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語文課堂人文性研究論文

論文1.57W

一、教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提高人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堂人文性研究論文

小學階段,語文教師扮演着重要的啓蒙者角色,影響着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呼喚人文性的迴歸,必須從教師轉變觀念做起。傳統的應試教育中,小學語文片面重視工具性的實現,教師很少關注人文性的滲透。語文教師應當從兩方面着手,其一,更新教學觀念,認識到滲入人文性的重要作用。這要求教師從應試教育的藩籬中走出來,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而不是一架架學習的機器。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獨立的個性與健全的人格。其二,教師要重視自身修養,提高人文素養,從而起到感染學生的效果。語文教師在小學階段扮演着重要角色,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爲學生的模仿對象,因此教師務必提高人文素養,真正做到關愛學生、呵護學生,發揮榜樣作用與示範作用。

二、積極創造生動的教學情境,營造溫馨和諧的人文氛圍

新課程改革以來,情景教學法以生動性、直觀性等優勢備受師生青睞。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的能力欠缺,他們對一些抽象詞語,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缺乏足夠的感知與理解。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入人文性,僅憑單一的口頭說教是很難實現的,久而久之,還可能導致學生的厭煩心理。爲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創設生動、直觀的人文教學情境,從學生的感知能力與理解基礎出發,潛移默化中滲入人文性。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四組課文時,這是一組以“環保”爲主題的文字,包括《只有一個地球》、《大瀑布的葬禮》、《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與《青山不老》。環境保護是當今世界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議題,但是小學生缺乏足夠的人生經驗,他們對環境惡化的現象不一定有切身體會。爲此,教師可以藉助資訊技術多媒體,先展示一組反映世界各地優美風光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審美體驗;再展示一組環境惡化的圖片,引發學生對環境惡化的感知。透過這種直觀、強烈的對比,學生環保意識的形成便水到渠成。

三、挖掘語文教材的人文內涵,適當進行情感薰陶

語文教材的編寫既尊重了語文學習內容的系統性,又體現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也是滲入人文性的一大平臺。然而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着只重視傳授語文知識的現象,如肢解文字、忽視對文字內涵的感知。因此,語文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挖掘語文課本中的人文內涵,適當進行情感薰陶。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時,這是一組以“親情”爲主題的文章,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繫密切。因此,教師不能停留在識字教學、劃分段落、總結大意上,應當細讀文字,帶領學生感悟文中嚴父慈母的愛,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恰當引導,使學生聯想家庭生活,感悟父母對自己深深的愛與呵護。

四、豐富語文教學形式與手段,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語文學科內涵豐富,對學生來說,應當是一方多姿多彩、生動活潑的世界。然而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照本宣科、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很難體會語文學習的魅力。學生好奇心、想象力與創造力受到了阻礙,人文性的滲透缺乏豐富的渠道。爲此,教師應當豐富語文教學的形式與手段,激發兒童的參與興趣與熱情,在自主學習中感悟語文的人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