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研究性教學方法探索論文

論文1.76W

一、研究性教學方法概述

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研究性教學方法探索論文

研究性教學方法源於20世紀初的美國。1916年美國教育學家杜威(JohnDewey)創立了“問題教學法”。杜威的弟子克伯屈(atrick)依據杜威“從做中學”的教育思想創建了“設計教學法”。1961年施瓦布(ab)提出了探究式學習法。20世紀80年代之後,美國的教育改革要求學生透過調查研究和問題探討的方式進行學習。進入21世紀,我國爲了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研究性教學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重視。目前,典型的研究性教學方法有案例教學、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習、基於問題的學習等。

“案例教學法”源於哈佛大學,是一種由教師與學生直接參與,共同對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習”教學方法是將學習內容設計成問題,或由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透過解決問題來建立對概念與原理的理解。“基於問題的學習”是透過讓學生合作解決真實問題,來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並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上述三種研究性教學方法存在一定共性:一是需要教師設計與現實近似的教學情境,激發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工作適應能力;二是透過解決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即透過沒有答案的案例或模擬情景教學,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自主發揮;三是課堂教學方式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輔導者;四是主張基於學生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研究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性教學,而不是基於傳統的知識灌輸。

二、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的迫切性

目前,我國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招生量大、覆蓋面廣、就業壓力大。面對逐年增加的商科類畢業生供給,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在近年卻曰趨下降,原因之一在於畢業生的培養質量不高,其根源則是課程教學方法落後。因此,改革落後的教學方法,大力推進先進的研究性教學,對於我國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迫切性和現實意義。

(一)傳統課程教學方法落後於時代發展的需要

長期以來,國家、省、市、高校對高等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呼籲和措施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然而,時至今日,現狀仍然不容樂觀。就工商管理類專業而言,其課程教學方法基本上是基於傳統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記憶知識、教師再考覈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情況。這種傳統的基於知識灌輸的教學方法弊端很大。

首先,不能滿足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傳統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記憶知識,被動地學習知識、接收知識,難以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研究與創新能力。而處在國際競爭中的企業,爲立足於競爭的不敗之地,迫切需要大量創新型工商管理人才。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質量需求與高校的供給形成了不小的差距。

其次,不能滿足學生家長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期望。長期存在的落後的教學方法,造成了畢業生培養質量的下降、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提升與就業質量的下降,進而造成學生家長對國內高等教育信任度的下降。近年來,不少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家長放棄了子女在國內高校深造的機會,願意投入數倍於國內的教育經費讓子女出國或出境深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長對國內高等教育質量的不滿意。

最後,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學習需求的躍遷。當代大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均受過良好的教育,並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當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每天都可以接收到大量資訊,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仍是基於傳統的知識傳授,則很難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學生甚至認爲,教師傳授書本知識無異於浪費時間。

(二)傳統課程教學方法的不足導致商科教育的國內外差距

衆所周知,我國與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質量上存在一定差距,這種差距是體現在辦學理念、治理結構、資金投入、管理體制、師資等方面,而教學方法的差距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差距的一個重要方面。出國深造的大學生或研究生普遍感覺到在國外大學學習相對於國內會更有收穫。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國內外大學教學方法不同,即研究性教學方法與知識傳授型教學方法的差別,前者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後者更多地表現爲被動學習與知識記憶與知識認同能力的培養。這種情況也同樣存在於國內外的商科類教育中。國內高校商科類畢業生畢業後普遍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而國外高校商科類畢業生則相反,他們因爲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而能夠更快地適應工作。顯然,課程教學方法的差別是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

三、工商管理類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的基本路徑與要求

(一)基本路徑

工商管理類課程,無論是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均可以推行研究性教學方法,其教學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的基本路徑有以下三條。

