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試論我國的高校管理創新論文

論文1.54W

【摘 要】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總是在管理過程中進行的,其創新從一定意義上取決於高校管理的創新。樹立管理創新理念,從管理職能上實現從控制型管理向服務型管理轉變,建立開放的資訊渠道和科學的激勵制度等是我國高校管理中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試論我國的高校管理創新論文

【關鍵詞】高校管理 創新 職能 激勵

一、高校管理創新的內涵

高校管理創新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建設創新型大學的必要保證,沒有管理的創新,就談不上人才培養的創新。管理創新是以管理者爲主體從管理基本職能出發,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對管理工作進行改革、變化和重組,使之處於動態協調之中的活動總和。

結合高校實際,高校管理創新應該被理解爲:是爲了培養創新人才而對學校管理進行創造性的變革,也就是指學校領導者在創新理念指導下,創造性地採用新的措施手段,對管理要素進行擴展更新和優化組合,以形成新的管理格局,產生新的管理效果,從而更好地培養創新人才的活動。這種活動的中心內容是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導下,對管理要素即辦學資源進行創造性的變革;拓寬資源的來源,提升資源的品質,優化資源的組合。這種活動的理想狀態就是形成新的管理結構與格式,建立起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即明確新的管理措施、方法與新的管理效果之間的關係,以作爲構建新的管理機制的指導。這種活動的價值追求就是提高管理效率,促進和保障創新人才的培養。高校管理創新既是管理方式、方法應用中的創新,也是對傳統管理範式的革新與揚棄。

二、高校管理的創新路徑——從控制型管理向服務型管理轉變

管理職能是管理的職責和社會功能,它是管理本質的具體表現。高校管理的基本職能一是按照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客觀規律,合理地組織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以及文化傳承的職能;二是按照社會主義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的規律,協調好學校上下左右和師生員工之間的關係,調動全員積極性的職能。高校管理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其具體管理職能是多樣的,諸如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協調等,而這些職能又隨着高等教育和管理活動的發展而處於不斷演變之中。傳統的高校管理在其職能的發揮中,比較注重對學校各種活動的指揮和控制,強調自上而下的步調一致、統一協調,強調工作的程序化、規範化,即所謂“上面發文,下面執行”是其典型寫照。這種管理模式對於建立有序的管理秩序,推進高等教育的發展曾起到積極作用。隨着社會的發展,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越來越顯示出各方面的不足,一是忽視了高校的人員主要由學者羣體和以追求知識學問爲己任的學生構成,是以傳授學問、創造新知、發展科技文化、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爲宗旨的重要特性;二是忽視了高校不同於其它社會組織的學術性本質。如學術觀點的探討、人才培養模式的確定、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採用等都無法簡單地依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奏效的,需要教師運用創新思維開展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就一個學校而言,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是爲培養合格人才創造條件的服務性工作。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建設的逐步推進,那種高校管理者與師生員工之間在工作程序上自上到下的控制導向的傳統管理模式,必將被服務型管理模式所取代。從發展趨勢看,高校管理應該是一種服務型管理,在職能上強調協調和服務,主張對學術問題進行充分的研究協商,廣泛吸收學者的意見,鼓勵教職工對工作認真思考,自覺和自主的規範工作程序。實行服務型管理,要着眼於樹立管理即服務的意識,着手於構建服務管理體系,着力於建立服務管理制度。從控制管理向服務管理轉變,不是簡單地由“掌舵”轉向“划槳”,也不是盲目地由“牽羊”轉爲“放羊”,而是要建立適合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位一體”需要和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三全合一”要求的新體系。既要搞好學校的頂層設計,明確學校的辦宗旨和辦學定位,樹立以服務求生存,以貢獻求發展的思想,主動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又要明確服務管理的重點,用主要精力關注教學中心工作,關注科學研究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工作,關注師生員工及關注基層教學、科研單位,主動爲教學、科研服務,爲教學、科研工作排憂解難。

三、建立暢通開放的資訊渠道,提高吸收和篩選資訊的能力

在管理活動中,管理人員與其說是面對具體事物,不如說是面對有關事物的資訊。未來社會是資訊社會,新世紀的教育環境是複雜多變的,高校管理人員只有加強縱向、橫向的溝通和上下左右聯繫,對來自各方面的資訊進行採集、加工、貯存和分析,用來指導管理工作實踐,才能進行正確的決策。在管理活動中,管理人員始終要用發展的動態的觀點方法,運用科學的資訊控制手段,分析處理不斷變化的具體情況,提出儘可能多的運作方案,然後進行充分的探討研究,得出最佳的方案付諸實施。這種以資訊控制爲基礎,隨機制宜的靈活管理,必將取代傳統的憑直覺經驗進行的僵化管理。 四、制定科學的激勵制度

激勵是領導的重要職能,領導者的溝通與激勵及其相應能力,將直接決定管理的效率。激勵的方式有信仰激勵、目標激勵、參與激勵、競爭激勵、考評激勵、業績激勵、獎懲激勵、信任激勵、關懷激勵、反饋激勵和情感激勵等。好的激勵制度能夠使管理人員具有工作表現的慾望和工作的愉悅感、成就感,能夠強化他們在工作職務上的責任感,同時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一種良好的期望。在管理活動中,領導者應當認真分析管理人員的不同需要,積極有效的採取不同的激勵手段,激發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創新慾望,使他們各盡其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比如在管理活動中,領導者能夠尊重管理人員的不同意見,根據他們的需求差別,關心和重視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健康,依據他們的`實際工作表現和完成任務的質量高低決定其晉升、加薪和獎勵,這樣纔可以有效地滿足管理人員的不同期望,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只要求他們努力,而不滿足他們的需要,那麼最終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給以後的工作帶來難度。

上述高校管理創新路徑並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有機的整體。管理理念的更新是高校管理創新的前提,管理職能的創新是高校管理創新的核心,管理渠道的創新和建立科學的激勵制度是高校管理創新的保證。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和教育管理創新有着密切的關係,作爲高校的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要有與時俱進、敢爲人先的精神,不斷開闊視野,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在堅持原則,模範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同時,以以人爲本爲基礎,發揚靈活的團隊精神,透過構建和諧校園,踐行科學發展觀,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掌握社會主義教育的基本規律,研究和探索高校所承擔的教育任務和特殊規律,創造獨特的辦學思想和觀點,以保證高校管理的管理創新的積極開展,保證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栓民.淺議高校管理創新[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7,(5).

[2]郝世強.試論新形勢下高校的管理創新[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4).

[3]張建中.試論高校管理創新[J].鹽城工學院學報,2002,(2).

[4]鄧傳德等.論高校管理創新的路徑[J].現代大學教育,2006,(6).

[5]張勇.新時期高校管理的創新[J].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