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低年級學數學觀察能力培養論文

論文1.38W

數學觀察力,是新課標中提出學生應必備的一種重要數學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開始。要使這一階段的培養達到較好的效果,不但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的訓練,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時機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即必須做到觀察內容的指導,觀察順序的引導和觀察方法的訓練。

淺談低年級學數學觀察能力培養論文

一、觀察內容的指導

1。觀察物體數量的多與少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材中蘊含着豐富的觀察內容,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主要依賴兩種經驗前提,一是已有的觀察方法;二是舊有知識基礎。學生觀察物體數量的多與少,首先從觀察單一物體數量的多少入手,然後逐步發展爲不同類物體分類數量的多少,最後還要訓練學生能從不同角度將物體分類數數。例如,一年級第一學期教材第35頁,這幅圖把10個方塊分成二部分,有幾種分法?首先我和學生一起進行觀察,然後讓學生擺出10個正方體分成兩堆,這時我們就可以邊觀察,邊擺,邊討論。10的分與合有幾組情況,教師按照一定的規律把10的幾種分法擺出來(如圖),讓學生觀察,這樣做,還可以從上到下數出各部分的數量是多少。

又如一年級第二學期教材第18頁,比大小,我們可以把比較的四個數,豎着排列,數位對齊後,讓學生觀察,學生就會發現兩位數小於三位數。而兩位數之間要先比較十位上的數,十位上數大的則這個數就大,十位上的數相同就看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

2。觀察數量間的相互關係

數量間的相互關係,包括兩個部分,數與總數,大小數與相差數,每份數與總數。一倍數、倍數與幾倍數、等數量間的`四則運算關係。開始時,學生一般只會從一個角度去觀察數量間的一種運算關係,以後就要逐步培養學生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同幅圖中的數量,從而發現它們之間的相依關係。例如一年級第一學期第38頁試一試中第一題圖,它滲透了加減法之間的關係,及總數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因爲7+2=9,所以9—2=7,9—7=2。

又如二年級第一學期第48頁例1的小雞直觀圖,可清楚地看出每份數、份數與總數之間有如下的關係:

2×4=88÷2=48÷4=2

在“倍的認識”時,讓學生觀察兩種數量之間的關係,如2只羊和6只兔子,在比較了兩個數量之間的多少關係後,讓學生透過觀察理解兔子的只數中有3個2只,接着讓學生擺學具,擺出3個2只,在觀察中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進而理解倍的概念。

二、觀察順序的引導

小學低年級數學要求學生掌握的觀察順序,可以有以下三種。

◇表示5,◇◇◇就表示15,這樣學生就很方便的看出◇◇◇◇◇表示25。

1.橫着看,從左往右看,或者從右往左看,例如一年級第二學期第32頁,看圖統計,用實物圖來表示一個數,它是從左到右:

2.豎着看。從上往下看,或者從下往上看,例如二年級第一學期第19頁,2的乘法口決,從上往下,藉助直觀圖,讓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使學生掌握2的乘法口決的規律。

3.從中心向周圍擴展。例如一年級第一學期第43頁加減混合。它是用汽車停車場車輛進出的情景來說明的。原來有4輛汽車,先開出1輛,再開進2輛,現在停車場裏有幾輛車?算式是4-1+2,這樣就比較形象,讓學生觀察,再列式計算。

在乘法口訣的教學中,也要加強有序觀察的訓練,透過觀察發現規律,發展學生的思維三、觀察方法的訓練

觀察的方法,就低年級而言,用最簡單的一句話說,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體地說,主要應進行以下三方面的訓練。

1.應用舊知,指導觀察

例如,教師讓學生觀察一幅畫,圖內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學生按圖意編出一道求一共有幾個五角星的加法應用題,學生必須先回憶以下兩個問題

(1)要求圖內一共有幾隻五角星,可以分成幾部分?

(2)這些五角星可以從哪些角度分成兩部分?回憶這些知識,就能進行有目的的觀察,編出以下三道題。

A.圖內有4個大五角星,3個小五角星,一共有幾個五角星?

B.圖內大五角星比小五角星多幾個?

C.圖內小五角星比大五角星少幾個?

2.對比觀察,找出異同點

例如,給出9的乘法口決後(二年級第二學期第24頁)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對比觀察,找出其中的規律,幫助記憶。

(1)觀察比較它們的積,發現下一句口決的積都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口決的積都比下一句少9。

(2)觀察比較它們積的個位數與十位數,發現積的個位數與十位數的和都是9。

(3)觀察比較它們積的十位數與乘數,發現積的十位數都比與9相乘的數少1。積的個位數就是10減去與9相乘的數的差。

這樣訓練能使學生學會以前者爲參照物,逐一觀察,逐一對比,有次序地找出前後觀察對象之間的異同點,進而發現其中的規律。

3.培養對比,設問,尋根究底的習慣

觀察對比能爲學生思維的啓動開啟廣闊的天地,但要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觀察能力的深刻性,還必須要求學生在找出規律的同時,多向自己問幾個“爲什麼”,讓學生在觀察時能逐步養成“尋根問底”的習慣。例如二年級第二學期第39頁有餘數的除法和沒餘數的除法,要引導學生作對比。

(1)小英有20顆珠子,第5顆一串,可以穿多少串?

20÷5=4(串)答:可以穿4串。

(2)小英有20顆珠子,每6顆一串,可以穿多少串,還剩多少顆?

20÷6=3(串)………2(顆)答:可以穿3串,還剩2顆。

再讓學生觀察,這兩道題的條件、問題、得數、答案各有什麼不同,然後還要啓發學生思考,爲什麼這兩題有這樣的不同?當學生髮現它們產生區別的關鍵原因,是因爲20÷÷5沒餘數,而20÷6有餘數時,就會把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被除數和除數的關係上去,從而掌握了問題的實質。

觀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能力觀察能力三要素的培養,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周圍的世界,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使學生學會觀察;善於觀察,這可使學生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