1案例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方法(case-basedteaching)源於哈佛大學商學院,目前是國際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基本教學方法。該方法包括案例編寫、案例設計、案例閱讀、案例研究與討論、案例討論的引導、總結與評價等。其目的在於讓學生透過近乎真實的案例情境,置身於其中進行問題分析,透過經常性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與創新能力。多數商科類的課程教學都可引入案例教學法,只是課程性質不同,其具體使用的深度不同而已。譬如,對於“基礎會計學”等方法類課程,案例教學方法使用程度可能會弱一些。因爲該類課程的性質是讓學生掌握操作技能,只需掌握“應知”應會”等規定性內容,而無需太多的自由創造;對於“管理學原理”‘‘戰略管理”組織行爲學”市場營銷”運營管理”等課程,其性質屬於實踐與創新導向的課程,則需要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並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其教學應更多地引入案例教學方法。

2“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習”教學方法“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習”(problem-solvingstudying)最早是美國數學教師協會提出的。該方法中的“問題”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指向,通常以學生髮現問題開始。問題解決的'分析與研究活動既可以讓學生真正掌握教學內容而不是記憶教學內容,又可以讓學生激活自己原有的經驗,透過問題解決的過程分析生成新的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深度不斷提高,思維水平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筆者認爲,工商管理類課程,無論是“規定性”課程,還是實踐性、創造性導向課程,抑或理論性強的課程,均可採用“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習”教學方法。

3基於問題的學習教學方法基於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始倉IJ於1970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之後該教學方法被越來越多地運用於工程教育中的項目設計訓練和實驗類課程。基於問題學習的教學方法包括組織小組、開始一個新問題、後續行動、行動彙報、問題後反思五個環節。基於問題的學習的教學方法透過引導學生解決複雜的、實際的問題,使學生建立起寬厚且靈活的知識體系,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動機與終身學習能力。基於問題的學習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應用於工商管理類課程的理論教學,而且可以應用於實踐類課題,如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環節。基於問題的學習可以實現“真題真做”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

(二)基本要求

目前,我國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是大勢所趨,但其有效實施的前提是高校要解決一些基本問題,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教師是教學方法改革實施的主體,必須轉變教師的認知與行爲在工商管理類課程研究性教學方法推行中,教師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關鍵的。只有讓廣大教師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研究性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先進的教學方法纔會得到重視和推廣應用。當前,不少教師已習慣於傳統的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形成了教學方法的路徑依賴,在心理上不願意實施新的教學方法,也缺乏相應的技能。對此,加大現有工商管理類教師的培訓力度,讓他們熟悉並掌握研究性教學方法,調動他們嘗試新方法的興趣顯得十分必要。唯有如此,研究性教學方法的推廣使用纔有可靠的人力資源保證。

2學生是教學方法改革的參與者,必須改變對學生的考覈方式考覈方式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決定性因素。教學方式的轉化勢必引起學生考覈方式的轉變。傳統的基於知識傳授的教學方法,側重於對學生知識點的考量,而研究性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平時表現的考覈,注重學生參與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的考覈,至於是否掌握了概念與基本知識相對來說並不十分重要。因此,現行的平時成績佔30%、期末考試成績佔70%的課程考覈方式需要改變,可以考慮平時成績佔70%,期末成績佔30%。

3機制是教師教學行爲轉化的催化劑,必須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機制多數工商管理類教師對研究性教學方法並不陌生,但他們並不希望改變現狀轉而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根本原因在於缺少有效的管理機制,因爲變革自己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同時,傳統的基於知識傳授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爲教師的_種習慣,而習慣是最難改變的。鑑於此,高校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和激勵機制,督促和引導教師在主客觀兩方面產生改革的動力,並最終使其教學行爲回到組織所期待的軌道。

(1)具體應用

筆者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授課中採用了以下三種具體的研究性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方法之應用對於“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而言,案例教學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研究性教學方法。筆者圍繞該課程各部分教學內容,收集並改寫了相應的課堂教學案例。這些案例貼近真實,具有較高的可讀性。由於受課程教學時數的限制,教學案例無法全部在課堂上得到討論。因此筆者將全部教學案例在第一次授課結束後即發放給學生,同時將全班學生劃分爲若干個4?5人的自學小組,要求其在課外時間自主組織案例討論並以小組名義提交綜合分析報告。報告中須記錄小組每一位成員的發言內容,以便授課教師作出較爲客觀的評價。對於重要的教學案例,教師可組織課堂專題討論,具體形式爲:小組在組內先行討論,然後派出代表進行課堂公開交流,小組其他成員可適時參與補充發言或對其他小組觀點提出質疑與辯論等,在此過程中授課教師主要起到引導與激發的作用。案例討論結束後,由授課教師或選派學生進行總結。

