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職院校課程質量管理模式研究論文

論文1.8W

摘要:課程建設,關係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落實。課程教學質量,直接關係到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課程建設與實施中各環節的順利推進,都必須依靠科學管理的保障與支撐。隨着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構建一種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質量管理模式,已經成爲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職院校課程質量管理模式研究論文

關鍵詞:課程;質量;管理模式

在高職專業教學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是基於專業崗位能力需要調研分析的基礎上,爲了實現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便於組織實施教學,而將相關的專業教學內容劃分爲有一定的內在聯繫、與各教學環節相對應、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嵌合,並且獨立設定的內容模組——課程的總和。也就是說,課程是課程體系的組成單元,分解、承載了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因此,課程是制約高職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關係到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課程的管理應當是高等職業教育管理的重要部分。

從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看,對高職課程體系及課程的開發研究較多,而相關的質量管理研究相對較少。如何針對高職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特點,構建一種適宜於當前教學改革的課程管理模式,以確保課程建設與實施的質量,是目前有必要深入研究和重視的一項課題。

一、明確高職科目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特點

課程開發機制是課程管理的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爲了構建適合高職院校課程質量管理模式,必須明確高職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特點。高職課程體系是源於崗位工作任務分析,並經過系統的總結、歸納、提升,最終從工作崗位能力要求轉化到學習領域而開發的。每個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序化,則是在考慮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對象特點的基礎上,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爲主線,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爲依據而設計的。爲了較好地實現高職教育高端技能性人才培養目標,採取工學一體、產教結合,到真正的生產現場組織和實施教學成爲職業教育有效的課程實施方式。因此,高職院校課程在其開發、實施及評價等方面,較好地體現了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開發高職課程,是根植於以崗位能力分析爲出發點開發的成熟的專業課程體系,並針對課程面向的典型的職業崗位的需要,分析該崗位所需的能力、知識、素質要求,根據這些要求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內在聯繫,結合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將內容序化而開發形成的。完成專業崗位(羣)工作任務所需的能力目標要求,是高職課程開發的出發點,這就從源頭上決定了科目課程具有很強的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二)高職課程教學實施與評價

基於工作過程分析而開發的高職科目課程,其具體結構形式有比較大的差異,既有以傳授理論知識和基本素質培養爲側重點的公共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同時也有以工作過程導向的、工作任務導向的、職業資格證書導向的、工作項目導向的課程,還包括以訓練職業崗位綜合能力爲主要目的預就業頂崗實習。以工作過程導向的.、工作任務導向的以及頂崗實習等專業課程實施,則重在選取典型的任務、項目、案例等作爲載體,儘可能創設真實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以訓練專業技能,積累工作經驗,體驗和感悟優秀的企業文化,提升素養,並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

隨着工學結合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考覈標準、考覈方法隨之發生了變化。基於動手能力,注重過程和結果,實施校、企、生多元評價成爲職業院校課程考覈的重要形式。

這種基於行動導向的、能力本位的課程的教學實施與評價,有效實現了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彰顯了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及職業教育具有職業屬性的本質特徵。

二、構建高職課程教學質量管理模式

課程管理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保證其教學目標的實現,其基本任務就是對課程的建設與實施進行科學管理、引導,並適時地進行評價與反饋。

而高職課程教學質量管理的核心,就是要針對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及科目課程性質特點,使課程教學在校企合作的開放的環境條件下,形成一個可控的,從課程建設開始,到教學實施,到最後的教學質量評價與反饋的系統,引導課程達到預定的目標。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爲全國 28 所高職首批示範校,在近幾年的專業與課程建設過程中,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借鑑 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控制”和“持續改進”等原則和思想,以“專業”作爲教學質量管理的基本單位,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作爲專業人才培養的着力點,探索並形成能夠靈活應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求的、柔性化的高職科目課程教學質量管理新模式(如圖 1 所示)。圖 1 高職課程教學質量管理模式圖在課程教學質量管理模式中,首先是從學院宏觀層面,針對科目課程的建設、實施及改進,進行 “管”、“引”、“導”、“評”工作。“管”重在加強制度和規範要求;“引”主要是建立科目課程建設與實施各環節的質量標準以及有效的管理措施;“導”是要有良好的成果性評價辦法及激勵機制;“評”是對針對過程與結果進行監控評價並及進行資訊反饋。其次,專業作爲課程建設與實施的主體,要承擔起科目課程開發與建設、課程實施過程的質量跟蹤檢查以及課程實施後的評價、反饋等管理任務。

三、高職課程教學質量管理模式的執行

結合高職科目課程教學質量管理模式的要求,在模式執行中,圍繞“管”“引”“導”“評”,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強制度與規範建設,提升課程建設內涵質量爲貫徹示範校建設相關檔案精神,學院制定了《關於按示範院校要求加強專業與課程建設的意見》、《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與課程建設規範彙編》、《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教學規範》等一系列管理檔案,對工學結合課程開發流程及主要內涵等進行了規範要求,指導各專業積極與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及生產一線技術人員合作,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羣)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共同開發課程,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範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在科目課程建設過程中,注重課程源頭(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重點強調了以下三個方面。

課程質量管理課程建設質量管理課程教學實施管理課程教學評價反饋管:制度建設引:制定課程標準等的原則意見及教學資源庫建設內涵要求管:教學規範引:說課、公開課、觀摩課、精品課程能力單元聽課等導:成果性評價辦法及過程性評價標準及激勵機制的建立評價與反饋:學生評教、企業評教、校內同行評教、畢業生評教、畢業生教學質量跟蹤調查等理論學習教學校內實踐教學校外頂崗實習課程調研課程標準設計課程資源庫開發學生可持續發展分析,設計能力本位的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的開發過程中,各專業首先對多家行業、企業崗位工作進行了廣泛調研,並分析了多年來畢業生跟蹤資訊,在此基礎上,會同行企業技術專家、生產一線技術人員及課程開發專家等進行崗位職業能力分析,針對學生職業能力養成規律,系統開發專業技術科目課程;同時,結合學生職業道德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本着高技能、強素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系統設計公共基礎及能力拓展科目課程,最終形成基於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能力本位的專業課程體系。

