力投入貢獻率的差。

4結束語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在可以取得相關數據以及資料時,採用基礎模型測算要素的產出彈性,進行農業科學技術進步貢獻率的測算比較方便有效,既有數據支撐又有模型基礎;而在缺乏相關數據或者數據不是很可靠的情況下,可採用經驗模型式進行要素彈性的估算,這樣可以避免數據不再帶來的測算偏差。因此,對農業科學技術貢獻率進行測算時,需要針對實際情況而採用不同的模型方式。

參考文獻:

[1]周方.科技進步及其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測算方法[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7(1):36-40.

[2]徐瑛,陳秀山,劉鳳良.中國技術進步貢獻率的度量與分解[J].經濟研究,2006(8):93-103+128.

[3]苗瑞雪.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以此推進現代農業發展[J].南方農機,2017,48(8):114.

標籤: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