2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習方法之應用在校本科學生缺乏實踐和管理經驗積累,因此他們難以針對教學內容提出恰當的‘‘問題”對此,筆者將應由學生提出的“問題”轉化爲教師預設問題供學生思考、查閱文獻、撰寫研究報告,並以適當的方式組織學生課堂交流對“問題”解決的思路與觀點,最後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並提出新的見解或引導學生展開縱深思考。例如,針對“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部分的教學,筆者預先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如下_些具體問題供學生研究與思考:(1)中國古代、近代、當代有哪些管理理論?你如何評價這些理論的社會價值?爲什麼中國的管理理論在當今的全球管理界缺乏影響?如何讓中國的管理理論走向世界?(2)西方管理理論中有很多流派,這些流派發展的基本路徑如何?未來管理流派可能的發展趨勢如何?西方管理流派與中國管理理論爲何看似兩個不同的體系?(3)當代中國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都有哪些?當前西方流行的管理模式有哪些?在解決上述問題之後,學生基本掌握了管理理論產生與發展這部分內容,且較之被動灌輸效果更爲明顯。

3基於問題的學習教學方法之應用在課程內容教學中,筆者將需要進行企業專題調查的問題,透過佈置課外大作業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爲單元開展調研,撰寫調研報告,並以適當方式發表交流。譬如,針對企業文化的教學內容,筆者佈置了連雲港市某企業文化建設專題研究,調研內容需涵蓋研究背景、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以及曰常文化管理的方式、特點、效果評價、存在的問題和完善建議,調研形式要求有訪談、問卷、實驗等。針對組織結構的教學內容,筆者佈置了連雲港市某企業組織結構的專題調研,調研內容需涵蓋研究背景、企業組織結構現狀及存在問題、組織結構再設計方向及依據、組織結構之於企業管理的重要性評價方式、組織結構優化的標誌性成果、保證組織構架得到有效運轉的途徑等。

(二)實施效果

1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灌輸式教學方法相比,研究性教學方法中學生一直處於主體地位,是學習與研究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評價和激勵學生。由於是主動學習,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大大提高。因爲需要進行成果交流與展示,各學習小組之間競爭創優氛圍比較濃厚,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也很高。

2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業餘”時間灌輸式教學方法使學生既不需要預習也不需要複習,只需要按時聽課即可。相比之下,研究性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課外開展大量研究、調研與討論工作,課堂成爲其成果展示與交流討論的場所,學生在授課之餘也不再無所事事,而是利用一切時間開展小組討論。

3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灌輸式教學方法使學生記憶知識而不是思考,更談不上知識運用;隨着考試的結束,知識很快被遺忘。

因此,灌輸式教學方法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是短暫、低效的。在研究性教學方法中,學生需要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帶着問題學習,並需要撰寫研究報告,交流研究成果。學生透過研究性教學獲取的知識不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而是經過深度消化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它能夠進一步轉化爲實踐創新能力。

(三)幾點體會

1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需要教師付出更多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之後,教師無需“照本宣科”課堂氛圍更爲輕鬆愉快,但教師需要廣泛閱讀、準備大量資料,需要具備總攬全局的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做出有效的引導。因此,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實質性地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如果在組織層面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僅僅依靠教師個人的“覺悟”是很難全面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的。

2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具備新的教學技能研究性教學方法的運用,使教師的“講課”功夫變得不再重要,其教學技能轉而側重於如何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讓學生提出更好的問題、如何激勵學生討論、如何評價學生、如何總結課程討論的教學成果等,教師的角色近似於導演兼節目主持人。

3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能夠真正實現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是一種單向溝通,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教師主動、學生被動,課堂基本缺乏交流。即使有一些交流,也屬於問答式的淺層交流,這種交流無法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性教學方法則不然,它強調的是師生間充分的交流,遵循的是學生學習、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基本模式。在此過程中,師生之間透過相互啓發,可以實現教學相長的效果。教師可以藉助學生的智力以及獲取的第_手資料發現新的問題,由此形成教師新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