2.基於成熟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專業技術課程。在開發的成熟的專業課程體系之上,明確專業技術課程在學生專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找準專業技術科目課程定位;教學內容的選取方面,主要針對專業技術科目課程面向的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的能力要求,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及企業的技術更新情況進行選取並不斷改進,使之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先進性;教學內容的組織方面,主要考慮學生從單項能力到綜合能力、再到職業能力的職業養成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進行整合序化,特別是系統設計專業技術課程的實驗、實訓以及課程相關內容在專業頂崗實習中的安排。

3.基於系統化設計,建設課程資源。爲了全面落實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系育化開發的思想,學院要求各專業把科目課程建設作爲一項系統工程進行設計與實施。其工作基本流程是在專業開發出成熟課程體系之後,制定系統化科目課程建設方案;根據教學目標,制定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作爲課程建設的綱領檔案,按照國家級精品課程相關項目內涵評審標準,建設教材、教案、課件、視頻、企業技術標準、政策法規等教學資源。

(二)重視過程監控,大力推進工學結合課程教學實施爲適應工學結合教學改革,在新的科目課程教學管理模式下,學院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好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同時,結合各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加強了預就業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的監控力度,透過實地走訪學生與企業兼職指導教師,瞭解資訊、發現問題,督促改進,有效保障實踐教學質量。

爲了推進工學結合課程教學改革,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以院級及以上精品課程管理爲抓手,透過說課,公開課、觀摩課、工學結合能力單元課程教學聽課等形式,大力推行行動導向的、以學生爲中心的科目課程教學,特別是針對農業類專業技術課程,引導教師基於生產過程,組織實施教學。教學實施倡導以真實工作項目、任務等爲載體、設計整體方案,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能力培養爲主線”的教學思想,將“教、學、做”融於一體,有效實施“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教”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使學行學習。教學過程的設計考慮按照專業生產特點及生產過程組織設計學習過程,把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工作過程相聯繫,教學實施流程與生產流程相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廣泛利用優質網絡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興趣,並透過多種方式有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院國家級精品課“大田作物種子生產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大田作物生產過程特點,安排學生近半年時間在企業業務崗位進行一個完整的生產週期頂崗實習,在實習過程中以頂崗實習課業爲主線,採用工學結合及自主學習、企業培訓等學習形式,有效地將顯性知識與工作實際的方法經驗等隱性知識融合起來,形成對實際工作最具有效應的經驗性知識。“養牛技術”也分別安排在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和企業中,採用師傅帶徒弟——導師制的學習方式,邊工作、邊學習、邊訓練,以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

學院省級精品課“果樹生產技術”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依託“新疆特色林果培訓中心”的紅棗、核桃和蘋果等六個示範果園,將教學進度與生產計劃相融合,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相融合,技能考覈與生產技術指標相融合,讓學生以學徒工的身份,在專業教師、企業技術員和生產技術能手的共同指導下,獲取相關的職業能力。省級精品課“蔬菜生產技術”在教學過程中,以校內學院國家級“中以項目”實訓基地爲教學平臺,結合園藝技術專業“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新疆蔬菜生產春提早、夏露地和秋延遲三大茬次生產特點,以辣椒、西紅柿、黃瓜等真實的生產任務爲載體,安排組織教學內容,使學生透過參加完整的生產實習過程,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建立開放式網絡評價數據平臺,實施多元化教學質量評價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與反饋方面,我院針對職業院校將育人環境延伸到企業和社會的特點,加大了開放式教學質量網絡評價數據平臺建設工作,透過現代化教學質量管理系統建設,逐步建立了開放的教學質量資訊採集與評價網絡平臺,除網上評教工作外,還進行了網上“新生素質調研”、“學習委員教學質量評價”“畢業生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實踐教學意見調研”、“實習企業意見反饋”等多項活動,多渠道收集在校生、畢業生、頂崗實習企業、畢業生就業單位等對教學過程中的意見與建議,更加綜合、全面地反映學校、企業、社會等多元評價主體對教學質量的要求,並就相關問題向教師個人及教學部門進行及時的資訊反饋,不斷改進和提高科目課程教學質量。

在課程學習效果評價方面,我院針對高職教育教學目標要求,以動手能力作爲評價的核心,透過“過程考覈、綜合評價”的考覈評價模式,將相關的崗位技術標準納入科目課程考覈的標準體系,重視過程與結果的考覈、個人與團隊的考覈,有效調動學生的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協作、交流、溝通能力及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

(四)完善激勵機制,樹立正確導向良好的激勵機制,對科目課程建設將會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學院在課目課程管理中,制定了院級精品課程及教學名師、骨幹教師等系列教學成果評價辦法及相應的激勵措施。學院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優秀教學團隊等質量工程項目評選中,將承擔精品課程建設作爲入選的基本條件,從而強調了科目課程建設的重要地位。

在學院制定的《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課程建設管理辦法》等相關檔案中,對重點專業核心課程以及國家級、省級、院級、分院級精品課程,分項目明確了經費支援辦法,同時對精品課程建設團隊制定了獎勵細則。

透過近幾年“課程質量管理模式建設和執行,學院”課程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國家、省、院、分院四級精品課程建設梯隊,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建設門數在新疆高職院校中均名列第一。“課程建設工作的推進,也提升了學院師資團隊的水平,學院在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爲更好地培養高技能人才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